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8|回复: 0

[论史] 李自成与崇祯帝间的和议:李只想做西北王(3)

[复制链接]
酒满茶半 发表于 2013-4-22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网易
也许有人要问:仅据戴笠、吴芟的记载论断,非孤证乎?答曰:否。

    让我们还是回到戴笠、吴芟所载的话题上来。前面引述的“上谓勋曰:‘朕即定计,有旨约封’”,下文如何呢?亦即崇祯帝关于“和议”究竟定了什么计,下了什么旨呢?戴、吴二氏失载。但是,崇祯十六年进士,“入翰林,为史官”,“而京师溃……为贼所缚,遭榜掠”的李长祥,则清楚地记载谓:

    三鼓余,兵部尚书张缙彦巡城,自东来,将至正阳门,其处之城上有酒筵,上坐者一人,旁坐者皆内官。则数人见缙彦起。缙彦问何人?内官曰:“城下都督爷。”缙彦惊问何以得上?内官出一纸,草纸也。其上墨写“再与他谈”四字,帝之御书。缙彦默然。过正阳门西,总督京营襄城伯李国桢相遇,言其故。国桢曰:“败矣。奈何!吾有劲兵三千,将图与之战,只此尔!”缙彦去,计其所历,当至德胜门,正贼进之时也。今人谓:帝英主也,何与谈?其谈之者何事?缙彦再官浙江布政司,有问以巡城事,无异词。惟帝之御书草纸,谓是朱写非墨写。据十七日叛监杜之秩(按:系杜勋之误)至城下言,李自成遣来时,有议城上,太监与之上,则言自成邀朝廷割西北一带地。再欲犒师百万两,诚得如其议。则解兵去。……至十八夜帝之草纸御书所云“再与他谈”,或即谈此。

    于此可知,崇祯帝是定了计、下了旨的;直至他吊死煤山前的数小时,还亲笔写了“再与他谈”,要求再一次与李自成的特使杜勋谈判。但是,此时杜勋早已出城。几个小时后,也就是十九日晨,李自成的大军已攻入北京内城,崇祯帝的“再与他谈”的手谕,成了一纸空文,“和议”终于化为泡影。

    李自成进京后投降农民军,并在大顺政权任职的孙承泽,是鼎革之际重要的历史见证人。他关于和议的记载,堪称弥足珍贵。文谓:

    二月,贼至宣府,监视杜勋同总兵王承胤出城迎贼……忽下谕云:杜勋骂贼身死,忠义可嘉,赠司礼太监,立祠宣府,有司春秋致祭,荫弟侄一人与做锦衣卫堂上官。谕下,举朝失色。三月,贼至都城,兵部以巡视京管科道光时亨、王章手札上闻,言城守太监曹化淳,王德化等夜缒杜勋上城,饮于城楼,上亦不加诘责也。

    崇祯帝对早已投降了农民军的杜勋“不加诘责”,当然是毫不奇怪的。如果加以“诘责”,岂非断了与李自成的“和议”之路?孙承泽当时并不知道李自成通过杜勋与崇祯帝进行和谈的内幕,所以对此感到不可理解。但是,他对这一矛盾现象的记录,却为我们揭开“和议”这段历史公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让我们再考察一下李自成提出那些条款,企图与崇祯帝订立和约的思想基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自成作为明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他不可能摆脱三百年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深切感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罪恶,但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的个体经济,正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毫无疑问,他的思想不可能超越小生产者之外。而作为不断发生分化的小生产者的革命领袖,李自成只能像以往历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一样,走上历史为他安排的不断向封建统治者转化的道路。在他看来,既要彻底打败尾大不掉的明朝统治者,又要战胜关外和四川与他争夺天下的满族及张献忠强大的军事力量,由他混一宇内,君临天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思想动向,我们从李自成进京后的一系列言行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他既没有派重兵去山海关外防御满兵,也没有派强大的武装继续讨伐明军。他把在北京获得的大量金银财宝,用车队川流不息地运回西安去,而不是用于强化农民军,以坚守北京城。他匆匆忙忙地在满汉地主阶级联军压境之际,举行登上皇帝宝座的仪式,然后却立即率兵撤出北京。这些近于奇特的行动,奥秘究竟何在?李自成的一席话,可谓泄露了天机:“陕,吾之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显然,他根本不打算牢固地立足北京,而是一心回到他的故乡陕西去,在这里裂土称王。这就表明,李自成向崇祯帝提出的和议条款中“西北一带,敕命封王”,是完全符合其思想实际的,至于“愿为朝廷内遏群贼”这―条,也不难理解。如果大顺政权不在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绞杀下迅速失败,不管李自成是当了封建大一统的君主,还是当了西北王,从刘邦到朱元璋蜕化的历史教训,难道还不足以表明,李自成肯定要掉转枪口,向农民军开刀吗?

    总而言之,在农民军攻克北京前夕,李自成派杜勋与崇祯帝谈判,企图达成“和议”,是确有其事的。虽然,由于崇祯帝的迟疑不决,这项“和议”并未成功。但是,李自成提出的那些条款,是我们研究李自成思想的重要资料。

    摘自:《“土地庙”随笔》  作者:王春瑜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