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春秋网 皇帝指婚并无监视蒙古王公的意图
清朝皇帝把皇家女指嫁蒙古,是否有监视蒙古王公的意图。应该说,清帝即使有这种意图,也不可能以文字形式留诸档案或文献资料之中。究竟有无这种意图,不能作简单的推测与臆想,而应根据客观史实进行事理上的分析与判断。
清朝皇帝对于出嫁蒙古的格格等,绝大多数是从不见面的。他所能见到的只是他的女儿即公主(包括个别养于宫中的侄女而封公主者),而在出嫁蒙古的皇家女中,公主只占很小比例,为6%(在432人次之中,公主仅有27人次)。其他众多的宗室王公之女,不仅平时,即使出嫁蒙古指婚时,皇帝也是不见面的,只凭宗人府提供的绿头牌所记的简介予以指配。直至嘉庆十年(1805),嘉庆帝才谕令:婚姻大事,如此做法太简单,命以后将男性一方引见给皇帝,以见其品貌,为宗女择婿。而本皇族出嫁的宗女,皇帝仍不见面,这在《宗人府则例・请旨指婚》中有明确记载。皇帝连宗女之面都从未见过,不可能嘱咐她们监视蒙古王公。
乾隆以后,出嫁蒙古的公主都已长期住在北京的公主府,不再居住蒙古地区,如果清帝有意令出嫁公主监视蒙古王公,是不会让她们长期居京的。另外,公主的丈夫(即额驸)驻京也出于自愿,并可随时前往自己的蒙古部旗处理事务。因此,也谈不到让这些公主监视他们。
乾隆以前出嫁而入居蒙古的公主大多数是嫁到与清廷关系比较密近的蒙古部旗。乾隆以前溯至顺治朝,出嫁并入居蒙古部落的公主共12位,全部嫁与原来主动归附清廷的蒙古部落,其中5位嫁科尔沁左翼蒙古,2位嫁巴林右旗,1位嫁喀喇沁蒙古,1位嫁翁牛特蒙古,3位嫁漠北喀尔喀蒙古。
科尔沁部是与清皇室关系最近的蒙古部落,公主出嫁之旗又主要是该部左翼中旗,即孝庄文皇后娘家之旗。以公主出嫁该旗,主要缘于世代结亲、亲上作亲的习俗,所以嫁入该部的公主也较多。
巴林蒙古与清皇室的关系也较密近,清太宗皇太极之女淑慧公主为孝庄文皇后所生,顺治五年(1648)嫁与巴林部右旗。康熙三十年(1691),清圣祖又将女儿荣宪公主嫁入淑慧公主所嫁的家族,姑祖母与侄孙女同旗同家族生活,与嫁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情况类似。
喀喇沁、翁牛特部是康熙帝另外两位公主出嫁之部,此举似有“奖酬”之意。在察哈尔蒙古领主布尔尼发动叛乱时,喀喇沁蒙古领主扎什不仅拒绝布尔尼的策反,而且向康熙帝告密,并出兵平叛。翁牛特部的札萨克郡王博和多娶皇家郡主,所生之子毕里衮达赉袭札萨克郡王,也积极出兵平叛。其后,康熙建木兰围场,大片土地主要是喀喇沁部与翁牛特部划给清廷的。康熙帝将其女端静公主嫁与喀喇沁部领主扎什之子噶尔藏,将温恪公主嫁与翁牛特部毕里衮达赉之子苍津,与这两部的领主结为儿女亲家,当是对他们的忠贞与支持的回报与奖励。如果说康熙帝将女儿出嫁这两部旨在监视他们,则不近情理,也不合常情。另外,这两部邻接围场与避暑山庄行宫,康熙帝每年于围场举行木兰秋A、驻避暑山庄期间,与女儿见面也较方便,《康熙起居注》、《清圣祖实录》有不少相关记载,这当系康熙将女儿嫁与这两部的又一层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