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5|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淺析生成語言學語義觀.認知語言學語義觀(1)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3-5-2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漢學網
論文摘 要:生成語言學的領軍人物喬姆斯基始終把語法看作是語言的基礎,始終遵守句法是獨立於語義的,句法研究不應以語義為基礎,形式必須獨立於意義之外進行描述。認知語言學以語義為中心,將語義等同於概念化,認為語言的意義是一個認知結構。認知語言學認為語義才具有生成性,認為詞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語義和語用因素支配和制約的。  
  一、喬姆斯基――重句法輕語義  
  喬姆斯基對『語義在語言研究中的位置』這個問題的看法前後是不一致的。最初他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句法上,將語義排除在他的語言體系之外。喬姆斯基在其成名著【句法結構】(1957)中明確指出:『語法是獨立發揮作用,不依靠意義的。』這種『語法獨立論』實質上把語法視為純形式的東西。他把意義比作頭髮的顏色,認為研究語法不需要研究意義就像研究語法不需要了解說話人頭髮的顏色一樣。他的這種觀點遭到很多學者的反對。反對者認為,語義必須包括在語言學之中,研究語言不考慮語義就如同研究牛奶可以不考慮奶牛一樣站不住腳。  
  喬姆斯基本人也發現他建立的語法規則並不能解釋所有的句子結構,從而感到以前的觀點過於絕對,應該進行修正。喬姆斯基接受了反對者的建議,在其【句法理論面面觀】(1965)一書中考慮了語義因素。他說:『事實上,我們沒有必要作出句法考慮和意義考慮可以截然分開的假設。』喬姆斯基不再堅持語法獨立的觀點,不再認為先由句法生成深層結構,然後由深層結構進入意義,而是認為語法和意義共同發揮作用。他提出了一套解決語義問題的理論,即標準理論。標準理論分為語法、語音、語義三個部分。儘管喬姆斯基對其以前過於絕對的觀點進行了修正,但他卻沒有賦予語法、語音、語義這三者以同等的地位,在句法和語義的關係上,喬姆斯基主張句法自主,認為句法研究可以不必依賴語義概念而獨立進行。他認為,『句子的意義是建築在其基本成分的意義以及它們的結合方式的基礎上的,表面(直接構成成分)結構提供的結合方式一般跟語義解釋幾乎全然無關,然而在抽象的深層結構上表達的語法關係在許多情況下卻決定句子的意義。』  
  喬姆斯基認為,語法的基礎部分生成句法表達式,然後在語法的語義部分中通過一定的語義規則對句子的深層結構作出解釋。語法系統中只有句法部分才具有創造性、生成性,語義部分只有解釋性,沒有生成性。儘管喬姆斯基後來對自己的理論又做了幾次較大的修改,但是語法和語義的基本關係並未變動,他始終把語法看作是語言的基礎,仍然遵守句法是獨立於語義的,句法研究不應以語義為基礎,形式必須獨立於意義之外進行描述。  
  二、喬姆斯基――語義內在論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成語言學理論成為西方語言學界最有影響的語言學說。建立在理性主義哲學基礎上的生成語言學採取了與以往的語言學研究截然不同的理論和方法。它感興趣的不再是實際存在中的外表化的語言,而是人類『內在』的語言能力。因此,生成語言學理論已經不是狹義的語法,而成為認知科學的一部分。但從語言學角度看,生成語言學實質上是廣義的句法理論,旨在研究人類特有的生成無限句子的能力,其中也包括人類能夠理解各種句子意義的內在能力。因此,句子語義研究就成了生成語言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喬姆斯基認為語言能力是存在於大腦中的一個先天機制,語言具有自治性、生成性,強調心智上的內指性,提出了語義內指論的觀點。  
  意義內在論的理論要點可以概括如下:1.人類有創造和使用語言的能力;2.意義獨立於外界的感知刺激,意義先於詞語,即在沒有詞語形式表達之前就已經存在於人腦之中;3.意義無法從別人身上用歸納、類推或演繹的方式學得;4.意義是一種個體的心理/認知事件,具有人類種屬屬性;5.個體之間關於意義的心理感受大體相同又相通。  
  喬姆斯基為證明意義先於詞語的看法,給出了下面一些例證(寧春岩,2000:243~244):  
  1.任何人都有『心裏有話說不出來』的情況,有許多意義和思想我們沒有詞語表達,意義的數量遠遠大於詞語的數量。  
  2.幼兒可以憑藉一句話的句法信息辨認出母語中不存在的詞語的意義。  
  3.兒童能夠識別父母話語所表達的意圖、信念和意義,儘管他們尚無法用語言描繪出來。  
  4.顏色詞的意義在盲人與正常人的頭腦裏是一樣的。  
  5.啞語的語言結構及語言習得同正常人口語的語言結構及語言習得完全一樣。  
  6.大面積感覺器官的損傷對語言習得沒有多大影響。  
  7.新生兒對於出現在任何一種人類語言中的『對照』同樣敏感。  
  喬姆斯基(1995)認為在意義問題上存在內在論與外在論之爭,指稱論和真值論的語義觀屬於外在論;語言被視為人腦的一種屬性,意義存在於心智中,因而持內在論語義觀。喬姆斯基認為語言是先天的、普遍的,一種心智自治能力,獨立於任何與外界相連接的東西,與身體經驗無關,並認為語言一定具有一個使其成為語言這種東西的本質,內存於語言之中。 (王寅,2005:194~195)  
  三、認知語言學語義觀  
  認知語言學是以意義為中心的語言學。語言意義的理解始終是語言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但對於如何研究語言理解的模式,語言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以及其他對語言理解感興趣的研究學者有其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認為語言的意義存在於客觀現實,語言只是表現客觀現實的符號,語言意義的理解就是建立語言符號與客觀世界現實的聯繫。當代認知語言學家則對意義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語言的意義不完全存在於客觀現實中,而存在於一種複雜的認知活動中,是一種心理和現實相互作用的結果。人們對語言意義的理解不是客觀現實在頭腦中的簡單投射。  
  認知語言學是一種全新的語言研究範式。它採用了經驗主義的哲學主張。經驗主義認為,感性經驗是知識的唯一來源,經驗的內容是客觀世界,一切知識都由經驗產生。認知語言學的經驗主義觀點體現在它的語義觀上,即語義以概念為基礎,詞彙或言語的意義是說話人和聽話人腦中被激活的概念。概念的形成植根於普遍的體驗,特別是空間體驗,這種體驗制約着人對心理世界的隱喻性建構。詞義的確立必須參照百科全書式的概念內容和人對這一內容的識解。(劉宇紅,2006:22~23)  
  認知語言學認為,意義是種認知結構,一般說來我們只有在其對應的認知結構中才能理解一種語言形式的意義。意義是詞義的非常抽象的最簡表徵。由於認知語言學中的語義結構並非直接等同於客觀的外在世界結構,而是與人在同客觀現實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身體經驗、認知策略以及文化規約等密切相關的概念結構對應,因而就涉及到範疇化理論、隱喻系統、意象圖式、句法象似性等方面。雖然認知語言學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但研究不同課題的認知語言學家有着幾個共同的理論假設,具體要點如下(束定芳,2008:27):  
  1.意義就是概念化。某一詞語的意義等於說話者或聽話者大腦中被激活的概念。因此,大腦可看作是詞語和大腦之間的一種關係,而不直接是詞語和世界之間的關係。  
  2.詞語和更大的語言單位均是進入開放型的知識網絡的入口。要完全解釋某一詞語的意義,常常需要考慮可視與不可視的意象、隱喻聯想、思維模型和大眾對世界的理解。因此,一個詞的意義一般無法通過星星點點的詞典定義之類的形式來解釋。  
  3.範疇不是通過標準―特徵模型或者是由必要和充分條件決定的成員身份而確定的。相反,範疇是圍繞原型、家族相似和範疇內部成員之間的主觀關係而組成的。  

  4.是否合乎語法的判斷涉及範疇化,因為說話者認為某一話語是某一公認的語言模式可以接受的成員之一。因此,合乎語法性的判斷是激進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情況。這種判斷依賴語境的微妙關係和語法規約。  
  5.認知語言學家在一般認知方面尋找語言現象的對等物。心理學方面有關人類範疇化、注意力、記憶力等的研究成果被用來直接武裝語言理論。
  6.句法被看作是語音賴以傳達意義的規約模型。因此,句法不需要自身特殊的原始形態和理論架構。語法知識通過設立說話者憑藉接觸實際出現的話語獲得的規約化或已確定的符號模型得到描述。  
  語言理論中最基本的問題是對意義本質的看法以及意義研究的方法。Lanacker認為意義是一種認知現象,因此最終必須從認知的角度對此進行分析。(束定芳,2008:27)  
  四、認知語言學――語義等於概念化  
  意義是存在於認知模式中的概念。『在認知語言學中,語義是一種心理現象、認知結構,它並不反映客觀實體,而是等同於概念化,即心理實驗的各種結構和認知過程:一個語言表達式的語義就是在說話人或聽話人的大腦裏激活的概念,具體地說,語義存在於人類對世界的識解中,它在本質上具有主體性,體現了以人類為宇宙中心的思想,反映了主導的文化內涵、具體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徵。』(文旭,2007:36)  
  概念化是廣泛的,既包括抽象的概念,也包括一個人對外部的、社會的、語言的、環境的意識,概念化實際上就是認知處理;形式邏輯難以用來描寫語義結構,因為它具有主觀性。Langacker指出,概念化這個詞應該從最寬泛的意義上去理解,它幾乎包括了各種大腦活動,其中重要的有:1.原有的和新的概念;2.抽象的或智力概念,以及直覺的感覺、運動和感情經歷;3.非即時的、逐漸展開的概念;4.對物理、社會和語言語境的完整把握。簡言之,語言意義被看作是物理體現、以社會―文化為基礎的人腦的心理活動的結果。(束定芳,2008:105)  
  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出發點是:語言表達基於人們對外界現實的感知體驗和認知加工,語法結構取決於人們的認知系統和語義結構,因此要將其描述清楚,必須從概念、語義描述着手。語義不只是客觀的真值條件,還與人的主觀認識息息相關。語義結構不但反映了所觀察到的情景的內容,而且也反映了這個內容是怎樣建構和解釋的。語義是人們關於世界的經驗和認識事物的反映,是與人認識事物的方式和規律相吻合的。認知語言學對客觀真值條件的描寫與對認知概念的建構統一起來,不區分語言意義和語用意義,而是探索意義在大腦中是怎樣建構的,研究原型理論、範疇化、概念形成的過程及機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