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認為,中國沒有一流企業是缺乏優秀制度的結果,學習和應用西方管理體系是我們的長期任務.
岳占仁/文
頭正頸松,舌抵上顆,兩眼微閉⋯⋯』佛香繚繞中,幾十名學員端坐蒲團,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張其成教授的引導下一起進人周易中所講的無思無為的境界,領悟卦交符號的奧秘. 張其成的易和書院國學會所位於北京中關村南大街東側一座公寓樓的頂層,會所裝飾得古色古香,張教授和幾個學習輔導全部唐裝布履,縷縷天光透過頭頂的天窗灑進來,牆上幾處掛着隸書體的『禁語』兩字,不時提示『易道精華』班的學員參悟的要義端賴一個『靜』字. 『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在於心智的教化,大易強調的無思無為的洗心之法,恰好是人類修行心智的核心方法.』【易道精華】就是易和書院國學管理體系的核心課程,目的在於通過學習易道這一『國學的精華和靈魂』,幫助學員『修心開智』. 張其成自年開始倡導國學管理,在他看來,中西商業環境包括制度環境和人文環境的不同使得西方管理體系在中國水土不服,中國企業準確地說是所有在中國開展業務的企業管理的出路在於向本土的傳統國學智慧求助,開創適合自身內外環境的國學管理體系.易道作為統領國學智慧的主幹,包含了宇宙、社會、人生運動變化的大規律,以及測變、知變、應變的大法則,應當承擔起國學管理智慧源泉的角色,再以易道主幹串起儒、道、釋、兵、醫等國學管理智慧支脈,共同組成國學管理的宏大體系.這個體系的外圍,是國學智慧之『道』統馭下的西方管理之『術』,道之馭術就像大腦支配四肢,二者在體系中相得益彰. 這樣一個龐大的體繫着實讓人大開眼界,然而仔細琢磨一下其立論的基礎,又非常讓人困惑.西方管理體系在中國水土不服,這個判斷有些似是而非.從企業實際經驗來看,西方跨國公司在中國實施的都是從本國複製過來的管理體系,照樣運行得很好,並沒有因為中國『特殊的環境』而出現太大的偏差中國本土企業中的佼佼者也無一不是持之以恆地認真學習和實踐西方管理體系,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西方管理體系是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組織運營和商業智慧的結晶,雖然貼着『西方』的標籤,但對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運營的組織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現代』管理體系,即使在中國非常年輕的市場經濟環境中,也表現出了強大的威力.這個道理張瑞敏表達得很清楚中國缺乏一流企業是缺乏優秀制度的結果,學習和落實西方管理體系是中國企業面臨的長期任務. 退一步講,中國現在的商業環境是距離西方國家的狀況近一些,還是距離易道產生的三皇五帝時的狀況近一些呢中西文化差別的確存在,但更多是一種縱向的動態的發展水平上的差別.拿制度環境來說,特別是加入認叮之後,中國正在經厲決速的制度變革過程,現代市場經濟和法制框架已經初步搭建起來,與西方國家之間已經是同質多於異質. 至於人文環境,即『人心』上的差別,譬如說中國人更重視人情,更講變通.因此張其成斷定,『中國企業實際上需要的是治理,水字旁的「治」,講的是柔性、變通西方的管理,是竹字頭的「管」,對中國人來講顯得過於硬性、嚴格.』『在中國推行西方嚴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勢必發生嚴重的文化衝突.』 這裏且不說在人類心理插活動這一所有學理之邏輯基曇礎上存在共通的天性,即錢鍾書先生指出的『東學西學,道術未裂,南海北海,心理牧同.』單從社會人文環境表層來看,『人心』也是在變化的.我曾經遇到一位出租車司機,他說自己在十幾年前開『面的』時,『宰』乘客是家常便飯,那時多數司機也都跟他情況差不多,現在開轎車了,『乘客精明了,自己也長進了,不去干那些沒意思的事了.』 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的運行、法制的實踐、教育的滋潤、媒體營造的氛圍等正在合力推動着中國『人的現代化』,培育着現代商業人文精神契約精神、對制度的尊重、對個體的尊重、合作精神、信任精神等. 隨着中國社會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進展,中西商業環境將會有更大的共通性,這是一個明顯的趨勢.在這個大背景下,橫向地、靜止地談中西差別,運用道家『聖人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的智慧一味地強調順應目前一個時點上的環境容易產生誤導的結論,實際上也就站在了阻礙現代商業人文精神養成的陣營裏去了. 張其成把國學管理體系概括為『太極、兩儀、三才、五行、八卦、無極.『其中對應着企業從成功到成熟的發展規律,包含着豐富的管理智慧.』 —這種從古聖先賢那裏一脈相承的演繹法門讓你油然而生『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感覺,不是一時片刻能夠參悟得透的.張其成舉例說,伊利公司的鄭俊懷之所以一敗塗地就是因為心智功夫的欠缺,導致一念之差違反了『履卦』的義理履者,禮也,意謂合乎制度規範的實踐,最後釀成苦果.這兩年國企領導黯然落馬的事件不少,是不是研習國學心智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呢號稱【易經】手不釋卷的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總裁陳久霖因為在期貨市場違規操作釀成大禍,反思這個事件的教訓,究竟是陳久霖尚未得易學三昧,還是中航油當時缺乏現代企業要求的嚴格監督制約機制呢國學管理僅僅是國學熱的一個支流. 國學熱這兩年好像在持續升溫,某高校甚至還讓國學搭上時尚快車,通過手機短訊提供隨時隨地的國學教育服務.國學熱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有對發達國家『薯片』、『晶片』、『大片』聯合進攻下長期『文化入超』狀況的憂慮,有經濟持續增長滋生膨脹起來的『盛世情懷』,有國際範圍內愈演愈烈的文化保守主義的影響⋯⋯圍繞着國學復興話題湧現了許多贊成或批駁的言論,讓人想起世紀初期那場中西文化論戰,只不過此時的『中派』陣營裏沒有了留着辮子給學生講課的辜鴻銘那樣的極端代表人物,我們頂多偶爾能夠聽到馮其庸老人『要用國學智慧來治理我們的國家』這樣的言論. 用國學智慧治理國家也罷,管理企業也罷,問題的關鍵是首先要以開放的胸襟和發展的眼光,要用現代知識系統給國學一個適當的關照和解釋,警惕『人類文明,一旦成熟就容易走上嗜癖鑽角的死路,也容易因炫示智能而蹈空凌虛,陷人另一條死路』余秋雨語.然後再搞清楚國學與現代社會的結合點在哪裏,結合的最佳方式是什麼,否則,受到傷害的不止是國家和企業,還有我們彌足珍貴的國學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