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二十四史] 史記|在線閱讀|電子書下載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7 16:50 | 顯示全部樓層
楚世家

1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

2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昆吾氏,夏之時嘗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

3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伋俱事成王。

4熊繹生熊艾,熊艾生熊亶,熊亶生熊勝。熊勝以弟熊楊為後。熊楊生熊渠。

5熊渠生子三年。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閒民和,乃興兵伐庸、楊蠆,至於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6後為熊毋康,毋康蚤死。熊渠卒,子熊摯紅立。摯紅卒,其弟弒而代立,曰熊延。熊延生熊勇。

7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亂,攻厲王,厲王出奔彘。熊勇十年,卒,弟熊嚴為後。

8熊嚴十年,卒。有子四人,長子伯霜,中子仲雪,次子叔堪,少子季徇。熊嚴卒,長子伯霜代立,是為熊霜。

9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三弟爭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難於濮;而少弟季徇立,是為熊徇。熊徇十六年,鄭桓公初封於鄭。二十二年,熊徇卒,子熊咢立。熊咢九年,卒,子熊儀立,是為若敖。

10若敖二十年,周幽王為犬戎所弒,周東徙,而秦襄公始列為諸侯。

11二十七年,若敖卒,子熊坎立,是為霄敖。霄敖六年,卒,子熊眴立,是為蚡冒。蚡冒十三年,晉始亂,以曲沃之故。蚡冒十七年,卒。蚡冒弟熊通弒蚡冒子而代立,是為楚武王。

12武王十七年,晉之曲沃莊伯弒主國晉孝侯。十九年,鄭伯弟段作亂。二十一年,鄭侵天子之田。二十三年,衛弒其君桓公。二十九年,魯弒其君隱公。三十一年,宋太宰華督弒其君殤公。

13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隨人為之周,請尊楚,王室不聽,還報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於是始開濮地而有之。

14五十一年,周召隨侯,數以立楚為王。楚怒,以隨背己,伐隨。武王卒師中而兵罷。子文王熊貲立,始都郢。

15文王二年,伐申過鄧,鄧人曰『楚王易取』,鄧侯不許也。六年,伐蔡,虜蔡哀侯以歸,已而釋之。楚彊,陵江漢閒小國,小國皆畏之。十一年,齊桓公始霸,楚亦始大。

16十二年,伐鄧,滅之。十三年,卒,子熊艱立,是為莊敖。莊敖五年,欲殺其弟熊惲,惲奔隨,與隨襲弒莊敖代立,是為成王。

17成王惲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結舊好於諸侯。使人獻天子,天子賜胙,曰:『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於是楚地千里。

18十六年,齊桓公以兵侵楚,至陘山。楚成王使將軍屈完以兵御之,與桓公盟。桓公數以周之賦不入王室,楚許之,乃去。

19十八年,成王以兵北伐許,許君肉袒謝,乃釋之。二十二年,伐黃。二十六年,滅英。

20三十三年,宋襄公欲為盟會,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將好往襲辱之。』遂行,至盂,遂執辱宋公,已而歸之。三十四年,鄭文公南朝楚。楚成王北伐宋,敗之泓,射傷宋襄公,襄公遂病創死。

21三十五年,晉公子重耳過楚,成王以諸侯客禮饗,而厚送之於秦。

22三十九年,魯僖公來請兵以伐齊,楚使申侯將兵伐齊,取比,置齊桓公子雍焉。齊桓公七子皆奔楚,楚盡以為上大夫。滅夔,夔不祀祝融、鬻熊故也。

23夏,伐宋,宋告急於晉,晉救宋,成王罷歸。將軍子玉請戰,成王曰:『重耳亡居外久,卒得反國,天之所開,不可當。』子玉固請,乃與之少師而去。晉果敗子玉於城濮。成王怒,誅子玉。

24四十六年,初,成王將以商臣為太子,語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齒未也,而又多內寵,絀乃亂也。楚國之舉常在少者。且商臣蜂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王不聽,立之。後又欲立子職而絀太子商臣。商臣聞而未審也,告其傅潘崇曰:『何以得其實?』崇曰:『饗王之寵姬江羋而勿敬也。』商臣從之。江羋怒曰:『宜乎王之欲殺若而立職也。』商臣告潘崇曰:『信矣。』崇曰:『能事之乎?』曰:『不能。』『能亡去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冬十月,商臣以宮衛兵圍成王。成王請食熊蹯而死,不聽。丁未,成王自絞殺。商臣代立,是為穆王。

25穆王立,以其太子宮予潘崇,使為太師,掌國事。穆王三年,滅江。四年,滅六、蓼。六、蓼,皋陶之後。八年,伐陳。十二年,卒。子莊王侶立。

26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伍舉入諫。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閒。伍舉曰:『願有進隱。』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居數月,淫益甚。大夫蘇從乃入諫。王曰:『若不聞令乎?』對曰:『殺身以明君,臣之願也。』於是乃罷淫樂,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說。是歲滅庸。六年,伐宋,獲五百乘。

27八年,伐陸渾戎,遂至洛,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鈎之喙,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曰:『嗚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桀有亂德,鼎遷於殷,載祀六百。殷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奸回昏亂,雖大必輕。昔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

28九年,相若敖氏。人或讒之王,恐誅,反攻王,王擊滅若敖氏之族。十三年,滅舒。

29十六年,伐陳,殺夏征舒。征舒弒其君,故誅之也。已破陳,即縣之。群臣皆賀,申叔時使齊來,不賀。王問,對曰:『鄙語曰,牽牛徑人田,田主取其牛。徑者則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陳之亂而率諸侯伐之,以義伐之而貪其縣,亦何以復令於天下!』莊王乃復國陳後。

30十七年春,楚莊王圍鄭,三月克之。入自皇門,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聽!賓之南海,若以臣妾賜諸侯,亦惟命是聽。若君不忘厲、宣、桓、武,不絕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願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許。』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絕乎!』莊王自手旗,左右麾軍,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許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質。夏六月,晉救鄭,與楚戰,大敗晉師河上,遂至衡雍而歸。

31二十年,圍宋,以殺楚使也。圍宋五月,城中食盡,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華元出告以情。莊王曰:『君子哉!』遂罷兵去。

32二十三年,莊王卒,子共王審立。

33共王十六年,晉伐鄭。鄭告急,共王救鄭。與晉兵戰鄢陵,晉敗楚,射中共王目。共王召將軍子反。子反嗜酒,從者豎陽穀進酒醉。王怒,射殺子反,遂罷兵歸。

34三十一年,共王卒,子康王招立。康王立十五年卒,子員立,是為郟敖。

35康王寵弟公子圍、子比、子皙、棄疾。郟敖三年,以其季父康王弟公子圍為令尹,主兵事。四年,圍使鄭,道聞王疾而還。十二月己酉,圍入問王疾,絞而弒之,遂殺其子莫及平夏。使使赴於鄭。伍舉問曰:『誰為後?』對曰:『寡大夫圍。』伍舉更曰:『共王之子圍為長。』子比奔晉,而圍立,是為靈王。

36靈王三年六月,楚使使告晉,欲會諸侯。諸侯皆會楚於申。伍舉曰:『昔夏啟有鈞台之饗,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王有盟津之誓,成王有岐陽之閒,康王有豐宮之朝,穆王有塗山之會,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君其何用?』靈王曰:『用桓公。』時鄭子產在焉。於是晉、宋、魯、衛不往。靈王已盟,有驕色。伍舉曰:『桀為有仍之會,有緡叛之。紂為黎山之會,東夷叛之。幽王為太室之盟,戎、翟叛之。君其慎終!』

37七月,楚以諸侯兵伐吳,圍朱方。八月,克之,囚慶封,滅其族。以封徇,曰:『無效齊慶封弒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諸大夫!』封反曰:『莫如楚共王庶子圍弒其君兄之子員而代之立!』於是靈王使(棄)疾殺之。

38七年,就章華台,下令內亡人實之。

39八年,使公子棄疾將兵滅陳。十年,召蔡侯,醉而殺之。使棄疾定蔡,因為陳蔡公。

40十一年,伐徐以恐吳。靈王次於乾豀以待之。王曰:『齊、晉、魯、衛,其封皆受寶器,我獨不。今吾使使周求鼎以為分,其予我乎?』析父對曰:『其予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蓽露藍蔞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楚是以無分而彼皆有。周今與四國服事君王,將惟命是從,豈敢愛鼎?』靈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今鄭人貪其田,不我予,今我求之,其予我乎?』對曰:『周不愛鼎,鄭安敢愛田?』靈王曰:『昔諸侯遠我而畏晉,今吾大城陳、蔡、不羹,賦皆千乘,諸侯畏我乎?』對曰:『畏哉!』靈王喜曰:『析父善言古事焉。』

41十二年春,楚靈王樂干豀,不能去也。國人苦役。初,靈王會兵於申,僇越大夫常壽過,殺蔡大夫觀起。起子從亡在吳,乃勸吳王伐楚,為閒越大夫常壽過而作亂,為吳閒。使矯公子棄疾命召公子比於晉,至蔡,與吳、越兵欲襲蔡。令公子比見棄疾,與盟於鄧。遂入殺靈王太子祿,立子比為王,公子子皙為令尹,棄疾為司馬。先除王宮,觀從從師於乾豀,令楚眾曰:『國有王矣。先歸,復爵邑田室。後者遷之。』楚眾皆潰,去靈王而歸。

42靈王聞太子祿之死也,自投車下,而曰:『人之愛子亦如是乎?』侍者曰:『甚是。』王曰:『余殺人之子多矣,能無及此乎?』右尹曰:『請待於郊以聽國人。』王曰:『眾怒不可犯。』曰:『且入大縣而乞師於諸侯。』王曰:『皆叛矣。』又曰:『且奔諸侯以聽大國之慮。』王曰:『大福不再,祗取辱耳。』於是王乘舟將欲入鄢。右尹度王不用其計,懼俱死,亦去王亡。

43靈王於是獨傍偟山中,野人莫敢入王。王行遇其故鋗人,謂曰:『為我求食,我已不食三日矣。』鋗人曰:『新王下法,有敢閒王從王者,罪及三族,且又無所得食。』王因枕其股而臥。鋗人又以土自代,逃去。王覺而弗見,遂飢弗能起。芋尹申無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犯王命,王弗誅,恩孰大焉!』乃求王,遇王飢於釐澤,奉之以歸。夏五月癸丑,王死申亥家,申亥以二女從死,並葬之。

44是時楚國雖已立比為王,畏靈王復來,又不聞靈王死,故觀從謂初王比曰:『不殺棄疾,雖得國猶受禍。』王曰:『余不忍。』從曰:『人將忍王。』王不聽,乃去。棄疾歸。國人每夜驚,曰:『靈王入矣!』乙卯夜,棄疾使船人從江上走呼曰:『靈王至矣!』國人愈驚。又使曼成然告初王比及令尹子皙曰:『王至矣!國人將殺君,司馬將至矣!君蚤自圖,無取辱焉。眾怒如水火,不可救也。』初王及子皙遂自殺。丙辰,棄疾即位為王,改名熊居,是為平王。

45平王以詐弒兩王而自立,恐國人及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復陳蔡之地而立其後如故,歸鄭之侵地。存恤國中,修政教。吳以楚亂故,獲五率以歸。平王謂觀從:『恣爾所欲。』欲為卜尹,王許之。

46初,共王有寵子五人,無適立,乃望祭群神,請神決之,使主社稷,而陰與巴姬埋璧於室內,召五公子齋而入。康王跨之,靈王肘加之,子比、子皙皆遠之。平王幼,抱其上而拜,壓紐。故康王以長立,至其子失之;圍為靈王,及身而弒;子比為王十餘日,子皙不得立,又俱誅。四子皆絕無後。唯獨棄疾後立,為平王,竟續楚祀,如其神符。

47初,子比自晉歸,韓宣子問叔向曰:『子比其濟乎?』對曰:『不就。』宣子曰:『同惡相求,如市賈焉,何為不就?』對曰:『無與同好,誰與同惡?取國有五難:有寵無人,一也;有人無主,二也;有主無謀,三也;有謀而無民,四也;有民而無德,五也。子比在晉十三年矣,晉、楚之從不聞通者,可謂無人矣;族盡親叛,可謂無主矣;無釁而動,可謂無謀矣;為羈終世,可謂無民矣;亡無愛征,可謂無德矣。王虐而不忌,子比涉五難以弒君,誰能濟之!有楚國者,其棄疾乎?君陳、蔡,方城外屬焉。苛慝不作,盜賊伏隱,私慾不違,民無怨心。先神命之,國民信之。羋姓有亂,必季實立,楚之常也。子比之官,則右尹也;數其貴寵,則庶子也;以神所命,則又遠之;民無懷焉,將何以立?』宣子曰:『齊桓、晉文不亦是乎?』對曰:『齊桓,衛姬之子也,有寵於釐公。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以為輔,有莒、衛以為外主,有高、國以為內主。從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國,不亦宜乎?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寵於獻公。好學不倦。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為腹心,有魏犫、賈佗以為股肱,有齊、宋、秦、楚以為外主,有欒、郤、狐、先以為內主。亡十九年,守志彌篤。惠、懷棄民,民從而與之。故文公有國,不亦宜乎?子比無施於民,無援於外,去晉,晉不送;歸楚,楚不迎。何以有國!』子比果不終焉,卒立者棄疾,如叔向言也。

48平王二年,使費無忌如秦為太子建取婦。婦好,來,未至,無忌先歸,說平王曰:『秦女好,可自娶,為太子更求。』平王聽之,卒自娶秦女,生熊珍。更為太子娶。是時伍奢為太子太傅,無忌為少傅。無忌無寵於太子,常讒惡太子建。建時年十五矣,其母蔡女也,無寵於王,王稍益疏外建也。

49六年,使太子建居城父,守邊。無忌又日夜讒太子建於王曰:『自無忌入秦女,太子怨,亦不能無望於王,王少自備焉。且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諸侯,且欲入矣。』平王召其傅伍奢責之。伍奢知無忌讒,乃曰:『王柰何以小臣疏骨肉?』無忌曰:『今不制,後悔也。』於是王遂囚伍奢。[而召其二子而告以免父死]乃令司馬奮揚召太子建,欲誅之。太子聞之,亡奔宋。

50無忌曰:『伍奢有二子,不殺者為楚國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必至。』於是王使使謂奢:『能致二子則生,不能將死。』奢曰:『尚至,胥不至。』王曰:『何也?』奢曰:『尚之為人,廉,死節,慈孝而仁,聞召而免父,必至,不顧其死。胥之為人,智而好謀,勇而矜功,知來必死,必不來。然為楚國憂者必此子。』於是王使人召之,曰:『來,吾免爾父。』伍尚謂伍胥曰:『聞父免而莫奔,不孝也;父戮莫報,無謀也;度能任事,知也。子其行矣,我其歸死。』伍尚遂歸。伍胥彎弓屬矢,出見使者,曰:『父有罪,何以召其子為?』將射,使者還走,遂出奔吳。伍奢聞之,曰:『胥亡,楚國危哉。』楚人遂殺伍奢及尚。

51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開吳。吳使公子光伐楚,遂敗陳、蔡,取太子建母而去。楚恐,城郢。初,吳之邊邑卑梁與楚邊邑鍾離小童爭桑,兩家交怒相攻,滅卑梁人。卑梁大夫怒,發邑兵攻鍾離。楚王聞之怒,發國兵滅卑梁。吳王聞之大怒,亦發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滅鍾離、居巢。楚乃恐而城郢。

52十三年,平王卒。將軍子常曰:『太子珍少,且其母乃前太子建所當娶也。』欲立令尹子西。子西,平王之庶弟也,有義。子西曰:『國有常法,更立則亂,言之則致誅。』乃立太子珍,是為昭王。

53昭王元年,楚眾不說費無忌,以其讒亡太子建,殺伍奢子父與郤宛。宛之宗姓伯氏子及子胥皆奔吳,吳兵數侵楚,楚人怨無忌甚。楚令尹子常誅無忌以說眾,眾乃喜。

54四年,吳三公子奔楚,楚封之以捍吳。五年,吳伐取楚之六、潛。七年,楚使子常伐吳,吳大敗楚於豫章。

55十年冬,吳王闔閭、伍子胥、伯與唐、蔡俱伐楚,楚大敗,吳兵遂入郢,辱平王之墓,以伍子胥故也。吳兵之來,楚使子常以兵迎之,夾漢水陣。吳伐敗子常,子常亡奔鄭。楚兵走,吳乘勝逐之,五戰及郢。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吳人入郢。

56昭王亡也至雲夢。雲夢不知其王也,射傷王。王走鄖。鄖公之弟懷曰:『平王殺吾父,今我殺其子,不亦可乎?』鄖公止之,然恐其弒昭王,乃與王出奔隨。吳王聞昭王往,即進擊隨,謂隨人曰:『周之子孫封於江漢之閒者,楚盡滅之。』欲殺昭王。王從臣子綦乃深匿王,自以為王,謂隨人曰:『以我予吳。』隨人卜予吳,不吉,乃謝吳王曰:『昭王亡,不在隨。』吳請入自索之,隨不聽,吳亦罷去。

57昭王之出郢也,使申鮑胥請救於秦。秦以車五百乘救楚,楚亦收余散兵,與秦擊吳。十一年六月,敗吳於稷。會吳王弟夫概見吳王兵傷敗,乃亡歸,自立為王。闔閭聞之,引兵去楚,歸擊夫概。夫概敗,奔楚,楚封之堂谿,號為堂谿氏。

58楚昭王滅唐九月,歸入郢。十二年,吳復伐楚,取番。楚恐,去郢,北徙都鄀。

59十六年,孔子相魯。二十年,楚滅頓,滅胡。二十一年,吳王闔閭伐越。越王句踐射傷吳王,遂死。吳由此怨越而不西伐楚。

60二十七年春,吳伐陳,楚昭王救之,軍城父。十月,昭王病於軍中,有赤雲如鳥,夾日而蜚。昭王問周太史,太史曰:『是害於楚王,然可移於將相。』將相聞是言,乃請自以身禱於神。昭王曰:『將相,孤之股肱也,今移禍,庸去是身乎!』弗聽。卜而河為祟,大夫請禱河。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過江、漢,而河非所獲罪也。』止不許。孔子在陳,聞是言,曰:『楚昭王通大道矣。其不失國,宜哉!』

61昭王病甚,乃召諸公子大夫曰:『孤不佞,再辱楚國之師,今乃得以天壽終,孤之幸也。』讓其弟公子申為王,不可。又讓次弟公子結,亦不可。乃又讓次弟公子閭,五讓,乃後許為王。將戰,庚寅,昭王卒於軍中。子閭曰:『王病甚,舍其子讓群臣,臣所以許王,以廣王意也。今君王卒,臣豈敢忘君王之意乎!』乃與子西、子綦謀,伏師閉塗,迎越女之子章立之,是為惠王。然後罷兵歸,葬昭王。

62惠王二年,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勝於吳,以為巢大夫,號曰白公。白公好兵而下士,欲報仇。六年,白公請兵令尹子西伐鄭。初,白公父建亡在鄭,鄭殺之,白公亡走吳,子西復召之,故以此怨鄭,欲伐之。子西許而未為發兵。八年,晉伐鄭,鄭告急楚,楚使子西救鄭,受賂而去。白公勝怒,乃遂與勇力死士石乞等襲殺令尹子西、子綦於朝,因劫惠王,置之高府,欲弒之。惠王從者屈固負王亡走昭王夫人宮。白公自立為王。月余,會葉公來救楚,楚惠王之徒與共攻白公,殺之。惠王乃復位。是歲也,滅陳而縣之。

63十三年,吳王夫差彊,陵齊、晉,來伐楚。十六年,越滅吳。四十二年,楚滅蔡。四十四年,楚滅杞。與秦平。是時越已滅吳而不能正江、淮北;楚東侵,廣地至泗上。

64五十七年,惠王卒,子簡王中立。

65簡王元年,北伐滅莒。八年,魏文侯、韓武子、趙桓子始列為諸侯。

66二十四年,簡王卒,子聲王當立。聲王六年,盜殺聲王,子悼王熊疑立。悼王二年,三晉來伐楚,至乘丘而還。四年,楚伐周。鄭殺子陽。九年,伐韓,取負黍。十一年,三晉伐楚,敗我大梁、榆關。楚厚賂秦,與之平。二十一年,悼王卒,子肅王臧立。

67肅王四年,蜀伐楚,取茲方。於是楚為捍關以距之。十年,魏取我魯陽。十一年,肅王卒,無子,立其弟熊良夫,是為宣王。

68宣王六年,周天子賀秦獻公。秦始復彊,而三晉益大,魏惠王、齊威王尤彊。三十年,秦封衛鞅於商,南侵楚。是年,宣王卒,子威王熊商立。

69威王六年,周顯王致文武胙於秦惠王。

70七年,齊孟嘗君父田嬰欺楚,楚威王伐齊,敗之於徐州,而令齊必逐田嬰。田嬰恐,張丑偽謂楚王曰:『王所以戰勝於徐州者,田盼子不用也。盼子者,有功於國,而百姓為之用。嬰子弗善而用申紀。申紀者,大臣不附,百姓不為用,故王勝之也。今王逐嬰子,嬰子逐,盼子必用矣。復搏其士卒以與王遇,必不便於王矣。』楚王因弗逐也。

71十一年,威王卒,子懷王熊槐立。魏聞楚喪,伐楚,取我陘山。

72懷王元年,張儀始相秦惠王。四年,秦惠王初稱王。

73六年,楚使柱國昭陽將兵而攻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齊,齊王患之。陳軫適為秦使齊,齊王曰:『為之柰何?』陳軫曰:『王勿憂,請令罷之。』即往見昭陽軍中,曰:『願聞楚國之法,破軍殺將者何以貴之?』昭陽曰:『其官為上柱國,封上爵執珪。』陳軫曰:『其有貴於此者乎?』昭陽曰:『令尹。』陳軫曰:『今君已為令尹矣,此國冠之上。臣請得譬之。人有遺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謂曰:「數人飲此,不足以遍,請遂畫地為蛇,蛇先成者獨飲之。」一人曰:「吾蛇先成。」舉酒而起,曰:「吾能為之足。」及其為之足,而後成人奪之酒而飲之,曰:「蛇固無足,今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齊,攻齊勝之,官爵不加於此;攻之不勝,身死爵奪,有毀於楚:此為蛇為足之說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齊,此持滿之術也。』昭陽曰:『善。』引兵而去。

74燕、韓君初稱王。秦使張儀與楚、齊、魏相會,盟齧桑。

75十一年,蘇秦約從山東六國共攻秦,楚懷王為從長。至函谷關,秦出兵擊六國,六國兵皆引而歸,齊獨後。十二年,齊湣王伐敗趙、魏軍,秦亦伐敗韓,與齊爭長。

76十六年,秦欲伐齊,而楚與齊從親,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張儀免相,使張儀南見楚王,謂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說者無先大王,雖儀之所甚願為門闌之廝者亦無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無先齊王,雖儀之所甚憎者亦無先齊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儀亦不得為門闌之廝也。王為儀閉關而絕齊,今使使者從儀西取筆秦所分楚商於之地方六百里,如是則齊弱矣。是北弱齊,西德於秦,私商於以為富,此一計而三利俱至也。』懷王大悅,乃置相璽於張儀,日與置酒,宣言『吾復得吾商於之地』。群臣皆賀,而陳軫獨吊。懷王曰:『何故?』陳軫對曰:『秦之所為重王者,以王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交先絕,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國哉,必輕楚矣。且先出地而後絕齊,則秦計不為。先絕齊而後責地,則必見欺於張儀。見欺於張儀,則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絕齊交。西起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之兵必至。臣故吊。』楚王弗聽,因使一將軍西受封地。

77張儀至秦,詳醉墜車,稱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儀以吾絕齊為尚薄邪?』乃使勇士宋遺北辱齊王。齊王大怒,折楚符而合於秦。秦齊交合,張儀乃起朝,謂楚將軍曰:『子何不受地?從某至某,廣袤六里。』楚將軍曰:『臣之所以見命者六百里,不聞六里。』即以歸報懷王。懷王大怒,興師將伐秦。陳軫又曰:『伐秦非計也。不如因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於秦,取償於齊也,吾國尚可全。今王已絕於齊而責欺於秦,是吾合秦齊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國必大傷矣。』楚王不聽,遂絕和於秦,發兵西攻秦。秦亦發兵擊之。

78十七年春,與秦戰丹陽,秦大敗我軍,斬甲士八萬,虜我大將軍屈丐、裨將軍逢侯丑等七十餘人,遂取漢中之郡。楚懷王大怒,乃悉國兵復襲秦,戰於藍田,大敗楚軍。韓、魏聞楚之困,乃南襲楚,至於鄧。楚聞,乃引兵歸。

79十八年,秦使使約復與楚親,分漢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願得張儀,不願得地。』張儀聞之,請之楚。秦王曰:『楚且甘心於子,柰何?』張儀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於楚王幸姬鄭袖,袖所言無不從者。且儀以前使負楚以商於之約,今秦楚大戰,有惡,臣非面自謝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取儀。誠殺儀以便國,臣之願也。』儀遂使楚。

80至,懷王不見,因而囚張儀,欲殺之。儀私於靳尚,靳尚為請懷王曰:『拘張儀,秦王必怒。天下見楚無秦,必輕王矣。』又謂夫人鄭袖曰:『秦王甚愛張儀,而王欲殺之,今將以上庸之地六縣賂楚,以美人聘楚王,以宮中善歌者為之媵。楚王重地,秦女必貴,而夫人必斥矣。夫人不若言而出之。』鄭袖卒言張儀於王而出之。儀出,懷王因善遇儀,儀因說楚王以叛從約而與秦合親,約婚姻。張儀已去,屈原使從齊來,諫王曰:『何不誅張儀?』懷王悔,使人追儀,弗及。是歲,秦惠王卒。

81二十[六]年,齊湣王欲為從長,惡楚之與秦合,乃使使遺楚王書曰:『寡人患楚之不察於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張儀走魏,樗里疾、公孫衍用,而楚事秦。夫樗里疾善乎韓,而公孫衍善乎魏;楚必事秦,韓、魏恐,必因二人求合於秦,則燕、趙亦宜事秦。四國爭事秦,則楚為郡縣矣。王何不與寡人併力收韓、魏、燕、趙,與為從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於天下?莫敢不樂聽,則王名成矣。王率諸侯並伐,破秦必矣。王取武關、蜀、漢之地,私吳、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韓、魏割上黨,西薄●谷,則楚之彊百萬也。且王欺於張儀,亡地漢中,兵銼藍田,天下莫不代王懷怒。今乃欲先事秦!願大王孰計之。』

82楚王業已欲和於秦,見齊王書,猶豫不決,下其議群臣。群臣或言和秦,或曰聽齊。昭雎曰:『王雖東取地于越,不足以刷恥;必且取地於秦,而後足以刷恥於諸侯。王不如深善齊、韓以重樗里疾,如是則王得韓、齊之重以求地矣。秦破韓宜陽,而韓猶復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陽,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里,以故尤畏秦。不然,秦攻三川,趙攻上黨,楚攻河外,韓必亡。楚之救韓,不能使韓不亡,然存韓者楚也。韓已得武遂於秦,以河山為塞,所報德莫如楚厚,臣以為其事王必疾。齊之所信於韓者,以韓公子眛為齊相也。韓已得武遂於秦,王甚善之,使之以齊、韓重樗里疾,疾得齊、韓之重,其主弗敢棄疾也。今又益之以楚之重,樗里子必言秦,復與楚之侵地矣。』於是懷王許之,竟不合秦,而合齊以善韓。

83二十四年,倍齊而合秦。秦昭王初立,乃厚賂於楚。楚往迎婦。二十五年,懷王入與秦昭王盟,約於黃棘。秦復與楚上庸。二十六年,齊、韓、魏為楚負其從親而合於秦,三國共伐楚。楚使太子入質於秦而請救。秦乃遣客卿通將兵救楚,三國引兵去。

84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與楚太子鬬,楚太子殺之而亡歸。二十八年,秦乃與齊、韓、魏共攻楚,殺楚將唐眛,取我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復攻楚,大破楚,楚軍死者二萬,殺我將軍景缺。懷王恐,乃使太子為質於齊以求平。三十年,秦復伐楚,取八城。秦昭王遺楚王書曰:『始寡人與王約為弟兄,盟於黃棘,太子為質,至驩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今聞君王乃令太子質於齊以求平。寡人與楚接境壤界,故為婚姻,所從相親久矣。而今秦楚不驩,則無以令諸侯。寡人願與君王會武關,面相約,結盟而去,寡人之願也。敢以聞下執事。』楚懷王見秦王書,患之。欲往,恐見欺;無往,恐秦怒。昭雎曰:『王毋行,而發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並諸侯之心。』懷王子子蘭勸王行,曰:『柰何絕秦之驩心!』於是往會秦昭王。昭王詐令一將軍伏兵武關,號為秦王。楚王至,則閉武關,遂與西至咸陽,朝章台,如蕃臣,不與亢禮。楚懷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詐我而又彊要我以地!』不復許秦。秦因留之。

85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於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乃欲立懷王子在國者。昭雎曰:『王與太子俱困於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詐赴於齊,齊湣王謂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曰「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然則東國必可得矣。』齊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太子橫至,立為王,是為頃襄王。乃告於秦曰:『賴社稷神靈,國有王矣。』

86頃襄王橫元年,秦要懷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應秦,秦昭王怒,發兵出武關攻楚,大敗楚軍,斬首五萬,取析十五城而去。二年,楚懷王亡逃歸,秦覺之,遮楚道,懷王恐,乃從閒道走趙以求歸。趙主父在代,其子惠王初立,行王事,恐,不敢入楚王。楚王欲走魏,秦追至,遂與秦使復之秦。懷王遂發病。頃襄王三年,懷王卒於秦,秦歸其喪於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秦楚絕。

87六年,秦使白起伐韓於伊闕,大勝,斬首二十四萬。秦乃遺楚王書曰:『楚倍秦,秦且率諸侯伐楚,爭一旦之命。願王之飭士卒,得一樂戰。』楚頃襄王患之,乃謀復與秦平。七年,楚迎婦於秦,秦楚復平。

88十一年,齊秦各自稱為帝;月余,復歸帝為王。

89十四年,楚頃襄王與秦昭王好會於宛,結和親。十五年,楚王與秦、三晉、燕共伐齊,取●北。十六年,與秦昭王好會於鄢。其秋,復與秦王會穰。

90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繳加歸雁之上者,頃襄王聞,召而問之。對曰:『小臣之好射鶀雁,羅鸗,小矢之發也,何足為大王道也。且稱楚之大,因大王之賢,所弋非直此也。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霸以弋戰國。故秦、魏、燕、趙者,鶀雁也;齊、魯、韓、衛者,青首也;騶、費、郯、邳者,羅鸗也。外其餘則不足射者。見鳥六雙,以王何取?王何不以聖人為弓,以勇士為繳,時張而射之?此六雙者,可得而囊載也。其樂非特朝昔之樂也,其獲非特鳧雁之實也。王朝張弓而射魏之大梁之南,加其右臂而徑屬之於韓,則中國之路絕而上蔡之郡壞矣。還射圉之東,解魏左肘而外擊定陶,則魏之東外棄而大宋、方與二郡者舉矣。且魏斷二臂,顛越矣;膺擊郯國,大梁可得而有也。王綪繳蘭台,飲馬西河,定魏大梁,此一發之樂也。若王之於弋誠好而不厭,則出寶弓,碆新繳,射噣鳥於東海,還蓋長城以為防,朝射東莒,夕發浿丘,夜加即墨,顧據午道,則長城之東收而太山之北舉矣。西結境於趙而北達於燕,三國布鶴,則從不待約而可成也。北游目於燕之遼東而南登望于越之會稽,此再發之樂也。若夫泗上十二諸侯,左縈而右拂之,可一旦而盡也。今秦破韓以為長憂,得列城而不敢守也;伐魏而無功,擊趙而顧病,則秦魏之勇力屈矣,楚之故地漢中、析、酈可得而復有也。王出寶弓,碆新繳,涉鄳塞,而待秦之倦也,山東、河內可得而一也。勞民休眾,南面稱王矣。故曰秦為大鳥,負海內而處,東面而立,左臂據趙之西南,右臂傅楚鄢郢,膺擊韓魏,垂頭中國,處既形便,勢有地利,奮翼鼓鶴,方三千里,則秦未可得獨招而夜射也。』欲以激怒襄王,故對以此言。襄王因召與語,遂言曰:『夫先王為秦所欺而客死於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有怨,尚有報萬乘,白公、子胥是也。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猶足以踴躍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竊為大王弗取也。』於是頃襄王遣使於諸侯,復為從,欲以伐秦。秦聞之,發兵來伐楚。

91楚欲與齊韓連和伐秦,因欲圖周。周王赧使武公謂楚相昭子曰:『三國以兵割周郊地以便輸,而南器以尊楚,臣以為不然。夫弒共主,臣世君,大國不親;以眾脅寡,小國不附。大國不親,小國不附,不可以致名實。名實不得,不足以傷民。夫有圖周之聲,非所以為號也。』昭子曰:『乃圖周則無之。雖然,周何故不可圖也?』對曰:『軍不五不攻,城不十不圍。夫一周為二十晉,公之所知也。韓嘗以二十萬之眾辱於晉之城下,銳士死,中士傷,而晉不拔。公之無百韓以圖周,此天下之所知也。夫怨結兩周以塞騶魯之心,交絕於齊,聲失天下,其為事危矣。夫危兩周以厚三川,方城之外必為韓弱矣。何以知其然也?西周之地,絕長補短,不過百里。名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國,得其眾不足以勁兵。雖無攻之,名為弒君。然而好事之君,喜攻之臣,發號用兵,未嘗不以周為終始。是何也?見祭器在焉,欲器之至而忘弒君之亂。今韓以器之在楚,臣恐天下以器仇楚也。臣請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人猶攻之也。若使澤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必萬於虎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國;詘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將以欲誅殘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傳器,吞三翮六翼,以高世主,非貪而何?【周書】曰「欲起無先」,故器南則兵至矣。』於是楚計輟不行。

92十九年,秦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北地予秦。二十年,秦將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復戰,東北保於陳城。二十二年,秦復拔我巫、黔中郡。

93二十三年,襄王乃收東地兵,得十餘萬,復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為郡,距秦。二十七年,使三萬人助三晉伐燕。復與秦平,而入太子為質於秦。楚使左徒侍太子於秦。

94三十六年,頃襄王病,太子亡歸。秋,頃襄王卒,太子熊元代立,是為考烈王。考烈王以左徒為令尹,封以吳,號春申君。

95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以平。是時楚益弱。

96六年,秦圍邯鄲,趙告急楚,楚遣將軍景陽救趙。七年,至新中。秦兵去。十二年,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吊祠於秦。十六年,秦莊襄王卒,秦王趙政立。二十二年,與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東徙都壽春,命曰郢。

97二十五年,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李園殺春申君。幽王三年,秦、魏伐楚。秦相呂不韋卒。九年,秦滅韓。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猶代立,是為哀王。哀王立二月余,哀王庶兄負芻之徒襲殺哀王而立負芻為王。是歲,秦虜趙王遷。

98王負芻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二年,秦使將軍伐楚,大破楚軍,亡十餘城。三年,秦滅魏。四年,秦將王翦破我軍於蘄,而殺將軍項燕。

99五年,秦將王翦、蒙武遂破楚國,虜楚王負芻,滅楚名為[楚]郡雲。

100太史公曰:楚靈王方會諸侯於申,誅齊慶封,作章華台,求周九鼎之時,志小天下;及餓死於申亥之家,為天下笑。操行之不得,悲夫!勢之於人也,可不慎與?棄疾以亂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幾再亡國!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7 16:51 | 顯示全部樓層
越王句踐世家

1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後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踐立,是為越王。

2元年,吳王闔廬聞允常死,乃興師伐越。越王句踐使死士挑戰,三行,至吳陳,呼而自剄。吳師觀之,越因襲擊吳師,吳師敗於檇李,射傷吳王闔廬。闔廬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3三年,句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往伐之。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決之矣。』遂興師。吳王聞之,悉發精兵擊越,敗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棲於會稽。吳王追而圍之。

4越王謂范蠡曰:『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為之柰何?』蠡對曰:『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以地。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句踐曰:『諾。』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句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句踐請為臣,妻為妾。』吳王將許之。子胥言於吳王曰:『天以越賜吳,勿許也。』種還,以報句踐。句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種止句踐曰:『夫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請閒行言之。』於是句踐以美女寶器令種閒獻吳太宰嚭。嚭受,乃見大夫種於吳王。種頓首言曰:『願大王赦句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句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必有當也。』嚭因說吳王曰:『越以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國之利也。』吳王將許之。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句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吳王弗聽,卒赦越,罷兵而歸。

5句踐之困會稽也,喟然嘆曰:『吾終於此乎?』種曰:『湯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晉重耳奔翟,齊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觀之,何遽不為福乎?』

6吳既赦越,越王句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欲使范蠡治國政,蠡對曰:『兵甲之事,種不如蠡;填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於是舉國政屬大夫種,而使范蠡與大夫柘稽行成,為質於吳。二歲而吳歸蠡。

7句踐自會稽歸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報吳。大夫逢同諫曰:『國新流亡,今乃復殷給,繕飾備利,吳必懼,懼則難必至。且鷙鳥之擊也,必匿其形。今夫吳兵加齊、晉,怨深於楚、越,名高天下,實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為越計,莫若結齊,親楚,附晉,以厚吳。吳之志廣,必輕戰。是我連其權,三國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句踐曰:『善。』

8居二年,吳王將伐齊。子胥諫曰:『未可。臣聞句踐食不重味,與百姓同苦樂。此人不死,必為國患。吳有越,腹心之疾,齊與吳,疥癬也。願王釋齊先越。』吳王弗聽,遂伐齊,敗之艾陵,虜齊高、國以歸。讓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殺,王聞而止之。越大夫種曰:『臣觀吳王政驕矣,請試嘗之貸粟,以卜其事。』請貸,吳王欲與,子胥諫勿與,王遂與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聽諫,後三年吳其墟乎!』太宰嚭聞之,乃數與子胥爭越議,因讒子胥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其父兄不顧,安能顧王?王前欲伐齊,員彊諫,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備伍員,員必為亂。』與逢同共謀,讒之王。王始不從,乃使子胥於齊,聞其託子於鮑氏,王乃大怒,曰:『伍員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吳國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讒誅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獨立!』報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於是吳任嚭政。

9居三年,句踐召范蠡曰:『吳已殺子胥,導諛者眾,可乎?』對曰:『未可。』

10至明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句踐復問范蠡,蠡曰『可矣』。乃發習流二千人,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諸御千人,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吳告急於王,王方會諸侯於黃池,懼天下聞之,乃秘之。吳王已盟黃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越自度亦未能滅吳,乃與吳平。

11其後四年,越復伐吳。吳士民罷弊,輕銳盡死於齊、晉。而越大破吳,因而留圍之三年,吳師敗,越遂復棲吳王於姑蘇之山。吳王使公孫雄肉袒膝行而前,請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嘗得罪於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踐不忍,欲許之。范蠡曰:『會稽之事,天以越賜吳,吳不取。今天以吳賜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罷,非為吳邪?謀之二十二年,一旦而棄之,可乎?且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則不遠」,君忘會稽之蚯?』句踐曰:『吾欲聽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進兵,曰:『王已屬政於執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吳使者泣而去。句踐憐之,乃使人謂吳王曰:『吾置王甬東,君百家。』吳王謝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殺。乃蔽其面,曰:『吾無面以見子胥也!』越王乃葬吳王而誅太宰嚭。

12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13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14句踐卒,子王鼫與立。王鼫與卒,子王不壽立。王不壽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無彊立。

15王無彊時,越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彊。當楚威王之時,越北伐齊,齊威王使人說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圖越之所為不伐楚者,為不得晉也。韓、魏固不攻楚。韓之攻楚,覆其軍,殺其將,則葉、陽翟危;魏亦覆其軍,殺其將,則陳、上蔡不安。故二晉之事越也,不至於覆軍殺將,馬汗之力不效。所重於得晉者何也?』越王曰:『所求於晉者,不至頓刃接兵,而況於攻城圍邑乎?願魏以聚大梁之下,願齊之試兵南陽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則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閒不東,商、於、析、酈、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備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則齊、秦、韓、魏得志於楚也,是二晉不戰分地,不耕而●之。不此之為,而頓刃於河山之閒以為齊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計,柰何其以此王也!』齊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豪毛而不見其睫也。今王知晉之失計,而不自知越之過,是目論也。王所待於晉者,非有馬汗之力也,又非可與合軍連和也,將待之以分楚眾也。今楚眾已分,何待於晉?』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張九軍,北圍曲沃、於中,以至無假之關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軍北聚魯、齊、南陽,分有大此者乎?且王之所求者,鬬晉楚也;晉楚不鬬,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時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復仇、龐、長沙,楚之粟也;竟澤陵,楚之材也。越窺兵通無假之關,此四邑者不上貢事於郢矣。臣聞之,圖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願大王之轉攻楚也。』

16於是越遂釋齊而伐楚。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筆吳地至浙江,北破齊於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

17後七世,至閩君搖,佐諸侯平秦。漢高帝復以搖為越王,以奉越後。東越,閩君,皆其後也。

18范蠡事越王句踐,既苦身力,與句踐深謀二十餘年,竟滅吳,報會稽之恥,北渡兵於淮以臨齊、晉,號令中國,以尊周室,句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句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為書辭句踐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句踐曰:『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於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以行,終不反。於是句踐表會稽山以為范蠡奉邑。

19范蠡浮●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以為相。范蠡喟然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而懷其重寶,閒行以去,止於陶,以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謂陶朱公。復約要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天下稱陶朱公。

20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壯,而朱公中男殺人,囚於楚。朱公曰:『殺人而死,職也。然吾聞千金之子不死於市。』告其少子往視之。乃裝黃金千溢,置褐器中,載以一牛車。且遣其少子,朱公長男固請欲行,朱公不聽。長男曰:『家有長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遺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殺。其母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長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長子,為一封書遺故所善莊生。曰:『至則進千金於莊生所,聽其所為,慎無與爭事。』長男既行,亦自私齎數百金。

21至楚,莊生家負郭,披藜藋到門,居甚貧。然長男發書進千金,如其父言。莊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問所以然。』長男既去,不過莊生而私留,以其私齎獻遺楚國貴人用事者。

22莊生雖居窮閻,然以廉直聞於國,自楚王以下皆師尊之。及朱公進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後復歸之以為信耳。故金至,謂其婦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誡,後復歸,勿動。』而朱公長男不知其意,以為殊無短長也。

23莊生閒時入見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則害於楚』。楚王素信莊生,曰:『今為柰何?』莊生曰:『獨以德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將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錢之府。楚貴人驚告朱公長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錢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長男以為赦,弟固當出也,重千金虛棄莊生,無所為也,乃復見莊生。莊生驚曰:『若不去邪?』長男曰:『固未也。初為事弟,弟今議自赦,故辭生去。』莊生知其意欲復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長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獨自歡幸。

24莊生羞為兒子所賣,乃入見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報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殺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錢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國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雖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論殺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長男竟持其弟喪歸。

25至,其母及邑人盡哀之,唯朱公獨笑,曰:『吾固知必殺其弟也!彼非不愛其弟,顧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與我俱,見苦,為生難,故重棄財。至如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驅良逐狡兔,豈知財所從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為欲遣少子,固為其能棄財故也。而長者不能,故卒以殺其弟,事之理也,無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喪之來也。』

26故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茍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於陶,故世傳曰陶朱公。

27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漸九川,定九州,至於今諸夏艾安。及苗裔句踐,苦身焦思,終滅彊吳,北觀兵中國,以尊周室,號稱霸王。句踐可不謂賢哉!蓋有禹之遺烈焉。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名垂後世。臣主若此,欲毋顯得乎!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7 16:52 | 顯示全部樓層
1鄭世家: 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於鄭。封三十三歲,百姓皆便愛之。幽王以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說,河雒之閒,人便思之。為司徒一歲,幽王以褒後故,王室治多邪,諸侯或畔之。於是桓公問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對曰:『獨雒之東土,河濟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對曰:『地近虢、鄶,虢、鄶之君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為司徒,民皆愛公,公誠請居之,虢、鄶之君見公方用事,輕分公地。公誠居之,虢、鄶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對曰:『昔祝融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於周未有興者,楚其後也。周衰,楚必興。興,非鄭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對曰:『其民貪而好利,難久居。』公曰:『周衰,何國興者?』對曰:『齊、秦、晉、楚乎?夫齊,姜姓,伯夷之後也,伯夷佐堯典禮。秦,嬴姓,伯翳之後也,伯翳佐舜懷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嘗有功於天下。而周武王克紂後,成王封叔虞於唐,其地阻險,以此有德與周衰並,亦必興矣。』桓公曰:『善。』於是卒言王,東徙其民雒東,而虢、鄶果獻十邑,竟國之。

2鄭世家: 二歲,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並殺桓公。鄭人共立其子掘突,是為武公。

3鄭世家: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難,及生,夫人弗愛。後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愛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請公,欲立段為太子,公弗聽。是歲,武公卒,寤生立,是為莊公。

4鄭世家: 莊公元年,封弟段於京,號太叔。祭仲曰:『京大於國,非所以封庶也。』莊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奪也。』段至京,繕治甲兵,與其母武姜謀襲鄭。二十二年,段果襲鄭,武姜為內應。莊公發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潰,段出奔共。於是莊公遷其母武姜於城潁,誓言曰:『不至黃泉,毋相見也。』居歲余,已悔思母。潁谷之考叔有獻於公,公賜食。考叔曰:『臣有母,請君食賜臣母。』莊公曰:『我甚思母,惡負盟,柰何?』考叔曰:『穿地至黃泉,則相見矣。』於是遂從之,見母。

5鄭世家: 二十四年,宋繆公卒,公子馮奔鄭。鄭侵周地,取●。二十五年,衛州吁弒其君桓公自立,與宋伐鄭,以馮故也。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弗禮也。二十九年,莊公怒周弗禮,與魯易祊、許田。三十三年,宋殺孔父。三十七年,莊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陳、蔡、虢、衛伐鄭。莊公與祭仲、高渠彌發兵自救,王師大敗。祝聸射中王臂。祝聸請從之,鄭伯止之,曰:『犯長且難之,況敢陵天子乎?』乃止。夜令祭仲問王疾。

6鄭世家: 三十八年,北戎伐齊,齊使求救,鄭遣太子忽將兵救齊。齊釐公欲妻之,忽謝曰:『我小國,非齊敵也。』時祭仲與俱,勸使取之,曰:『君多內寵,太子無大援將不立,三公子皆君也。』所謂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也。

7鄭世家: 四十三年,鄭莊公卒。初,祭仲甚有寵於莊公,莊公使為卿;公使娶鄧女,生太子忽,故祭仲立之,是為昭公。

8鄭世家: 莊公又娶宋雍氏女,生厲公突。雍氏有寵於宋。宋莊公聞祭仲之立忽,乃使人誘召祭仲而執之,曰:『不立突,將死。』亦執突以求賂焉。祭仲許宋,與宋盟。以突歸,立之。昭公忽聞祭仲以宋要立其弟突,九月(辛)[丁]亥,忽出奔衛。己亥,突至鄭,立,是為厲公。

9鄭世家: 厲公四年,祭仲專國政。厲公患之,陰使其婿雍糾欲殺祭仲。糾妻,祭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母曰:『父一而已,人盡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殺雍糾,戮之於市。厲公無柰祭仲何,怒糾曰:『謀及婦人,死固宜哉!』夏,厲公出居邊邑櫟。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復入鄭,即位。

10鄭世家: 秋,鄭厲公突因櫟人殺其大夫單伯,遂居之。諸侯聞厲公出奔,伐鄭,弗克而去。宋頗予厲公兵,自守於櫟,鄭以故亦不伐櫟。

11鄭世家: 昭公二年,自昭公為太子時,父莊公欲以高渠彌為卿,太子忽惡之,莊公弗聽,卒用渠彌為卿。及昭公即位,懼其殺己,冬十月辛卯,渠彌與昭公出獵,射殺昭公於野。祭仲與渠彌不敢入厲公,乃更立昭公弟子亹為君,是為子亹也,無諡號。

12鄭世家: 子亹元年七月,齊襄公會諸侯於首止,鄭子亹往會,高渠彌相,從,祭仲稱疾不行。所以然者,子亹自齊襄公為公子之時,嘗會鬬,相仇,及會諸侯,祭仲請子亹無行。子亹曰:『齊彊,而厲公居櫟,即不往,是率諸侯伐我,內厲公。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卒行。於是祭仲恐齊並殺之,故稱疾。子亹至,不謝齊侯,齊侯怒,遂伏甲而殺子亹。高渠彌亡歸,歸與祭仲謀,召子亹弟公子嬰於陳而立之,是為鄭子。是歲,齊襄公使彭生醉拉殺魯桓公。

13鄭世家: 鄭子八年,齊人管至父等作亂,弒其君襄公。十二年,宋人長萬弒其君湣公。鄭祭仲死。

14鄭世家: 十四年,故鄭亡厲公突在櫟者使人誘劫鄭大夫甫假,要以求入。假曰:『舍我,我為君殺鄭子而入君。』厲公與盟,乃舍之。六月甲子,假殺鄭子及其二子而迎厲公突,突自櫟復入即位。初,內蛇與外蛇鬬於鄭南門中,內蛇死。居六年,厲公果復入。入而讓其伯父原曰:『我亡國外居,伯父無意入我,亦甚矣。』原曰:『事君無二心,人臣之職也。原知罪矣。』遂自殺。厲公於是謂甫假曰:『子之事君有二心矣。』遂誅之。假曰:『重德不報,誠然哉!』

15鄭世家: 厲公突後元年,齊桓公始霸。

16鄭世家: 五年,燕、衛與周惠王弟頹伐王,王出奔溫,立弟頹為王。六年,惠王告急鄭,厲公發兵擊周王子頹,弗勝,於是與周惠王歸,王居於櫟。七年春,鄭厲公與虢叔襲殺王子頹而入惠王於周。

17鄭世家: 秋,厲公卒,子文公踕立。厲公初立四歲,亡居櫟,居櫟十七歲,復入,立七歲,與亡凡二十八年。

18鄭世家: 二十四年,文公之賤妾曰燕姞,夢天與之蘭,曰:『余為伯鯈。余,爾祖也。以是為而子,蘭有國香。』以夢告文公,文公幸之,而予之草蘭為符。遂生子,名曰蘭。

19鄭世家: 三十六年,晉公子重耳過,文公弗禮。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賢,且又同姓,窮而過君,不可無禮。』文公曰:『諸侯亡公子過者多矣,安能盡禮之!』詹曰:『君如弗禮,遂殺之;弗殺,使即反國,為鄭憂矣。』文公弗聽。

20鄭世家: 三十七年春,晉公子重耳反國,立,是為文公。秋,鄭入滑,滑聽命,已而反與衛,於是鄭伐滑。周襄王使伯服請滑。鄭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櫟,而文公父厲公入之,而惠王不賜厲公爵祿,又怨襄王之與衛滑,故不聽襄王請而囚伯服。王怒,與翟人伐鄭,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鄭,鄭文公居王於氾。三十八年,晉文公入襄王成周。

21鄭世家: 四十一年,助楚擊晉。自晉文公之過無禮,故背晉助楚。四十三年,晉文公與秦穆公共圍鄭,討其助楚攻晉者,及文公過時之無禮也。初,鄭文公有三夫人,寵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蘭奔晉,從晉文公圍鄭。時蘭事晉文公甚謹,愛幸之,乃私於晉,以求入鄭為太子。晉於是欲得叔詹為僇。鄭文公恐,不敢謂叔詹言。詹聞,言於鄭君曰:『臣謂君,君不聽臣,晉卒為患。然晉所以圍鄭,以詹,詹死而赦鄭國,詹之願也。』乃自殺。鄭人以詹屍與晉。晉文公曰:『必欲一見鄭君,辱之而去。』鄭人患之,乃使人私於秦曰:『破鄭益晉,非秦之利也。』秦兵罷。晉文公欲入蘭為太子,以告鄭。鄭大夫石癸曰:『吾聞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後當有興者。子蘭母,其後也。且夫人子盡已死,余庶子無如蘭賢。今圍急,晉以為請,利孰大焉!』遂許晉,與盟,而卒立子蘭為太子,晉兵乃罷去。

22鄭世家: 四十五年,文公卒,子蘭立,是為繆公。

23鄭世家: 繆公元年春,秦繆公使三將將兵欲襲鄭,至滑,逢鄭賈人弦高詐以十二牛勞軍,故秦兵不至而還,晉敗之於崤。初,往年鄭文公之卒也,鄭司城繒賀以鄭情賣之,秦兵故來。三年,鄭發兵從晉伐秦,敗秦兵於汪。

24鄭世家: 往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二十一年,與宋華元伐鄭。華元殺羊食士,不與其御羊斟,怒以馳鄭,鄭囚華元。宋贖華元,元亦亡去。晉使趙穿以兵伐鄭。

25鄭世家: 靈公元年春,楚獻黿於靈公。子家、子公將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佗日指動,必食異物。』及入,見靈公進黿羹,子公笑曰:『果然!』靈公問其笑故,具告靈公。靈公召之,獨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夏,弒靈公。鄭人慾立靈公弟去疾,去疾讓曰:『必以賢,則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堅者,靈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堅,是為襄公。

26鄭世家: 襄公立,將盡去繆氏。繆氏者,殺靈公、子公之族家也。去疾曰:『必去繆氏,我將去之。』乃止。皆以為大夫。

27鄭世家: 襄公元年,楚怒鄭受宋賂縱華元,伐鄭。鄭背楚,與晉親。五年,楚復伐鄭,晉來救之。六年,子家卒,國人復逐其族,以其弒靈公也。

28鄭世家: 七年,鄭與晉盟鄢陵。八年,楚莊王以鄭與晉盟,來伐,圍鄭三月,鄭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門,鄭襄公肉袒掔羊以迎,曰:『孤不能事邊邑,使君王懷怒以及斃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聽。君王遷之江南,及以賜諸侯,亦惟命是聽。若君王不忘厲、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絕其社稷,錫不毛之地,使復得改事君王,孤之願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聽。』莊王為卻三十里而後舍。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勞矣。今得國舍之,何如?』莊王曰:『所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晉聞楚之伐鄭,發兵救鄭。其來持兩端,故遲,比至河,楚兵已去。晉將率或欲渡,或欲還,卒渡河。莊王聞,還擊晉。鄭反助楚,大破晉軍於河上。十年,晉來伐鄭,以其反晉而親楚也。

29鄭世家: 十一年,楚莊王伐宋,宋告急於晉。晉景公欲發兵救宋,伯宗諫晉君曰:『天方開楚,未可伐也。』乃求壯士得霍人解揚,字子虎,誆楚,令宋毋降。過鄭,鄭與楚親,乃執解揚而獻楚。楚王厚賜與約,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許。於是楚登解揚樓車,令呼宋。遂負楚約而致其晉君命曰:『晉方悉國兵以救宋,宋雖急,慎毋降楚,晉兵今至矣!』楚莊王大怒,將殺之。解揚曰:『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無隕。』莊王曰:『若之許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揚曰:『所以許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將死,顧謂楚軍曰:『為人臣無忘盡忠得死者!』楚王諸弟皆諫王赦之,於是赦解揚使歸。晉爵之為上卿。

30鄭世家: 十八年,襄公卒,子悼公沸立。

31鄭世家: 悼公元年,鄦公惡鄭於楚,悼公使弟睔於楚自訟。訟不直,楚囚睔。於是鄭悼公來與晉平,遂親。睔私於楚子反,子反言歸睔於鄭。

32鄭世家: 二年,楚伐鄭,晉兵來救。是歲,悼公卒,立其弟睔,是為成公。

33鄭世家: 成公三年,楚共王曰『鄭成公孤有德焉』,使人來與盟。成公私與盟。秋,成公朝晉,晉曰『鄭私平於楚』,執之。使欒書伐鄭。四年春,鄭患晉圍,公子如乃立成公庶兄繻為君。其四月,晉聞鄭立君,乃歸成公。鄭人聞成公歸,亦殺君繻,迎成公。晉兵去。

34鄭世家: 十年,背晉盟,盟於楚。晉厲公怒,發兵伐鄭。楚共王救鄭。晉楚戰鄢陵,楚兵敗,晉射傷楚共王目,俱罷而去。十三年,晉悼公伐鄭,兵於洧上。鄭城守,晉亦去。

35鄭世家: 十四年,成公卒,子惲立。是為釐公。

36鄭世家: 釐公五年,鄭相子駟朝釐公,釐公不禮。子駟怒,使廚人藥殺釐公,赴諸侯曰『釐公暴病卒』。立釐公子嘉,嘉時年五歲,是為簡公。

37鄭世家: 簡公元年,諸公子謀欲誅相子駟,子駟覺之,反盡誅諸公子。二年,晉伐鄭,鄭與盟,晉去。冬,又與楚盟。子駟畏誅,故兩親晉、楚。三年,相子駟欲自立為君,公子子孔使尉止殺相子駟而代之。子孔又欲自立。子產曰:『子駟為不可,誅之,今又效之,是亂無時息也。』於是子孔從之而相鄭簡公。

38鄭世家: 四年,晉怒鄭與楚盟,伐鄭,鄭與盟。楚共王救鄭,敗晉兵。簡公欲與晉平,楚又囚鄭使者。

39鄭世家: 十二年,簡公怒相子孔專國權,誅之,而以子產為卿。十九年,簡公如晉請衛君還,而封子產以六邑。子產讓,受其三邑。二十二年,吳使延陵季子於鄭,見子產如舊交,謂子產曰:『鄭之執政者侈,難將至,政將及子。子為政,必以禮;不然,鄭將敗。』子產厚遇季子。二十三年,諸公子爭寵相殺,又欲殺子產。公子或諫曰:『子產仁人,鄭所以存者子產也,勿殺!』乃止。

40鄭世家: 二十五年,鄭使子產於晉,問平公疾。平公曰:『卜而曰實沈、台駘為祟,史官莫知,敢問?』對曰:『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曠林,不相能也,日操干戈以相征伐。後帝弗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當武王邑姜方娠大叔,夢帝謂己:「余命而子曰虞,乃與之唐,屬之參而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國大叔焉。故參為晉星。由是觀之,則實沈,參神也。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台駘。台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帝用嘉之,國之汾川。沈、姒、蓐、黃實守其祀。今晉主汾川而滅之。由是觀之,則台駘,汾、洮神也。然是二者不害君身。山川之神,則水旱之菑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不時禜之;若君疾,飲食哀樂女色所生也。』平公及叔向曰:『善,博物君子也!』厚為之禮於子產。

41鄭世家: 二十七年夏,鄭簡公朝晉。冬,畏楚靈王之彊,又朝楚,子產從。二十八年,鄭君病,使子產會諸侯,與楚靈王盟於申,誅齊慶封。

42鄭世家: 三十六年,簡公卒,子定公寧立。秋,定公朝晉昭公。

43鄭世家: 定公元年,楚公子棄疾弒其君靈王而自立,為平王。欲行德諸侯。歸靈王所侵鄭地於鄭。

44鄭世家: 四年,晉昭公卒,其六卿彊,公室卑。子產謂韓宣子曰:『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六年,鄭火,公欲禳之。子產曰:『不如修德。』

45鄭世家: 八年,楚太子建來奔。十年,太子建與晉謀襲鄭。鄭殺建,建子勝奔吳。

46鄭世家: 十一年,定公如晉。晉與鄭謀,誅周亂臣,入敬王於周。

47鄭世家: 十三年,定公卒,子獻公蠆立。獻公十三年卒,子聲公勝立。當是時,晉六卿彊,侵奪鄭,鄭遂弱。

48鄭世家: 聲公五年,鄭相子產卒,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子產者,鄭成公少子也。為人仁愛人,事君忠厚。孔子嘗過鄭,與子產如兄弟雲。及聞子產死,孔子為泣曰:『古之遺愛也!』

49鄭世家: 八年,晉范、中行氏反晉,告急於鄭,鄭救之。晉伐鄭,敗鄭軍於鐵。

50鄭世家: 十四年,宋景公滅曹。二十年,齊田常弒其君簡公,而常相於齊。二十二年,楚惠王滅陳。孔子卒。

51鄭世家: 三十六年,晉知伯伐鄭,取九邑。

52鄭世家: 三十七年,聲公卒,子哀公易立。哀公八年,鄭人弒哀公而立聲公弟丑,是為共公。共公三年,三晉滅知伯。三十一年,共公卒,子幽公已立。幽公元年,韓武子伐鄭,殺幽公。鄭人立幽公弟駘,是為繻公。

53鄭世家: 繻公十五年,韓景侯伐鄭,取雍丘。鄭城京。

54鄭世家: 十六年,鄭伐韓,敗韓兵於負黍。二十年,韓、趙、魏列為諸侯。二十三年,鄭圍韓之陽翟。

55鄭世家: 二十五年,鄭君殺其相子陽。二十七,子陽之黨共弒繻公駘而立幽公弟乙為君,是為鄭君。鄭君乙立二年,鄭負黍反,復歸韓。十一年,韓伐鄭,取陽城。

56鄭世家: 二十一年,韓哀侯滅鄭,並其國。

57鄭世家: 太史公曰:語有之,『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甫瑕是也。甫瑕雖以劫殺鄭子內厲公,厲公終背而殺之,此與晉之里克何異?守節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奚齊。變所從來,亦多故矣!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7 16:52 | 顯示全部樓層
趙世家

1趙氏之先,與秦共祖。至中衍,為帝大戊御。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為周所殺,其後為秦。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為趙。

2季勝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幸於周繆王。造父取驥之乘匹,與桃林盜驪、驊騮、綠耳,獻之繆王。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

3自造父已下六世至奄父,曰公仲,周宣王時伐戎,為御。及千畝戰,奄父脫宣王。奄父生叔帶。叔帶之時,周幽王無道,去周如晉,事晉文侯,始建趙氏於晉國。

4自叔帶以下,趙宗益興,五世而(生)[至]趙夙。

5趙夙,晉獻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趙夙為將伐霍。霍公求奔齊。晉大旱,卜之,曰『霍太山為祟』。使趙夙召霍君於齊,復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晉復穰。晉獻公賜趙夙耿。

6夙生共孟,當魯閔公之元年也。共孟生趙衰,字子余。

7趙衰卜事晉獻公及諸公子,莫吉;卜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重耳以驪姬之亂亡奔翟,趙衰從。翟伐廧咎如,得二女,翟以其少女妻重耳,長女妻趙衰而生盾。初,重耳在晉時,趙衰妻亦生趙同、趙括、趙嬰齊。趙衰從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國。重耳為晉文公,趙衰為原大夫,居原,任國政。文公所以反國及霸,多趙衰計策,語在晉事中。

8趙衰既反晉,晉之妻固要迎翟妻,而以其子盾為適嗣,晉妻三子皆下事之。晉襄公之六年,而趙衰卒,諡為成季。

9趙盾代成季任國政二年而晉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盾為國多難,欲立襄公弟雍。雍時在秦,使使迎之。太子母日夜啼泣,頓首謂趙盾曰:『先君何罪,釋其適子而更求君?』趙盾患之,恐其宗與大夫襲誅之,乃遂立太子,是為靈公,發兵距所迎襄公弟於秦者。靈公既立,趙盾益專國政。

10靈公立十四年,益驕。趙盾驟諫,靈公弗聽。及食熊蹯,胹不熟,殺宰人,持其屍出,趙盾見之。靈公由此懼,欲殺盾。盾素仁愛人,嘗所食桑下餓人反捍救盾,盾以得亡。未出境,而趙穿弒靈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為成公。趙盾復反,任國政。君子譏盾『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討賊』,故太史書曰『趙盾弒其君』。晉景公時而趙盾卒,諡為宣孟,子朔嗣。

11趙朔,晉景公之三年,朔為晉將下軍救鄭,與楚莊王戰河上。朔娶晉成公姊為夫人。

12晉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賈欲誅趙氏。初,趙盾在時,夢見叔帶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絕而後好。趙史援占之,曰:『此夢甚惡,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孫,趙將世益衰。』屠岸賈者,始有寵於靈公,及至於景公而賈為司寇,將作難,乃治靈公之賊以致趙盾,遍告諸將曰:『盾雖不知,猶為賊首。以臣弒君,子孫在朝,何以懲罪?請誅之。』韓厥曰:『靈公遇賊,趙盾在外,吾先君以為無罪,故不誅。今諸君將誅其後,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誅。妄誅謂之亂。臣有大事而君不聞,是無君也。』屠岸賈不聽。韓厥告趙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朔死不恨。』韓厥許諾,稱疾不出。賈不請而擅與諸將攻趙氏於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

13趙朔妻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趙朔客曰公孫杵臼,杵臼謂朔友人程嬰曰:『胡不死?』程嬰曰:『朔之婦有遺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無何,而朔婦免身,生男。屠岸賈聞之,索於宮中。夫人置兒叱罅祝曰:『趙宗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及索,兒竟無聲。已脫,程嬰謂公孫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復索之,柰何?』公孫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公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彊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乃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嬰出,謬謂諸將軍曰:『嬰不肖,不能立趙孤。誰能與我千金,吾告趙氏孤處。』諸將皆喜,許之,發師隨程嬰攻公孫杵臼。杵臼謬曰:『小人哉程嬰!昔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我。縱不能立,而忍賣之乎!』抱兒呼曰:『天乎天乎!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殺杵臼可也。』諸將不許,遂殺杵臼與孤兒。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然趙氏真孤乃反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

14居十五年,晉景公疾,卜之,大業之後不遂者為祟。景公問韓厥,厥知趙孤在,乃曰:『大業之後在晉絕祀者,其趙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鳥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厲無道,而叔帶去周適晉,事先君文侯,至於成公,世有立功,未嘗絕祀。今吾君獨滅趙宗,國人哀之,故見龜策。唯君圖之。』景公問:『趙尚有後子孫乎?』韓厥具以實告。於是景公乃與韓厥謀立趙孤兒,召而匿之宮中。諸將入問疾,景公因韓厥之眾以脅諸將而見趙孤。趙孤名曰武。諸將不得已,乃曰:『昔下宮之難,屠岸賈為之,矯以君命,並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難!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請立趙後。今君有命,群臣之願也。』於是召趙武、程嬰遍拜諸將,遂反與程嬰、趙武攻屠岸賈,滅其族。復與趙武田邑如故。

15及趙武冠,為成人,程嬰乃辭諸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趙氏之後。今趙武既立,為成人,復故位,我將下報趙宣孟與公孫杵臼。』趙武啼泣頓首固請,曰:『武願苦筋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嬰曰:『不可。彼以我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報,是以我事為不成。』遂自殺。趙武服齊衰三年,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絕。

16趙氏復位十一年,而晉厲公殺其大夫三郤。欒書畏及,乃遂弒其君厲公,更立襄公曾孫周,是為悼公。晉由此大夫稍彊。

17趙武續趙宗二十七年,晉平公立。平公十二年,而趙武為正卿。十三年,吳延陵季子使於晉,曰:『晉國之政卒歸於趙武子、韓宣子、魏獻子之後矣。』趙武死,諡為文子。

18文子生景叔。景叔之時,齊景公使晏嬰於晉,晏嬰與晉叔向語。嬰曰:『齊之政後卒歸田氏。』叔向亦曰:『晉國之政將歸六卿。六卿侈矣,而吾君不能恤也。』

19趙景叔卒,生趙鞅,是為簡子。

20趙簡子在位,晉頃公之九年,簡子將合諸侯戍於周。其明年,入周敬王於周,辟弟子朝之故也。

21晉頃公之十二年,六卿以法誅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令其族為之大夫。晉公室由此益弱。

22後十三年,魯賊臣陽虎來奔,趙簡子受賂,厚遇之。

23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醫扁鵲視之,出,董安於問。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在昔秦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吾所以久者,適有學也。帝告我:『晉國將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別。』」公孫支書而藏之,秦讖於是出矣。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殽而歸縱淫,此子之所聞。今主君之疾與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閒,閒必有言也。』

24居二日半,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有一熊欲來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羆來,我又射之,中羆,羆死。帝甚喜,賜我二笥,皆有副。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帝告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將大敗周人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今餘思虞舜之勛,適余將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孫。」』董安於受言而書藏之。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25他日,簡子出,有人當道,辟之不去,從者怒,將刃之。當道者曰:『吾欲有謁於主君。』從者以聞。簡子召之,曰:『嘻,吾有所見子晣也。』當道者曰:『屏左右,願有謁。』簡子屏人。當道者曰:『主君之疾,臣在帝側。』簡子曰:『然,有之。子之見我,我何為?』當道者曰:『帝令主君射熊與羆,皆死。』簡子曰:『是,且何也?』當道者曰:『晉國且有大難,主君首之。帝令主君滅二卿,夫熊與羆皆其祖也。』簡子曰:『帝賜我二笥皆有副,何也?』當道者曰:『主君之子將克二國於翟,皆子姓也。』簡子曰:『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長以賜之」。夫兒何謂以賜翟犬?』當道者曰:『兒,主君之子也。翟犬者,代之先也。主君之子且必有代。及主君之後嗣,且有革政而胡服,並二國於翟。』簡子問其姓而延之以官。當道者曰:『臣野人,致帝命耳。』遂不見。簡子書藏之府。

26異日,姑布子卿見簡子,簡子遍召諸子相之。子卿曰:『無為將軍者。』簡子曰:『趙氏其滅乎?』子卿曰:『吾嘗見一子於路,殆君之子也。』簡子召子毋恤。毋恤至,則子卿起曰:『此真將軍矣!』簡子曰:『此其母賤,翟婢也,奚道貴哉?』子卿曰:『天所授,雖賤必貴。』自是之後,簡子盡召諸子與語,毋恤最賢。簡子乃告諸子曰:『吾藏寶符於常山上,先得者賞。』諸子馳之常山上,求,無所得。毋恤還,曰:『已得符矣。』簡子曰:『奏之。』毋恤曰:『從常山上臨代,代可取也。』簡子於是知毋恤果賢,乃廢太子伯魯,而以毋恤為太子。

27後二年,晉定公之十四年,范、中行作亂。明年春,簡子謂邯鄲大夫午曰:『歸我衛士五百家,吾將置之晉陽。』午許諾,歸而其父兄不聽,倍言。趙鞅捕午,囚之晉陽。乃告邯鄲人曰:『我私有誅午也,諸君欲誰立?』遂殺午。趙稷、涉賓以邯鄲反。晉君使籍秦圍邯鄲。荀寅、范吉射與午善,不肯助秦而謀作亂,董安於知之。十月,范、中行氏伐趙鞅,鞅奔晉陽,晉人圍之。范吉射、荀寅仇人魏襄等謀逐荀寅,以梁嬰父代之;逐吉射,以范皋繹代之。荀櫟言於晉侯曰:『君命大臣,始亂者死。今三臣始亂而獨逐鞅,用刑不均,請皆逐之。』十一月,荀櫟、韓不佞、魏哆奉公命以伐范、中行氏,不克。范、中行氏反伐公,公擊之,范、中行敗走。丁未,二子奔朝歌。韓、魏以趙氏為請。十二月辛未,趙鞅入絳,盟於公宮。其明年,知伯文子謂趙鞅曰:『范、中行雖信為亂,安於發之,是安於與謀也。晉國有法,始亂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於獨在。』趙鞅患之。安於曰:『臣死,趙氏定,晉國寧,吾死晚矣。』遂自殺。趙氏以告知伯,然後趙氏寧。

28孔子聞趙簡子不請晉君而執邯鄲午,保晉陽,故書春秋曰『趙鞅以晉陽畔』。趙簡子有臣曰周舍,好直諫。周舍死,簡子每聽朝,常不悅,大夫請罪。簡子曰:『大夫無罪。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鄂鄂,是以憂也。』簡子由此能附趙邑而懷晉人。

29晉定公十八年,趙簡子圍范、中行於朝歌,中行文子奔邯鄲。明年,衛靈公卒。簡子與陽虎送衛太子蒯聵於衛,衛不內,居戚。

30晉定公二十一年,簡子拔邯鄲,中行文子奔柏人。簡子又圍柏人,中行文子、范昭子遂奔齊。趙竟有邯鄲、柏人。范、中行余邑入於晉。趙名晉卿,實專晉權,奉邑侔於諸侯。

31晉定公三十年,定公與吳王夫差爭長於黃池,趙簡子從晉定公,卒長吳。定公三十七年卒,而簡子除三年之喪,期而已。是歲,越王句踐滅吳。

32晉出公十一年,知伯伐鄭。趙簡子疾,使太子毋恤將而圍鄭。知伯醉,以酒灌擊毋恤。毋恤群臣請死之。毋恤曰:『君所以置毋恤,為能忍。』然亦慍知伯。知伯歸,因謂簡子,使廢毋恤,簡子不聽。毋恤由此怨知伯。

33晉出公十七年,簡子卒,太子毋恤代立,是為襄子。

34趙襄子元年,越圍吳。襄子降喪食,使楚隆問吳王。

35襄子姊前為代王夫人。簡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請代王。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及從官,遂興兵平代地。其姊聞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殺。代人憐之,所死地名之為摩笄之山。遂以代封伯魯子周為代成君。伯魯者,襄子兄,故太子。太子蚤死,故封其子。

36襄子立四年,知伯與趙、韓、魏盡分其范、中行故地。晉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共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知伯乃立昭公曾孫驕,是為晉懿公。知伯益驕。請地韓、魏,韓、魏與之。請地趙,趙不與,以其圍鄭之辱。知伯怒,遂率韓、魏攻趙。趙襄子懼,乃奔保晉陽。

37原過從,後,至於王澤,見三人,自帶以上可見,自帶以下不可見。與原過竹二節,莫通。曰:『為我以是遺趙毋恤。』原過既至,以告襄子。襄子齊三日,親自剖竹,有朱書曰:『趙毋恤,余霍泰山山陽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將使女反滅知氏。女亦立我百邑,余將賜女林胡之地。至於後世,且有伉王,赤黑,龍面而鳥噣,鬢麋髭髯,大膺大胸,修下而馮,左衽界乘,奄有河宗,至於休溷諸貉,南伐晉別,北滅黑姑。』襄子再拜,受三神之令。

38三國攻晉陽,歲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禮益慢,唯高共不敢失禮。襄子懼,乃夜使相張孟同私於韓、魏。韓、魏與合謀,以三月丙戌,三國反滅知氏,共分其地。於是襄子行賞,高共為上。張孟同曰:『晉陽之難,唯共無功。』襄子曰:『方晉陽急,群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禮,是以先之。』於是趙北有代,南並知氏,彊於韓、魏。遂祠三神於百邑,使原過主霍泰山祠祀。

39其後娶空同氏,生五子。襄子為伯魯之不立也,不肯立子,且必欲傳位與伯魯子代成君。成君先死,乃取代成君子浣立為太子。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為獻侯。

40獻侯少即位,治中牟。

41襄子弟桓子逐獻侯,自立於代,一年卒。國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殺其子而復迎立獻侯。

42十年,中山武公初立。十三年,城平邑。十五年,獻侯卒,子烈侯籍立。

43烈侯元年,魏文侯伐中山,使太子擊守之。六年,魏、韓、趙皆相立為諸侯,追尊獻子為獻侯。

44烈侯好音,謂相國公仲連曰:『寡人有愛,可以貴之乎?』公仲曰:『富之可,貴之則否。』烈侯曰:『然。夫鄭歌者槍、石二人,吾賜之田,人萬畝。』公仲曰:『諾。』不與。居一月,烈侯從代來,問歌者田。公仲曰:『求,未有可者。』有頃,烈侯復問。公仲終不與,乃稱疾不朝。番吾君自代來,謂公仲曰:『君實好善,而未知所持。今公仲相趙,於今四年,亦有進士乎?』公仲曰:『未也。』番吾君曰:『牛畜、荀欣、徐越皆可。』公仲乃進三人。及朝,烈侯復問:『歌者田何如?』公仲曰:『方使擇其善者。』牛畜侍烈侯以仁義,約以王道,烈侯逌然。明日,荀欣侍,以選練舉賢,任官使能。明日,徐越侍,以節財儉用,察度功德。所與無不充,君說。烈侯使使謂相國曰:『歌者之田且止。』官牛畜為師,荀欣為中尉,徐越為內史,賜相國衣二襲。

45九年,烈侯卒,弟武公立。武公十三年卒,趙復立烈侯太子章,是為敬侯。是歲,魏文侯卒。

46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亂,不克,出奔魏。趙始都邯鄲。

47二年,敗齊於靈丘。三年,救魏於廩丘,大敗齊人。四年,魏敗我兔台。築剛平以侵衛。五年,齊、魏為衛攻趙,取我剛平。六年,借兵於楚伐魏,取棘蒲。八年,拔魏黃城。九年,伐齊。齊伐燕,趙救燕。十年,與中山戰於房子。

48十一年,魏、韓、趙共滅晉,分其地。伐中山,又戰於中人。十二年,敬侯卒,子成侯種立。

49成侯元年,公子勝與成侯爭立,為亂。二年六月,雨雪。三年,太戊午為相。伐衛,取鄉邑七十三。魏敗我藺。四年,與秦戰高安,敗之。五年,伐齊於鄄。魏敗我懷。攻鄭,敗之,以與韓,韓與我長子。六年,中山築長城。伐魏,敗湪澤,圍魏惠王。七年,侵齊,至長城。與韓攻周。八年,與韓分周以為兩。九年,與齊戰阿下。十年,攻衛,取甄。十一年,秦攻魏,趙救之石阿。十二年,秦攻魏少梁,趙救之。十三年,秦獻公使庶長國伐魏少梁,虜其太子、痤。魏敗我澮,取皮牢。成侯與韓昭侯遇上黨。十四年,與韓攻秦。十五年,助魏攻齊。

50十六年,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

51十七年,成侯與魏惠王遇葛孽。十九年,與齊、宋會平陸,與燕會阿。二十年,魏獻榮椽,因以為檀台。二十一年,魏圍我邯鄲。二十二年,魏惠王拔我邯鄲,齊亦敗魏於桂陵。二十四年,魏歸我邯鄲,與魏盟漳水上。秦攻我藺。二十五年,成侯卒。公子紲太子肅侯爭立,紲敗亡奔韓。

52肅侯元年,奪晉君端氏,徙處屯留。二年,與魏惠王遇於陰晉。三年,公子范襲邯鄲,不勝而死。四年,朝天子。六年,攻齊,拔高唐。七年,公子刻攻魏首垣。十一年,秦孝公使商君伐魏,虜其將公子卬。趙伐魏。十二年,秦孝公卒,商君死。十五年,起壽陵。魏惠王卒。

53十六年,肅侯游大陵,出於鹿門,大戊午扣馬曰:『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肅侯下車謝。

54十七年,圍魏黃,不克。築長城。

55十八年,齊、魏伐我,我決河水灌之,兵去。二十二年,張儀相秦。趙疵與秦戰,敗,秦殺疵河西,取我藺、離石。二十三年,韓舉與齊、魏戰,死於桑丘。

56二十四年,肅侯卒。秦、楚、燕、齊、魏出銳師各萬人來會葬。子武靈王立。

57武靈王元年,陽文君趙豹相。梁襄王與太子嗣,韓宣王與太子倉來朝信宮。武靈王少,未能聽政,博聞師三人,左右司過三人。及聽政,先問先王貴臣肥義,加其秩;國三老年八十,月致其禮。

58三年,城鄗。四年,與韓會於區鼠。五年,娶韓女為夫人。

59八年,韓擊秦,不勝而去。五國相王,趙獨否,曰:『無其實,敢處其名乎!』令國人謂已曰『君』。

60九年,與韓、魏共擊秦,秦敗我,斬首八萬級。齊敗我觀澤。十年,秦取我中都及西陽。齊破燕。燕相子之為君,君反為臣。十一年,王召公子職於韓,立以為燕王,使樂池送之。十三年,秦拔我藺,虜將軍趙莊。楚、魏王來,過邯鄲。十四年,趙何攻魏。

61十六年,秦惠王卒。王游大陵。他日,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詩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異日,王飲酒樂,數言所夢,想見其狀。吳廣聞之,因夫人而內其女娃嬴。孟姚也。孟姚甚有寵於王,是為惠後。

62十七年,王出九門,為野台,以望齊、中山之境。

63十八年,秦武王與孟說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趙王使代相趙固迎公子稷於燕,送歸,立為秦王,是為昭王。

64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於房子,遂之代,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之上。召樓緩謀曰:『我先王因世之變,以長南藩之地,屬阻漳、滏之險,立長城,又取藺、郭狼,敗林人於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東有胡,西有林胡、樓煩、秦、韓之邊,而無彊兵之救,是亡社稷,柰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吾欲胡服。』樓緩曰:『善。』群臣皆不欲。

65於是肥義侍,王曰:『簡、襄主之烈,計胡、翟之利。為人臣者,寵有孝弟長幼順明之節,通有補民益主之業,此兩者臣之分也。今吾欲繼襄主之跡,開於胡、翟之鄉,而卒世不見也。為敵弱,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毋盡百姓之勞,而序往古之勛。夫有高世之功者,負遺俗之累;有獨智之慮者,任驁民之怨。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柰何?』肥義曰:『臣聞疑事無功,疑行無名。王既定負遺俗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國,非以養欲而樂志也,務以論德而約功也。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則王何疑焉。』王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狂夫之樂,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賢者察焉。世有順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於是遂胡服矣。

66使王紲公子成曰:『寡人胡服,將以朝也,亦欲叔服之。家聽於親而國聽於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親,臣不逆君,兄弟之通義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議之也。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令行為上。明德先論於賤,而行政先信於貴。今胡服之意,非以養欲而樂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事成功立,然後善也。今寡人恐叔之逆從政之經,以輔叔之議。且寡人聞之,事利國者行無邪,因貴戚者名不累,故願慕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使紲謁之叔,請服焉。』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固聞王之胡服也。臣不佞,寢疾,未能趨走以滋進也。王命之,臣敢對,因竭其愚忠。曰:臣聞中國者,蓋聰明徇智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能之所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人道,逆人之心,而怫學者,離中國,故臣願王圖之也。』使者以報。王曰:『吾固聞叔之疾也,我將自往請之。』

67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請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聖人觀鄉而順宜,因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夫翦發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黑齒雕題,卻冠秫絀,大吳之國也。故禮服莫同,其便一也。鄉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以聖人果可以利其國,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儒者一師而俗異,中國同禮而教離,況於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變,智者不能一;遠近之服,賢聖不能同。窮鄉多異,曲學多辯。不知而不疑,異於己而不非者,公焉而眾求盡善也。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吾國東有河、薄洛之水,與齊、中山同之,無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黨,東有燕、東胡之境,而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故寡人無舟楫之用,夾水居之民,將何以守河、薄洛之水;變服騎射,以備燕、三胡、秦、韓之邊。且昔者簡主不塞晉陽以及上黨,而襄主並戎取代以攘諸胡,此愚智所明也。先時中山負齊之彊兵,侵暴吾地,繫纍吾民,引水圍鄗,微社稷之神靈,則鄗幾於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報也。今騎射之備,近可以便上黨之形,而遠可以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以逆簡、襄之意,惡變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字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達於王之義,敢道世俗之聞,臣之罪也。今王將繼簡、襄之意以順先王之志,臣敢不聽命乎!』再拜稽首。乃賜胡服。明日,服而朝。於是始出胡服令也。

68趙文、趙造、周袑、趙俊皆諫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王曰:『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襲,何禮之循?虙戲、神農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及至三王,隨時製法,因事制禮。法度制令各順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禮也不必一道,而便國不必古。聖人之興也不相襲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禮而滅。然則反古未可非,而循禮未足多也。且服奇者志淫,則是鄒、魯無奇行也;俗辟者民易,則是吳、越無秀士也。且聖人利身謂之服,便事謂之禮。夫進退之節,衣服之制者,所以齊常民也,非所以論賢者也。故齊民與俗流,賢者與變俱。故諺曰「以書御者不盡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事之變」。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子不及也。』遂胡服招騎射。

69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歸,使樓緩之秦,仇液之韓,王賁之楚,富丁之魏,趙爵之齊。代相趙固主胡,致其兵。

70二十一年,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並將之。牛翦將車騎,趙希並將胡、代。趙與之陘,合軍曲陽,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王軍取鄗、石邑、封龍、東垣。中山獻四邑和,王許之,罷兵。二十三年,攻中山。二十五年,惠後卒。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二十六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

71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於東宮,傳國,立王子何以為王。王廟見禮畢,出臨朝。大夫悉為臣,肥義為相國,並傅王。是為惠文王。惠文王,惠後吳娃子也。武靈王自號為主父。

72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馳已脫關矣。審問之,乃主父也。秦人大驚。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觀秦王之為人也。

73惠文王二年,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樓煩王於西河而致其兵。

74三年,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起靈壽,北地方從,代道大通。還歸,行賞,大赦,置酒酺五日,封長子章為代安陽君。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主父又使田不禮相章也。

75李兌謂肥義曰:『公子章彊壯而志驕,黨眾而欲大,殆有私乎?田不禮之為人也,忍殺而驕。二人相得,必有謀陰賊起,一出身徼幸。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同類相推,俱入禍門。以吾觀之,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勢大,亂之所始,禍之所集也,子必先患。仁者愛萬物而智者備禍於未形,不仁不智,何以為國?子奚不稱疾毋出,傳政於公子成?毋為怨府,毋為禍梯。』肥義曰:『不可,昔者主父以王屬義也,曰:「毋變而度,毋異而慮,堅守一心,以歿而世。」義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禮之難而忘吾籍,變孰大焉。進受嚴命,退而不全,負孰甚焉。變負之臣,不容於刑。諺曰「死者復生,生者不愧」。吾言已在前矣,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且夫貞臣也難至而節見,忠臣也累至而行明。子則有賜而忠我矣,雖然,吾有語在前者也,終不敢失。』李兌曰:『諾,子勉之矣!吾見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兌數見公子成,以備田不禮之事。

76異日肥義謂信期曰:『公子與田不禮甚可憂也。其於義也聲善而實惡,此為人也不子不臣。吾聞之也,奸臣在朝,國之殘也;讒臣在中,主之蠹也。此人貪而欲大,內得主而外為暴。矯令為慢,以擅一旦之命,不難為也,禍且逮國。今吾憂之,夜而忘寐,飢而忘食。盜賊出入不可不備。自今以來,若有召王者必見吾面,我將先以身當之,無故而王乃入。』信期曰:『善哉,吾得聞此也!』

77四年,朝群臣,安陽君亦來朝。主父令王聽朝,而自從旁觀窺群臣宗室之禮。見其長子章傫然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計未決而輟。

78主父及王游沙丘,異宮,公子章即以其徒與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高信即與王戰。公子成與李兌自國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賊而定王室。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公子章之敗,往走主父,主主開之,成、兌因圍主父宮。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主父。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余而餓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喪赴諸侯。

79是時王少,成、兌專政,畏誅,故圍主父。主父初以長子章為太子,後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80(主父死惠文王立立)五年,與燕鄚、易。八年,城南行唐。九年,趙梁將,與齊合軍攻韓,至魯關下。及十年,秦自置為西帝。十一年,董叔與魏氏伐宋,得河陽於魏。秦取保陽。十二年,趙梁將攻齊。十三年,韓徐為將,攻齊。公主死。十四年,相國樂毅將趙、秦、韓、魏、燕攻齊,取靈丘。與秦會中陽。十五年,燕昭王來見。趙與韓、魏、秦共擊齊,齊王敗走,燕獨深入,取臨菑。

81十六年,秦復與趙數擊齊,齊人患之。蘇厲為齊遺趙王書曰:

82臣聞古之賢君,其德行非布於海內也,教順非洽於民人也,祭祀時享非數常於鬼神也。甘露降,時雨至,年穀豐孰,民不疾疫,眾人善之,然而賢主圖之。

83今足下之賢行功力,非數加於秦也;怨毒積怒,非素深於齊也。秦趙與國,以彊徵兵於韓,秦誠愛趙乎?其實憎齊乎?物之甚者,賢主察之。秦非愛趙而憎齊也,欲亡韓而吞二周,故以齊餤天下。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趙。恐天下畏己也,故出質以為信。恐天下亟反也,故徵兵於韓以威之。聲以德與國,實而伐空韓,臣以秦計為必出於此。夫物固有勢異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齊久伐而韓必亡。破齊,王與六國分其利也。亡韓,秦獨擅之。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獨私之。賦田計功,王之獲利孰與秦多?

84說士之計曰:『韓亡三川,魏亡晉國,市朝未變而禍已及矣。』燕盡齊之北地,去沙丘、鉅鹿斂三百里,韓之上黨去邯鄲百里,燕、秦謀王之河山,閒三百里而通矣。秦之上郡近挺關,至於榆中者千五百里,秦以三郡攻王之上黨,羊腸之西,句注之南,非王有已。逾句注,斬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於燕,代馬胡犬不東下,崑山之玉不出,此三寶者亦非王有已。王久伐齊,從彊秦攻韓,其禍必至於此。願王孰慮之。

85且齊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天下屬行,以謀王也。燕秦之約成而兵出有日矣。五國三分王之地,齊倍五國之約而殉王之患,西兵以禁彊秦,秦廢帝請服,反高平、根柔於魏,反坙分、先俞於趙。齊之事王,宜為上佼,而今乃抵罪,臣恐天下後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願王孰計之也。

86今王毋與天下攻齊,天下必以王為義。齊抱社稷而厚事王,天下必盡重王義。王以天下善秦,秦暴,王以天下禁之,是一世之名寵制於王也。於是趙乃輟,謝秦不擊齊。

87王與燕王遇。廉頗將,攻齊昔陽,取之。

88十七年,樂毅將趙師攻魏伯陽。而秦怨趙不與己擊齊,伐趙,拔我兩城。十八年,秦拔我石城。王再之衛東陽,決河水,伐魏氏。大潦,漳水出。魏冉來相趙。十九年,秦(敗)[取]我二城。趙與魏伯陽。趙奢將,攻齊麥丘,取之。

89二十年,廉頗將,攻齊。王與秦昭王遇西河外。

90二十一年,趙徙漳水武平西。二十二年,大疫。置公子丹為太子。

91二十三年,樓昌將,攻魏幾,不能取。十二月,廉頗將,攻幾,取之。二十四年,廉頗將,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還。又攻安陽,取之。二十五年,燕周將,攻昌城、高唐,取之。與魏共擊秦。秦將白起破我華陽,得一將軍。二十六年,取東胡歐代地。

92二十七年,徙漳水武平南。封趙豹為平陽君。河水出,大潦。

93二十八年,藺相如伐齊,至平邑。罷城北九門大城。燕將成安君公孫操弒其王。二十九年,秦、韓相攻,而圍閼與。趙使趙奢將,擊秦,大破秦軍閼與下,賜號為馬服君。

94三十三年,惠文王卒,太子丹立,是為孝成王。

95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趙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彊諫。太后明謂左右曰:『復言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入,徐趨而坐,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體之有所苦也,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耳。』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閒者殊不欲食,乃彊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憐愛之,願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宮,昧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太后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則祝之曰「必勿使反」,豈非計長久,為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主之子孫為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曰:『此其近者禍及其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侯則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與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之計短也,故以為愛之不若燕後。』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96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持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於予乎?』

97齊安平君田單將趙師而攻燕中陽,拔之。又攻韓注人,拔之。二年,惠文后卒。田單為相。

98四年,王夢衣偏裻之衣,乘飛龍上天,不至而墜,見金玉之積如山。明日,王召筮史敢占之,曰:『夢衣偏裻之衣者,殘也。乘飛龍上天不至而墜者,有氣而無實也。見金玉之積如山者,憂也。』

99後三日,韓氏上黨守馮亭使者至,曰:『韓不能守上黨,入之於秦。其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城市邑十七,願再拜入之趙,財王所以賜吏民。』王大喜,召平陽君豹告之曰:『馮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對曰:『聖人甚禍無故之利。』王曰:『人懷吾德,何謂無故乎?』對曰:『夫秦蠶食韓氏地,中絕不令相通,固自以為坐而受上黨之地也。韓氏所以不入於秦者,欲嫁其禍於趙也。秦服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彊大不能得之於小弱,小弱顧能得之於彊大乎?豈可謂非無故之利哉!且夫秦以牛田之水通糧蠶食,上乘倍戰者,裂上國之地,其政行,不可與為難,必勿受也。』王曰:『今發百萬之軍而攻,逾年曆歲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幣吾國,此大利也。』

100趙豹出,王召平原君與趙禹而告之。對曰:『發百萬之軍而攻,逾歲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趙勝受地,告馮亭曰:『敝國使者臣勝,敝國君使勝致命,以萬戶都三封太守,千戶都三封縣令,皆世世為侯,吏民皆益爵三級,吏民能相安,皆賜之六金。』馮亭垂涕不見使者,曰:『吾不處三不義也:為主守地,不能死固,不義一矣;入之秦,不聽主令,不義二矣;賣主地而食之,不義三矣。』趙遂發兵取上黨。廉頗將軍軍長平。

101七(年)[月],廉頗免而趙括代將。秦人圍趙括,趙括以軍降,卒四十餘萬皆坑之。王悔不聽趙豹之計,故有長平之禍焉。

102王還,不聽秦,秦圍邯鄲。武垣令傅豹、王容、蘇射率燕眾反燕地。趙以靈丘封楚相春申君。

103八年,平原君如楚請救。還,楚來救,及魏公子無忌亦來救,秦圍邯鄲乃解。

104十年,燕攻昌壯,五月拔之。趙將樂乘、慶舍攻秦信梁軍,破之。太子死。而秦攻西周,拔之。徒父祺出。十一年,城元氏,縣上原。武陽君鄭安平死,收其地。十二年,邯鄲廥燒。十四年,平原君趙勝死。

105十五年,以尉文封相國廉頗為信平君。燕王令丞相栗腹約驤,以五百金為趙王酒,還歸,報燕王曰:『趙氏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王召昌國君樂閒而問之。對曰:『趙,四戰之國也,其民習兵,伐之不可。』王曰:『吾以眾伐寡,二而伐一,可乎?』對曰:『不可。』王曰:『吾即以五而伐一,可乎?』對曰:『不可。』燕王大怒。群臣皆以為可。燕卒起二軍,車二千乘,栗腹將而攻鄗,卿秦將而攻代。廉頗為趙將,破殺栗腹,虜卿秦、樂閒。

106十六年,廉頗圍燕。以樂乘為武襄君。十七年,假相大將武襄君攻燕,圍其國。十八年,延陵鈞率師從相國信平君助魏攻燕。秦拔我榆次三十七城。十九年,趙與燕易土:以龍兌、汾門、臨樂與燕;燕以葛、武陽、平舒與趙。

107二十年,秦王政初立。秦拔我晉陽。

108二十一年,孝成王卒。廉頗將,攻繁陽,取之。使樂乘代之,廉頗攻樂乘,樂乘走,廉頗亡入魏。子偃立,是為悼襄王。

109悼襄王元年,大備魏。欲通平邑、中牟之道,不成。

110二年,李牧將,攻燕,拔武遂、方城。秦召春平君,因而留之。泄鈞為之謂文信侯曰:『春平君者,趙王甚愛之而郎中之,故相與謀曰「春平君入秦,秦必留之」,故相與謀而內之秦也。今君留之,是絕趙而郎中之計中也。君不如遣春平君而留平都。春平君者言行信於王,王必厚割趙而贖平都。』文信侯曰:『善。』因遣之。城韓皋。

111三年,龐煖將,攻燕,禽其將劇辛。四年,龐煖將趙、楚、魏、燕之銳師,攻秦蕞,不拔;移攻齊,取饒安。五年,傅抵將,居平邑;慶舍將東陽河外師,守河梁。六年,封長安君以饒。魏與趙鄴。

112九年,趙攻燕,取狸、陽城。兵未罷,秦攻鄴,拔之。悼襄王卒,子幽繆王遷立。

113幽繆王遷元年,城柏人。二年,秦攻武城,扈輒率師救之,軍敗,死焉。

114三年,秦攻赤麗、宜安,李牧率師與戰肥下,卻之。封牧為武安君。四年,秦攻番吾,李牧與之戰,卻之。

115五年,代地大動,自樂徐以西,北至平陰,台屋牆垣太半壞,地坼東西百三十步。六年,大飢,民訛言曰:『趙為號,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之生毛。』

116七年,秦人攻趙,趙大將李牧、將軍司馬尚將,擊之。李牧誅,司馬尚免,趙匆及齊將顏聚代之。趙匆軍破,顏聚亡去。以王遷降。

117八年十月,邯鄲為秦。

118太史公曰。吾聞馮王孫曰:『趙王遷,其母倡也,嬖於悼襄王。悼襄王廢適子嘉而立遷。遷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豈不繆哉!秦既虜遷,趙之亡大夫共立嘉為王,王代六歲,秦進兵破嘉,遂滅趙以為郡。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7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1魏世家: 魏之先,畢公高之後也。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之伐紂,而高封於畢,於是為畢姓。其後絕封,為庶人,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其苗裔曰畢萬,事晉獻公。

2魏世家: 獻公之十六年,趙夙為御,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封趙夙,以魏封畢萬,為大夫。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矣,萬,滿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其必有眾。』初,畢萬卜事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3魏世家: 畢萬封十一年,晉獻公卒,四子爭更立,晉亂。而畢萬之世彌大,從其國名為魏氏。生武子。魏武子以魏諸子事晉公子重耳。晉獻公之二十一年,武子從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為晉文公,而令魏武子襲魏氏之後封,列為大夫,治於魏。生悼子。

4魏世家: 魏悼子徙治霍。生魏絳。

5魏世家: 魏絳事晉悼公。悼公三年,會諸侯。悼公弟楊干亂行,魏絳僇辱楊干。悼公怒曰:『合諸侯以為榮,今辱吾弟!』將誅魏絳。或說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絳政,使和戎、翟,戎、翟親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絳,八年之中,九合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賜之樂,三讓,然後受之。徙治安邑。魏絳卒,諡為昭子。生魏嬴。嬴生魏獻子。

6魏世家: 獻子事晉昭公。昭公卒而六卿彊,公室卑。

7魏世家: 晉頃公之十二年,韓宣子老,魏獻子為國政。晉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惡,六卿誅之,盡取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令其子為之大夫。獻子與趙簡子、中行文子、范獻子並為晉卿。

8魏世家: 其後十四歲而孔子相魯。後四歲,趙簡子以晉陽之亂也,而與韓、魏共攻范、中行氏。魏獻子生魏侈。魏侈與趙鞅共攻范、中行氏。

9魏世家: 魏侈之孫曰魏桓子,與韓康子、趙襄子共伐滅知伯,分其地。

10魏世家: 桓子之孫曰文侯都。魏文侯元年,秦靈公之元年也。與韓武子、趙桓子、周威王同時。

11魏世家: 六年,城少梁。十三年,使子擊圍繁、龐,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築臨晉元里。

12魏世家: 十七年,伐中山,使子擊守之,趙倉唐傅之。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於朝歌,引車避,下謁。田子方不為禮。子擊因問曰:『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貧賤者,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楚、越,若脫屣然,柰何其同之哉!』子擊不懌而去。西攻秦,至鄭而還,築雒陰、合陽。

13魏世家: 二十二年,魏、趙、韓列為諸侯。

14魏世家: 二十四年,秦伐我,至陽狐。

15魏世家: 二十五年,子擊生子罃。

16魏世家: 文侯受子夏經藝,客段干木,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文侯由此得譽於諸侯。

17魏世家: 任西門豹守鄴,而河內稱治。

18魏世家: 魏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教寡人曰「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李克對曰:『臣聞之,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趨而出,過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李克曰:『魏成子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於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進也。君內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謀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以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臣何以負於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於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而置相「非成則璜,二子何如」?克對曰:「君不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為相也。且子安得與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祿千鍾,什九在外,什一在內,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之所進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願卒為弟子。』

19魏世家: 二十六年,虢山崩,壅河。

20魏世家: 三十二年,伐鄭。城酸棗。敗秦於注。三十五年,齊伐取我襄陵。三十六年,秦侵我陰晉。

21魏世家: 三十八年,伐秦,敗我武下,得其將識。是歲,文侯卒,子擊立,是為武侯。

22魏世家: 魏武侯元年,趙敬侯初立,公子朔為亂,不勝,奔魏,與魏襲邯鄲,魏敗而去。

23魏世家: 二年,城安邑、王垣。

24魏世家: 七年,伐齊,至桑丘。九年,翟敗我於澮。使吳起伐齊,至靈丘。齊威王初立。

25魏世家: 十一年,與韓、趙三分晉地,滅其後。

26魏世家: 十三年,秦獻公縣櫟陽。十五年,敗趙北藺。

27魏世家: 十六年,伐楚,取魯陽。武侯卒,子罃立,是為惠王。

28魏世家: 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子罃與公中緩爭為太子。公孫頎自宋入趙,自趙入韓,謂韓懿侯曰:『魏罃與公中緩爭為太子,君亦聞之乎?今魏罃得王錯,挾上黨,固半國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不可失也。』懿侯說,乃與趙成侯合軍並兵以伐魏,戰於濁澤,魏氏大敗,魏君圍。趙謂韓曰:『除魏君,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且利。』韓曰:『不可。殺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貪。不如兩分之。魏分為兩,不彊於宋、衛,則我終無魏之患矣。』趙不聽。韓不說,以其少卒夜去。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國不分者,二家謀不和也。若從一家之謀,則魏必分矣。故曰『君終無適子,其國可破也』。

29魏世家: 二年,魏敗韓於馬陵,敗趙於懷。三年,齊敗我觀。五年,與韓會宅陽。城武堵。為秦所敗。六年,伐取宋儀台。九年,伐敗韓於澮。與秦戰少梁,虜我將公孫痤,取龐。秦獻公卒,子孝公立。

30魏世家: 十年,伐取趙皮牢。彗星見。十二年,星晝墜,有聲。

31魏世家: 十四年,與趙會鄗。十五年,魯、衛、宋、鄭君來朝。十六年,與秦孝公會(社)[杜]平。侵宋黃池,宋復取之。

32魏世家: 十七年,與秦戰元里,秦取我少梁。圍趙邯鄲。十八年,拔邯鄲。趙請救於齊,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桂陵。

33魏世家: 十九年,諸侯圍我襄陵。築長城,塞固陽。

34魏世家: 二十年,歸趙邯鄲,與盟漳水上。二十一年,與秦會彤。趙成侯卒。二十八年,齊威王卒。中山君相魏。

35魏世家: 三十年,魏伐趙,趙告急齊。齊宣王用孫子計,救趙擊魏。魏遂大興師,使龐涓將,而令太子申為上將軍。過外黃,外黃徐子謂太子曰:『臣有百戰百勝之術。』太子曰:『可得聞乎?』客曰:『固願效之。』曰:『太子自將攻齊,大勝並莒,則富不過有魏,貴不益為王。若戰不勝齊,則萬世無魏矣。此臣之百戰百勝之術也。』太子曰:『諾,請必從公之言而還矣。』客曰:『太子雖欲還,不得矣。彼勸太子戰攻,欲啜汁者眾。太子雖欲還,恐不得矣。』太子因欲還,其御曰:『將出而還,與北同。』太子果與齊人戰,敗於馬陵。齊虜魏太子申,殺將軍涓,軍遂大破。

36魏世家: 三十一年,秦、趙、齊共伐我,秦將商君詐我將軍公子卬而襲奪其軍,破之。秦用商君,東地至河,而齊、趙數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以公子赫為太子。

37魏世家: 三十三年,秦孝公卒,商君亡秦歸魏,魏怒,不入。三十五年,與齊宣王會平阿南。

38魏世家: 惠王數被於軍旅,卑禮厚幣以招賢者。鄒衍、淳于髡、孟軻皆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遠千里,辱幸至斃邑之廷,將何利吾國?』孟軻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慾利,上下爭利,國則危矣。為人君,仁義而已矣,何以利為!』

39魏世家: 三十六年,復與齊王會甄。是歲,惠王卒,子襄王立。

40魏世家: 襄王元年,與諸侯會徐州,相王也。追尊父惠王為王。

41魏世家: 五年,秦敗我龍賈軍四萬五千於雕陰,圍我焦、曲沃。予秦河西之地。

42魏世家: 六年,與秦會應。秦取我汾陰、皮氏、焦。魏伐楚,敗之陘山。七年,魏盡入上郡於秦。秦降我蒲陽。八年,秦歸我焦、曲沃。

43魏世家: 十二年,楚敗我襄陵。諸侯執政與秦相張儀會齧桑。十三年,張儀相魏。魏有女子化為丈夫。秦取我曲沃、平周。

44魏世家: 十六年,襄王卒,子哀王立。張儀復歸秦。

45魏世家: 哀王元年,五國共攻秦,不勝而去。

46魏世家: 二年,齊敗我觀津。五年,秦使樗里子伐取我曲沃,走犀首岸門。六年,秦(求)[來]立公子政為太子。與秦會臨晉。七年,攻齊。與秦伐燕。

47魏世家: 八年,伐衛,拔列城二。衛君患之。如耳約斬趙,趙分而為二,所以不亡者,魏為從主也。今衛已迫亡,將西請事於秦。與其以秦醳衛,不如以魏醳衛,見衛君曰:『請罷魏兵,免成陵君可乎?』衛君曰:『先生果能,孤請世世以衛事先生。』如耳見成陵君曰:『昔者魏伐趙,斷羊腸,拔閼與,衛之德魏必終無窮。』成陵君曰:『諾。』如耳見魏王曰:『臣有謁於衛。衛故周室之別也,其稱小國,多寶器。今國迫於難而寶器不出者,其心以為攻衛醳衛不以王為主,故寶器雖出必不入於王也。臣竊料之,先言醳衛者必受衛者也。』如耳出,成陵君入,以其言見魏王。魏王聽其說,罷其兵,免成陵君,終身不見。

48魏世家: 九年,與秦王會臨晉。張儀、魏章皆歸於魏。魏相田需死,楚害張儀、犀首、薛公。楚相昭魚謂蘇代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然相者欲誰而君便之?』昭魚曰:『吾欲太子之自相也。』代曰:『請為君北,必相之。』昭魚曰:『柰何?』對曰:『君其為梁王,代請說君。』昭魚曰:『柰何?』對曰:『代也從楚來,昭魚甚憂,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梁王,長主也,必不相張儀。張儀相,必右秦而左魏。犀首相,必右韓而左魏。薛公相,必右齊而左魏。梁王,長主也,必不便也。」王曰:「然則寡人孰相?」代曰:「莫若太子之自相。太子之自相,是三人者皆以太子為非常相也,皆將務以其國事魏,欲得丞相璽也。以魏之彊,而三萬乘之國輔之,魏必安矣。故曰莫若太子之自相也。」』遂北見梁王,以此告之。太子果相魏。

49魏世家: 十年,張儀死。十一年,與秦武王會應。十二年,太子朝於秦。秦來伐我皮氏,未拔而解。十四年,秦來歸武王后。十六年,秦拔我蒲反、陽晉、封陵。十七年,與秦會臨晉。秦予我蒲反。十八年,與秦伐楚。二十一年,與齊、韓共敗秦軍函谷。

50魏世家: 二十三年,秦復予我河外及封陵為和。哀王卒,子昭王立。

51魏世家: 昭王元年,秦拔我襄城。二年,與秦戰,我不利。三年,佐韓攻秦,秦將白起敗我軍伊闕二十四萬。六年,予秦河東地方四百里。芒卯以詐重。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八年,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月余,皆復稱王歸帝。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陽之城。

52魏世家: 十年,齊滅宋,宋王死我溫。十二年,與秦、趙、韓、燕共伐齊,敗之濟西,湣王出亡。燕獨入臨菑。與秦王會西周。

53魏世家: 十三年,秦拔我安城。兵到大梁,去。十八年,秦拔郢,楚王徙陳。

54魏世家: 十九年,昭王卒,子安釐王立。

55魏世家: 安釐王元年,秦拔我兩城。二年,又拔我二城,軍大梁下,韓來救,予秦溫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斬首四萬。四年,秦破我及韓、趙,殺十五萬人,走我將芒卯。魏將段乾子請予秦南陽以和。蘇代謂魏王曰:『欲璽者段乾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璽,使欲璽者制地,魏氏地不盡則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王曰:『是則然也。雖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對曰:『王獨不見夫博之所以貴梟者,便則食,不便則止矣。今王曰「事始已行,不可更」,是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梟也?』

56魏世家: 九年,秦拔我懷。十年,秦太子外質於魏死。十一年,秦拔我郪丘。

57魏世家: 秦昭王謂左右曰:『今時韓、魏與始孰彊?』對曰:『不如始彊。』王曰:『今時如耳、魏齊與孟嘗、芒卯孰賢?』對曰:『不如。』王曰:『以孟嘗、芒卯之賢,率彊韓、魏以攻秦,猶無柰寡人何也。今以無能之如耳、魏齊而率弱韓、魏以伐秦,其無柰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中旗馮琴而對曰:『王之料天下過矣。當晉六卿之時,知氏最彊,滅范、中行,又率韓、魏之兵以圍趙襄子於晉陽,決晉水以灌晉陽之城,不湛者三版。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為參乘。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魏桓子肘韓康子,韓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於車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國亡,為天下笑。今秦兵雖彊,不能過知氏;韓、魏雖弱,尚賢其在晉陽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時也,願王之勿易也!』於是秦王恐。

58魏世家: 齊、楚相約而攻魏,魏使人求救於秦,冠蓋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餘矣,謂魏王曰:『老臣請西說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約車而遣之。唐雎到,入見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遠至此,甚苦矣!夫魏之來求救數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雎對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發者,臣竊以為用策之臣無任矣。夫魏,一萬乘之國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者,以秦之彊足以為與也。今齊、楚之兵已合於魏郊矣,而秦救不發,亦將賴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約從,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東藩之魏而彊二敵之齊、楚,則王何利焉?』於是秦昭王遽為發兵救魏。魏氏復定。

59魏世家: 趙使人謂魏王曰:『為我殺范痤,吾請獻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諾。』使吏捕之,圍而未殺。痤因上屋騎危,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趙不予王地,則王將柰何?故不若與先定割地,然後殺痤。』魏王曰:『善。』痤因上書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趙以地殺痤而魏王聽之,有如彊秦亦將襲趙之欲,則君且柰何?』信陵君言於王而出之。

60魏世家: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親秦而伐韓,以求故地。無忌謂魏王曰:

61魏世家: 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茍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之所識也,非有所施厚積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憂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兩弟無罪,而再奪之國。此於親戚若此,而況於仇讎之國乎?今王與秦共伐韓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識則不明,群臣莫以聞則不忠。

62魏世家: 今韓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內有大亂,外交彊秦魏之兵,王以為不亡乎?韓亡,秦有鄭地,與大梁鄴,王以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負彊秦之親,王以為利乎?

63魏世家: 秦非無事之國也,韓亡之後必將更事,更事必就易與利,就易與利必不伐楚與趙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絕韓上黨而攻彊趙,是復閼與之事,秦必不為也。若道河內,倍鄴、朝歌,絕漳滏水,與趙兵決於邯鄲之郊,是知伯之禍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阸之塞,所行甚遠,所攻甚難,秦又不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蔡左)[上蔡]、召陵,與楚兵決於陳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與趙矣,又不攻衛與齊矣。

64魏世家: 夫韓亡之後,兵出之日,非魏無攻已。秦固有懷、茅、邢丘,城垝津以臨河內,河內共、汲必危;有鄭地,得垣雍,決熒澤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王之使者出過而惡安陵氏於秦,秦之欲誅之久矣。秦葉陽、昆陽與舞陽鄰,聽使者之惡之,隨安陵氏而亡之,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南國必危,國無害(已)[乎]?

65魏世家: 夫憎韓不愛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愛南國非也。異日者,秦在河西晉,國去梁千里,有河山以闌之,有周韓以閒之。從林鄉軍以至於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邊城盡拔,文台墮,垂都焚,林木伐,麋鹿盡,而國繼以圍。又長驅梁北,東至陶衛之郊,北至平監。所亡於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內,大縣數十,名都數百。秦乃在河西晉,去梁千里,而禍若是矣,又況於使秦無韓,有鄭地,無河山而闌之,無周韓而閒之,去大梁百里,禍必由此矣。

66魏世家: 異日者,從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韓不可得也。今韓受兵三年,秦橈之以講,識亡不聽,投質於趙,請為天下雁行頓刃,楚、趙必集兵,皆識秦之欲無窮也,非盡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必不休矣。是故臣願以從事王,王速受楚趙之約,(趙)[而]挾韓之質以存韓,而求故地,韓必效之。此士民不勞而故地得,其功多於與秦共伐韓,而又與彊秦鄰之禍也。

67魏世家: 夫存韓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時已。通韓上黨於共、甯,使道安成,出入賦之,是魏重質韓以其上黨也。今有其賦,足以富國。韓必德魏愛魏重魏畏魏,韓必不敢反魏,是韓則魏之縣也。魏得韓以為縣,衛、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韓,二周、安陵必危,楚、趙大破,衛、齊甚畏,天下西鄉而馳秦入朝而為臣不久矣。

68魏世家: 二十年,秦圍邯鄲,信陵君無忌矯奪將軍晉鄙兵以救趙,趙得全。無忌因留趙。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69魏世家: 三十年,無忌歸魏,率五國兵攻秦,敗之河外,走蒙驁。魏太子增質於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或為增謂秦王曰:『公孫喜固謂魏相曰「請以魏疾擊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擊秦,秦必傷」。今王囚增,是喜之計中也。故不若貴增而合魏,以疑之於齊、韓。』秦乃止增。

70魏世家: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71魏世家: 三十四年,安釐王卒,太子增立,是為景湣王。信陵君無忌卒。

72魏世家: 景湣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為秦東郡。二年,秦拔我朝歌。衛徙野王。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陽、衍。十五年,景湣王卒,子王假立。

73魏世家: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

74魏世家: 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

75魏世家: 太史公曰:吾適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溝而灌大梁,三月城壞,王請降,遂滅魏。』說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國削弱至於亡,余以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內,其業未成,魏雖得阿衡之佐,曷益乎?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7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1韓世家: 韓之先與周同姓,姓姬氏。其後苗裔事晉,得封於韓原,曰韓武子。武子後三世有韓厥,從封姓為韓氏。

2韓世家: 韓厥,晉景公之三年,晉司寇屠岸賈將作亂,誅靈公之賊趙盾。趙盾已死矣,欲誅其子趙朔。韓厥止賈,賈不聽。厥告趙朔令亡。朔曰:『子必能不絕趙祀,死不恨矣。』韓厥許之。及賈誅趙氏,厥稱疾不出。程嬰、公孫杵臼之藏趙孤趙武也,厥知之。

3韓世家: 景公十一年,厥與郤克將兵八百乘伐齊,敗齊頃公於鞍,獲逢丑父。於是晉作六卿,而韓厥在一卿之位,號為獻子。

4韓世家: 晉景公十七年,病,卜大業之不遂者為祟。韓厥稱趙成季之功,今後無祀,以感景公。景公問曰:『尚有世乎?』厥於是言趙武,而復與故趙氏田邑,續趙氏祀。

5韓世家: 晉悼公之(十)[七]年,韓獻子老。獻子卒,子宣子代。宣字徙居州。

6韓世家: 晉平公十四年,吳季札使晉,曰:『晉國之政卒歸於韓、魏、趙矣。』晉頃公十二年,韓宣子與趙、魏共分祁氏、羊舌氏十縣。晉定公十五年,宣子與趙簡子侵伐范、中行氏。宣子卒,子貞子代立。貞子徙居平陽。

7韓世家: 貞子卒,子簡子代。簡子卒,子莊子代。莊子卒,子康子代。康子與趙襄子、魏桓子共敗知伯,分其地,地益大,大於諸侯。

8韓世家: 康子卒,子武子代。武子二年,伐鄭,殺其君幽公。十六年,武子卒,子景侯立。

9韓世家: 景侯虔元年,伐鄭,取雍丘。二年,鄭敗我負黍。

10韓世家: 六年,與趙、魏俱得列為諸侯。

11韓世家: 九年,鄭圍我陽翟。景侯卒,子列侯取立。

12韓世家: 列侯三年,聶政殺韓相俠累。九年,秦伐我宜陽,取六邑。十三年,列侯卒,子文侯立。是歲魏文侯卒。

13韓世家: 文侯二年,伐鄭,取陽城。伐宋,到彭城,執宋君。七年,伐齊,至桑丘。鄭反晉。九年,伐齊,至靈丘。十年,文侯卒,子哀侯立。

14韓世家: 哀侯元年,與趙、魏分晉國。二年,滅鄭,因徙都鄭。

15韓世家: 六年,韓嚴弒其君哀侯。而子懿侯立。

16韓世家: 懿侯二年,魏敗我馬陵。五年,與魏惠王會宅陽。九年,魏敗我澮。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

17韓世家: 昭侯元年,秦敗我西山。二年,宋取我黃池。魏取朱。六年,伐東周,取陵觀、邢丘。

18韓世家: 八年,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19韓世家: 十年,韓姬弒其君悼公。十一年,昭侯如秦。二十二年,申不害死。二十四年,秦來拔我宜陽。

20韓世家: 二十五年,旱,作高門。屈宜臼曰:『昭侯不出此門。何也?不時。吾所謂時者,非時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時。昭侯嘗利矣,不作高門。往年秦拔宜陽,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時恤民之急,而顧益奢,此謂「時絀舉贏」。』二十六年,高門成,昭侯卒,果不出此門。子宣惠王立。

21韓世家: 宣惠王五年,張儀相秦。八年,魏敗我將韓舉。十一年,君號為王。與趙會區鼠。十四,秦伐敗我鄢。

22韓世家: 十六年,秦敗我修魚,虜得韓將鯁、申差於濁澤。韓氏急,公仲謂韓王曰:『與國非可恃也。今秦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張儀為和於秦,賂以一名都,具甲,與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計也。』韓王曰:『善。』乃警公仲之行,將西購於秦。楚王聞之大恐,召陳軫告之。陳軫曰:『秦之欲伐楚久矣,今又得韓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韓並兵而伐楚,此秦所禱祀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國必伐矣。王聽臣為之警四境之內,起師言救韓,命戰車滿道路,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使信王之救己也。縱韓不能聽我,韓必德王也,必不為雁行以來,是秦韓不和也,兵雖至,楚不大病也。為能聽我絕和於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韓。韓之南交楚,必輕秦;輕秦,其應秦必不敬:是因秦、韓之兵而免楚國之患也。』楚王曰:『善。』乃警四境之內,興師言救韓。命戰車滿道路,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謂韓王曰:『不穀國雖小,已悉發之矣。願大國遂肆志於秦,不穀將以楚殉韓。』韓王聞之大說,乃止公仲之行。公仲曰:『不可。夫以實伐我者秦也,以虛名救我者楚也。王恃楚之虛名,而輕絕彊秦之敵,王必為天下大笑。且楚韓非兄弟之國也,又非素約而謀伐秦也。已有伐形,因發兵言救韓,此必陳軫之謀也。且王已使人報於秦矣,今不行,是欺秦也。夫輕欺彊秦而信楚之謀臣,恐王必悔之。』韓王不聽,遂絕於秦。秦因大怒,益甲伐韓,大戰,楚救不至韓。十九年,大破我岸門。太子倉質於秦以和。

23韓世家: 二十一年,與秦共攻楚,敗楚將屈丐,斬首八萬於丹陽。是歲,宣惠王卒,太子倉立,是為襄王。

24韓世家: 襄王四年,與秦武王會臨晉。其秋,秦使甘茂攻我宜陽。五年,秦拔我宜陽,斬首六萬。秦武王卒。六年,秦復與我武遂。九年,秦復取我武遂。十年,太子嬰朝秦而歸。十一年,秦伐我,取穰。與秦伐楚,敗楚將唐眛。

25韓世家: 十二年,太子嬰死。公子咎、公子蟣虱爭為太子。時蟣虱質於楚。蘇代謂韓咎曰:『蟣虱亡在楚,楚王欲內之甚。今楚兵十餘萬在方城之外,公何不令楚王築萬室之都雍氏之旁,韓必起兵以救之,公必將矣。公因以韓楚之兵奉蟣虱而內之,其聽公必矣,必以楚韓封公也。』韓咎從其計。

26韓世家: 楚圍雍氏,韓求救於秦。秦未為發,使公孫昧入韓。公仲曰:『子以秦為且救韓乎?』對曰:『秦王之言曰「請道南鄭、藍田,出兵於楚以待公」,殆不合矣。』公仲曰:『子以為果乎?』對曰:『秦王必祖張儀之故智。楚威王攻梁也,張儀謂秦王曰:「與楚攻魏,魏折而入於楚,韓固其與國也,是秦孤也。不如出兵以到之,魏楚大戰,秦取西河之外以歸。」今其狀陽言與韓,其實陰善楚。公待秦而到,必輕與楚戰。楚陰得秦之不用也,必易與公相支也。公戰而勝楚,遂與公乘楚,施三川而歸。公戰不勝楚,楚塞三川守之,公不能救也。竊為公患之。司馬庚三反於郢,甘茂與昭魚遇於商於,其言收璽,實類有約也。』公仲恐,曰:『然則柰何?』曰:『公必先韓而後秦,先身而後張儀。公不如亟以國合於齊楚,齊楚必委國於公。公之所惡者張儀也,其實猶不無秦也。』於是楚解雍氏圍。

27韓世家: 蘇代又謂秦太后弟羋戎曰:『公叔伯嬰恐秦楚之內蟣虱也,公何不為韓求質子於楚?楚王聽入質子於韓,則公叔伯嬰知秦楚之不以蟣虱為事,必以韓合於秦楚。秦楚挾韓以窘魏,魏氏不敢合於齊,是齊孤也。公又為秦求質子於楚,楚不聽,怨結於韓。韓挾齊魏以圍楚,楚必重公。公挾秦楚之重以積德於韓,公叔伯嬰必以國待公。』於是蟣虱竟不得歸韓。韓立咎為太子。齊、魏王來。

28韓世家: 十四年,與齊、魏王共擊秦,至函谷而軍焉。十六年,秦與我河外及武遂。襄王卒,太子咎立,是為釐王。

29韓世家: 釐王三年,使公孫喜率周、魏攻秦。秦敗我二十四萬,虜喜伊闕。五年,秦拔我宛。六年,與秦武遂地二百里。十年,秦敗我師於夏山。十二年,與秦昭王會西周而佐秦攻齊。齊敗,湣王出亡。十四年,與秦會兩周閒。二十一年,使暴捐救魏,為秦所敗,捐走開封。

30韓世家: 二十三年,趙、魏攻我華陽。韓告急於秦,秦不救。韓相國謂陳筮曰:『事急,願公雖病,為一宿之行。』陳筮見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來。』陳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可以為公之主使乎?夫冠蓋相望,告敝邑甚急,公來言未急,何也?』陳筮曰:『彼韓急則將變而佗從,以未急,故復來耳。』穰侯曰:『公無見王,請今發兵救韓。』八日而至,敗趙、魏於華陽之下。是歲,釐王卒,子桓惠王立。

31韓世家: 桓惠王元年,伐燕。九年,秦拔我陘,城汾旁。十年,秦擊我於太行,我上黨郡守以上黨郡降趙。十四年,秦拔趙上黨,殺馬服子卒四十餘萬於長平。十七年,秦拔我陽城、負黍。二十二年,秦昭王卒。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滎陽。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黨。二十九年,秦拔我十三城。

32韓世家: 三十四年,桓惠王卒,子王安立。

33韓世家: 王安五年,秦攻韓,韓急,使韓非使秦,秦留非,因殺之。

34韓世家: 九年,秦虜王安,盡入其地,為潁州郡。韓遂亡。

35韓世家: 太史公曰:韓厥之感晉景公,紹趙孤之子武,以成程嬰、公孫杵臼之義,此天下之陰德也。韓氏之功,於晉未睹其大者也。然與趙、魏終為諸侯十餘世,宜乎哉!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7 16:54 | 顯示全部樓層
田敬仲完世家

1陳完者,陳厲公他之子也。完生,周太史過陳,陳厲公使卜完,卦得觀之否:『是為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而在異國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孫。若在異國,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後。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

2厲公者,陳文公少子也,其母蔡女。文公卒,厲公兄鮑立,是為桓公。桓公與他異母。及桓公病,蔡人為他殺桓公鮑及太子免而立他,為厲公。厲公既立,娶蔡女。蔡女淫於蔡人,數歸,厲公亦數如蔡。桓公之少子林怨厲公殺其父與兄,乃令蔡人誘厲公而殺之。林自立,是為莊公。故陳完不得立,為陳大夫。厲公之殺,以淫出國,故【春秋】曰『蔡人殺陳他』,罪之也。

3莊公卒,立弟杵臼,是為宣公。宣公[二]十一年,殺其太子禦寇。禦寇與完相愛,恐禍及己,完故奔齊。齊桓公欲使為卿,辭曰:『羈旅之臣幸得免負檐,君之惠也,不敢當高位。』桓公使為工正。齊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謂鳳皇於蜚,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卒妻完。完之奔齊,齊桓公立十四年矣。

4完卒,諡為敬仲。仲生稚孟夷。敬仲之如齊,以陳字為田氏。

5田稚孟夷生湣孟莊,田湣孟莊生文子須無。田文子事齊莊公。

6晉之大夫欒逞作亂於晉,來奔齊,齊莊公厚客之。晏嬰與田文子諫,莊公弗聽。

7文子卒,生桓子無宇。田桓子無宇有力,事齊莊公,甚有寵。

8無宇卒,生武子開與釐子乞。田釐子乞事齊景公為大夫,其收賦稅於民以小斗受之,其(粟)[稟]予民以大斗,行陰德於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齊眾心,宗族益彊,民思田氏。晏子數諫景公,景公弗聽。已而使於晉,與叔向私語曰:『齊國之政卒歸于田氏矣。』

9晏嬰卒後,范、中行氏反晉。晉攻之急,范、中行請粟於齊。田乞欲為亂,樹黨於諸侯,乃說景公曰:『范、中行數有德於齊,齊不可不救。』齊使田乞救之而輸之粟。

10景公太子死,後有寵姬曰芮子,生子荼。景公病,命其相國惠子與高昭子以子荼為太子。景公卒,兩相高、國立荼,是為晏孺子。而田乞不說,欲立景公他子陽生。陽生素與乞歡。晏孺子之立也,陽生奔魯。田乞偽事高昭子、國惠子者,每朝代參乘,言曰:『始諸大夫不欲立孺子。孺子既立,君相之,大夫皆自危,謀作亂。』又紿大夫曰:『高昭子可畏也,及未發先之。』諸大夫從之。田乞、鮑牧與大夫以兵入公室,攻高昭子。昭子聞之,與國惠子救公。公師敗。田乞之眾追國惠子,惠子奔莒,遂返殺高昭子。晏(孺子)[圉]奔魯。

11田乞使人之魯,迎陽生。陽生至齊,匿田乞家。請諸大夫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幸而來會飲。』會飲田氏。田乞盛陽生橐中,置坐中央。發橐,出陽生,曰:『此乃齊君矣。』大夫皆伏謁。將盟立之,田乞誣曰:『吾與鮑牧謀共立陽生也。』鮑牧怒曰:『大夫忘景公之命乎?』諸大夫欲悔,陽生乃頓首曰:『可則立之,不可則已。』鮑牧恐禍及己,乃復曰:『皆景公之子,何為不可!』遂立陽生于田乞之家,是為悼公。乃使人遷晏孺子於駘,而殺孺子荼。悼公既立,田乞為相,專齊政。

12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為田成子。

13鮑牧與齊悼公有郄,弒悼公。齊人共立其子壬,是為簡公。田常成子與監止俱為左右相,相簡公。田常心害監止,監止幸於簡公,權弗能去。於是田常復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貸,以小斗收。齊人歌之曰:『嫗乎采芑,歸乎田成子!』齊大夫朝,御鞅諫簡公曰:『田、監不可並也,君其擇焉。』君弗聽。

14子我者,監止之宗人也,常與田氏有卻。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寵。子我曰:『吾欲盡滅田氏適,以豹代田氏宗。』豹曰:『臣于田氏疏矣。』不聽。已而豹謂田氏曰:『子我將誅田氏,田氏弗先,禍及矣。』子我舍公宮,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宮,欲殺子我。子我閉門。簡公與婦人飲檀台,將欲擊田常。太史子余曰:『田常非敢為亂,將除害。』簡公乃止。田常出,聞簡公怒,恐誅,將出亡。田子行曰:『需,事之賊也。』田常於是擊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勝,出亡。田氏之徒追殺子我及監止。

15簡公出奔,田氏之徒追執簡公於徐州。簡公曰:『蚤從御鞅之言,不及此難。』田氏之徒恐簡公復立而誅己,遂殺簡公。簡公立四年而殺。於是田常立簡公弟驁,是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為相。

16田常既殺簡公,懼諸侯共誅己,乃盡歸魯、衛侵地,西約晉、韓、魏、趙氏,南通吳、越之使,修功行賞,親於百姓,以故齊復定。

17田常言於齊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罰人之所惡,臣請行之。』行之五年,齊國之政皆歸田常。田常於是盡誅鮑、晏、監止及公族之彊者,而割齊自安平以東至琅邪,自為封邑。封邑大於平公之所食。

18田常乃選齊國中女子長七尺以上為後宮,後宮以百數,而使賓客舍人出入後宮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餘男。

19田常卒,子襄子盤代立,相齊。常諡為成子。

20田襄子既相齊宣公,三晉殺知伯,分其地。襄子使其兄弟宗人盡為齊都邑大夫,與三晉通使,且以有齊國。

21襄子卒,子莊子白立。田莊子相齊宣公。宣公四十三年,伐晉,毀黃城,圍陽狐。明年,伐魯、葛及安陵。明年,取魯之一城。

22莊子卒,子太公和立。田太公相齊宣公。宣公四十八年,取魯之城。明年,宣公與鄭人會西城。伐衛,取毋丘。宣公五十一年卒,田會自廩丘反。

23宣公卒,子康公貸立。貸立十四年,淫於酒婦人,不聽政。太公乃遷康公於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明年,魯敗齊平陸。

24三年,太公與魏文侯會濁澤,求為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諸侯,請立齊相田和為諸侯。周天子許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為齊侯,列於周室,紀元年。

25齊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子桓公午立。桓公午五年,秦、魏攻韓,韓求救於齊。齊桓公召大臣而謀曰:『蚤救之孰與晚救之?』騶忌曰:『不若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則韓且折而入於魏,不若救之。』田臣思曰:『過矣君之謀也!秦、魏攻韓、楚,趙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齊也。』桓公曰:『善』。乃陰告韓使者而遣之。韓自以為得齊之救,因與秦、魏戰。楚、趙聞之,果起兵而救之。齊因起兵襲燕國,取桑丘。

26六年,救衛。桓公卒,子威王因齊立。是歲,故齊康公卒,絕無後,奉邑皆入田氏。

27齊威王元年,三晉因齊喪來伐我靈丘。三年,三晉滅晉後而分其地。六年,魯伐我,入陽關。晉伐我,至博陵。七年,衛伐我,取薛陵。九年,趙伐我,取甄。

28威王初即位以來,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閒,諸侯並伐,國人不治。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譽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曰:『自子之守阿,譽言日聞。然使使視阿,田野不辟,民貧苦。昔日趙攻甄,子弗能救。衛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幣厚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皆並烹之。遂起兵西擊趙、衛,敗魏於濁澤而圍惠王。惠王請獻觀以和解,趙人歸我長城。於是齊國震懼,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誠。齊國大治。諸侯聞之,莫敢致兵於齊二十餘年。

29騶忌子以鼓琴見威王,威王說而舍之右室。須臾,王鼓琴,騶忌子推戶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說,去琴按劍曰:『夫子見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騶忌子曰:『夫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鈞諧以鳴,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時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語音。』騶忌子曰:『何獨語音,夫治國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說曰:『若夫語五音之紀,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國家而弭人民,又何為乎絲桐之閒?』騶忌子曰:『夫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鈞諧以鳴,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時也。夫復而不亂者,所以治昌也;連而徑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調而天下治。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者。』王曰:『善。』

30騶忌子見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見之曰:『善說哉!髡有愚志,願陳諸前。』騶忌子曰:『謹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毋離前。』淳于髡曰:『狶膏棘軸,所以為滑也,然而不能運方穿。』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事左右。』淳于髡曰:『弓膠昔干,所以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自附於萬民。』淳于髡曰:『狐裘雖敝,不可補以黃狗之皮。』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擇君子,毋雜小人其閒。』淳于髡曰:『大車不較,不能載其常任;琴瑟不較,不能成其五音。』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修法律而督奸吏。』淳于髡說畢,趨出,至門,而面其仆曰:『是人者,吾語之微言五,其應我若響之應聲,是人必封不久矣。』居期,封以下邳,號曰成侯。

31威王二十三年,與趙王會平陸。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於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梁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慚,不懌而去。

32二十六年,魏惠王圍邯鄲,趙求救於齊。齊威王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騶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則不義,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對曰:『夫魏氏並邯鄲,其於齊何利哉?且夫救趙而軍其郊,是趙不伐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斃魏,邯鄲拔而乘魏之斃。』威王從其計。

33其後成侯騶忌與田忌不善,公孫閱謂成侯忌曰:『公何不謀伐魏,田忌必將。戰勝有功,則公之謀中也;戰不勝,非前死則後北,而命在公矣。』於是成侯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十月,邯鄲拔,齊因起兵擊魏,大敗之桂陵。於是齊最彊於諸侯,自稱為王,以令天下。

34三十三年,殺其大夫牟辛。

35三十五年,公孫閱又謂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之卜者,驗其辭於王之所。田忌聞之,因率其徒襲攻臨淄,求成侯,不勝而奔。

36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彊立。

37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於秦孝公。

38二年,魏伐趙。趙與韓親,共擊魏。趙不利,戰於南梁。宣王召田忌復故位。韓氏請救於齊。宣王召大臣而謀曰:『蚤救孰與晚救?』騶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則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孫子曰:『夫韓、魏之兵未斃而救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命於韓也。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愬於齊矣。吾因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斃,則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陰告韓之使者而遣之。韓因恃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於齊。齊因起兵,使田忌、田嬰將,孫子為(帥)[師],救韓、趙以擊魏,大敗之馬陵,殺其將龐涓,虜魏太子申。其後三晉之王皆因田嬰朝齊王於博望,盟而去。

39七年,與魏王會平阿南。明年,復會甄。魏惠王卒。明年,與魏襄王會徐州,諸侯相王也。十年,楚圍我徐州。十一年,與魏伐趙,趙決河水灌齊、魏,兵罷。

40十八年,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

41十九年,宣王卒,子湣王地立。

42湣王元年,秦使張儀與諸侯執政會於齧桑。三年,封田嬰於薛。四年,迎婦於秦。七年,與宋攻魏,敗之觀澤。

43十二年,攻魏。楚圍雍氏,秦敗屈丐。蘇代謂田軫曰:『臣願有謁於公,其為事甚完,使楚利公,成為福,不成亦為福。今者臣立於門,客有言曰魏王謂韓馮、張儀曰:「煮棗將拔,齊兵又進,子來救寡人則可矣;不救寡人,寡人弗能拔。」此特轉辭也。秦、韓之兵毋東,旬余,則魏氏轉韓從秦,秦逐張儀,交臂而事齊楚,此公之事成也。』田軫曰:『柰何使無東?』對曰:『韓馮之救魏之辭,必不謂韓王曰「馮以為魏」,必曰「馮將以秦韓之兵東卻齊宋,馮因摶三國之兵,乘屈丐之斃,南割於楚,故地必盡得之矣」。張儀救魏之辭,必不謂秦王曰「儀以為魏」,必曰「儀且以秦韓之兵東距齊宋,儀將摶三國之兵,乘屈丐之斃,南割於楚,名存亡國,實伐三川而歸,此王業也」。公令楚王與韓氏地,使秦制和,謂秦王曰「請與韓地,而王以施三川,韓氏之兵不用而得地於楚」。韓馮之東兵之辭且謂秦何?曰「秦兵不用而得三川,伐楚韓以窘魏,魏氏不敢東,是孤齊也」。張儀之東兵之辭且謂何?曰「秦韓欲地而兵有案,聲威發於魏,魏氏之欲不失齊楚者有資矣」。魏氏轉秦韓爭事齊楚,楚王欲而無與地,公令秦韓之兵不用而得地,有一大德也。秦韓之王劫於韓馮、張儀而東兵以徇服魏,公常執左券以責於秦韓,此其善於公而惡張子多資矣。』

44十三年,秦惠王卒。二十三年,與秦擊敗楚於重丘。二十四年,秦使涇陽君質於齊。二十五年,歸涇陽君於秦。孟嘗君薛文入秦,即相秦。文亡去。二十六年,齊與韓魏共攻秦,至函谷軍焉。二十八年,秦與韓河外以和,兵罷。二十九年,趙殺其主父。齊佐趙滅中山。

45三十六年,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蘇代自燕來,入齊,見於章華東門。齊王曰:『嘻,善,子來!秦使魏冉致帝,子以為何如?』對曰:『王之問臣也卒,而患之所從來微,願王受之而勿備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後也。且讓爭帝名,無傷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天下立兩帝,王以天下為尊齊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釋帝,天下愛齊乎?愛秦乎?』王曰:『愛齊而憎秦。』曰:『兩帝立約伐趙,孰與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對曰:『夫約鈞,然與秦為帝而天下獨尊秦而輕齊,釋帝則天下愛齊而憎秦,伐趙不如伐桀宋之利,故願王明釋帝以收天下,倍約賓秦,無爭重,而王以其閒舉宋。夫有宋,衛之陽地危;有濟西,趙之阿東國危;有淮北,楚之東國危;有陶、平陸,梁門不開。釋帝而貸之以伐桀宋之事,國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聽,此湯武之舉也。敬秦以為名,而後使天下憎之,此所謂以卑為尊者也。願王孰慮之。』於是齊去帝復為王,秦亦去帝位。

46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愛宋與愛新城、陽晉同。韓聶與吾友也,而攻吾所愛,何也?』蘇代為齊謂秦王曰:『韓聶之攻宋,所以為王也。齊彊,輔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煩一兵,不傷一士,無事而割安邑也,此韓聶之所禱於王也。』秦王曰:『吾患齊之難知。一從一衡,其說何也?』對曰:『天下國令齊可知乎?齊以攻宋,其知事秦以萬乘之國自輔,不西事秦則宋治不安。中國白頭游敖之士皆積智欲離齊秦之交,伏式結軼西馳者,未有一人言善齊者也,伏式結軼東馳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則?皆不欲齊秦之合也。何晉楚之智而齊秦之愚也!晉楚合必議齊秦,齊秦合必圖晉楚,請以此決事。』秦王曰:『諾。』於是齊遂伐宋,宋王出亡,死於溫。齊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並周室,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

47三十九年,秦來伐,拔我列城九。

48四十年,燕、秦、楚、三晉合謀,各出銳師以伐,敗我濟西。王解而卻。燕將樂毅遂入臨淄,盡取齊之寶藏器。湣王出亡,之衛。衛君辟宮舍之,稱臣而共具。湣王不遜,衛人侵之。湣王去,走鄒、魯,有驕色,鄒、魯君弗內,遂走莒。楚使淖齒將兵救齊,因相齊湣王。淖齒遂殺湣王而與燕共分齊之侵地鹵器。

49湣王之遇殺,其子法章變名姓為莒太史敫家庸。太史敫女奇法章狀貌,以為非恆人,憐而常竊衣食之,而與私通焉。淖齒既以去莒,莒中人及齊亡臣相聚求湣王子,欲立之。法章懼其誅己也,久之,乃敢自言『我湣王子也』。於是莒人共立法章,是為襄王。以保莒城而布告齊國中:『王已立在莒矣。』

50襄王既立,立太史氏女為王后,是為君王后,生子建。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種也,污吾世。』終身不睹君王后。君王后賢,不以不睹故失人子之禮。

51襄王在莒五年,田單以即墨攻破燕軍,迎襄王於莒,入臨菑。齊故地盡復屬齊。齊封田單為安平君。

52十四年,秦擊我剛壽。十九年,襄王卒,子建立。

53王建立六年,秦攻趙,齊楚救之。秦計曰:『齊楚救趙,親則退兵,不親遂攻之。』趙無食,請粟於齊,齊不聽。周子曰:『不如聽之以退秦兵,不聽則秦兵不卻,是秦之計中而齊楚之計過也。且趙之於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且救趙之務,宜若奉漏瓮沃焦釜也。夫救趙,高義也;卻秦兵,顯名也。義救亡國,威卻彊秦之兵,不務為此而務愛粟,為國計者過矣。』齊王弗聽。秦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遂圍邯鄲。

54十六年,秦滅周。君王后卒。二十三年,秦置東郡。二十八年,王入朝秦,秦王政置酒咸陽。三十五年,秦滅韓。三十七年,秦滅趙。三十八年,燕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殺軻。明年,秦破燕,燕王亡走遼東。明年,秦滅魏,秦兵次於歷下。四十二年,秦滅楚。明年,虜代王嘉,滅燕王喜。

55四十四年,秦兵擊齊。齊王聽相後勝計,不戰,以兵降秦。秦虜王建,遷之共。遂滅齊為郡。天下壹並於秦,秦王政立號為皇帝。始,君王后賢,事秦謹,與諸侯信,齊亦東邊海上,秦日夜攻三晉、燕、楚,五國各自救於秦,以故王建立四十餘年不受兵。君王后死,後勝相齊,多受秦閒金,多使賓客入秦,秦又多予金,客皆為反閒,勸王去從朝秦,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秦以故得滅五國。五國已亡,秦兵卒入臨淄,民莫敢格者。王建遂降,遷於共。故齊人怨王建不蚤與諸侯合從攻秦,聽奸臣賓客以亡其國,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詳也。

56太史公曰:蓋孔子晚而喜易。易之為術,幽明遠矣,非通人達才孰能注意焉!筆周太史之卦田敬仲完,占至十世之後;及完奔齊,懿仲卜之亦云。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專齊國之政,非必事勢之漸然也,蓋若遵厭兆祥雲。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7 16:55 | 顯示全部樓層
1孔子世家: 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

2孔子世家: 丘生而叔梁紇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3孔子世家: 孔子要絰,季氏饗士,孔子與往。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孔子由是退。

4孔子世家: 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聖人之後,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茲益恭,故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敢余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余口。」其恭如是。吾聞聖人之後,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及釐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是歲,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5孔子世家: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已而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困於陳蔡之閒,於是反魯。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魯復善待,由是反魯。

6孔子世家: 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於魯,弟子稍益進焉。

7孔子世家: 是時也,晉平公淫,六卿擅權,東伐諸侯;楚靈王兵彊,陵轢中國;齊大而近於魯。魯小弱,附於楚則晉怒;附於晉則楚來伐;不備於齊,齊師侵魯。

8孔子世家: 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纍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說。

9 孔子世家: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以鬬雞故得罪魯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於齊,齊處昭公幹侯。其後頃之,魯亂。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

10孔子世家: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他日又復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節財。』景公說,將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嬰進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遊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閒。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後景公敬見孔子,不問其禮。異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閒待之。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魯。

11孔子世家: 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公卒於乾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問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夔、罔閬,水之怪龍、罔象,土之怪墳羊。』

12孔子世家: 吳伐越,墮會稽,得骨節專車。吳使使問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於會稽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節專車,此為大矣。』吳客曰:『誰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綱紀天下,其守為神,社稷為公侯,皆屬於王者。』客曰:『防風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為釐姓。在虞、夏、商為汪罔,於周為長翟,今謂之大人。』客曰:『人長几何?』仲尼曰:『僬僥氏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於是吳客曰:『善哉聖人!』

13孔子世家: 桓子嬖臣曰仲梁懷,與陽虎有隙。陽虎欲逐懷,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懷益驕,陽虎執懷。桓子怒,陽虎因囚桓子,與盟而醳之。陽虎由此益輕季氏。季氏亦僭於公室,陪臣執國政,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於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14孔子世家: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於季氏,因陽虎為亂,欲廢三桓之適,更立其庶孽陽虎素所善者,遂執季桓子。桓子詐之,得脫。定公九年,陽虎不勝,奔於齊。是時孔子年五十。

15孔子世家: 公山不狃以費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彌久,溫溫無所試,莫能己用,曰:『蓋周文武起豐鎬而王,今費雖小,儻庶幾乎!』欲往。子路不說,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豈徒哉?如用我,其為東周乎!』然亦卒不行。

16孔子世家: 其後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寇。

17孔子世家: 定公十年春,及齊平。夏,齊大夫黎鉏言於景公曰:『魯用孔丘,其勢危齊。』乃使使告魯為好會,會於夾谷。魯定公且以乘車好往。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定公曰:『諾。』具左右司馬。會齊侯夾谷,為壇位,土階三等,以會遇之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酬之禮畢,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四方之樂。』景公曰:『諾。』於是旍旄羽袚矛戟劍撥鼓譟而至。孔子趨而進,歷階而登,不盡一等,舉袂而言曰:『吾兩君為好會,夷狄之樂何為於此!請命有司!』有司卻之,不去,則左右視晏子與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頃,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宮中之樂。』景公曰:『諾。』優倡侏儒為戲而前。孔子趨而進,歷階而登,不盡一等,曰:『匹夫而營惑諸侯者罪當誅!請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異處。景公懼而動,知義不若,歸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魯以君子之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於魯君,為之柰何?』有司進對曰:『君子有過則謝以質,小人有過則謝以文。君若悼之,則謝以質。』於是齊侯乃歸所侵魯之鄆、汶陽、龜陰之田以謝過。

18孔子世家: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於定公曰:『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為季氏宰,將墮三都。於是叔孫氏先墮郈。季氏將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率費人襲魯。公與三子入於季氏之宮,登武子之台。費人攻之,弗克,入及公側。孔子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二子奔齊,遂墮費。將墮成,公斂處父謂孟孫曰:『墮成,齊人必至於北門。且成,孟氏之保鄣,無成是無孟氏也。我將弗墮。』十二月,公圍成,弗克。

19孔子世家: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門人曰:『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樂其以貴下人」乎?』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於塗;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

20孔子世家: 齊人聞而懼,曰:『孔子為政必霸,霸則吾地近焉,我之為先並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請先嘗沮之;沮之而不可則致地,庸遲乎!』於是選齊國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樂,文馬三十駟,遺魯君。陳女樂文馬於魯城南高門外,季桓子微服往觀再三,將受,乃語魯君為周道游,往觀終日,怠於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魯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則吾猶可以止。』桓子卒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師己送,曰:『夫子則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可以死敗。蓋優哉游哉,維以卒歲!』師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師己以實告。桓子喟然嘆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21孔子世家: 孔子遂適衛,主於子路妻兄顏濁鄒家。衛靈公問孔子:『居魯得祿幾何?』對曰:『奉粟六萬。』衛人亦致粟六萬。居頃之,或譖孔子於衛靈公。靈公使公孫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獲罪焉,居十月,去衛。

22孔子世家: 將適陳,過匡,顏刻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顏淵後,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從者為甯武子臣於衛,然後得去。

23 孔子世家: 去即過蒲。月余,反乎衛,主蘧伯玉家。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願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居衛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丑之,去衛,過曹。是歲,魯定公卒。

24孔子世家: 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25孔子世家: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26孔子世家: 孔子遂至陳,主於司城貞子家。歲余,吳王夫差伐陳,取三邑而去。趙鞅伐朝歌。楚圍蔡,蔡遷於吳。吳敗越王句踐會稽。

27孔子世家: 有隼集於陳廷而死,楛矢貫之,石砮,矢長尺有咫。陳湣公使使問仲尼。仲尼曰:『隼來遠矣,此肅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慎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肅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陳。分同姓以珍玉,展親;分異姓以遠職,使無忘服。故分陳以肅慎矢。』試求之故府,果得之。

28 孔子世家: 孔子居陳三歲,會晉楚爭彊,更伐陳,及吳侵陳,陳常被寇。孔子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於是孔子去陳。

29孔子世家: 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於匡,今又遇難於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寧鬬而死。』鬬甚疾。蒲人懼,謂孔子曰:『茍毋適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孔子遂適衛。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

30孔子世家: 衛靈公聞孔子來,喜,郊迎。問曰:『蒲可伐乎?』對曰:『可。』靈公曰:『吾大夫以為不可。今蒲,衛之所以待晉楚也,以衛伐之,無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靈公曰:『善。』然不伐蒲。

31孔子世家: 靈公老,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嘆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

32孔子世家: 佛肸為中牟宰。趙簡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聞諸夫子,「其身親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親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33孔子世家: 孔子擊磬。有荷蕢而過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硜硜乎,莫己知也夫而已矣!』

34孔子世家: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閒,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閒,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閒,[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

35 孔子世家: 孔子既不得用於衛,將西見趙簡子。至於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子貢趨而進曰:『敢問何謂也?』孔子曰:『竇鳴犢,舜華,晉國之賢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兩人而後從政;及其已得志,殺之乃從政。丘聞之也: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皇不翔。何則?君子諱傷其類也。夫鳥獸之於不義也尚知辟之,而況乎丘哉!』乃還息乎陬鄉,作為陬操以哀之。而反乎衛,入主蘧伯玉家。

36孔子世家: 他日,靈公問兵陳。孔子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與孔子語,見蜚雁,仰視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復如陳。

37孔子世家: 夏,衛靈公卒,立孫輒,是為衛出公。六月,趙鞅內太子蒯聵於戚。陽虎使太子絻,八人衰絰,偽自衛迎者,哭而入,遂居焉。冬,蔡遷於州來。是歲魯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齊助衛圍戚,以衛太子蒯聵在故也。

38孔子世家: 夏,魯桓釐廟燔,南宮敬叔救火。孔子在陳,聞之,曰:『災必於桓釐廟乎?』已而果然。

39孔子世家: 秋,季桓子病,輦而見魯城,喟然嘆曰:『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於孔子,故不興也。』顧謂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魯;相魯,必召仲尼。』後數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魚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終,終為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終,是再為諸侯笑。』康子曰:『則誰召而可?』曰:『必召冉求。』於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將行,孔子曰:『魯人召求,非小用之,將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贛知孔子思歸,送冉求,因誡曰『即用,以孔子為招』雲。

40孔子世家: 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陳遷於蔡。蔡昭公將如吳,吳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遷州來,後將往,大夫懼復遷,公孫翩射殺昭公。楚侵蔡。秋,齊景公卒。

41孔子世家: 明年,孔子自蔡如葉。葉公問政,孔子曰:『政在來遠附邇。』他日,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孔子聞之,曰:『由,爾何不對曰「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42孔子世家: 去葉,反於蔡。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為隱者,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彼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謂子路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與?』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與其從辟人之士,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43孔子世家: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隱者也。』復往,則亡。

44孔子世家: 孔子遷於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於城父。聞孔子在陳蔡之閒,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將往拜禮,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閒,諸大夫所設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於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於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於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45孔子世家: 子貢色作。孔子曰:『賜,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曰:『然。非與?』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46孔子世家: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子路而問曰:『【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齊?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47孔子世家: 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孔子曰:『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賜,而志不遠矣!』

48孔子世家: 子貢出,顏回入見。孔子曰:『回,【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49孔子世家: 於是使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後得免。

50孔子世家: 昭王將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諸侯有如子貢者乎?』曰:『無有。』『王之輔相有如顏回者乎?』曰:『無有。』『王之將率有如子路者乎?』曰:『無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無有。』『且楚之祖封於周,號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業,王若用之,則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數千里乎?夫文王在豐,武王在鎬,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據土壤,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於城父。

51 孔子世家: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兮,來者猶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去,弗得與之言。

52孔子世家: 於是孔子自楚反乎衛。是歲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魯哀公六年也。

53孔子世家: 其明年,吳與魯會繒,征百牢。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貢往,然後得已。

54孔子世家: 孔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是時,衛君輒父不得立,在外,諸侯數以為讓。而孔子弟子多仕於衛,衛君欲得孔子為政。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矣。夫君子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55孔子世家: 其明年,冉有為季氏將師,與齊戰於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於軍旅,學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學之於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對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質諸鬼神而無憾。求之至於此道,雖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對曰:『欲召之,則毋以小人固之,則可矣。』而衛孔文子將攻太叔,問策於仲尼。仲尼辭不知,退而命載而行,曰:『鳥能擇木,木豈能擇鳥乎!』文子固止。會季康子逐公華、公賓、公林,以幣迎孔子,孔子歸魯。

56孔子世家: 孔子之去魯凡十四歲而反乎魯。

57孔子世家: 魯哀公問政,對曰:『政在選臣。』季康子問政,曰:『舉直錯諸枉,則枉者直。』康子患盜,孔子曰:『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然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58 孔子世家: 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則吾能征之矣。』觀殷夏所損益,曰:『後雖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質。周監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故【書傳】、【禮記】自孔氏。

59孔子世家: 孔子語魯大師:『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縱之純如,皦如,繹如也,以成。』『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60孔子世家: 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於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

61孔子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62孔子世家: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如顏濁鄒之徒,頗受業者甚眾。

63孔子世家: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齊,戰,疾。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憤不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弗復也。

64 孔子世家: 其於鄉黨,恂恂似不能言者。其於宗廟朝廷,辯辯言,唯謹爾。朝,與上大夫言,暗暗如也;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65 孔子世家: 入公門,鞠躬如也;趨進,翼如也。君召使儐,色勃如也。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66 孔子世家: 魚餒,肉敗,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67孔子世家: 是日哭,則不歌。見齊衰、瞽者,雖童子必變。

68 孔子世家: 『三人行,必得我師。』『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使人歌,善,則使復之,然後和之。

69孔子世家: 子不語:怪,力,亂,神。

70 孔子世家: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聞也。夫子言天道與性命,弗可得聞也已。』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蔑由也已。』達巷黨人[童子]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曰:『我何執?執御乎?執射乎?我執御矣。』牢曰:『子云「不試,故藝」。』

71孔子世家: 魯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孫氏車子鉏獲獸,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圖,雒不出書,吾已矣夫!』顏淵死,孔子曰:『天喪予!』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喟然嘆曰:『莫知我夫!』子貢曰:『何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72 孔子世家: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乎!』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行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73孔子世家: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於後世哉?』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約其文辭而指博。故吳楚之君自稱王,而春秋貶之曰『子』;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而春秋諱之曰『天王狩於河陽』:推此類以繩當世。貶損之義,後有王者舉而開之。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

74孔子世家: 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75孔子世家: 明歲,子路死於衛。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閒。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閒,予始殷人也。』後七日卒。

76孔子世家: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77孔子世家: 哀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憗遺一老,俾屏餘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毋自律!』子貢曰:『君其不沒於魯乎!夫子之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餘一人」,非名也。』

78孔子世家: 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或復留。唯子贛廬於冢上,凡六年,然後去。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者百有餘室,因命曰孔里。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冢,而諸儒亦講禮鄉飲大射於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頃。故所居堂弟子內,後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至於漢二百餘年不絕。高皇帝過魯,以太牢祠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後從政。

79孔子世家: 孔子生鯉,字伯魚。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

80孔子世家: 伯魚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嘗困於宋。子思作中庸。

81孔子世家: 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子家生箕,字子京,年四十六。子京生穿,字子高,年五十一。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嘗為魏相。

82孔子世家: 子慎生鮒,年五十七,為陳王涉博士,死於陳下。

83孔子世家: 鮒弟子襄,年五十七。嘗為孝惠皇帝博士,遷為長沙太守。長九尺六寸。

84孔子世家: 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國。安國為今皇帝博士,至臨淮太守,蚤卒。安國生卬,卬生驩。

85孔子世家: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7 16:56 | 顯示全部樓層
1陳涉世家: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陳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彊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3陳涉世家: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4陳涉世家: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令陳人武臣、張耳、陳余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

5陳涉世家: 葛嬰至東城,立襄彊為楚王。嬰後聞陳王已立,因殺襄彊,還報。至陳,陳王誅殺葛嬰。陳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吳廣圍滎陽。李由為三川守,守滎陽,吳叔弗能下。陳王征國之豪傑與計,以上蔡人房君蔡賜為上柱國。

6陳涉世家: 周文,陳之賢人也,嘗為項燕軍視日,事春申君,自言習兵,陳王與之將軍印,西擊秦。行收兵至關,車千乘,卒數十萬,至戲,軍焉。秦令少府章邯免酈山徒、人奴產子生,悉發以擊楚大軍,盡敗之。周文敗,走出關,止次曹陽二三月。章邯追敗之,復走次澠池十餘日。章邯擊,大破之。周文自剄,軍遂不戰。

7陳涉世家: 武臣到邯鄲,自立為趙王,陳余為大將軍,張耳、召騷為左右丞相。陳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誅之。柱國曰:『秦未亡而誅趙王將相家屬,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陳王乃遣使者賀趙,而徙系武臣等家屬宮中,而封耳子張敖為成都君,趣趙兵亟入關。趙王將相相與謀曰:『王王趙,非楚意也。楚已誅秦,必加兵於趙。計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廣也。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不敢制趙。若楚不勝秦,必重趙。趙乘秦之斃,可以得志於天下。』趙王以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韓廣將兵北徇燕地。

8陳涉世家: 燕故貴人豪傑謂韓廣曰:『楚已立王,趙又已立王。燕雖小,亦萬乘之國也,願將軍立為燕王。』韓廣曰:『廣母在趙,不可。』燕人曰:『趙方西憂秦,南憂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彊,不敢害趙王將相之家,趙獨安敢害將軍之家!』韓廣以為然,乃自立為燕王。居數月,趙奉燕王母及家屬歸之燕。

9陳涉世家: 當此之時,諸將之徇地者,不可勝數。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殺狄令,自立為齊王,以齊反擊周市。市軍散,還至魏地,欲立魏後故甯陵君咎為魏王。時咎在陳王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欲相與立周市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五反,陳王乃立甯陵君咎為魏王,遣之國。周市卒為相。

10陳涉世家: 將軍田臧等相與謀曰:『周章軍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圍滎陽城弗能下,秦軍至,必大敗。不如少遺兵,足以守(熒)[滎]陽,悉精兵迎秦軍。今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因相與矯王令以誅吳叔,獻其首於陳王。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田臧乃使諸將李歸等守滎陽城,自以精兵西迎秦軍於敖倉。與戰,田臧死,軍破。章邯進兵擊李歸等滎陽下,破之,李歸等死。

11陳涉世家: 陽城人鄧說將兵居郯,章邯別將擊破之,鄧說軍散走陳。銍人伍徐將兵居許,章邯擊破之,伍徐軍皆散走陳。陳王誅鄧說。

12陳涉世家: 陳王初立時,陵人秦嘉、銍人董緶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將兵圍東海守慶於郯。陳王聞,乃使武平君畔為將軍,監郯下軍。秦嘉不受命,嘉自立為大司馬,惡屬武平君。告軍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聽!』因矯以王命殺武平君畔。

13陳涉世家: 章邯已破伍徐,擊陳,柱國房君死。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陳王出監戰,軍破,張賀死。

14陳涉世家: 臘月,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以降秦。陳勝葬碭,諡曰隱王。

15陳涉世家: 陳王故涓人將軍呂臣為倉頭軍,起新陽,攻陳下之,殺莊賈,復以陳為楚。

16陳涉世家: 初,陳王至陳,令銍人宋留將兵定南陽,入武關。留已徇南陽,聞陳王死,南陽復為秦。宋留不能入武關,乃東至新蔡,遇秦軍,宋留以軍降秦。秦傳留至咸陽,車裂留以徇。

17陳涉世家: 秦嘉等聞陳王軍破出走,乃立景駒為楚王,引兵之方與,欲擊秦軍定陶下。使公孫慶使齊王,欲與併力俱進。齊王曰:『聞陳王戰敗,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請而立王!』公孫慶曰:『齊不請楚而立王,楚何故請齊而立王!且楚首事,當令於天下。』田儋誅殺公孫慶。

18陳涉世家: 秦左右校復攻陳,下之。呂將軍走,收兵復聚。鄱盜當陽君黥布之兵相收,復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以陳為楚。會項梁立懷王孫心為楚王。

19陳涉世家: 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庸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伙頤!涉之為王沈沈者!』楚人謂多為伙,故天下傳之,伙涉為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陳王信用之。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

20陳涉世家: 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時為陳涉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21陳涉世家: 褚先生曰:地形險阻,所以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為治也。猶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義為本,而以固塞文法為枝葉,豈不然哉!吾聞賈生之稱曰:

22陳涉世家: 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鬬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3陳涉世家: 孝公既沒,惠文王、武王、昭王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連衡,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聚、陳軫、邵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他、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什倍之地,百萬之師,仰關而攻秦。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遁逃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固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斃,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彊國請服,弱國入朝。

24陳涉世家: 施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亦不敢貫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25陳涉世家: 始皇既沒,餘威振於殊俗。然而陳涉瓮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躡足行伍之閒,俛仰仟佰之中,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會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26陳涉世家: 且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於句戟長鎩也;適戍之眾,非儔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嘗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而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抑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4-17 16:57 | 顯示全部樓層
1 外戚世家: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興也以塗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興也以有娀,紂之殺也嬖妲己。周之興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於褒姒。故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春秋譏不親迎。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可不慎與?人能弘道,無如命何。甚哉,妃匹之愛,君不能得之於臣,父不能得之於子,況卑下乎!既驩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終:豈非命也哉?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非通幽明之變,惡能識乎性命哉?

2外戚世家: 太史公曰:秦以前尚略矣,其詳靡得而記焉。漢興,呂娥姁為高祖正後,男為太子。及晚節色衰愛弛,而戚夫人有寵,其子如意幾代太子者數矣。及高祖崩,呂后夷戚氏,誅趙王,而高祖後宮唯獨無寵疏遠者得無恙。

3外戚世家: 呂后長女為宣平侯張敖妻,敖女為孝惠皇后。呂太后以重親故,欲其生子萬方,終無子,詐取●宮人子為子。及孝惠帝崩,天下初定未久,繼嗣不明。於是貴外家,王諸呂以為輔,而以呂祿女為少帝后,欲連固根本牢甚,然無益也。

4外戚世家: 高后崩,合葬長陵。祿、產等懼誅,謀作亂。大臣征之,天誘其統,卒滅呂氏。唯獨置孝惠皇后居北宮。迎立代王,是為孝文帝,奉漢宗廟。此豈非天邪?非天命孰能當之?

5外戚世家: 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秦時與故魏王宗家女魏媼通,生薄姬,而薄案死山陰,因葬焉。

6外戚世家: 及諸侯畔秦,魏豹立為魏王,而魏媼內其女於魏宮。媼之許負所相,相薄姬,雲當生天子。是時項羽方與漢王相距滎陽,天下未有所定。豹初與漢擊楚,及聞許負言,心獨喜,因背漢而畔,中立,更與楚連和。漢使曹參等擊虜魏王豹,以其國為郡,而薄姬輸織室。豹已死,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色,詔內後宮,歲余不得幸。始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約曰:『先貴無相忘。』已而管夫人、趙子兒先幸漢王。漢王坐河南宮成皋台,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高帝曰:『此貴徵也,吾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為代王。其後薄姬希見高祖。

7外戚世家: 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從如代。

8外戚世家: 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議立後,疾外家呂氏彊,皆稱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號曰皇太后,弟薄昭封為軹侯。

9外戚世家: 薄太后母亦前死,葬櫟陽北。於是乃追尊薄案為靈文侯,會稽郡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已下吏奉守冢,寢廟上食祠如法。而櫟陽北亦置靈文侯夫人園,如靈文侯園儀。薄太后以為母家魏王后,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諸魏有力者,於是召復魏氏,[及尊]賞賜各以親疏受之。薄氏侯者凡一人。

10外戚世家: 薄太后後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呂后會葬長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

11外戚世家: 竇太后,趙之清河觀津人也。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竇姬家在清河,欲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宦者忘之,誤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詔可,當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為梁孝王。

12外戚世家: 竇皇后親蚤卒,葬觀津。於是薄太后乃詔有司,追尊竇後父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比靈文園法。

13外戚世家: 竇皇后兄竇長君,弟曰竇廣國,字少君。少君年四五歲時,家貧,為人所略賣,其家不知其處。傳十餘家,至宜陽,為其主入山作炭,(寒)[暮]臥岸下百餘人,岸崩,盡壓殺臥者,少君獨得脫,不死。自卜數日當為侯,從其家之長安。聞竇皇后新立,家在觀津,姓竇氏。廣國去時雖小,識其縣名及姓,又常與其姊採桑墮,用為符信,上書自陳。竇皇后言之於文帝,召見,問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復問他何以為驗?對曰:『姊去我西時,與我決於傳舍中,丐沐沐我,請食飯我,乃去。』於是竇後持之而泣,泣涕交橫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賜田宅金錢,封公昆弟,家於長安。

14外戚世家: 絳侯、灌將軍等曰:『吾屬不死,命乃且縣此兩人。兩人所出微,不可不為擇師傅賓客,又復效呂氏大事也。』於是乃選長者士之有節行者與居。竇長君、少君由此為退讓君子,不敢以尊貴驕人。

15外戚世家: 竇皇后病,失明。文帝幸邯鄲慎夫人、尹姬,皆毋子。孝文帝崩,孝景帝立,乃封廣國為章武侯。長君前死,封其子彭祖為南皮侯。吳楚反時,竇太后從昆弟子竇嬰,任俠自喜,將兵,以軍功為魏其侯。竇氏凡三人為侯。

16外戚世家: 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

17外戚世家: 竇太后後孝景帝六歲(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遺詔盡以東宮金錢財物賜長公主嫖。

18外戚世家: 王太后,槐里人,母曰臧兒。臧兒者,故燕王臧荼孫也。臧兒嫁為槐里王仲妻,生男曰信,與兩女。而仲死,臧兒更嫁長陵田氏,生男蚡、勝。臧兒長女嫁為金王孫婦,生一女矣,而臧兒卜筮之,曰兩女皆當貴。因欲奇兩女,乃奪金氏。金氏怒,不肯予決,乃內之太子宮。太子幸愛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時,王美人夢日入其懷。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貴徵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

19外戚世家: 先是臧兒又入其少女兒姁,兒姁生四男。

20外戚世家: 景帝為太子時,薄太后以薄氏女為妃。及景帝立,立妃曰薄●後。皇后毋子,毋寵。薄太后崩,廢薄●後。

21外戚世家: 景帝長男榮,其母栗姬。栗姬,齊人也。立榮為太子。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為妃。栗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栗姬,栗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長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長公主怒,而日讒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與諸貴夫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挾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22外戚世家: 景帝嘗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栗姬,曰:『百歲後,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也。

23外戚世家: 長公主日譽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賢之,又有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為皇后。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卒立王夫人為皇后,其男為太子,封皇后兄信為蓋侯。

24外戚世家: 景帝崩,太子襲號為皇帝。尊皇太后母臧兒為平原君。封田蚡為武安侯,勝為周陽侯。

25外戚世家: 景帝十三男,一男為帝,十二男皆為王。而兒姁早卒,其四子皆為王。王太后長女號日平陽公主,次為南宮公主,次為林慮公主。

26外戚世家: 蓋侯信好酒。田蚡、勝貪,巧於文辭。王仲蚤死,葬槐里,追尊為共侯,置園邑二百家。及平原君卒,從田氏葬長陵,置園比共侯園。而王太后後孝景帝十六歲,以元朔四年崩,合葬陽陵。王太后家凡三人為侯。

27外戚世家: 衛皇后字子夫,生微矣。蓋其家號曰衛氏,出平陽侯邑。子夫為平陽主謳者。武帝初即位,數歲無子。平陽主求諸良家子女十餘人,飾置家。武帝祓霸上還,因過平陽主。主見所侍美人。上弗說。既飲,謳者進,上望見,獨說衛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上還坐,驩甚。賜平陽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宮。子夫上車,平陽主拊其背曰:『行矣,彊飯,勉之!即貴,無相忘。』入宮歲余,竟不復幸。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衛子夫得見,涕泣請出。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尊寵日隆。召其兄衛長君弟青為侍中。而子夫後大幸,有寵,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據。

28外戚世家: 初,上為太子時,娶長公主女為妃。立為帝,妃立為皇后,姓陳氏,無子。上之得為嗣,大長公主有力焉,以故陳皇后驕貴。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

29外戚世家: 陳皇后母大長公主,景帝姊也,數讓武帝姊平陽公主曰:『帝非我不得立,已而棄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平陽公主曰:『用無子故廢耳。』陳皇后求子,與醫錢凡九千萬,然竟無子。

30外戚世家: 衛子夫已立為皇后,先是衛長君死,乃以衛青為將軍,擊胡有功,封為長平侯。青三子在襁褓中,皆封為列侯。及衛皇后所謂姊衛少兒,少兒生子霍去病,以軍功封冠軍侯,號驃騎將軍。青號大將軍。立衛皇后子據為太子。衛氏枝屬以軍功起家,五人為侯。

31外戚世家: 及衛後色衰,趙之王夫人幸,有子,為齊王。

32外戚世家: 王夫人蚤卒。而中山李夫人有寵,有男一人,為昌邑王。

33外戚世家: 李夫人蚤卒,其兄李延年以音幸,號協律。協律者,故倡也。兄弟皆坐奸,族。是時其長兄廣利為貳師將軍,伐大宛,不及誅,還,而上既夷李氏,後憐其家,乃封為海西侯。

34外戚世家: 他姬子二人為燕王、廣陵王。其母無寵,以憂死。

35外戚世家: 及李夫人卒,則有尹婕妤之屬,更有寵。然皆以倡見,非王侯有土之士女,不可以配人主也。

36外戚世家: 褚先生曰:臣為郎時,問習漢家故事者鍾離生。曰:王太后在民閒時所生(子)[一]女者,父為金王孫。王孫已死,景帝崩後,武帝已立,王太后獨在。而韓王孫名嫣素得幸武帝,承閒白言太后有女在長陵也。武帝曰:『何不蚤言!』乃使使往先視之,在其家。武帝乃自往迎取之。蹕道,先驅旄騎出橫城門,乘輿馳至長陵。當小市西入里,里門閉,暴開門,乘輿直入此里,通至金氏門外止,使武騎圍其宅,為其亡走,身自往取不得也。即使左右群臣入呼求之。家人驚恐,女亡匿內中床下。扶持出門,令拜謁。武帝下車泣曰:『嚄!大姐,何藏之深也!』詔副車載之,回車馳還,而直入長樂宮。行詔門著引籍,通到謁太后。太后曰:『帝倦矣,何從來?』帝曰:『今者至長陵得臣姊,與俱來。』顧曰:『謁太后!』太后曰:『女某邪?』曰:『是也。』太后為下泣,女亦伏地泣。武帝奉酒前為壽,奉錢千萬,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頃,甲第,以賜姊。太后謝曰:『為帝費焉。』於是召平陽主、南宮主、林慮主三人俱來謁見姊,因號曰修成君。有子男一人,女一人。男號為修成子仲,女為諸侯王王后。此二子非劉氏,以故太后憐之。修成子仲驕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

37外戚世家: 衛子夫立為皇后,後弟衛青字仲卿,以大將軍封為長平侯。四子,長子伉為侯世子,侯世子常侍中,貴幸。其三弟皆封為侯,各千三百戶,一曰陰安侯,二曰發乾侯,三曰宜春侯,貴震天下。天下歌之曰:『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38外戚世家: 是時平陽主寡居,當用列侯尚主。主與左右議長安中列侯可為夫者,皆言大將軍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騎從我出入耳,柰何用為夫乎?』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將軍姊為皇后,三子為侯,富貴振動天下,主何以易之乎?』於是主乃許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詔衛將軍尚平陽公主焉。

39外戚世家: 褚先生曰:丈夫龍變。傳曰:『蛇化為龍,不變其文;家化為國,不變其姓。』丈夫當時富貴,百惡滅除,光耀榮華,貧賤之時何足累之哉!

40外戚世家: 武帝時,幸夫人尹婕妤。邢夫人號娙娥,眾人謂之『娙何』。娙何秩比中二千石,容華秩比二千石,婕妤秩比列侯。常從婕妤遷為皇后。

41外戚世家: 尹夫人與邢夫人同時並幸,有詔不得相見。尹夫人自請武帝,願望見邢夫人,帝許之。即令他夫人飾,從御者數十人,為邢夫人來前。尹夫人前見之,曰:『此非邢夫人身也。』帝曰:『何以言之?』對曰:『視其身貌形狀,不足以當人主矣。』於是帝乃詔使邢夫人衣故衣,獨身來前。尹夫人望見之,曰:『此真是也。』於是乃低頭俛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諺曰:『美女入室,惡女之仇。』

42外戚世家: 褚先生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士不必賢世,要之知道;女不必貴種,要之貞好。傳曰:『女無美惡,入室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美女者,惡女之仇。豈不然哉!

43外戚世家: 鈎弋夫人姓趙氏,河閒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昭帝立時,年五歲耳。

44外戚世家: 衛太子廢后,未復立太子。而燕王旦上書,願歸國入宿衛。武帝怒,立斬其使者於北闕。

45外戚世家: 上居甘泉宮,召畫工圖畫周公負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數日,帝譴責鈎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雲陽宮。時暴風揚塵,百姓感傷。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識其處。其後帝閒居,問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故諸為武帝生子者,無男女,其母無不譴死,豈可謂非賢聖哉!昭然遠見,為後世計慮,固非淺聞愚儒之所及也。諡為『武』,豈虛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