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26|回复: 0

大汶河遗址发现房屋基址 5000年前房屋"挺阔气"

[复制链接]
开元之治 发表于 2013-7-1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中国文化报
2013711152642141.jpg

大汶口遗址出土物品

近日,山东省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在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考古现场,向笔者展示了近段时间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行发掘的阶段性成果。成果显示,大汶口遗址至少有7座先民的房屋,以此判断,在5000年前,古人在此依河而居,过着非常和美的原始生活。
5000年前房屋似乎“挺阔气”
本次考古发掘的现场位于泰安市南端卫驾庄和宁阳县堡头村之间的大汶河遗址内,笔者看到,为避免雨季破坏,现场已经进行回填保护,日常有工人值班并布设监控。
据山东省文物考古所考古工作队执行领队朱超介绍,他们在去年10月至12月、今年3月至6月分两个阶段对遗址区进行了发掘,今年在去年发掘的基础上,有了重要发现――以往以墓葬居多,现今有不少房址出现。该7座朝南的房址均为地面式(当时居民有半地面、半地下以及全部地下等样式),分布在约半个足球场的面积内。每座略呈正方形,边长在4.2米左右,房屋面积在16至17平方米之间,即便拿到今天,也属于较为宽敞阔气的居室。这7座房址每相邻两座,间距几乎一样,可见居住者享有的活动空间几乎一致,而且分布错落有致,似乎有人进行了较为严密的规划设计。也可以说,从侧面显示,新石器时期先民关系相对平等,尚没有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迹象。房址四周还遗留着直径20厘米左右的柱洞,以及墙壁倾倒的痕迹。朱超说,大汶口遗址进行考古以前以墓葬居多,先民房屋基址发现得较少,此次清理出7处房址,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于大汶口文化面貌的认识,因此非常重要。
在这7处房址南面约数十米处,正是古老的大汶河,亿万年来流淌不息。山东省文物考古所考古工作人员吕凯说,我国先民有“依河而居”的习性,为的是取水生活方便,考古再次证明河流对于文明起源以及人类发展的作用。
根据部分坠落墙体上存有的焚烧痕迹,考古工作人员推测,5000年前的一天,这片房屋曾遭大火焚毁。在对房址烧土堆积的清理中,他们发现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和兽骨等在内的遗物,真实地反映了先民的生活状况。
疑似“勺子”的古人用具
目前考古工作基本告一段落,考古队开始向地方文物部门交付出土物品。这些出土物品以红陶等为主,有的器物是数十年对大汶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的首次出现。其中有大量的三足鼎,又以釜形鼎居多,罐形鼎次之。较大的高约30厘米,较小的不及一只拳头大小。由于这些小型陶鼎明显不能用来烹煮食物,其用途有待研究。另有一件釜形折腹鼎,比较完整,底部发黑,留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应为先民煮饭的炊具。
比较奇特的是一件“单把钵”,它的形状像现代人用的勺子,“把”长约4厘米,“钵”的口径约12厘米,保存完整,底部有比较明显的火烧过的痕迹。据考古人员介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大汶口遗址经多次发掘,此前未出现该类型的红陶器型。
该遗址还出土了一件红陶质地的尖底大口缸,出土时碎成一堆残片,被考古人员复原后,其高度达到41至42厘米,口径达35厘米,器型比较硕大。大口缸的表面饰有蓝纹。有人认为该器物与古人祭祀有关,此次在房址中出现,其身份和功能再次引起考古人员的兴趣。(乔显佳)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