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日報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書法家王羲之召集文人墨客在紹興城南寫下了【蘭亭序】;與此同時,在巫山,一位逝者默默地被下葬於江邊,為後人留下了刻有一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的紀年銘文磚。
7月16日,記者從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不久前,該院考古人員在巫山發現了戰國晚期至六朝時期的墓葬34座,其中,一座刀把形的磚室墓內的壁磚上有『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的明確紀年,十分罕見。專家稱,其發現對於三峽地區墓葬分期、東晉時期的墓葬習俗及社會文化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千年古墓形似刀把
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汪偉介紹,此次發掘的墓群位於巫山縣神女小區陳家包上,34座墓中,共出土了鐵釜、銅箭鏃、銅錢幣、琉璃耳、陶灶等各類遺物260餘件。其中,一個特別的磚石墓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該古墓形似刀把,葬墓室約7平方米,只殘存了底部兩層石磚。讓專家們感到意外的是,墓室內的石磚上竟然有『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的銘文。
『永和九年即為公元353年。就是這一年,王羲之在紹興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蘭亭序】。』汪偉告訴記者,在考古發掘中,紀年墓本來就少,而東晉時期的紀年墓更是十分罕見,這為考古學家對墓葬的斷代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銘文磚像牆紙一樣漂亮
墓主人是誰?為何要在磚墓裏留下明確的紀年?對此,汪偉介紹,由於毀壞嚴重,考古人員並未在該墓葬中發現任何隨葬品,不過根據墓葬規格,初步判斷該墓主人可能是當地百姓或者一位小地主。至於為何要留下紀年,則和墓主人的習慣有關。『很多古人把紀年磚當作一種裝飾,類似於現在的牆紙。這座墓葬如果被還原的話,走進墓室就會看到一片由銘文磚組成的牆面,非常漂亮。』汪偉說。
汪偉稱,此次紀年墓的發現,證明了在1660年前的永和九年,巫山地區歸屬於東晉政權。『當時,東晉與十六國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非漢民族政權――前秦,交戰激烈,有攻有守,巫山屬於前沿陣地,「永和」為東晉穆帝所用年號。此次紀年墓的發現,證明當時的巫山就在東晉政權的掌握之中,而歷史上前秦與東晉著名的淝水之戰就發生在29年後。』(記者 夏婧 實習生 楊晨)
來源:重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