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94|回覆: 0

[醫藥臨床] 再議四物湯的『核心功效』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3-7-21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2013年5月30日【中國中醫藥報】刊登戴美友先生【四物湯核心功效是活血還是補血】一文,文中戴先生列出了諸多論據,最後得出結論『四物湯為補血劑』。但筆者對戴先生的結論存疑,理由如下。
  談功效要關注劑量的變化
  四物湯最早的出處【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一書中所記載的藥物劑量為四藥等分,而【局方】並未在劑量比上有改動,卻將其功效由『活血』變成了『補血』,此舉令人費解。在筆者接觸的教材【方劑學】中,四物湯被歸為『補血劑』,但是編者將其劑量定為:熟地12克,當歸9克,白芍9克,川芎6克,與前兩書中『各藥等分』不一樣。
  現代中醫在臨床上運用四物湯時,很少有人遵循『四藥等分』之原則。自古有『中醫不傳之秘在於劑量』之說法,戴先生在其【從仲景處方看藥物用量】(【中國中醫藥報】2013年4月11日)一文中曾有如下論述:
  『桂枝加桂湯與桂枝湯其組成完全相同,只是前方桂枝增加二兩,主治奔豚氣;後方則主治太陽中風證。桂枝加芍藥湯與桂枝湯組成也相同,但倍用芍藥,則主治少陰腹滿時痛證。半夏瀉心湯與甘草瀉心湯,二方只是甘草量異,前方主治濁涎阻中而嘔逆者;後方主治因誤下、胃氣虛而痞硬證。另有四逆湯與通脈四逆湯、桂枝附子湯與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抵當丸與抵當湯、桂枝麻黃各半湯與桂枝二麻黃一湯等方,均因其中藥量改變而方名主治變異。』可見,戴先生也是重視方藥劑量差異的。
  但現代中醫臨床運用四物湯時,在主治上多取【局方】補血之名,而在劑量上則『順從』其主治而將熟地、白芍劑量加大,當歸、川芎劑量減小,從而改變了方藥比,也改變了四物湯原有的味道。不可不察。
  談功效須探究核心功效
  筆者認為方劑的『核心功效』有其特殊意義。山西名中醫王世民老先生對中藥頗有研究,曾撰文【試論中藥的固有作用、次生作用和配伍作用】,文章大抵將中藥按照其基本物質基礎所決定的『固有作用』、發揮固有作用時客觀延展出的『次生作用』以及藥物之間相互配伍產生的『配伍作用』這三個層次將中藥的功效加以梳理,以避免眾多中藥專著中『層巒疊嶂』的描述令後世學習中藥者難得其要。同理,筆者所說的『核心功效』大致等同於上述三種作用中的『固有作用』。
  還拿中藥為例,當歸一味藥,其『補血活血』之功效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神農本草經】中則有其『主咳逆上氣』的記載。這怎麼解釋呢?
  【本草匯編】一書中談到了這個問題:『當歸血藥,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氣,按當歸其味辛散,乃血中氣藥也,況咳逆上氣,有陰虛陽無所附者,故用血藥補陰,則血和而氣降矣。』除此之外,筆者還可以舉其特定情況來加以解釋。比如:當患者同時具備咳逆上氣和陰血虧虛所致的便秘時,用當歸可以起到滋陰養血、潤腸通便的作用,大便一通,因肺與大腸相表裏,則肺氣亦通而咳逆上氣自消。
  但這並不是當歸的『固有作用』,而是在固有作用發揮的基礎上產生的『次生作用』。如此解釋,則對當歸的認識可達到較為清晰的程度。
  同理,筆者認為四物湯是『以通為補』的方子,『通』是四物湯的固有作用;而『補』則是在『通』的作用發揮時所衍生出來的作用,是次生作用。
  功效推導需合邏輯
  就『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這句話的理解,戴先生的邏輯大前提是『四物湯是補血劑』,小前提是『一味丹參功同四物』,結論則是『丹參為補血藥』。而實際上丹參的活血作用是毫無疑問的,活血是丹參的固有作用,而補血則同樣是在活血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作用。
  所以正確的邏輯應該是——大前提:丹參為活血藥;小前提:一味丹參功同四物,結論:四物湯為活血劑。這裏的結論,依然是指四物湯的核心功效而不是衍生出來的作用。
  以上認識難免有不妥之處,望各位同道不吝賜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