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漢學網 論文摘要:漢語語法一直是學習漢語的留學生感到頭痛的一大難題,所以,如何對留學生進行語法教學就成了理論界爭論的焦點。課堂教學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本文結合課堂教學中『腦筋急轉彎』這一益智遊戲與語境理論來探討對留學生漢語語法的教學,提倡將這兩種方法結合使用,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
一、課堂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對外漢語教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理解指多媒體漢語教學,如影視教學、電化教學、函授教學、個別教學、自學等。狹義的理解即課堂教學。儘管多媒體教學發展得很快,但目前課堂教學依然占據着中心位置。可以說,設立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的國內高校,都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仍然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主要方式。『有關對外漢語教學的總體設計和構想、教學的原則都要靠課堂教學去落實;各種課型的教學目的和任務要靠課堂教學去達到和完成;對外漢語教學的總目標――培養學生具有聽、說、讀、寫諸項基本技能,從而達到能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也要通過課堂教學去實現。』既然課堂教學占有這麼重要的位置,那麼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對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語法教學也就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外國留學生在基礎漢語學習階段是從零開始的,為培養漢語方面的語言技能,必須進行大量的語言練習。這是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唯一途徑,也是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特點。或者說,學生的語言技能,單靠教師的講解是不夠的,學生自己也要勤學苦練。如果在課堂上忽略了這一特點,教師講得再多也無濟於事,有些教師甚至使用外語講課,這更是犯了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大忌』。教師應該把課堂時間儘量留給學生,讓學生大膽開口,多加練習,直至能夠流利運用為止。
由於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的影響,留學生在語言習得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中國學生不盡相同。留學生的難點往往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或是容易被忽略的。教師要善於發現這些難點:一方面要精心備課。在備課中對『難點』做出初步預測估計;另一方面要在課堂上積極引導,發現『難點』。在課堂上可以採取由學生直接提問或教師在課堂練習中尋找的方式。例如,一個學生在讀課文時念道『馬飛,快地跑過來』,那麼教師馬上就能知道,他不懂『飛快』一詞的含義,所以斷句斷錯了。這時教師示範朗讀就等於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或者再領讀一下,效果會更好。
二、對外漢語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真正有經驗的教師上課是順其自然的,是『教無定法』的,即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這裡簡單談一談教學的一般原則和方法:
(一)了解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心理,有的放矢地教學
一般情況下,一個班集體是由幾個國家的學生組成的。首先,教師要從總體上了解教學對象所在國家的概況,包括政治、歷史、文化、風俗等;其次,要了解每個人的學習目的、心理特徵及其所掌握的漢語程度等。
據筆者統計,外國留學生來華情況有如下幾類:
1.外國公司派來的,來自日本、韓國的居多;
2.國家間互派的,以第三世界國家的學生居多;
3.對中國感興趣,以後想在中國工作的;
4.所學專業與中國文化有聯繫的;
5.旅遊、經商、消遣或者看朋友的。
因前四種情況來華的留學生學習目的比較明確,有學習動力。而『旅遊、經商、消遣或者看朋友者』則只想學點兒口語,目的性不強。教師對他們既不能強迫學習,又不能放任自流,應該採取積極引導的教學方式。不管學生抱什麼目的而來,只要走進我們的課堂,教師就有義務教好他們,讓他們學有所獲。他們都是成年人,自尊心都比較強,教師要儘量多引導啟發,少批評說教,鼓勵他們多開口說,還要讓學生都有同等的練習機會。
(二)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寓教於樂』是中外教育學家總結出的一條教育原則。學生在愉悅中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是任何課堂教學都需要的。此點對外國留學生尤為重要,多數外國留學生比較看重『自我』,如果他們覺得乏味,就會喪失學習漢語的積極性。所以教師應該引導他們在娛樂中學習。可是,在有限的漢語水平制約中,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呢?有人曾提出把『腦筋急轉彎』引入到對外漢語的語法教學中來,以促進留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形象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腦筋急轉彎』是作為一種益智類語言遊戲出現的。巧妙運用漢語中語音、詞彙、語法以及文字、修辭等語言現象創作的『腦筋急轉彎』,能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漢語這種獨特的符號系統自身具有的美學功能。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也『腦筋轉了一下彎』,嘗試着把『腦筋急轉彎』這種語言遊戲運用於對外漢語教學中,達到教師『潤物細無聲』,學生 『輕鬆學漢語』的良好效果。具體做法是:把『腦筋急轉彎』當作一個『引子』,由它引入所要講的語言知識點,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漢語語言現象。把它當作課堂教學中的一個調節劑,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漢語中的一些語言現象。
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環節――語法教學中巧妙運用『腦筋急轉彎』,有利於學生理解所要講的語法點。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教學,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但在語法教學各個階段的側重點和講解方法問題上,人們卻各持己見。但總的來說,必須堅持的原則是語法教學不宜過分強調,不能為了講語法而講語法,而是應該讓學生接觸語言事實。正如趙金銘所言:『與其講語法不如讓學生接觸有關的語言材料,這也許是掌握語法的最好途徑。』的確,課堂語法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教師的『腦筋』也要嘗試着『轉彎』,讓學生在『轉彎』中輕鬆學語法。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點撥式教學和隨機教學,排除學生學語法的畏懼情緒。教師在講語法時可以嘗試加入『腦筋急轉彎』這種引子和調節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下面我們來看具體教學方法中『腦筋急轉彎』的運用:
1.趨向補語的教學
趨向補語是留學生在漢語學習中普遍存在的一個難點問題,即對漢語趨向補語的掌握和運用問題。如何使學生掌握趨向補語的趨向意義和引申意義,正確地理解並加以運用,需要一個很好的『引子』。教師在講解趨向補語時可以舉這樣一個經典的例子:
(1)――一個人走在獨木橋上,當他走到橋中央的時候,抬頭一看,前面過來了一隻狼,扭頭往後一看,身後站着一隻老虎。可是這個人卻過去了。問:他怎麼過去了?
――昏過去了。
這是典型的動趨結構,即『V+複合趨向補語』的用法 ,並且涉及趨向補語的另一個重要用法,即趨向補語『過去』的引申義。趨向補語『過去』有三個相關意義:單個詞的意思是,離開或經過說話人或敘述的對象所在地向另一個地點去;用在動詞後的一般用法。如:把球踢過去,把信封翻過去等;用在動詞後,表示失去原來正常的狀態,如:病人暈過去了。是利用『過去』的多義雙關的第三種用法。我們還可以引申到『過去』的婉辭用法:『死亡』。從而引出一個專題:『趨向補語的引申用法』,讓學生了解一個系統的趨向補語的用法。
2.『比』字句的教學
(2)――為什麼青蛙能跳得比樹高?
――因為樹不會跳。
這兩句對話真實信息的語法結構應當是『青蛙跳得比樹跳得高』,而非『青蛙跳得比樹高』。前一個句子利用語音的歧義,通過省略把一個比較狀語從句結構變成了後一個句子中的補語結構。我們用這個『腦筋急轉彎』是為了引入『比字句』的結構和用法,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語法結構之間的關係。
搞好課堂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師的根本任務,而要創造一種輕鬆、活潑、生動、有序的課堂氛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方法要靈活,也就是首先要具有搞活課堂氣氛的意識。這也是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的特殊性、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漢語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文化差異的特殊性等因素對對外漢語教師的要求。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語文教學時就曾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麼在各種教學法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因此,教師備課和課堂操作要在『活』上下工夫。教師通過『腦筋急轉彎』這種靈活的形式,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漢語中生動有趣的語言現象。對外漢語教師必須具有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做到『樂教』和『善教』,寓教於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