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01|回覆: 0

[史學] 專家:『法國大革命』還是現實中國的一部分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3-8-19 22: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北京日報 
近來遇到的許多法國學者,都對法國150多年前出版的【舊制度與大革命】在當代中國如此『走紅』疑惑不解,大嘆不可思議。他們都說,這本書在法國早就被社會『冷卻』,現在只擺放在專家學者的案頭。對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在中國受到如此熱捧甚至推崇,他們的驚訝、錯愕遠勝於驕傲。  
  其實這並不奇怪。著名的法國大革命史專家傅勒在【思考法國大革命】(三聯書店,2005年版)中說,當一個歷史事件失去當下一切參照意義、不再是一個世界的想象的鏡子後,『它也就從社會論戰領域轉移到學者討論的領域去了』。那麼反過來說,如果這個歷史事件仍有當下參照意義,仍是一個世界的想象的鏡子,它就註定不可能只限定在學者的討論之中,不能不依然存在於『社會論戰領域』,不能不成為社會關注的公共話題。
  傅勒認為,至少直到20世紀40年代,即法國大革命160餘年後,法國仍然是這樣一個國家:『它的公民必須挑選歷史,填寫出生年月,選擇舊制度或大革命。』二戰之後,法國大革命史才逐漸從法國政治中消失,因為『今天,無論右翼還是左派,雙方的說辭都為自由和平等彈冠相慶,而圍繞1789年價值展開的辯論不再包含真正政治利害關係,也不再包含強大的心理投資。』
  有趣且有意義的是,『法國大革命』在法國已經成為『歷史』,但在中國卻未成為『歷史』,還是現實中國的一部分,甚至是現實中的一個熱點。各種派別、各種思想、各種觀點都急切地對這本書、對法國革命大發議論,有的贊成,有的反對,有的贊同這一部分反對那一部分,有的贊同那一部分反對這一部分。大革命是可以避免的嗎?是輕率的改革引發了革命,還是改革的不徹底引發了革命?大革命後建立起來的是名副其實的新制度還是名新實舊的制度?……種種觀點,激烈交鋒。
  若再細究,『托克維爾熱』並非自今日始。早在上世紀80年代,法國大革命及托克維爾就引起了中國理論界、思想界的強烈關注。從反思法國大革命,到將它與英國革命、美國革命詳作比較;從反思法國式啟蒙,到將它與蘇格蘭啟蒙詳作比較。從那時起,200多年前的法國大革命就一直是中國學術研究的一個『熱點』。背後的深層、真正的原因,並非中國人突然對法國史有深厚的學術興趣,大發『思法』之幽思,而是處於轉型期的中國,對自己轉型道路選擇的思考,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在場性』。法國革命成為中國轉型路徑最重要的參照系,人們研究的是法國革命,而真正的目的、旨意其實是中國。在這個意義上,『法國革命』成為理解、反思中國百年歷史的一種『方法』。
  日本學者溝口雄三的名作【作為方法的中國】,就是將中國作為日本人更好觀照、研究、理解日本的一種『方法』。循此思路,近30年中國的『托克維爾熱』或『法國大革命熱』,或可稱之為『作為方法的法國』,即將法國作為中國人更好觀照、研究、理解中國的一種『方法』。這樣,『他者』的歷史成為『我們』的歷史,甚至成為我們現實的一部分。法國革命在法國已失去了『心理投資』的意義,在中國反而成為各方各派進行強大的『心理投資』的重頭戲,只因法國的轉型已經完成,而中國的轉型正在進行中。
  200多年前使『舊制度』覆滅的法國革命之所以與當下中國形成強烈的『對話關係』,只因近代以來中國的社會轉型沒有完成。在這種語境下,關於歷史上革命、改革的爭論成為關於社會轉型的方法和路徑的爭論,其實質是一場關切中國未來道路選擇的爭論。
  恕我套用傅勒的一句話:它的公民仍然必須挑選歷史,填寫出生年月,選擇回到舊制度、繼續改革或大革命。這種爭論,必然會從學者討論領域而轉移到社會論戰領域,成為社會熱切關注的公共話題。圍繞法國革命史展開的辯論不能不包含強大的『心理投資』。在歷史的『強大心理投資』背後,其實是『社會現實心理』的真實反映,值得重視。(中國社會科學院近現代史所研究員 雷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