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報 上世紀50年代,錢鍾書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他開始對某些『新生事物』感到不能適應:新社會爲什麼總是開會,學生們爲什麼除了鬧革命就是對文學沒有興趣。
他開始在清華養起了貓。小貓初次上樹,不敢下來,他設法把它救下。小貓下來後,用爪子輕輕軟軟地在他腕上一搭,表示感謝。錢鍾書常愛引用西方諺語:『地獄裡儘是不知感激的人。』小貓知感激,錢鍾書說它有靈性,特別寶貝。
當時,錢鍾書的鄰居林徽因女士也養貓,稱家裡那隻貓是她們一家『愛的焦點』。兩家的貓又經常打架,錢家的貓太小,常常受鄰居貓的『欺負』。
於是錢鍾書便特備長竹竿一枝,倚在門口,不管多冷的天,聽見貓兒叫鬧,就急忙從熱被窩裡出來,拿了竹竿,趕出去幫自己的貓兒打架,爲自己的貓兒報仇。
楊絳擔心丈夫爲貓而得罪人,便引用他自己的話勸他:『打狗要看主人面,那麼,打貓要看主婦面了!』(小說【貓】的第一句)那隻貓可是林徽因的貓,『打貓要看主婦面』,不要因爲『貓事』傷了兩家的『和氣』。
錢鍾書可顧不了什麼『主人面』、『主婦面』,照打不誤,還說:『理論總是不實踐的人制定的。』
來源:羊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