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03|回覆: 0

清淤考古還原昆明湖底世界:藏神秘行宮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3-9-26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北京青年報
有些風景,觸手可及,有些則只能看到一鱗半爪,願聞其詳之際,唯有依賴所謂的『聽景』――歷史烽煙讓很多自然景觀面目大變,讓很多奇絕遺蹟旦夕消亡,留下的傳說多於印跡。 
  北京昆明湖上的頤和園,被譽爲『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園林世界。去一趟頤和園,盡賞園中美景,對於北京人來說簡單至極。但很少有人有幸見到昆明湖底的隱秘世界,我們姑且叫她『隱蔽的頤和園』。
  明代西堤 道皆古柳,香風芬馥 
  1991年在對昆明湖首次全面清淤中發現:『南湖東面堤岸遺址始於十七孔橋前東堤岸邊,先向西,復向南,止於十七孔橋東面第8個橋洞下。南湖島西面堤岸遺址,位於島西北方向約100米處,其走向始爲正西,行約400米左右,曲而向北,其方向正對於今日萬壽山西側之清宴舫,消失於距湖岸500米處的淤泥中。』 
  去過頤和園的遊客常對美麗的西堤過目不忘,事實上如今頤和園的西堤與古書上記載的元、明兩朝的西堤在位置上相去甚遠。
  豐富的西堤史料爲後人描繪了一幅古西堤的盛景,260多歲的昆明湖其湖泊的形成與開發始於金代,盛於元明,定型於清。古昆明湖曾經叫做瓮山泊、西湖。元代時,頗有人認爲這裡就像杭州的西湖一樣美,於是被稱爲『西湖景』。這個北方的西湖一度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成爲北京西北郊的遊覽勝地。史料記載,1292年,元代科學家郭守敬在主持修建通惠河引水工程,引昌平白浮泉水、玉泉山諸泉水匯集瓮山泊內時,在北起瓮山西側山下,南至麥莊橋附近,築起了一條十里長堤,習慣稱爲西堤,這應該是最早的西堤。
  當時的西堤不僅是北京重要的水利設施,還是游湖賞景的一條風景遊覽路線。明朝時的西堤,『道皆古柳,香風芬馥』。明朝北京人活得很有情調,每年『四月賞西湖景』,屆時,西堤湖中荷花極爲繁盛,花開之時,紅花綠葉香氣襲人,京城男女老幼西郊踏青,出西直門,過高粱橋,經西堤而雲集西湖。堤上『茶篷酒肆,雜以伎樂,綠樹紅裙,人生笙歌,如裝如應』。西堤與西湖連成一氣,被奉爲『一郡之勝觀』。
  看史書覺得西堤好不熱鬧,但彼西堤非今日西堤。古書上的西堤直到1991年才真正被發掘出來。這一年北京市政府開始對昆明湖進行240年歷史上第一次全面清淤,隨著湖底的顯現,人們驚奇地發現了以石塊和木樁爲主,並伴有少量磚塊和荊笆遺蹟的河道遺蹟和堤壩遺址。考古學家確認,這就是曾經熱鬧非凡的古西堤遺址。這道西堤遺址在南湖島東西兩側,寬約6米,是用柏木釘與碎石、三合土建築的堤岸,柏木釘每根長約1.5米左右,直徑10厘米不等。考古報告顯示:『南湖東面堤岸遺址始於十七孔橋前東堤岸邊,先向西,復向南,止於十七孔橋東面第8個橋洞下。南湖島西面堤岸遺址,位於島西北方向約100米處,其走向始爲正西,行約400米左右,曲而向北,其方向正對於今日萬壽山西側之清宴舫,消失於距湖岸500米處的淤泥中。』從發現的西堤遺址平面分析,此堤由今日東堤岸邊始,西接龍王廟,再往西北方向呈弧形狀展開,與史載相吻合。
  在昆明湖東堤上有崑崙石碑,上面有乾隆皇帝所題的『西堤此日是東堤,名象何曾定可稽』的詩句,西堤何以成爲東堤?這要追溯到清乾隆十四年冬,乾隆皇帝以興修水利爲名,曾對古昆明湖進行了一次『大手術』。他想把西湖水面向東擴展,下令剷平西湖北岸的長堤,並按照造園要求,保留西堤上『舊有龍神祠』。同時,又借爲其母祝壽之名,大興土木,創建了清漪園。1750年3月,西湖改造竣工,乾隆皇帝下旨改西湖爲昆明湖。昆明湖改造成功以後,乾隆皇帝在湖中仿杭州西湖蘇堤建築了一條貫穿南北的長堤,取名爲西堤,將原有西堤改名爲東堤,並在東堤岸邊建一座鐫有『西堤此日是東堤』詩句的崑崙石碑以記其沿革。從此,這條元明時期京城西北郊著名的『西湖景堤』因乾隆皇帝造園而堤改名亡。
  『沉睡』昆明湖底的好山園 
  在昆明湖還是西湖的元明之際,現在頤和園的位置,曾有一座小型園林供皇室遊玩。隨著乾隆皇帝主持修建了清漪園,這座神秘的帝王行宮『好山園』消逝了,自此關於沉睡地宮的傳說開始流行民間。
  1991年昆明湖首次全面清淤,在距離現在樂壽堂北面約100米,距離耶律楚材墓西面約200米處的湖底發現了一座建築遺址,上面第一層是分口青磚,第二層是大塊長方青磚,第三層是用三合土鋪成的三層墁,最底層是三合土與碎石塊、柏木釘混合做成的基礎。在遺址上面,尚有許多柏木釘,或成行、或成方,縱橫排列深埋於湖泥之中。
  根據該遺址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記載,專家推測此處建築遺址正是在史界產生很大爭議的『好山園』。隨著『好山園』遺址位置的明了,關於其『過往』的爭議也紛至沓來。
  最早使好山園見諸於世端的是明末文人。瓮山在明末文人的詩集中曾被稱爲好山,這個在頤和園歷史上短暫而又鮮爲人知的名稱一直沿用到清漪園創建時期,並反覆出現在乾隆皇帝描寫湖山景色的詩詞之中。有學者認爲,在乾隆皇帝修造清漪園時,好山園因其形制和所處位置均與新修建的園林不和諧而被乾隆皇帝下令拆毀,自此沉睡於昆明湖底的淤泥之中,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水下行宮』。
  1979年,清華大學建工系編印的【建築史論文集】記載,明正德年間一度改瓮山爲金山,大泊湖爲金海,總稱好山園,俗稱西湖景。並以好山園爲行宮,所以好山園也稱作金山行宮。當時的好山園,環湖修築了許多寺廟,西湖湖畔田疇農舍,湖內鋪滿了蓮荷,相繼出現了『泉液流珠』、『湖水鋪玉』、『平沙落雁』、『淺澗立鷗』、『葭白搖風』、『蓮紅墜雨』、『秋波澄碧』等多處迷人的景色,時人稱其爲『西湖十景』。西湖也因此贏得了『壯觀神州第一』的稱譽。
  而據清人沈德潛在【西湖堤散步詩】所載『遺臭豐碑舊閹豎』一句,有人據此推測好山園是明朝的私人園林,曾一度歸明朝大宦官魏忠賢所有。另外,1985年,在清華大學建築系編寫的【頤和園:中國皇家園林建築的傳世絕響】中也曾指出,好山園建於乾隆初年,其位置緊鄰耶律楚材墓園之西北,可能是清漪園玉瀾堂的前身。
  儘管圍繞當年的好山園到底屬於什麼人至今爭議不斷,但好山園遺址的發掘終究彌補了頤和園昆明湖歷史研究的一段空白。
  碳屑顆粒印證 頤和園遭遇火劫
  科技工作者從昆明湖底含屑量異常高的泥層中發現了大量年代顯示爲1850年到1910年之間的碳屑顆粒,這與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城、火燒頤和園的歷史相符合。
  昆明湖首次清淤帶來了許多令人驚喜的考古發現。
  在清宴舫以南,堤壩遺址以北,豳風橋以東的大片區域內,考古學家一度發現了遼金時代的文化遺存,其最集中的地點在清宴舫以南約100米到300米的地方。這裡散布著陶瓷碎片和零星的金代條紋磚塊等,專家猜測它爲一處墓葬遺蹟。在昆明湖淤積層一下約30厘米處,仍可見陶瓷碎片,由於昆明湖清淤是在冬季湖底封凍時,未能發掘。在開掘的一處,出土了許多陶片和瓷片,還有少量的骨頭,陶片多爲器皿碎片,經鑑定,大多數爲金代遺物,少數爲唐或遼代遺物。
  昆明湖底還有另一樣『寶貝』,可以看做是英法聯軍縱火焚燒這一帶名園的歷史『檔案』。有科技工作者從湖底一個含屑量異常高的泥層中發現了大量年代顯示爲1850年到1910年之間的碳屑顆粒,研究表明這個『歷史檔案』上記錄的時間與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城、火燒頤和園的歷史相符合。
  今天的昆明湖波瀾不驚,事實上她是名副其實的北京皇家園林歷史發展與傳承的見證者。『隱蔽』於昆明湖底的頤和園,還深藏著多少故事,只等後人慢慢發掘。(本報記者 安頓)
        來源:北京青年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