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18|回覆: 0

陝西石峁遺址存女殉葬者遺骨:雙手反綁 上肢彎曲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4-7-22 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人民日報 
201472294339805.jpg

圖爲陝西榆林石峁遺址。 魏永賢攝(人民視覺)

陝西石峁遺址系公元前2000年前後我國規模最大的城址,石峁城址以皇城台爲中心、內外城包圍環繞的環套結構,開啟了中國古代都城建築格局的先河。它的發現改變了人們對中國早期文明格局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傳統認識。2013年,石峁遺址連續獲得『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等榮譽。
自今年4月起,經過3個多月的發掘,考古人員在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石峁城址中,發現了4300多年前的房屋遺址和墓葬群,這一發現有助於還原史前先民的生活面貌。爲探訪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進展,記者走進了石峁遺址挖掘現場。
――編 者
發掘出一批時代特徵鮮明、地域特點明確的陶器、石骨器
從陝西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出發,廣袤的黃土高原,間或點綴著幾叢綠色植被。轉過一座沙梁,是一道高逾3米的土石牆,沿牆蜿蜒而行,距今4300多年的大型史前城防遺址――石峁遺址便展現在眼前。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石峁遺址考古總領隊孫周勇介紹,石峁遺址由皇城台、內城、外城3座基本完整並相對獨立的城址組成。形制完備、結構清晰、保存良好。
此次新發掘的地點位於石峁遺址內城韓家圪旦的一處山峁上,與石峁城址的宮殿區――皇城台隔溝相望。今年4月以來,考古人員先後清理出房址19座、墓葬24座,並出土了一批時代特徵鮮明、地域特點明確的陶器、石骨器。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大的面積上橫豎排列著多座墓葬。孫周勇表示,韓家圪旦遺址中的遺骨一般比較完整。殉葬者一般是年齡較小的女性,她們的雙手被不明顯的細繩反綁,一般側臥面向墓主人,上肢彎曲,顯示出一種卑躬屈膝的狀態。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峁考古隊隊長邵晶分析:『韓家圪旦遺址墓群建築規格高,隨葬物品多,一般的墓葬都有壁龕、有殉人,應該是石峁城裡面一處非常重要的貴族墓地。』
由於陪葬品價值極高,當地又缺乏有效的保護手段,建造較好的墓穴都有被盜的痕跡。從盜墓者遺留在盜洞內的物品可以看出,盜墓大多發生在2007年前後,而且方法粗野,直接使用鐵杴等簡單工具大規模盜穴,導致陪葬品被捲走,遺骨被擾亂。
目前,考古人員正抓緊發掘、保護墓穴內部的殉人和少量陪葬品。他們已發現較高等級的墓葬,出土了墓主人生前使用過的裝飾品,如玉管、玉鳥等;此外,還發現了20多片鴕鳥蛋殼,這對於研究陝北的氣候變化和史前石峁居民的對外交往提供了依據。邵晶認爲,當時的石峁遺址可能具有都城性的意義,鴕鳥蛋殼可能是交換得來的珍貴物品。
通過對當時居住狀況和墓葬形式的研究,可以還原生活場景
此次,石峁遺址內韓家圪旦內的發掘是如何展開的?邵晶介紹,這次發掘並非心血來潮。考古工作的前期,經過對石峁城『地毯式』的調查和鑽探,考古隊基本上掌握了城址的每個功能區位。爲從整體上進行把握,考古隊制定了年度計劃:2011年―2013年,考古隊主要挖掘石峁城址的外城東門址;2014年開始,考古隊開始挖掘城內的居住址和墓葬區。
考古隊認爲,居住址和墓葬區是存在時間差的。同一地點出土的墓葬則比房址晚300年,隨著房屋的毀棄,大約在4000年前,這裡一度作爲墓地使用。
這種推論從何而來?邵晶介紹,主要通過絕對年代測定和相對年代測定兩種方式。絕對年代的測定分兩種,一種是國內考古業常用的類型學,主要通過物品所具的時代特徵來推測遺址或文物的年代。判定物品所屬年代的標準,依賴於考古學在近百年的時間裡建立起來的框架,將挖掘出的文物與框架進行對比,以確定其年代。第二種是近些年國際上通用的『碳14測年』,結合物理和化學等手段,用專業儀器完成對木頭、骨頭、白灰等含碳物品的測定。相對年代的測定,依賴於一種邏輯推理,比如,在挖掘墓葬和房址的過程中,房屋壓在墓葬下面,而墓葬的修建損毀了原有的房址,這樣就能推斷出二者的相對年代――房屋早,墓葬晚。
此前,在對外城東門的考古發掘中,還發現了大量壁畫和48個人頭骨。專家認爲,集中發現的頭骨可能與城牆修建時的奠基活動或祭祀活動有關。邵晶認爲,此次韓家圪旦內的發掘顯得更爲『生動』,『相比於城門,房屋和墓葬與人更爲貼近,對它們的考古研究可以獲知墓主人生前所用物品,還能還原石峁人的生活場景和生活狀態。』
將繼續探究4000年前涉及歐亞草原文化的未解之謎
如此龐大的古城,史料中卻並未對它作出任何記載。在石峁遺址的挖掘中,對城牆的發掘和調查,確認了石峁遺址大致的年代和城圈;這次對房屋遺址和墓葬群的發現,則有利於探索城內結構及不同時期功能區的變化。
孫周勇認爲,石峁遺址迄今的考古發掘,已經確認了體量巨大、結構複雜、構築技術先進的門址、石城牆、墩台、『門塾』、內外『瓮城』等重要遺蹟,出土了玉器、壁畫及大量龍山晚期至夏時期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重要遺物,從地層關係上確認了石峁城址的修築年代。結合地層關係及出土遺物,初步認定石峁城址最早(皇城台)當修建於龍山中期或略晚,夏時期毀棄,屬於我國北方地區一個超大型中心聚落。規模宏大的石砌城牆與以往發現的數量龐大的石峁玉器,顯示出石峁遺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
據介紹,目前對外公布的石峁城址的面積僅是石峁遺址的一部分,城址外圍還存在許多石峁遺址點,通過RTK(實時動態差分法)技術的測量,現在所知的遺址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而單就石峁城址來說,已經是國內目前最大的史前城址。
此外,從世界範圍來看,石峁城處在歐亞草原的通道地帶,作爲交通樞紐,是東西南北交流溝通的必經之地。深入開展石峁遺址的考古工作,有助於解決4000年前涉及整個歐亞草原文化的一些問題。研究的過程中,還涉及很多有趣的問題。比如,如今的阿富汗,曾存在過強盛一時的烏爾王朝,它的主要特點就是非常壯觀的石頭城,而中國的陝北高原上也存在與之類似的石峁遺址,二者之間是否存在某些內在的文化關聯?這些問題都有待考古人員進一步的發掘探索。王 珏 張文瀟

        來源:人民日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