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8|回覆: 0

[文化反思] 解放軍報:中國不能靠否定自身崛起 勿追捧西方自卑自賤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4-9-7 21: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夏興有:中國不能靠否定自身崛起 勿追捧西方自卑自賤

夏興有:中國不能靠否定自身崛起 勿追捧西方自卑自賤
夏興有
  當今世界,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國都在綜合國力競爭中不斷增大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投入。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怎樣理解文化自信,如何培養文化自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圍繞這一話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夏興有。
  文化崛起的核心是文化自信的確立
  記者:當前關於文化自信的討論很多。您認爲文化自信的主旨是什麼?在全球化背景下應如何培養文化自信?
  夏興有:大國崛起,既應是經濟、政治、軍事的崛起,也應是文化的崛起,而文化崛起的核心是文化自信的確立。所謂文化自信,說到底是人們在進行文化反思、比較、展望後形成的一種主觀認同,這種主觀認同,既包括對自身文化傳統和內在價值的充分肯定,也包括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能否形成文化自信,要受兩個因素的制約,一是文化自身的價值和生命力如何,二是人們對文化價值和生命力如何認識評價。沒有生命力的文化,是無法承載人們精神信念寄託的,也是無法得到人們肯定的;缺乏理性、科學的認識和評價,或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也是不能讓人真正感受文化內在價值和生命力的。

  如果說在一定時期內,一種文化的價值和生命力是一個定量,對人們文化自信的培養影響比較小,那麼,人們的認識和評價則是一個變量,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因此,能否以理性、科學的態度認識評價自身文化,對文化自信的形成至關重要。對自身文化形成理性、科學的認識,至少需要三個維度:民族歷史維度、時代發展維度、國際比較維度。所謂民族歷史維度,就是把文化放在民族發展進程之中,通過歷史的縱向比較歸納出文化的點滴發展,感受其生命力之所在;所謂時代發展維度,就是把一種文化置於時代發展潮流之中,通過考察其對經濟社會發展、人的發展的促進作用,感受其時代價值之所在;所謂國際比較維度,就是把文化置於世界文化發展的浪潮之中,通過與其他文化的橫向比較,感受其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之所在。對於當代中國而言,如果說民族歷史維度解決的是古代中國文化與當代中國文化、傳統社會主義文化與當代社會主義文化的關係問題,時代發展維度解決的是文化發展與其他社會發展的關係問題,國際比較維度所要解決的則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社會主義文化與資本主義文化的關係問題。
  文化自信的樹立必須克服『文化自卑』與『文化自負』
  記者:在全球化背景下培養文化自信需要具有國際比較視野,您認爲這方面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夏興有:依託改革開放所釋放的能量,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已經成功實現了從『面向世界』到『融入世界』再到『改變世界』的歷史性飛躍。這爲我們樹立民族自信心奠定了根基。但問題是,物化的目標可能容易達到,而精神的塑造卻是一項艱巨複雜、難以量化的工程。與經濟自信、軍事自信等相比,文化自信的樹立可能需要一個更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必須克服兩種心理:
  一是 『文化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培養文化自信,必須拋棄文化自卑心理。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但伴隨著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等一系列軍事、外交、政治的失敗,整個民族的自信心受到嚴重挫傷,從器物技藝到社會制度,再到民族文化,曾經支撐中華民族發展的一切要素都成了懷疑的對象,整個民族在排洋又崇洋、自大又自卑的怪圈中,逐漸失落了自信、迷失了自我,由自大到自慚,由自卑到自戕,民族精神開始了長期的漂泊游弋。新中國的成立,使得國人第一次在列強主導的國際體系下挺直了腰杆,但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貧弱的政治大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歷史性變化,使得我們有充分理由在世界面前挺直腰杆,但西方普遍主義的影響,文化虛無主義的桎梏,使得『言必稱希臘』、『外國月亮總比中國圓』在今日的中國仍有追捧者,於是以西方文化的標準否定社會主義文化,以反思的名義批判民族傳統文化也就屢見不鮮了。須知,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強盛的民族是靠否定自身而崛起的,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是靠虛無主義托起的。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要求我們必須睜眼看世界,必須具有國際比較視野,但如果在國際比較中丟失了自己,甚至否定了自己,那這樣的比較就沒有意義了。
  二是『文化自負』心理。中國有句古話,叫『物無美惡,過則成災』。相對於文化自卑,文化自負則是一種過度自信,其帶來的後果就是在文化的自我滿足、自我陶醉中排斥外來文化,實施對外的閉關鎖國和對內的文化專制,中國文化在近代衰落的根源正在於此。今日中國,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文化領域也蔓延開一股自負心態,一些人文必行『最先進』、言必稱『最強音』,似乎中國已經實現了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客觀而言,歷經五千年積澱的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特價值,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所創造的社會主義文化也代表了人類文化的前進方向。但正如毛澤東1956年在【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中所說的那樣:『近代文化,外國比我們高,要承認這一點。』 一個妄自菲薄、數典忘祖的民族註定是沒有前途的,但一個目光狹隘、妄自尊大的民族也是註定不會成功的。
  培養文化自信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理性
  記者:在國際比較中培養文化自信,必須解決好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社會主義文化與資本主義文化的關係。您認爲應該如何解決好這些文化的關係問題?
  夏興有:當今世界的文化是多元雜處、多樣共生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培養文化自信,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理性。在全球化進程中進行理性的國際比較,我們應處理好以下三個關係:
  一是文化『引進來』與文化『走出去』的關係。全球化時代,文化只有不斷交流,影響力才能不斷擴大。封閉的文化不僅是無聲的,也是無力的。在當代中國,積極構建『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文化發展格局,已經成爲我們黨和政府的基本文化政策。但我們也要看到,在文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對比上,我國仍存在著巨大的文化『逆差』。這種『逆差』,不僅表現在『量』上,也表現在『質』上。文化交流可以分爲三個層次:實用文化交流、藝術文化交流、思想文化交流。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交流,應是思想上的交流。停留在實用文化和藝術文化層次的交流,很難觸及到文明的內部神經。然而在當前,走出去的我國文化還主要集中在實用文化和藝術文化層面,思想文化層面的則很少。習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曾指出,要『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貫穿於國際交流和傳播方方面面』。全面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必須提高層次,敢於和善於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傳播到世界。
  二是文化借鑑與文化創新的關係。世界文化豐富多彩,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鑑是文化發展的必要條件。改革開放以來,爲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我國積極引進優秀文化成果,這對於推進我們觀念更新、理論創新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的現象,就是一些人把文化創新變成了對西方文化話語系統和價值觀念的複製和傳播,對西方學者的觀念和話語體系提高到無以復加的地位,言必稱『西方範式』、文必行『西方話語』,已經成爲這些人對『文化創新』的另類解讀。我們有的文化研究仿佛成了西方的複印機和傳聲筒。須知,文化借鑑只是手段,文化創新才是目的,只會『鸚鵡學舌』般運用別人話語系統來開展研究、建構體系,永遠不可能實現對其他文化的超越。我們必須在借鑑的基礎上,建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新概念新範疇新觀念。
  三是文化包容與文化鬥爭的關係。習主席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但多元並不意味著對主導觀念的漠視,包容也不意味著對鬥爭的放棄。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對一些文化思潮中的錯誤思想和傾向進行積極鬥爭。當然,不能把文化鬥爭等同於政治批判或行政裁決。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曾指出,對待精神世界的問題,要『採取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理的方法,才能真正發展正確的意見,克服錯誤的意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對待文化領域的鬥爭,也應如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