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先議病,後議藥』,強調明確診斷的重要性。國醫大師李士懋認爲,治病不效主要原因是辨證不清,要想辨證清楚準確,就必須提高四診水平,而提高四診水平的關鍵,則是提高脈診的水平。因此,他在仲景『平脈辨證』和其他脈學大家思想的啟悟下,寫出了【脈學心悟】和【瀕湖脈學解索】兩本脈學專著,創立了以脈診爲核心的辨證論治體系,即脈診辨證大綱說、虛實脈診大綱說和氣血脈理大綱說,筆者將其總結爲『脈診三綱鼎立說』。
【脈診辨證大綱說】
李士懋認爲,脈診爲辨證的核心和大綱,中醫治療所有疾病都需要先診脈,把診脈作爲診斷病證的入手點和切入點,然後結合其他三診加以補充,從而明確病因病機,進而選方用藥。
正如其在專著【脈學心悟】中所說:『望、聞、問、切四診只是診斷過程中運用的順序,而不是重要性的先後排列……若論四診的重要性,當以脈診爲先。』又如,『脈診在疾病的診斷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若用數字來估量,大約可占50%~90%。』『臨床凡見到虛脈,肯定是正氣虛衰無疑,至於究竟爲陽虛、氣虛,抑或爲陰虛、血虛,則要結合兼脈以及神、色、舌、症等綜合判斷』『至於判斷屬何髒何腑的病變,要結合該臟腑及其經絡所表現的症狀,綜合分析判斷。如寸數咳嗽,寸數爲上焦有熱,上焦之熱究竟在心、在肺、在胸、在頭,尚不能單憑脈以斷。察知病人咳嗽,咳嗽乃肺的症狀,結合寸數,可斷爲肺熱;若同爲寸數,出現心煩不寐的症狀,則可斷爲心經有熱』。
【虛實脈診大綱說】
虛實爲脈診的核心和大綱。在切脈的時候,首先要認真地體會脈象沉取是有力還是無力,明確該脈是虛脈還是實脈,即明確該證是實證還是虛證。在此基礎上,再結合浮、沉、遲、數、滑、澀、大、小、長、短等脈象加以詳細分析病證的表里寒熱、病性病位及預後轉歸。
李士懋說:『脈的虛實,當以沉侯有力無力爲辨。因沉候爲根,沉候的有力無力,才真正反映脈的虛實。』『沉取有力無力,此即診脈之關鍵。不論脈分27種還是34種,皆當以虛實爲綱,何其明快。』
張景岳曾說:『欲察虛實,無逾脈息』『虛實之要,莫逃乎脈。』千病萬病,不外虛實,千法萬法,無逾補瀉。一個中醫,臨證若能辨清虛實,則誠爲上工。因此,從『虛實爲診脈之大綱』爲出發點來統領紛繁複雜之脈象,可謂綱舉目張。
【氣血脈理大綱說】
氣血是脈象形成的核心和大綱。從氣血出發去分析脈象產生和變化的原理,可不爲紛繁複雜的脈象所迷惑,從而執簡馭繁地掌握脈診。
李士懋說:『脈的形成原理,一言以蔽之,乃氣與血耳。脈乃血脈,賴血以充盈,靠氣以鼓盪。正如【醫學入門】所云:「脈乃氣血之體,氣血乃脈之用也。」所有脈象的變化,也都是氣血變化的反映。』『氣血是打開脈學迷宮的鑰匙,倘能悟徹此理,則千變萬化的各種脈象,可一理相貫,觸類旁通,而不必囿於眾多脈象之分,畫地爲牢,死於句下。』
筆者在跟隨李士懋老師隨診臨證的十幾年中,見他處理每個病證都是以脈爲先,把脈診作爲辨證論治的切入點,把脈之沉取有力無力作爲實證和虛證的診斷根據,從氣血出發去分析紛繁脈象產生的根源,無不遵循『脈診三綱鼎立說』。對於那些症狀很少缺少足夠辨證依據、或症狀特多令人無從著手、以及危重病人或神識昏迷的患者,『脈診三綱鼎立說』的意義顯得更加重要,故與諸同道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