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434|回覆: 0

[中醫理論] 理解『陰陽』不可脫離語境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9-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醫談陰陽須有語境。『語境』即語言環境的簡稱,所謂陰陽語境,指的是陰陽的上下文。如【內經】中說:『木之陰陽,尚有堅脆』。此處『木之』、『尚有堅脆』就是陰陽語境。縱觀【內經】中的陰陽,有腹背、天地、日月、水火等很多解釋。故隨着陰陽語境的變化,陰陽的意義也會不同。

    但在現行教材中,『陰陽』卻只是哲學理論的陰陽學說,未包含其他學科領域。如教材中說:『春秋戰國時期,哲學理論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作為哲學理論的陰陽學說也逐漸形成。』(孫廣仁,【中醫基礎理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該教材第一章『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之第二節的全篇『陰陽學說』中根本找不到『非哲學理論的陰陽學說』。筆者認為,教材中對『陰陽學說』的定義有片面之嫌。

    如『背為陽,腹為陰』這個醫學理論是指導醫者臨床治病防病的準繩,而不是『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釋宇宙變化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張仲景在臨床中,很好地把『背為陽,腹為陰』這個陰陽學說應用到實踐中,並收到良效。【傷寒論】太陰病提綱說:『太陰之為病,腹滿……時腹自痛』。是說寒邪入腹部諸陰經,導致行於腹之陰經的陽氣不能達於腹,故『腹滿』、『時腹自痛』。何以治之?理中丸(湯)主之。服理中後寒邪祛,行於腹之陰經的陽氣達於腹部,則諸症霍然。

    其次,教材中有:『陰陽學說認為,無論世界上有形的物體或無形的太虛,無論宇宙中的天體或大地上的萬物品類,都有普遍的聯繫,處在無休止的運動之中。而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在陰陽的相互作用下發生的。諸如天與地,日與月,水與火,晝與夜,明與暗,寒與熱,上與下,生與死等等,無不是相互關聯而又相互矛盾的事物和現象,此中皆可分陰陽。』(【中醫基礎理論】)

    分析此段文字,筆者認為正是由於增加了一個連接詞『與』,使得【內經】中『天與地的天文學理論陰陽學說』、『日與月的天文學理論陰陽學說』、『水與火的物理學理論陰陽學說』就直接被曲解作了『「相互關聯而又相互矛盾」之哲學理論的陰陽學說』,喪失了其本意。

    而導致曲解【內經】陰陽學說的主要原因,正是不明白陰陽語境的作用所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