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平三關病候並治宜第三
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宜服桂枝湯、葛根湯,針風池、風府,向火灸身,摩治風膏,覆令汗出。
寸口脈緊,苦頭痛,骨肉疼,是傷寒。宜服麻黃湯發汗,針眉沖、顳,摩治傷寒膏。
寸口脈微,苦寒,為衄。宜服五味子湯,摩茱萸膏,令汗出。
寸口脈數,即為吐,以有熱在胃脘,熏胸中。宜服藥吐之,及針胃脘,服除熱湯。若是傷寒七、八日至十日,熱在中,煩滿渴者,宜服知母湯。
寸口脈緩,皮膚不仁,風寒在肌肉。宜服防風湯,以藥薄熨之,摩以風膏,灸諸治風穴。
寸口脈滑,陽實,胸中壅滿,吐逆,宜服前胡湯,針太陽、巨闕,瀉之。
寸口脈弦,心下,微頭痛,心下有水汽。宜服甘遂丸,針期門,瀉之。
寸口脈弱,陽氣虛,自汗出而短氣。宜服茯苓湯、內補散,適飲食消息,勿極勞。針胃脘,補之。
寸口脈澀,是胃氣不足。宜服干地黃湯,自養,調和飲食,針三里,補之。(三里一作胃脘) 寸口脈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虛,去血故也。宜服竹皮湯、黃土湯,灸膻中。
寸口脈伏,胸中逆氣,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氣上衝心胸。宜服前胡湯、大三建丸,針巨闕、上脘,灸膻中。
寸口脈沉,胸中引脅痛,胸中有水汽,宜服澤漆湯,針巨闕,瀉之。
寸口脈濡,陽氣弱,自汗出,是虛損病。宜服干地黃湯,薯蕷丸、內補散、牡蠣散並粉,針太沖,補之。
寸口脈遲,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湯、生薑湯、茱萸丸、調和飲食以暖之。
寸口脈實,即生熱,在脾肺,嘔逆氣塞;虛,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有熱,即宜服竹葉湯、葛根湯;有寒,宜服茱萸丸、生薑湯。
寸口脈細,發熱,吸吐。宜服黃芩龍膽湯。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湯,灸中府。
寸口脈洪大,胸脅滿。宜服生薑湯、白薇丸,亦可紫菀湯下之,針上脘、期門、章門。上上部寸口十七條。
關脈浮,腹滿不欲食。浮為虛滿,宜服平胃丸、茯苓湯、生薑前胡湯,針胃脘,先瀉後補之。
關脈緊,心下苦滿急痛。脈緊者為實,宜服茱萸當歸湯,又大黃湯,兩治之,良。針巨闕、下脘,瀉之。(千金雲服茱萸當歸湯又加大黃二兩佳)
關脈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湯、生薑湯、附子丸,針巨闕,補之。
關脈數,胃中有客熱。宜服知母丸、除熱湯,針巨闕、上脘,瀉之。
關脈緩,其人不欲食,此胃氣不調,脾氣不足。宜服平胃丸、補脾湯,針章門,補之。
關脈滑,胃中有熱。滑為熱實,以氣滿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宜服紫菀湯下之,大平胃丸,針胃脘,瀉之。(【千金】云:宜服朴硝麻黃湯、平胃丸)
關脈弦,胃中有寒,心下厥逆,此以胃氣虛故爾。宜服茱萸湯,溫調飲食,針胃脘,補之。
關脈弱,胃氣虛,胃中有客熱。脈弱為虛熱作病。其說云: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則寒起。正宜服竹葉湯,針胃脘,補之。
關脈澀,血氣逆冷。脈澀為血虛,以中焦有微熱。宜服干地黃湯、內補散,針足太衝上,補之。
關脈芤,大便去血數斗者,以膈輸傷故也。宜服生地黃並生竹皮湯,灸膈輸。若重下去血者,針關元;甚者,宜服龍骨丸,必愈。
關脈伏,中焦有水汽,溏泄。宜服水銀丸,針關元,利小便,溏泄便止。
關脈沉,心下有冷氣,苦滿吞酸。宜服白薇茯苓丸,附子湯,針胃脘,補之。
關脈濡,苦虛冷,脾氣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湯、女萎丸,針關元,補之。
關脈遲,胃中寒,宜服桂枝丸、茱萸湯,針胃脘。補之。
關脈實,胃中痛。宜服梔子湯、茱萸烏頭丸,針胃脘,補之。
關脈牢,脾胃氣塞,盛熱,即腹滿響響。宜服紫菀丸、瀉脾丸,針灸胃脘,瀉之。
關脈細,虛,腹滿。宜服生薑茱萸蜀椒湯、白薇丸,針灸三脘。
關脈洪,胃中熱,必煩滿。宜服平胃丸,針胃脘。先瀉後補之。上中部關脈十八條。
尺脈浮,下熱風,小便難。宜服瞿麥湯、滑石散。針橫骨、關元,瀉之。
尺脈緊,臍下痛。宜服當歸湯,灸天樞,針關元,補之。
尺脈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氣。宜服小建中湯(一本更有四順湯),針氣海。
尺脈數,惡寒,臍下熱痛,小便赤黃。宜服雞子湯、白魚散,針橫骨,瀉之。
尺脈緩,腳弱下腫,小便難,有餘瀝。宜服滑石湯、瞿麥散,針橫骨,瀉之。
尺脈滑,血氣實,婦人經脈不利,男子尿血。宜服朴硝煎、大黃湯,下去經血,針關元,瀉之。
尺脈弦,小腹疼,小腹及腳中拘急。宜服建中湯、當歸湯,針氣海,瀉之。
尺脈弱,陽氣少,發熱骨煩。宜服前胡湯,干地黃湯、茯苓湯,針關元,補之。
尺脈澀,足脛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湯,針足太沖,補之。
尺脈芤,下焦虛,小便去血。宜服竹皮生地黃湯,灸丹田、關元,亦針補之。
尺脈伏,小腹痛, 疝,水谷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針關元,補之。(桔梗丸一雲結腸丸)
尺脈沉,腰背痛。宜服腎氣丸,針京門,補之。
尺脈濡,苦小便難(【千金】云:腳不收風痹)。宜服瞿麥湯、白魚散,針關元,瀉之。
尺脈遲,下焦有寒。宜服桂枝丸,針氣海、關元,補之。
尺脈實,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當歸湯,加大黃一兩,以利大便;針關元,補之,止小便。
尺脈牢,腹滿,陰中急。宜服葶藶子茱萸丸,針丹田、關元、中極。上下部尺脈十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