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拳學新編:「應敵要訣,千言萬語,不外乎制人而不制於人。」這是拳學之至高境界。達到此境界的功夫,不外乎三個「一」:
(一)「一擊必殺」。這是「擊打力」,如郭雲深先生之「半步崩拳」或「意拳正軌」所說的「打人如拔草」。
(二)「一碰即出」。這是「崩彈力」,如「習拳一得」所說的「一面鼓,一面盪,周身無點不彈簧。」亦即「意拳正軌」注釋之「含有彈簧之崩力」。
(三)「一觸即發」。這是「驚抖力」,「萇氏武技書」說:「夢裏著驚,無意燃火,不見有人,那知有我」!其附註說:「觸著即發」。王老(薌齋老先生 )在其「意拳正軌」亦說:「任敵千差萬異,一驚而即敗之」。不過,驚力經常都伴有彈力的,而意拳本來就是「綜合勁力」。
意拳有句老話:「打人容易發人難,發人容易控人難」。可以想見,前面說過的「打」、「發」功夫以外,還有更高一層次的「控」人功夫。「打」、「發」、「控」、「控打」、和「控發」都屬於「制人而不制於人」的範疇。
說到「制人」功夫,先師韓星垣先生 (注) 憑着他一身深厚之意拳功力;精湛之實戰功夫,一生縱橫于格斗場上,戰績輝煌,書不勝書,前輩均能耳熟能詳。這且不表,免得有招搖之嫌,且亦可存忠厚。或許有人會問:「他的功夫究竟去到什麼境界」?在這裏套用幾位前輩的說話以作回應--
王斌奎先生見證地說:「他真了不起!誰要跟他比兵器,他就跟誰比兵器;誰要跟他比拳,他就跟誰比拳 . . …」
姚宗勛先生更加讚嘆 (因為姚先生最崇拜的某某人也為先師所挫 ) 說:「他的功力是頂尖兒的」。「他從來沒人怕,就是怕王先生」。
王老在京定居前的一眾弟子中,現今資歷最深,碩果僅存,堪稱意拳大老,我視之為「意拳寶庫」的韓星橋(樵)先生(先師胞兄)曾對我說:「他 (先師) 是意拳第一把手,他走了以後,再找不到第二人。」胞兄對弟弟如此抬舉,真是泱泱風度,謙謙君子,令人拜服!
回頭說說「制人功夫」的要素,基本以渾圓爭力為核心。剛柔方圓、鬆緊虛實、單雙輕重、鼓盪順逆、動靜開合、橫豎高低、斜正吞吐、起伏脹縮、遒放爭斂、推抱兜墜、鑽裹翻擰、提頓伸縮、伸筋縮骨……種種的矛盾重重,參互錯綜而轉化統一。更運動身形、步法,也即是重心變換,路線轉移,使角度對敵準確,然後形之於主軸 (人身之上下)螺旋;帶動斜面三角的肩架螺旋;小臂(節段)亦同步螺旋,帶著拳 (掌 ) 直奔眼前中線。亦可掌腕卷擰,形成多一個三角螺旋。王老說:「力之為用,其變化不外乎剛柔方圓,斜面螺旋」。此外,「手耍身子;身子耍手;身手互耍」,之意拳原理更應辯證地去運用,不可執著一方。當中理應明白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巧妙互用。失衡與爭衡所產生之斷勁效應。弄清楚「移點」、「黏點」、「滑點」與「脫點」之要緊關係。活用「兩點一線、一生兩死、逢角 (節)生力」。之工匠口訣。間架具體要「形變力不變」,一如按壓彈簧或皮球,要有形變反彈之力。掌握意拳間架與結構 (力學)之優點。本領地使力量爆發之脈衝期極度縮短。訣說:「拳打三節不見形」。我個人認為掌打六節(亦可說十七節)不見形,理由是手指原來有三節,節節生力。
王老說:「意達指尖前」。又說:「甲欲透骨而入髓」。更說:「指端力透電」。「力感如透電」。「著敵似電急」。可見指節與指尖對武力之重要性。能發人者,彈指間事耳!先師教導我們說:「肩撐肘橫,大臂不動小臂動、力在指尖中」。這是巧妙地運用人體槓桿,完全符合人體運動力學的單臂槓桿原理。特別是「固定端」與「運動端」的盡善盡用,因而發揮出其優越性,且也非一般意拳同道所共有。
王老說:「為什麼有此一動」?
而今我問:「有否如下之動」?
(一) 伸筋縮骨。(為了方便閱讀和理解,本段文字是匯集散見於各篇論著的句子,稍作堆砌並加簡短解說)。意拳正軌說:「力生於骨而連於筋、筋長力大、骨重筋靈、筋伸骨要縮、骨靈則勁實」。「筋伸骨要縮」?其義難明,因為一塊骨頭怎能會縮?不過,拳學新編卻教你明白:「筋伸則骨節縮,骨靈則力實」。原來,骨縮或縮骨之骨,指的是骨節。對於骨節縮之運用,拳學新編說的明白:「力之外發,手、肘、肩、胯全身關節,骨縮筋伸」。意拳正軌亦說:「縮骨而出,放勁而落,縮即發也,放(發)亦即縮」。再看拳學新編:「臨敵發力,縮骨而出,如弓之反弦,魚之發刺」。再對照意拳正軌:「骨重如弓背,筋伸似弓弦」。可以想見「伸筋縮骨」是發力重要之一環。所謂「如弓之反弦」和「骨重如弓背」主要指的是脊骨,亦即武界所說的腰脊發力的地方是也。至於如「魚之發刺」及「筋伸似弓弦」合併指的是「發手」。至於脊骨之對拉拔長及縮短,意拳正軌亦有論及:「高則揚其身而身若有增長之意,低則縮其身而身若有躦捉之形」。此動之關鍵在於「脫肩頓膊」,跪頂坐靠而為之。在「拔臂助長」之訓練中可以求得。
(二) 「鼓盪」:亦是發力重要之一環。在「一面鼓,一面盪」之動作過程中,能夠發出彈簧之崩力。記得我在「意味集」裏面以「不得了」為題,寫了如下一小段文字:「渾圓爭力不得了,鼓盪爆發了不得,若然爭力得不了,結果還是不了得」。說實在話,你若沒有渾圓爭力,就等於泄了氣的皮球;若然你具備了渾圓爭力,你就相當於充足氣的皮球,四面八方就爭得起來,如此平衡均整之力,就叫做渾圓爭力。運動鼓盪去引爆渾圓爭力,就叫做渾圓爆發力。可惜的是,一般習意拳的人,鼓盪不分,有盪無鼓,甚至盪亦不行,又怎能「鼓盪爆發」!這好比以「推」為「發」,甚至以局部之手力去「推」,又怎能望能「發」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