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察來勢之機會,度已身之短長』,說明實戰中雙方距離控制的重要性,而距離的控制需要步法來調整,所以姚先生對我們講:『實戰時,雙方始終處於動盪之中,期間的距離也是變化無端,為了施以有效地攻防,則必須依靠步法的移動來隨時調整自己與對手之間的距離。怎樣調整?比如對方一腳踢過來,你想後退,如果退得近了,你被對方踢中,退得遠了,對方雖然踢不着你,但同時也增加了你反攻的時間與距離。所以恰當的距離應是在退到對方起腳剛剛夠不着的地方,如能把握好這樣的距離,則需要非常好的步法,意拳宗師姚宗勛先生講到:好的步法應是靈活,準確而富有彈性,應時刻為隨機隨勢發力創造條件,這樣更能有效地控制實戰的主動權,所以攻防動作的實現,首先是從腳步動作開始,即步法的移動是一切動作的先導,而技擊步法的訓練,不同於一般生活中自然習慣的走跑竄跳,也有異於體育運動中的跳躍或奔跑,它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專門的腳步訓練,古拳諺中『寧傳十力,不傳一步…』手到步也到,打人才為妙……這就充分證實了這種特殊腳步的功法——技擊步法在實戰中的重要地位。
意拳的基礎步法訓練稱為摩擦步,它不是與地面的真正摩擦,而是在移動步子時,運用意念誘導,精神假借,使腳與地面距離很近但並不接觸的情況下與地面在意念中不停地摩擦着前進或後退,並體會其中的阻力感。
由於其在運行過程中和試力的原則要領大致相同,故也可稱其為腳與腿的試力,也可視為走動中的站樁。
練習摩擦步要遵循以下原則:
1、突出精神假借,意念誘導的指揮作用;
意拳中的意念活動在整個訓練體系中猶如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即形體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在意念指導下的有目的運動,而非盲目的空舞亂動。
練習走步時,我們常採用腳踩圓木棍與地面緩緩摩擦而行的意念。此意念的關鍵之處在於地面。如果把地面想象成光滑的,一馬平川似的,那麼就失去了『摩擦』二字的含義,故為了突出『摩擦』之意,不管真實的地面如何,我們都要將其想象成溝溝坎坎、坑坑窪窪的樣子,腳踩木棍與地面摩擦時會有咯噔、咯噔的感覺,這種『咯噔』感就是我們在行進時神經肌肉鬆緊的轉換。初始這種感覺可以平緩一些,即前進或後退都有一定節奏,隨着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就要打亂這種節奏,向前隨時要有向後的感覺,向後則反之,並隨時注意我們落腳的地面很危險,一不小心就會陷入萬丈深淵,所以,始終要隨時保持精神的高度警覺,並能隨時有效地控制腿腳的運行和方向的變化,想抬就抬,想落就落。同時,也可設想腿、腳部及上身都浸沒在粘稠的泥漿之中,每一動都要困難的將粘稠的泥漿拔動,隨着水平的提高,可逐漸增強泥漿的粘稠度,並設想腿、腳如耕地的鐵犁一般插入地下的泥土之中,每走一步都將地面翻起道道犁溝,經常在這種意識之下,我們的腿部的神經就會變得非常靈敏。
其實,意念誘導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刺激神經系統,增強其靈敏性,以致更為有效地支配肌肉的工作,並神經系統都具備一定的應激性,它的應激性好比一口鐘,你輕敲它輕響,你用力撞它就大聲響,所以你給它什麼樣的刺激,它就回予你什麼程度的應激,你的刺激越深、越細、越大,它給你的應激性也就越深越細越大,無論是手臂的試力還是腿腳的試力,其原則都是相同的,同時手和腿在試力時也要相輔相成,最終互為一體,成為周身的整體的試力。姚先生講:『意拳就是用意的整、帶動力的整,最後是意力合一周身整體的整』。
2、繼續把握自然、柔和、鬆緩、細微的摸勁原則:
既然摩擦步稱為腳與腿的試力,那麼在試力過程中,自然、柔和、鬆緩、細微的摸勁原則同樣不可忽視。脫離了這種原則,所謂的摸勁就會徒具表面而失其內涵,因為只有在這種原則指導下,我們才能『稍安勿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在各種勁力的微妙變化。
摩擦步遵循自然,越自然的行為越能體現出一種本能的內涵,而實踐的最終追求的就是人體本能的勵練與發揮,而非拳術套路那種『備要藥方』以待患者之庸醫行為。所以『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後必當然。
其遵循柔和,似水一般越是極柔的東西越無懈可擊。柔則無形,無形則又可適應各種變化,柔實為剛而服務,剛則是瞬間緊的發力,只有體味到意中勻細的阻力感後可領悟到柔和的真諦!
其遵循鬆緩,試想一面紅旗既使塗抹再多的紅色,它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為本身就是紅的,如果你自身很緊,那麼發力時又如何再能體現瞬間的緊呢?『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其主張『鬆緩』但並非無力,『鬆緩』是人體神經肌肉在意念誘導下體會內在勁力微妙變化的一種狀態,薌齋曰『在緩動中求速動』極緩慢處求快速。即神經肌肉在鬆緩狀態下趨於協調的表現。
其遵循細微,習拳猶如讀書,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讀得越深越越細,對其內涵的理解也就越深刻,所以練習意拳要在意字上多下功夫,你的意念越真切刺激神經肌肉的信息就越敏感,甚至我們的每的一根毛髮,每一個細胞,只有不斷的在細微處摸索,你的體認才能日益精進。姚先生講:『為什麼有些人練到一定程度就很難再提高呢?因為他練的太粗糙,沒有從細微之處往深層次里找,只是在淺層次原地踏步,又怎能邁步向前呢?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是老師的指導問題,如果老師本身就沒有達到很深的層次,結果只能『以其昭昭,使人昏昏』了,其次,學者本身的悟性與勤奮也是能否深入學習的關鍵所在。
3、注意周身整體姿態的每一個原則性要求
正確的技術動作源自於科學合理的形體姿態,而其是否科學合理關鍵是其能否有效地提高技術水平及運動質量。所以為了保證摩擦步練習的水平與質量,就不得不對我們周身整體姿態的原則性要領進行一番探討。
(1)走步時要始終注意周身整體並保持其中正安舒。
我們在練習手臂的試力時,雖然是側重於雙手的各種變化,但這是在下肢及軀幹的催動配合下的各種變化,所以很容易體驗到『整』的感覺,而在走步練習時,在腿和腳的緩慢運行中,上肢和軀幹基本沒什麼運行軌跡,這就很容易忽視上身的意念而影響整體勁力的培養,雖然走步時上身沒有什麼動作,但它並沒有處於休息狀態,其雙手左右分開,如搭扶在兩邊的欄杆上,以保持身體的平衡,頭上領如有小線上提,額微收,似夾小棉球,頭頂與前腳似有彈簧上下相爭,獨立的支撐腳腿,緩緩的催動行進中的腳腿,同時跨以上的軀幹都是在緩緩的移動,走步實際上是動起來的站樁,將站樁中的小動放大了,是全身整體的練習。總之其要求與站樁基本相同,要始終保持身體的中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