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25|回覆: 1

[大成拳(意拳)] 渾圓功之五形動功

[複製鏈接]
+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5-12-20 12: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渾圓功(又名意拳)的五形動功,是王安平先生在河南開封工人療養院工作期間,根據意拳大師王斌魁老先生所傳授的武功,經自己實踐消化後而創編的。現在,五形動功已成了渾圓功的主要內容之一。 

王安平先生認為,對渾圓功來說,樁功是根本,試力為關鍵;五形動功的試力,是練習渾圓功的必由之路。由於一般人總是好動不好靜,只練樁功似乎太呆板,站後老想動一動,尤其是疾病消失,身體康復了,身上有一股勁,不動就憋得慌。實踐證明,只要動得合理,靜功和動功的有機結合,對治療疾病、增強體質是大有益處的。用中醫的理論來解釋五形動功,即:虎撲,可鍛煉力量,擴張肺氣功能;熊晃,鍛煉肩、腰、胯關節,舒肝解氣;猴轉,鍛煉活潑靈敏,活腰壯腎;蛇動,鍛煉上下協調,左右相應,舒展筋骨;鶴飛,鍛煉平衡,增強心肺功能。渾圓功的五形動功,應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完全像不可能,也不必要,以似像非像為佳。五形動功,是一項內外均練的動功。運動起來,體內的心、肝、脾、肺、腎,體外的手、眼、身、腿、步同時得到鍛煉。在鍛煉中始終要求以身動為主,身動又要以腰動為主,以腰帶動身,帶動臂腿,帶動手腳,做到身手齊動,周身一家。 

五形動功要求周身放鬆,動中求靜,動起來速度不要快,越慢越好,越鬆柔越好;動起來用意不用力(即在思想平靜中,體會麻、熱、脹在體內的動態,以及身體外部的反應),好像自己如兒童一般在做遊戲,無拘無束,天真逍遙。下面談談五形動功的練法、臨床效應和技擊意義。 

一、鶴形:兩腳自然站立,兩手臂在身體左右兩側,五指張開,手臂與肋部之間間隔一個拳頭。用腰胯提起右腿緩慢向前邁步,起腳要平,當腳向前運動距後腳有一腳之長時,前腳尖再緩緩落地。待前腳落穩後,身體重心慢慢向前移,當身體重心移到右腿時,左腳再緩緩提起,慢慢前行。兩腳如此交替運行。  

注意:兩腳運行路線如同火車的左右兩條鐵軌;運行時,要求越慢越好。意念兩腳如踏雪,兩腳似趟泥。

鶴飛行:其它不變,只把下垂的左右兩臂抬起,伸而不直,高不過肩,掌心朝下,隨着身體的上下起伏而緩慢擺動兩臂,意念自己如仙鶴一樣在空中自由飛翔。鶴形對治療高血壓有特效。另外,對心臟病、呼吸系統病、消化系統病、半身不遂、老年行走困難、下肢靜脈曲張等症均有明顯療效。鶴行步是一切步法的基礎(如摩擦步、陸地行舟步、三角步、雞行步、鴨行步、槐蟲步等),是增強腿腳功的修煉之法。 

二、熊形:渾圓樁自然站立,兩手掌從抱球式改變為半握拳式,高不過肩,兩手臂彎曲,身向左轉,右拳前伸(兩拳面朝前),眼向前平視。上式不停,身向右轉,左拳前伸,兩拳交替反覆進行(拳向前伸出時,大小臂不要伸直,兩拳相距既不超過肩,也不小於一個拳頭)。原地熊形熟練以後,再練習行進中的熊形。當身體向左邊轉動伸出右拳時,右腿隨之提胯前行;當右腳落地重心移到右腿時,左拳左腿隨之向右前方轉動前行。如此左右交替反覆練習。 

注意:左右腳向前行動時是慢碎步,不可大步亦不可快步。意念運動時猶如黑熊一樣搖晃而行。

熊形對腸胃病、肝病、腹脹胸悶、消化不良、坐骨神經痛、壓縮性骨折、腰椎間盤突出、腰骨質增生等慢性病有良好療效。熊形是五種操拳的基礎,如炮拳、鑽拳、圈拳、栽拳、崩拳等,都無不出自於以養生操為表象的熊形。用之於養生治病它是文雅的,用之於散手搏擊它是兇猛的。 

三、猴形:兩腳與肩同寬自然站立,兩手五指尖撮合向前向上平舉,高不過肩。身體重心向左移到左腳,左腿屈膝下蹲,右腳尖點地,腳跟提起,右手下落放在右膝上方,左手提至左耳外側,身體向右方移動,兩眼向右後方看。上式不停,身體重心左腳慢慢移到右腳,右腳跟落地,左腳跟提起,左手下落放至左膝上方,右手上提至右耳外側,同時身體向左後方轉動,兩眼向左後方看。接上式,當身體、頭部向左後方轉至不能再轉時緩慢地轉回來,身體重心仍然在右腳,身體緩慢地起動,左腳隨之向前邁出半步落下。上動不停,當身體重心移到左腳時,右腳隨之跟上,右腳和左腳併攏後慢慢向右前方落下,右腳尖點地右腳跟提起,身體向右後方轉動,右手下落放在膝上方,左手同時上提至左耳外側。爾後身體起動,重心仍在左腳,右腳向前方邁出半步落下,身體重心緩慢移至右腳,同時左腳向右腳併攏,向左前方慢慢落下,左腳尖點地腳後跟提起,完成向左轉體的動作。

注意:在步法中,幾乎都有一個左右腳並*的動作,也可稱之為『磨脛』。脛者,小腿也。左右腿前後交替時,經相互摩擦,即有利於兩腿的協調配合,又能夠增加勁力,還能促使爆發力的產生,有利於在技擊實戰中防止敵手擊打襠部及奪位插襠,而提胯可使身法機動靈活。當身體下蹲時兩腿彎曲度應儘量大些,以鍛煉兩腿的支撐力。行動起來,應輕柔自然。

意念自身似猴子一樣靈活自如,想象自己在齊胸深的水中左右緩慢轉動。猴形對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以及對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頸椎炎、頸椎骨質增生、貧血、白血球減少、腸胃病、慢性肝病等均有明顯療效。

猴形在技擊中以靈活多變、閃展進退、左右橫擊為特色,以技擊中的內橫力、外橫力及後斜力見長。 

四、虎撲:兩腳丁八步自然站立,左腳或右腳在前均可。全身重量三分在前腳,七分在後腳。站好後,兩手從身體兩側緩慢向前向上抬至與眼平高,兩手略寬於肩,兩掌心向前,要求前腳尖、心口、鼻子三點成一線。兩手抬起後向前下方拍擊(拍擊略低於肩高),爾後兩手臂繼續抬起與眼平高,再向前下方拍擊,如此反覆進行。原地虎撲練熟後,可練習行進中的虎撲。動起來後,在兩臂向下拍打的同時,前腳向前移動,後腳隨之緊跟。一前一後,反覆進行。    

+
 樓主|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5-12-20 12:42 | 顯示全部樓層

渾圓功之五形動功

注意:向前拍擊時兩臂不要伸直,前膝關節不要超過腳尖。兩臂向前拍擊重心前移時,後腳跟不應離開地面。拍擊時,兩掌手指應微微張開,拍擊至終點時兩手指全部張開(亦可在運動中半握拳向前拍擊)。兩手臂向上抬起時,兩胯也應隨之提起。兩腳向前移動時,步子不要大,落腳應先腳尖點地,兩腳起落要平。 

意念兩手及小臂向下拍擊時,如同拍一個大氣球,拍出去,拉回來,要有猛虎撲食的威風。 

虎撲可擴大肺活量,對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胸膜炎、肺氣腫、肺炎、肺結核、肩周炎、關節炎等慢性病均有明顯療效。虎撲似貓撲鼠,快如閃電。此式進退伸縮,合而為一,利用人體之重心,以步取人,以身帶掌(手與小臂同用),以上下起落勁為根本,加上站樁所獲取的深厚功力,身手齊動,多變多用,具有很強的技擊威力,是散手實戰中隨意快速進擊對手的方法之一。 

五、蛇形:丁八步自然站立,如左腳在前,左手半握拳抬至左腿上方,高不過肩,前伸不超過腳尖,拳眼朝上,大拇指指向前方。右手五指微握,放於胸前。左手腕向右,身體向左;右手腕向左,身體向右。反覆練習後再換成右腳在前,右手半握拳抬至右腿上方練習。應左右反覆交替練習。上述姿式不變,配合滑行步練習。如左腳在前,當左手腕向右的同時左腳向前移動,步子不宜大,右腳隨之跟進。後退時,先退右腳,即在左手腕向右邊擺動的同時退右腳。反之,右腳在前亦如左腳在前一樣練習。可左右反覆練習。  

注意:動起來應以腰的轉動來帶動手的運動;前手半握拳的左右擺動幅度應以鼻子為中心,不要超過自己的面部;向前行進以腳尖先點地,向後退以腳後跟先落地。

意念想象自己猶如靈蛇一般遊動。蛇形對腸胃病、貧血、風濕性關節炎、婦科病、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腰椎骨質增生、頸椎病等慢性疾病均有良好的療效。蛇形是五形動功中練習難度較大的一形,此形可練習全身的協調性,練得純熟自如以後,對提高推手、散手的水平大有幫助。許多高級武功,如驚力、驚抖力、驚彈力、左右橫力等均出自蛇形。

  

在練習時,五形動功做得越鬆柔自然,發力就越爆,越脆。如果說,站樁是練習神、意、形的高度合一,那麼五形動功則是練習在樁功合一下的高度協調。這種動靜結合到了高級階段,便無形無意,徹底恢復了人的本能,也即由松達到柔,由柔達到虛,由虛達到靈。靈者,本能也。在練習五形動功時,首先要學准姿式,祖國醫學認為:『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氣散亂。』  

練習動功的要領:

(1)意,練動功要有意念。

(2)慢,動功速度要慢要勻。慢,可以消除大腦、心臟的緊張,以便在輕鬆自然中得到休息。所以,在做動功時,心跳不加速,腦袋不充血,神經不緊張。以這三項為前提,達到養生治病、健康長壽的功效。從武功上來說,慢,可使動作上下協調,周身一致,減少消耗,增加補充,使功夫向深度發展。 

(3)松,做動功時,大腦要放鬆,肌肉要放鬆。動作僵硬,根在思想(緊張)。我們之所以強調松,目的有兩個,一是為治病健身,二是為技擊自衛。前者以松達靜,通過思想放鬆和肌肉放鬆,去消除精神與身體的緊張(一個人若長期處在緊張狀態,易患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甚至精神病),增進新陳代謝的機能,促進血液循環,減緩衰老進程,達到健康長壽之目的。後者如想儘可能多地把自己的內力釋放出來,那就必須儘量放鬆四肢,鬆開全身之力的閘門(即人體的每個關節),使氣血暢通,為內力釋放開闢一條暢通無阻的道路,以便發揮出驚人的技擊威力。這正如王薌齋先生所說:『形體愈松,血液循環愈暢,氣力增長愈快;如用力則身心發緊,全身失靈,甚至有血氣阻塞之憋。』

(4)整,所謂整,就是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神經、肌肉、骨骼的全面鍛煉,整體鍛煉。另外,在練習五形動功的過程中,還可以將『金龜出水』試力當作輔助功來練習。 

練習時,渾圓樁姿勢站立,左腳向前邁出一步,雙手抱球狀與肩平,手心朝下,十指微張,爾後雙手緩緩提起,如搭在一個水中之大氣球上,身體慢慢往下沉坐,手臂仍保持在意念中的水面大氣球上,身體和頭部從右手臂內側下沉,斜向左手臂內側上浮而拔起,頭部緩慢浮出意念中的水面,回到原狀後,再作沉與浮的練習。 

此式可左右交替練習。簡而言之,就是:手上舉,身下沉;手左去,身右來;身右來,手左去;手下按,身上拔。練習時,要目隨意走,手底留痕。在上下、左右、前後以頭部領着上體作圓形運動中,手臂始終保持在意念中的水面上,在兩手向下推按的同時,身體要有向上伸拔之意,使身體各部位同時得到收蓄放長的鍛煉。這樣,身體便會形成一種波浪力。由這種上下拔長而盪起的縱形波浪力,再借雙手左右圓撐之勢,就能使縱形波浪力中又帶出了橫形波浪力。 

在練習『金龜出水』試力時,要注意以頭帶身,據科學驗證,頭部活動和壽命的長短有一定的關係。自然界的鶴、蛇的頭部活動範圍可達360°,它們可以活到發育期的10倍以上,而人類的頭部活動幅度僅有90°,只能活到發育期的3倍左右。因此,學會鶴、蛇的頭部轉動可達腦體交替、上下交替、左右交替、前後交替之效,可使人的思維敏捷,關節靈活,並防治中風、頸椎、脊椎和腰腿等慢性疾病,常練此式可健康長壽。 

再者,練習此式還有助於下肢力量和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及柔化力(此式內含撐、抱、推、托、按、偏等多種勁力),高妙的左右幻影等技法亦在其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