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通中醫必讀的書單
中醫入門極其不易,登堂入室則更是難上加難。是以,既要求學者刻苦肯學,還需要不錯的天資,那便是悟性。現在的中醫環境堪憂,後繼乏人,是由於真正融會中醫的人太少,反而靠中醫賺錢的人愈來愈多了。現在,社會上到處可見那些學了幾天文章理學,背了幾張方劑,連混帶騙地弄來一紙文憑,就開端打着中醫的旗幟去呼喊的庸醫之輩。這般庸醫行世,乾脆就敗壞了中醫的名譽,何況就此而害人不少,更數可憎。因此說,假如只想着抄幾個秘方,會治幾個小病,那不算是學醫,不外是淺嘗輒止罷了。所以學到第一流的中醫學,才有能力真正走進中醫、懂得中醫、信任中醫,並能利用傳統中國醫學醫治一些大病重病危病。精通中醫必讀的書單。
經典者何?普遍覺得是【黃帝內經】(包含素問和靈樞)、【神農本草經】、【難經】和【傷寒雜病論】。這幾本書都是古文,不太輕易理解。手邊能夠備一本【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隨時參閱,極有幫助。
先看【黃帝內經】,就當做故事來看。你看黃帝坐在那裏,與他的臣子岐伯一問一答,何等逍遙自在。且這本書是押韻的,此中大多數的句子都有韻腳,讀來朗朗上口,詩情畫意表露其中。假如真正畏難,能夠看後代的翻譯,也是極為有用的。市道上有很多如許的書,都差不多,能夠找來讀一讀,對於你的醫學見地會有很大的幫助。最主要的就是要讀懂書中的理論。這本書是中醫的最具焦點的基礎醫學理論,是需要常常讀的書。假如能結合臨床醫學,則更有妙用。保持天天學一點,漸而可通。讀時如果囫圇吞棗,主要的就是要懂得其意思就行。但碰到好的句子,無妨多多地背誦甚好。
讀【黃帝內經】的同時,參考清朝黃元御的【四聖心源】。這是一本需要重複讀,重複揣摩,一直到會背誦的書。黃元御是後代真正懂得【黃帝內經】的極少數醫家之一,其妙悟岐黃,臨證如神。黃元御勤於筆耕,為後人留下了大批的醫學文獻,真正是後代百姓之福。同時還可參考張景岳的【類經】、李中梓的【內經知要】和汪機的【讀素問鈔】。
讀完【黃帝內經】,緊接着就讀【難經】,這本書是就【黃帝內經】的幾個疑問實行辯論。疑問相對要簡略,讀起來也不難,很薄,一兩個月就能夠讀完。同時可以結合讀滑壽的【難經本義】。
中藥是臨床醫生的手中寶劍,需要精曉。以是學了醫者理學後,緊接着要學【神農本草經】。同時參考黃杰熙闡釋的【本草三家合注】,唐容川的【本草問答】和周岩的【本草思辯錄】,還有中醫大學教學的本科課本【中藥學】可作為參考,但當以【神農本草經】的概念為本,勿受後代譯本的過量影響。
繼而精研【傷寒雜病論】。這是醫聖張仲景的鴻文,也是後代最受推重的一本書,從古至今它的註解近千家。當代大學課本以宋本為主,看重的是桂林古本傷寒論,由於其內容更加充分,且改正了宋版的很多有差錯與牴觸的地方。研讀【傷寒雜病論】,可參考人民衛生出版社的【傷寒論講義】(中醫規劃課本,梅國強主編)、曹穎甫的【經方實驗錄】、舒馳遠的【新增傷寒集注】,和黃元御及鄭欽安的書。
假如鍥而不捨,就可在三年至五年的時光裏實現上面的學習目標,如斯就奠定了一個深摯廣大的中醫基礎,今後復興萬丈高樓不外是時間的問題了。
要學中醫,就要學最上乘的中醫學。有了這個目的,才算是有了入門的能源。平常來說,學中醫有兩個路徑,一則自後代之書起手,漸而讀到經典;二則自經典起手,漸及後代諸家。前者易,後者難。前者可以輕易上手,似可疾速小有成就,但後者基礎牢固,一旦把握了醫學經典,則如手執芒刃,而難病大病心中明了。是以,建議自經典起手,既省光陰和精神,又可掌控最正宗的醫術。
原創萬卷論壇,轉帖請註明出處,謝謝。
相關的主題文章:
預約美麗秋天
開燈睡覺對孩子們的危害
歲月靜好只待花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