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簡介:本文是王薌齋先生晚年重新整理其早期拳論文章中未發表內容而編寫的文章,詳論樁功的境界、健舞四形以及拳學的哲理依據。
前 言
站樁是意拳的基本功。持樁之法有行站坐臥之分,持樁之目的是為了培育內勁。內勁培育至何種程度始為有得,須有其檢驗依據。本文即擬將持樁之效果,以扼要論述,供同好參考。
內勁需能爆發為外力,始能收到練拳之真實益處。善拳者,力之奮也。四形為內勁爆發為外力之最適當的形式,故在論述持樁效果同時,文中亦將四形加以簡單說明。
意拳為一種特殊拳學。既謂之學,自應有其理論根據。關於力學理論根據,我曾在別處有所論述,此處茲不贅述。欲使學者明了意拳之學術淵源,對其哲理之依據似有加以論述之必要。
此文原系【意拳論】之一部分。當時欲試從我習拳諸生是否確有真實體識,故在出示【意拳論】時將這一部分抽出,非我自私,實不願嚼飯混人。知我者謂我心慮,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王薌齋 一九五九年冬於天津寓所
論樁功之境界
持樁需經三種境界,體認有得,方為功夫。所謂境界,即持樁時所有之心理狀態與生理狀態也。蓋心理作用於生理,生理作用於心理,交相輝映也。
清末學者先生嘗謂:凡成事者皆須經歷三種境界,一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三曰: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習拳亦應如是。
樁功之第一境界,從心理上講,謂之不悔。學者需堅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動決心。從生理上講,堅持百日即有感覺。堅持三、四年,即覺四肢膨脹,手足發熱,有灌鉛之感。四肢陰面有感覺較易且快,其陽面有感覺則較難且慢。四肢之陰陽面皆須有灌鉛膨脹之感。方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學功。
樁功之第二境界,從心理上講謂之望盡天涯路。此際須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爾獨尊,而他家所無也。從生理上講持樁至五、六年即覺兩耳膨脹,眉宇鼻樑覺如有物在內鼓動,頸項挺拔猶如頂上有大繩吊引,頭皮發脹,鬚髮飛漲,覺有大石壓頂之感。此即持樁時頭直頂豎之功也。同時上肢之感覺漸漸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覺天趣盎然矣。然所發之力還非源自腰脊,而是梢節之機械之力也。
樁功之第三境界,從心理上講謂之回首。此明本能活力如蛇,神莊意靜,彈指揮手,無非天籟。回過頭來再看,十年來所操各法,皆如敝屣,理應棄之溝壑而不惜,初步所練即為正果。從生理上講,堅持十年左右即覺腰脊有膨脹之感。此種感覺直達各谷道臊根,卻覺體整如鑄,身如鉛灌,肌肉如一,行走步似趟泥,抬手鋒棱起,身動如挾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動則自有奇趣橫生之感,所發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擊之資備矣。
以上所談之年限,皆系我自身體識所得,在於學者或可略長,或可略短,均在於個人天賦與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謂:『成就事業,天資僅作三分,而勤奮則佔七分』,此非虛語也,學者勉之。
持樁日久,但見效不着,須求之於己身,不是姿勢不正確,或即是心理起副作用於生理,或即生理起作用於心理,總之必有問題,當求證於高明,莫自以為是,切要!切要!
又持樁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須交替輪流,每日如此。同時又須有站臥之分,站式與臥式尤須堅持。如是始有調配生理機能之作用。各式樁法雖皆可培育內勁,但各式之效應不同(故以樁功治病,才因人設式)。若死持一式,從技擊角度看則為偏頗,學者慎之!每日之中持樁時間以一小時至一個半小時為宜。每日持樁之時間應占練功總時間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試力,就我之經驗而論,如此為宜。蓋樁功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
論 四 形
持樁而達於體整如鑄、身如鉛灌、肌肉如一、毛髮如戟之境界,始可言拳。拳者何?拳者力之奮也,非局部方法之謂。昔日我曾有一首題為【舞相】的詩:
身動揮浪舞,意力水面行;游龍白鶴戲,迂迴似蛇驚。
肌肉含勁力,神存骨起棱;風雲吐華月,豪氣貫長虹。
詩中所說揮浪、游龍、白鶴、驚蛇皆拳式也。然此拳式的舞蹈,亦即所謂健舞或武舞。在時代,健舞甚盛,為當時之養生術與技擊之法。不僅武夫操之,即使文人學士亦多習之,後多失傳。近世拳學家黃慕樵先生本多年參拳之體會,並揣敦煌唐人壁畫中之人物與陶俑之舞姿,始將健舞之幾個姿勢仿出。北伐之際,我南遊至淮南,得遇黃慕樵先生,遂得其傳,乃約略得其健舞之真意,我不敢私其秘,曾再傳於從我習拳者,然其中能得健舞之妙者僅十餘人耳。
習健舞之先決條件則須達於四如境界,即能體整如鑄、身如灌鉛、肌肉如一、毛髮如戟。否則,難出舞相。舞起來豈不是搖擺四肢而已。我過去嘗謂:勁營自體內,力奮形骸外。持樁而達於四如境界則內勁具矣。然如何將此種內勁爆發出來而成外力,以收技擊之效應,四形則為最適當之形式也。
四形舞法乃係依形曲力直之法則。習時須永設一假想之敵,對之蓄勢搏鬥,手指腕擰,指彎爪攝,不論手起舞或單或雙,指端永遠指向對方口鼻,須用最大能力控制對方之中線,給敵造成威脅。控制對方中線亦即保持住己方之中線不受侵犯矣。不僅掌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皆指敵,既拇指亦須彎曲蓄勢與其它四指同指一方向。此種掌法與所謂內功拳如,外功拳如小林之掌法根本不相同,此即手指爪攝之意也。欲手指爪攝則腕不許上拱,不許下塌,不拱不塌,故運行時必擰腕,始能圓活制敵。具有鈎、錯、斂、抗之妙。十指不許僵直,皆須曲蓄;指要分、掌要凹,如果運行時指端可有透電之感,此即指彎腕擰之妙也。兩臂運行時永不許失去裹、卷、撐、抱之力,樁內蚊蠅不落。雙足進退永不許失去刀、叉、分、刺之能,步法寸步不讓。肩要撐、肘要橫、兩臂始有裹、卷、撐、抱之力。襠要坐,膝要縱,坐襠縱膝始有力,方有刀、叉、分、刺之能。與對方交接,我無執,令彼亦無執,其訣竅要在肩胯之扭錯。而肩胯之靈活扭錯又須以腰脊為動力,故習時腰脊須搖旋如軸,如是始能以無執而破有執也。雙足運行覺如在泥雪中求動,兩足重量三七互換。腳無定位,身無定勢,或以後步作前步,或以前步作後步,前後交替,虛實互演,以步法奪敵之位置。運行起來自隨意走,手底留痕,覺全身如與物遇,三尖協調,四心相印。若快,快不許飄浮,若慢,慢不許呆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