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窯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
鶴壁窯元鈞瓜棱罐 和光同塵,分外妖嬈是馬未都先生形容宋代北方四名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定窯之語。意為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處世態度。藉此語總括鶴壁窯,一是因為它也是宋代北方規模很大的民窯,又歸入磁州窯系。二是因為鶴壁窯極其低調,文獻資料晚至明代才出現。 鶴壁集古瓷窯遺址位於鶴山區鶴壁集鎮曹家村一帶,是我國宋代北方著名的民間窯場之一。公元710年,鶴壁集已經形成,窯址因地得名,亦稱鶴壁窯。鶴壁民間古瓷窯,始燒於唐,歷經五代、北宋、金,終於元,歷時500餘年。據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重修的【柏靈橋】碑記載:邑(湯陰)西之人藉以(燒瓷)養生者不啻數萬家。迄今民間還流傳着四十五裏燒造坡的說法。
鶴壁窯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
白地黑花詩文八角形枕 河南鶴壁古瓷窯研究會會長張衛國在接受中國文物網採訪時表示,陶瓷的生產需要具備三個要素,瓷土(高嶺土)、水源、燃料。鶴壁市這三種制瓷資源都很豐富。首先作為重要的制瓷原料,鶴壁市高嶺土、粘性粘土等分佈很廣,並且便於開採,所以保證了制瓷所需要的瓷土,其次便是豐富的水源,羑河貫穿鶴壁境內,保證了制瓷的水源。再次,鶴壁市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鶴壁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造就了一座北方的民間瓷都。 一、鶴壁窯的形成 優越的地理位置
鶴壁窯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
金鶴壁窯鈞窯盤 鶴壁集所處的地理位置,羑河自西北流向東南貫穿境內,北部洹水環繞,東部南部接近平原。優越的地理條件,對鶴壁集區域的手工業以及商貿往來具有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如洹水,東流北折注入漳水,形成了向北通往漳河以北的商業貿易通道;羑河作為湯水的主要支流,為鶴壁窯的產品銷往衛河以東的廣大地區創造了良好的交通之路;以南地區的平原,貿易往來更為便利;鶴壁集以西部分,雖多為延綿不斷的山巒,但自古以來就有通向山西的經商之道。這些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得鶴壁窯不斷發展興盛。正是這些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把鶴壁窯推向了由小到大,久盛不衰的發展道路。 豐富的礦產資源
鶴壁窯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
金鶴壁窯鈞瓷長頸瓶 礦產資源豐富是鶴壁窯不斷發展的根本保證,鶴壁集的地理面貌屬半丘陵狀態,為太行山東部余脈的緩衝地帶,地下資源豐富。地礦部門的地質資料表明,適用於制瓷手工業的高嶺土蘊藏十分可觀。 煤炭在鶴壁集古代制瓷手工業中已得到廣泛的利用,鶴壁窯利用煤炭作為燃料的歷史,最晚可追溯北宋早期。北宋時期鶴壁窯對煤炭的運用,是推動其自身更加成熟的必然因素。煤炭被運用於古代制瓷手工業,一是解決了燒制過程中所需的大量燃料的不足,二是解決了柴燒燃料中燃點低,耗資量大的難題。 二、鶴壁窯的器型和裝飾
鶴壁窯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
鶴壁窯瓷枕 鶴壁窯經考古發掘的器物中,碗、盤、罐、盂、壺、盒、壇、缸、豆、燈、枕、爐等生活用品居多,也有俑、馬、鴨、狗、猴等形態生動的藝術品和吹哨、鈴鐺、象棋等娛樂品。裝飾題材源於民間,有民間喜聞樂見的花鳥蟲魚、珍禽異獸、山水人物、戲曲故事、詩詞歌賦、警句諺語、嬰戲雜技等,風格質樸灑脫,明快豪放,具有濃郁的民間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鶴壁窯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
白釉刻劃花丹鳳朝陽瓶 在鶴壁窯的諸多品種中,尤以白地黑花(鐵鏽花)、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它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官)窯(汝、官、鈞、哥、定)的單色釉局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
鶴壁窯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
元鶴壁窯鈞瓷窯變水盂 鶴壁窯的刻劃花,發端於北宋,延續於金代;至元代,則完全被其他裝飾技法所取代,陡然絕跡了。刻劃花是北宋和金代鶴壁窯的主要裝飾技法。宋金時期鶴壁窯除刻花、劃花等裝飾技法以外,彩繪裝飾亦十分突出。 刻花、劃花類,主要表現在碗盤器的內底部,其中以劃花為最多見,其劃花的表現形式主要是篦劃紋。盆類器也見有刻花,但為數極少。
鶴壁窯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
鶴壁窯童兒戲蓮枕現藏鶴壁市博物館 彩繪類器物,主要反映在碗、盤、盆、瓷枕、瓷燈等器形方面。彩繪的內容以人們常見的花草、飛鳥、魚鴨、人物民居等畫面為主,瓷枕是整個繪花器類中的精品。 鶴壁窯經過了宋金時期的昌盛階段之後,進入元代總的趨勢是已開始衰落。其發展變化的特點是,器物造型和製作工藝給人一種造型呆板,胎質厚重的直觀感覺。
鶴壁窯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
白釉褐彩題字罐現藏鶴壁市博物館 鶴壁窯的產生與發展,是直接與民間用瓷的需要相聯繫的,紋飾題材多來源於民間,表現了民間藝人熟練的技藝。構圖簡練、筆法流暢、寫實性強,民間生活氣息十分濃厚。器表或器內書刻有題記,有其獨特的地方風格。 鶴壁窯出土的文物1973年曾赴日本展出,引起轟動,後又多次在國內重大展事中展出,其中國家二級、三級文物數十件之多。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