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隱士孫登 真喜彈『一弦』鐵琴 還是擺造型?
孫登 魏晉出名士,尤其是竹林七賢更被後世津津樂道。而這裡所說的孫登,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在當時,赫赫有名的孫登有兩個,一個是東吳孫權的長子,以德行着稱,可惜英年早逝,壯志未酬。還有一個是字公和,號蘇門先生的隱士孫登,史料記載他的事跡不多,他比阮籍小,比嵇康年長,且和這兩位竹林七賢里的頭號大名士都有過交往。 葛洪的【神仙傳孫登傳】和其他史料記載,孫登不知什麼地方人,無家屬,住在山洞裡,席地而坐,夏天穿草編的衣服,因長發丈余,在冬天,就把長發披在身上取暖。孫登喜歡彈只有一根弦的古琴,讀【易經】,【老莊】。孫登從不把喜怒哀樂掛在臉上,別人為引他發怒,故意把他扔到水裡,孫登非但不怒,從水裡起來後,還哈哈大笑。 這種記載其實讀不出個所以然,但孫登在當時的確是非常出名的大隱士,不像巢父、許由只是傳說中的人。而對孫登的記載,應該是有些可信的。魏文帝聞知孫登住在宜陽山,命阮籍前往拜訪,阮籍與他談話,孫登卻始終默不作聲。阮籍於是長嘯而退,到了半山腰,聽到身後孫登的嘯若鸞鳳之音,這大概是孫登的臨別贈言吧!聯繫到阮籍有登東皋長嘯,時無英才,使豎子成名的無盡哀嘆。那麼,孫登的長嘯就頗耐人咀嚼,別具深意了。 嵇康聽聞孫登的大名,跟他遊學三年,問他有何理想抱負,孫登也是始終不答。只是到嵇康離別時,留下了一段頗有意思的對白。嵇康有些黯然地問道:我要走了,先生還是沒話說嗎?於是孫登說道:子識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於用光。人生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於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曜;用才在乎識物,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識寡,難乎免於今之世矣!頗有些莊子的味道。孫登其實已經發現了嵇康才高識寡,不懂韜晦,恐難以保全性命。而在【世說新語】中,說的更為簡潔明了,臨別時孫登感嘆地說: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老子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孫登身上就體現了這種精髓。孫登的長嘯估計是真的,因為和阮籍飆過。但善彈琴,且喜歡彈只有一根弦的古琴,就頗令人納悶了。這究竟是在彈琴,還是擺造型?既然善彈,又何必獨弦操呢?這不是明擺着裝腔作勢嗎! 尤其令人費解的是,嵇康善彈古琴,尤其是臨刑前的一曲【廣陵散】,更是廣為人知,成了絕響!難道嵇康真的會佩服彈一根弦的孫登?而更為離奇的是,孫登彈的居然是一張鐵琴。稍微有點音樂常識的人都知道,樂器的發音靠的是音箱的共鳴,而鐵砣子一塊,如何發音?即使中間挖空,能吟揉出清幽悠遠的音色乎?顯然,古琴對於孫登來說,只是一件道器,就像道士手裡的拂塵一樣,是隱士身份的道具。至於真的是否會彈,那是不重要的,估計老滑頭從來沒在嵇康面前撫上一曲,而嵇康也不會計較,高人嘛! 更有意思的是,據說孫登這張鐵琴還流傳了下來,成了明朝大收藏家項元汴天籟閣里的鎮宅之寶,這張琴為仲尼式,長一米二,琴背上鑄有天籟,小篆孫登和公和的篆印。這張琴在清代道光年間,曾流傳到浙江平湖一個叫吳修梅的人手裡,在酒席上,竟然還有人有幸彈過它,真不知味道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