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85|回覆: 0

故宮專用宣紙製作人曹建勤古法造紙已傳承27代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6-17 16: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故宮專用宣紙製作人曹建勤古法造紙已傳承27代

故宮專用宣紙製作人曹建勤古法造紙已傳承27代

曹建勤正在演示撈紙技藝。

故宮專用宣紙製作人曹建勤古法造紙已傳承27代

故宮專用宣紙製作人曹建勤古法造紙已傳承27代

曹建勤正在演示撈紙技藝

午後。清華美院。

53歲的曹建勤正在一間教室內,對着滿屋的學生們滔滔不絕。他講的是宣紙製作。課程並不枯燥,尤其是到了動手操作環節,看得出,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想親手做出一張宣紙。曹建勤也在一旁悉心指導着學生每一個微小的動作。

曹建勤是安徽省級宣紙製作傳統技藝的傳承人。他在這一行里摸爬滾打了30多年,一身正氣,清白傳家是祖傳家訓。曹建勤說,這是工藝之道,亦是生活之道。

手工造紙走進高校

這已經不是曹建勤第一次走進大學講堂了。

很多人好奇,這位來自南方鄉下的手工藝人,為何能到國內頂尖學府教學?其實,這緣於文化部的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習項目。這個項目意在促進非遺傳承人和藝術院校間的合作,解決非遺在傳承過程中面臨的現實課題,比如,研發能力不足、如何通過設計提升效益等。

一般人都知道宣紙產於安徽宣城,但很少人知道,其實它的發源地在涇縣小嶺村。曹建勤說,宣紙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2009年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研習書法的人越來越多,宣紙也被越來越廣泛的使用,但能真正說清什麼紙叫宣紙的人還不多。

按照嚴格定義,宣紙是指採用安徽省涇縣及周邊地區的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不摻雜其他原材料,利用涇縣地區獨有的山泉水,按照傳統工藝方法製作而成的高級藝術用紙。

這種紙,具有墨分五彩的特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再加上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故有紙中之王、紙壽千年的美譽。真正意義上的宣紙,是有國家原產地地域認證的,也就是說,只有涇縣生產的才叫宣紙。川湘等地也有古法造紙,不過用料不同,後來,人們理解的宣紙,已經變成了一種書畫載體的廣泛定義。

宣紙世家傳承百年

曹氏宣紙始於宋代,到曹建勤這一代,已經傳承了27代。曹建勤的爺爺曹一清是小嶺村最好的撈紙師傅。造紙分18道大工序、108道小工序。其中,製漿和撈紙是最關鍵的兩大步驟,也是最考究製紙奧義和手上功夫的兩項。每年掃墓,曹一清都會帶一卷宣紙新產品,祭祀祖宗,報告宣紙無恙。至今,這個傳統依然保留着。

曹建勤的父親曹人傑,從14歲就開始跟隨其父學習傳統宣紙製作,掌握了原料加工、撈紙、曬紙等關鍵工藝,直至退休,他從未離開宣紙生產。失傳了兩百多年的白鹿宣紙,就是在他的指導下恢復生產的。這種精製紙品,紙面上印有數頭奔跑的白鹿暗紋,高超的製作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1980年高中畢業後,曹建勤開始跟隨父親學習宣紙製作,1986年他創辦紫金樓宣紙廠,3年後註冊曹氏宣紙商標。那時候,涇縣的宣紙廠很少,只有一家國營的紅星宣紙廠。私人辦宣紙廠非常困難。我是縣裡第一個辦宣紙廠的個體戶,當時為了一個營業執照的審批,不知道跑了多少路。

創業初期,曹建勤靠在報紙上做廣告,積攢了不少人氣。書法愛好者們從全國各地給他匯過錢來買紙。不過,沒多久,當地的工商部門就找到了他。因為宣紙行業有特殊性,除了秘不外傳的獨門絕技,還有行業保密條例進一步規範着。市場雖是開放的,但是並不允許製作者公開做廣告。所以,剛剛起步的曹建勤,面對怎麼能做廣告的質問,只能選擇停發廣告。至今,回想起初入行時的無知,曹建勤仍會忍俊不禁。

為故宮特製專用宣紙

比起賣紙,曹建勤更愛的是做紙。他說,這是他的一個情結,作為曹氏宣紙的後代,他想在這上面做點成績出來。

要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曹氏宣紙,就必須走出小縣城。在字畫行里,北京琉璃廠一直以來都是尖貨扎堆的地方。1990年,曹建勤在這裡開了一家直營店,同時還有幾家店代銷他做的宣紙。不過,因為總出現拖欠貨款的情況,2000年,曹建勤決定自己開店。他在琉璃廠西街76號租下了一間破舊的小屋。小屋的上一任房主經營的是飯店,騰退後,曹建勤沒捨得花錢裝修,只是把這間不到70平方米的小屋,按照兩堵隔斷的劃分,簡單分成了賣貨、睡覺和吃飯的地方。那時,為了照顧生意,父親、老婆、妹妹、妹夫也都舉家北漂,5個人擠在一間小屋裡。

當時的琉璃廠,雖然路面破舊,但是從這條街上傳出的淘寶故事常被人津津樂道。那時,在琉璃廠賣紙以四川人居多,他們賣的主要是由竹子做原材料的宣紙,還有幾家國營店,來自安徽的造紙人並不多。在北京打拼的日子很艱苦。曹建勤的印象中,北京的冬天一直很冷,租住的小屋四面透風,冷的時候,他就靠喝二鍋頭取暖。屋子的排水差,每到下雨全家就要拿起盆盆罐罐往外淘水。後來,生意越來越有起色,他將店搬到了55號,條件也改善了一些。

幾年前,曹建勤又將店面搬到了條件更好的新鋪面。不過,至今他仍覺得,這一行里的事,有他看不透的地方。比如,在老家賣不了的、長了霉斑的紙,這裡都有人搶着要。碰到的人更是形形色色,有錢的人,進店不問價格,專挑最貴的買;有的日子過得細,5分錢一張的紙,還要數上好幾遍

這些年中,曹建勤曾為國家圖書館敦煌殘卷的修復、永樂大典的重印以及故宮博物院乾隆花園等建築物的維修特製過專用宣紙,啟功、韓美林等書畫家還找他訂製過宣紙。

他說,宣紙這一行最好的年份是上世紀80年代,那時涇縣大大小小的宣紙廠產的紙,幾乎都供不應求,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一時間紙比字貴。即便那些有名的書畫家到涇縣,揮毫潑墨也不一定能換來幾刀好紙。但到了2000年,這種情況就反過來了,宣紙的價值漸漸被人低估。

製作宣紙是一項繁複細緻的工藝,從原料到成品的生產周期至少要一年。曹建勤說,他做的每張紙都要對得起祖訓,所以,他希望自己能繼續守住本心,也希望他的兒子,作為曹家第28代傳人,能將老祖宗留下的這份手藝傳承下去。

原標題:宣紙無言傳藝有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