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據70年臨床經驗,將頸椎病分為三大常見證型,即腎督虧虛型、瘀血阻滯型和風寒濕阻型,予益腎蠲痹法為該病的治療大法,『益腎壯督治其本,蠲痹通絡治其標』,標本兼治,相得益彰。所創製的益腎蠲痹丸,配合辨證方劑,臨床療效顯著。
【病機治則】
通補兼施治頸痹,益腎蠲痹詮其理
『益腎蠲痹丸』是朱良春多年經驗的結晶,是以溫腎壯督、鑽透逐邪、散瘀滌痰(地黃、當歸、淫羊藿、肉蓯蓉、鹿銜草、老鸛草、尋骨風、徐長卿)和血肉有情之品之蟲類藥(全蠍、蜈蚣、蜂房、炙烏梢蛇、地鱉蟲、僵蠶)配伍而成,功能益腎壯督、蠲痹通絡,標本兼顧,攻補兼施。對頸椎病屬神經根型,配合辨證方劑,陽虛者配『陽和湯』加減,陰虛者配『六味地黃湯』加減,療效顯著。
現代研究證明,頸椎椎體及椎間盤(類似於筋骨)發生退行性變,頸椎長軸縮短,椎動脈長度相對增長,骨贅長期刺激,動脈相繼發生慢性損傷,血管硬化,血栓形成,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肝腎不足和衰老加外傷或風寒濕邪,則是該病發生和發展的原因。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頸椎病的病損在筋和骨。督脈循行脊背,貫頸項巔頂。此病乃本虛標實之證,肝腎不足、腎督空虛是本虛,攣急疼痛、肝風絡瘀、頑痰深伏為標實,且久病多虛,久病入絡,以補為主,以通為用,確是該病治療之關鍵。
頑痰深伏用峻藥,重用半夏與南星
頑痰深伏或痰飲多年停伏中脘,逆之於上,乃有頸項或肩臂筋脈攣急痹痛,諸藥不效之證,朱良春選用【濟生方】之『導痰湯』合【備急千金要方】『指迷茯苓丸』加減,創『加味導痰湯』,重用生半夏及制南星等,配合『益腎蠲痹丸』標本同治。喻嘉言謂『江河洄薄之處,穢:濁從積,水道日隘,橫流旁溢自所不免』。頸椎病症狀繁雜,有非常法所能除者,應着眼寒濕痰飲久伏中脘,橫流旁溢,逆之於上,重用南星、半夏,導痰而下,多收奇效。
平補陰血治頸痹,『加減六味湯』方靈
頸椎病之主要病機為肝腎虛損,氣血不足,風寒濕夾痰瘀閉阻經絡,氣血運行受阻或不暢而成此疾,因此,對症見肝腎陰虛、氣血不榮之頸椎病,擬補虛逐痹法,方選六味地黃湯加味,配合『益腎蠲痹丸』均收佳效。自擬『加減六味湯』,藥用: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山茱萸、懷山藥、雞血藤各20克,茯苓、牡牡丹皮、澤瀉、黨參、木瓜、生白芍、川石斛各15克,日1劑,水煎服。『益腎蠲痹九』每次8克,一日2次,飯後服。
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頸椎病發於筋骨,纏綿難愈。加之本為肝腎陰虛之體,久病則肝腎陰虛更甚,陰虛者亦血虛,陰血均虛,不能榮養筋骨,加之濕熱、痰濁、瘀結,即發為頸椎、肩、臂攣痛,眩暈、腰酸、耳鳴、少寐或失眠等證。生熟地黃、山茱萸、生白芍、雞血藤、川石斛均是補虛逐痹之首選藥,尤對肝腎陰虛證更加合拍,歷代醫家頗多論述,此證配合『益腎蠲痹丸』乃取動靜結合、相反相成的配伍法則。朱良春用藥開必少佐以合,合必少佐以開,此乃陰陽相須之道也。
【分型論治】
風寒濕痹阻證
治則:祛寒化濕、溫經通絡。
方藥:蠲痹湯合烏頭湯加減。蠲痹湯加葛根30克,補骨脂30克,骨碎補30克,生黃芪30克,靈磁石30克,五味子8克,桂枝10克,制川烏10克,鳳凰衣7克,莪朮7克。
隨症加減:關節疼痛遊走,加鑽地風20克,海風藤30克;痛劇加片薑黃15克,制南星20~30克,怯冷明顯加制附片10克;頭昏重肢體麻木,或酸重者,可加羌活10克,豨薟草30克。
痰瘀阻滯證
治則:益腎壯督、活血化瘀。
方藥:蠲痹湯加葛根20克,補骨脂30克,骨碎補30克,生黃芪30小澤瀉30克,澤蘭30克,制南星3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
隨症加減:瘀血阻絡,疼痛明顯,加蜈蚣、全蠍,或生水蛭;頭昏乏力,手臂麻木明顯,舌苔白厚膩者加炒白芥子15克、靈磁石30克、生半夏10克、生薑3片(先煎30分鐘);爪甲無華,肢體拘攣者,加熟地黃、枸杞子、生白芍增加至30克。
腎督虧虛證
治則:益腎壯督、蠲痹通絡。
方藥:蠲痹湯加葛根20克,補骨脂30克,骨碎補30克,生黃芪30克,川桂枝10克,葛根30克,熟地黃20克,鹿角片15克,川續斷20克,懷牛膝15克。
隨症加減: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合左歸丸加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倦怠乏力,合歸脾丸加減;二便失控者加益智仁、杜仲、制附片;腰膝無力,步履蹣跚者,加鹿角膠、肉蓯蓉、生白朮、蘄蛇粉。
【典型醫案】
案例一:腎虛血瘀證
劉某,女,58歲,農民。初診:2014年3月14日。
頸背疼痛2個月,伴右上肢麻木,上舉欠利,頸項轉側不利,納可,二便自調,寐差,舌質襯紫,苔薄淡黃,脈弦。x線片示頸椎增生退變,cT示頸椎間盤突出,此為腎虛血瘀型骨痹,治宜益腎壯督、活血化瘀。
處方:蠲痹湯加葛根20克,補骨脂30克,骨碎補30克,生黃芪30克,澤瀉30克,澤蘭30克,稀薟草30克,當歸to克,川芎10克,水蛭8克,靈磁石30克,鳳凰衣8克。14劑,每日l劑,水煎服。另予濃縮益腎蠲痹丸4克,每日3次;蠍蚣膠囊1.5克,每日3次。
二診:藥後頸背疼痛減輕,手麻減而未已,頭頸轉動已利,夜寐轉安,舌紫氣苔薄白,脈弦,效不更方。上方繼服14劑。中成藥同上。
三診:諸症消失,予中成藥鞏固,濃縮益腎蠲痹丸4克,每日3次;蠍蚣膠囊1.5克,每日3次。鞏固3個月,隨訪未發。
按:頸椎病症狀複雜易誤診,臨床中很多的頸椎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是頸椎病,甚至還有不少患者出現了頸椎病的症狀之後,被誤診為其他的疾病。例如,冠心病、心絞痛、胃腸功能紊亂、高血壓、更年期綜合症、癔病、牙痛、慢性咽炎等。長期治療不能緩解,這時候必須警惕檢查頸椎,往往可發現頸椎疾患。使用朱良春益腎蠲痹法治療,臨床效果顯著。方以蠲痹湯加葛根、黃芪益氣昇陽、通督解肌,補骨脂、骨碎補益腎壯骨,促進骨質代謝與修復,稀薟草、當歸、川芎、水蛭、澤瀉、澤蘭等化瘀祛濕通絡,靈磁石潛陽安神,佐以鳳凰衣消痰結、修復骨質損害,經治近4個月,諸症悉除,收效頗佳。案例中生水蛭,性咸苦、平、有毒,入肝、膀胱經。功效:逐惡血、瘀血,破瘕瘕積聚,跌仆損傷。內服:煎劑用4~8克。
臨床凡瘀血徵象明顯,而體氣不太虧虛者,應側重活血化瘀,對瘀血阻滯型頸椎病選用此藥配伍蠲痹湯,屢屢起效。稀薟草,味苦性寒,入肝、腎二經,能祛風濕、平肝陽、強筋骨,朱良春對此藥應用多有發揮。重用至30—50克配合薑黃,能消腫止痛、活血通絡,治療上肢麻木效果甚佳。
案例二:腎督虧虛、經脈痹阻證
殷某,男,51歲,江蘇南通人。入初診:2014年7月20日。
雙下肢乏力、行走不穩1年余。患者2013年5月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雙下肢乏力,行走欲仆,如踏棉花,伴言語蹇澀,持物受限,頸項稍有不適,同年7月31日至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查頭顱CT提示小腦萎縮,雙下肢肌電圖正常。考慮患者腦萎縮,予『複方吡拉西坦腦蛋白水解片、甲鈷胺』等治療,患者症狀改善不明顯,症狀遷延。2014年5月至二炮總醫院查頸椎MR,患者自訴無異常(未帶MR片及報告),予針灸、理療治療,病情無明顯好轉,漸致行走困難,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時患者雙下肢乏力,行走緩慢不穩,吐字不清,持物欠靈活,頸項稍感不適,偶有雙手麻木,納可,寐安,小便調,大便3日1行,質十。舌質紅紫,苔薄黃,脈細小弦。查體:頸椎生理曲度變直,c3-7,壓痛(+),雙側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雙直腿抬高試驗(-),雙『4』字征(-),四肢肌肉無萎縮,肌張力正常,雙上肢肌力5級,雙下肢肌力4級,指鼻試驗(-),閉目難立征(+)。考慮到該患者已行營養神經、改善腦循環治療無效,不能排除頸椎病(脊髓型)的可能,立即給予患者針灸、中藥熏蒸治療,患者經針灸科行腹針及中藥頸部熏蒸治療後行走較治療前改善,後患者家屬將頸椎MR帶至醫院證實確為頸椎間盤突出,脊髓受壓。
四診合參,該病當屬中醫學『骨痹』、『項筋急』範疇,證屬腎督虧虛,經脈痹阻。病位在腎、在骨,病性屬本虛標實。腎督虧虛為本,經脈痹阻為標。治療以益腎壯督、蠲痹通絡為大法。
入院診斷:骨痹(腎督虧虛經脈痹阻)西醫診斷:頸椎病(脊髓型),2型糖尿病。
處方:蠲痹湯(去甘草)加葛根20克,骨碎補30克,補骨脂30克,生黃芪30克,澤蘭30克,澤瀉30克,炮山甲4克(研粉,分吞),生水蛭8克,篇蓄30克,鬼箭羽50克,鳳凰衣7克,莪朮7克。水煎3服,餐前30分鐘服,配合針灸及中藥熏蒸。
二診(2014年7月31日):患者雙下肢乏力明顯改善,行走轉穩,言語清晰,對答如流,時有汗出,頸項偶有不舒,納寐尚可,二便自調,舌質紅襯紫,苔薄黃,脈細小弦。查體:頸椎生理曲度變直,C3_,壓痛( ),雙側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雙直腿抬高試驗(—),雙『4』字征(—),四肢肌肉無萎縮,肌張力正常,雙上肢肌力5級,雙下肢肌力5級,指鼻試驗(一),閉目難立征(+)。患者病症穩定,守上方加煅龍牡各30克、熟地黃30克、制黃精20克。帶藥出院。
三診(2014年9月7日):患者因勞累後症情反覆再次收入院,下肢酸重乏力,不耐行走,食納一般,夜寐尚安,舌質紅襯紫,苔薄黃,脈細小弦。治療守益腎壯督、蠲痹通絡大法,處方:蠲痹湯(去甘草)加葛根20克,骨碎補30克,補骨脂30克,生黃芪30克,澤蘭30克,澤瀉30克,炮山甲4克(研粉,分吞),生水蛭8克,篇蓄30克,鬼箭羽50克,鳳凰衣7克,莪朮7克,煅龍骨、牡蠣各30克,浮小麥30克,徐長卿15克,生白朮45克,制黃精22克,熟地黃22克,山茱萸22克。1日3次,餐前30分鐘服。
四診(2014年12月14日):患者病症逐漸穩定,下肢行走基本正常,自汗、盜汗已消失,夜尿2~3次,納可。查體:C3-7壓痛(-),雙側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雙上肢肌力5級,雙下肢肌力5級,指鼻試驗(-),閉目難立征(-)。患者11月30日複查頸腰MRI提示:頸椎退變,頸3/45/66/7椎間盤膨出,腰椎退行性變,腰3/44/5腰5/骶l椎間盤膨出,伴腰3/44/5椎間盤突出。患者症狀改善,繼續守方治療,並服濃縮益腎蠲痹丸4克,每日3次,蠍蚣膠囊1.5克,每日3次。
隨訪至今,患者症狀未再復發,活動自如,已可正常參加工作。
按:本案患者診斷頸椎病(脊髓型),其臨床表現為早期雙側或單側下肢麻木、疼痛、僵硬、無力、顫抖、行走困難,繼而雙側上肢發麻,握力減弱,容易失落物品。上述症狀加重時,可有便秘、排尿困難與尿瀦留或尿失禁症狀,或臥床不起,也可並發頭昏、眼花、吞咽困難、面部出汗異常等交感神經症狀。此病易誤診,由於患者肢體活動障礙,臨床上易誤診為腦梗死、腦萎縮等神經內科疾病,臨床宜多觀察、分析,注意鑑別,脊髓型頸椎病西醫多採取手術治療,部分患者術後壓迫症狀解除,但手術造成的神經損傷及術後復發率高仍是目前的難題。
此病中醫可歸屬『骨痹』『顫證』『喑痱』等,如【內經】所述:『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痹。』古代與現代大多數醫家均認為該病與肝腎虧虛、筋脈失養、風寒濕邪侵襲、痰瘀凝滯有關,屬本虛標實之證。臨床辨證以肝腎虧虛為主,病程遷延,治療頗為棘手,預後欠佳。朱良春認為該病當以腎督虧虛為本,痰瘀痹阻為標。治療上應以補益肝腎為主,兼以活血化瘀、化痰除濕、舒筋通絡等法,以達到攻補兼施、標本兼治的作用。而益腎壯督一是補益肝腎精血,二是溫壯腎督陽氣,故而選以蠲痹湯加熟地黃、制黃精、骨碎補、補骨脂、山萸肉、鹿角片、仙靈脾等益腎壯督;生水蛭、炮山甲化瘀通絡,軟堅散結,治療有形之邪。其中鬼箭羽、篇蓄清熱化瘀,尤其能利下焦濕熱,為朱良春治療糖尿病經驗要藥,全方標本兼顧,故而取效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