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96|回覆: 0

[思想啟蒙] 古典的轉型中國人物畫何以走出『超現實樂園』?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7-29 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世紀以來的中國畫壇,最引人注目者當首推人物畫。這個曾在漢唐主宰畫壇,到了元代則漸趨衰落的畫科,在20世紀又重放異彩,其光彩源於現實的光芒照耀。脫離現實,陳陳相因,是古典人物畫衰敗的緣由,關注現實,勇於創新,則是現代人物畫振興的關鍵。在中華藝術宮舉辦的現實的光芒中國畫現代人物畫研究展,以藝術與現實的關係為主線,通過近300件代表性作品的展示,基本廓清20世紀以來中國人物畫的發展概貌,同時也映現其面對社會現實的發展、面對西方藝術的衝擊所做出的反應。

古典的轉型中國人物畫何以走出『超現實樂園』?

古典的轉型中國人物畫何以走出『超現實樂園』?

蔣兆和【與阿Q像】,繪於1938年

傳統向現代的轉型

春秋時期即有抑惡揚善的周代歷史人物畫的記載,魏晉時期出現了以顧愷之為代表的人物畫大家。唐宋是人物畫的盛期,名家輩出。而元代因文人畫的興起而導致山水畫和花鳥畫繁盛,人物畫不再佔據主流位置,並與現實日趨疏離而逐步走向衰落。

20世紀初期,新的時代思潮衝擊封建舊文化,隱逸、遁世的文人畫觀念受到質疑,積極、入世的藝術得到提倡,雅與俗的壁壘被打破。中國藝術家們開始貼近人生,關注現實,關乎人間冷暖的現代人物畫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現代人不僅入畫,而且有了別樣的畫意。以陳師曾、豐子愷、齊白石等人為代表的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藝術家衝出摹古的怪圈,以現實人物為表現對象,在人物畫中高歌紅塵悲歡,表現俗世情懷。陳師曾是一位開放的傳統型畫家,他堅持文人畫的立場,但並不固步自封,而主張立足於傳統之上的漸變式革新。他於1914年創作【北京風俗】冊頁34圖,以舊京風俗入畫,筆簡意饒,立意深刻,充滿生活氣息和人間情味,開現代風俗畫之新風。豐子愷留學日本,受日本浮世繪的啟發,找到了藝術與新時代的結合點,他說:中國畫高似喬木,西洋畫深似幽谷。喬木太高,幽谷太深,都不宜住人。我要走在行人路上,我要學習人生,近於人情的繪畫。他說的不宜住人的中西繪畫指的應是傳統中偏於超脫的一面,他善於從日常瑣事中尋找素材,生發意義,其畫詩意諧趣具足,平實而深永。齊白石的漫筆人物畫,簡約、幽默,富有人情味。一些現實題材的人物畫作品躍動着畫家的那顆赤子之心,如【人罵我我也罵人】,畫的就是畫家自己,他初到北京之時,很不入時流之眼,畫家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並通過漫筆人物畫維護自己的藝術尊嚴。正是這批傑出的先行者以他們具有濃郁人間情味的作品,一掃傳統人物畫孤高荒寒之氣,中國現代人物畫由此誕生。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藝術家懷抱藝術救國的理想,以畫筆作武器,或奔赴抗日前線,或深入民間邊地,或在顛沛流離的逃難途中,以美術的方式記錄國難,宣傳抗戰,創作了一批以民間疾苦為內容的情感豐沛、形式新穎之作。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藝術家救亡圖強的愛國熱忱和人道主義的悲憫情懷,同時,還體現了他們藝術救國和藝術革新的高遠志向。

抗戰為藝術革新提供了契機,尤其是促進了寫實主義繪畫的推行和中國畫的變革。抗戰之前,中國畫壇還沉浸在隱逸的古典之境和濃重的摹古氛圍之中,畫家所表達的無非是清高自許的頹廢情懷,人物畫因與現實脫節、與時代游離而日趨僵化。抗戰消弭了當時中國畫壇上的種種論爭,為抗戰而藝術的指導思想被各種類型的藝術家所廣泛接受。徐悲鴻、蔣兆和、趙望雲、沈逸千、呂風子、黃少強、方人定、關山月等人,均以寫實的手法,直錄現實的苦難。抗戰使得寫實主義繪畫得到推行,以取法西方寫實主義為主的融合中西的藝術實踐推動了人物畫乃至中國畫的革新進程。與現實疏離已久的中國畫經過抗戰血與火的洗禮,開始走出超現實的樂園,而進入現實的煉獄,從非人的走到人的,從無關心的走到關心的。(傅雷語)

在傳統向現代轉型的歷程中,中國現代人物畫始終圍繞着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這兩大命題而發展,因此而產生傳統派和融合派。融合派又因取法西畫的不同而分為現實主義流派和現代主義流派。前者以徐悲鴻為代表,後者則以林風眠為代表。

古典的轉型中國人物畫何以走出『超現實樂園』?

古典的轉型中國人物畫何以走出『超現實樂園』?

齊白石【搔背圖】局部,繪於1927年,北京畫院藏

時代與生活的禮讚

新中國成立後,新的內容也拓展了人物畫的表現手法,借鑑民間年畫單線平塗的新工筆畫和吸收西方寫實畫法的寫實水墨人物畫,以特有的形式表達了對時代與生活的禮讚,並映現着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時代風雲。

徐悲鴻是中國寫實水墨人物畫的開拓者,他畢生致力於以西方寫實主義改良中國畫,並從中國人物畫入手進行中西融合的探索,開創寫實主義流派。新中國成立初期,徐悲鴻寫實教育體系與來自延安的革命寫實傳統,以及從蘇聯引進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三者合流,由此產生徐悲鴻學派和寫實水墨畫,在中國形成強大的寫實陣營,並成為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畫壇之主流。徐悲鴻學派以徐悲鴻和蔣兆和為開拓者,亦稱徐蔣體系。

寫實水墨人物畫大致分為南北兩派,北方以徐蔣體系為代表,南方以新浙派人物畫為代表。徐蔣體系的寫實水墨人物畫,重視人物形象塑造,強調造型的寫實性,筆墨服務於造型。除早在30年代開拓這一領域的徐悲鴻、蔣兆和外,繼起者包括以李斛、宗其香、李琦、姚有多、葉淺予、黃胄、劉文西、王盛烈、楊之光、周思聰、盧沉、楊力舟、王迎春、王子武、王明明、劉大為、趙奇、袁武等。

與北方徐悲鴻學派相對的是南方的新浙派人物畫。當時整個畫壇都在摸索如何以國畫的形式表現新時代,在文人畫氛圍濃重的浙江畫壇產生的寫實水墨人物畫,與徐悲鴻學派相比,少了素描味,多了傳統水墨的韻致,更貼近中國人的審美心理。其開拓者有李震堅、方增先、周昌谷等。新浙派人物畫的第二代藝術家繼承了這一流派的優良傳統。

古典的轉型中國人物畫何以走出『超現實樂園』?

古典的轉型中國人物畫何以走出『超現實樂園』?

【嘉陵江縴夫】,李斛繪於1946年

思想與語言的自覺

在經歷了十年文革之後,中國藝術家的思想上的自覺還體現於作品具有深刻的批判色彩。曾經一度,時代不允許不和諧音的出現,一律提倡正面歌頌,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充滿了陽光感和幸福感。新時期以來,一批對藝術和人生具有深刻認識的人物畫家,顯示了他們思想型藝術家的理論高度,同時,他們將這一高度轉化為作品中的批判性鋒芒,這種批判色彩在都市題材人物畫中尤為突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中國都市化進程的加快,都市愈來愈受到藝術家的關注,成為他們熱衷表現的對象。劉進安、劉慶和、李孝萱、陳蘇平等均以調侃、辛辣的筆調,表達着對現代都市生活的反思與批判,揭示都市生活的焦慮與無助,荒誕與虛無。

中國現代人物畫語言上的自覺首先體現為表現性水墨人物畫的興起。1980年代初,國門打開,西風襲來,一直囿於寫實的中國畫壇開始接受西方現代藝術的洗禮,其中,德國表現主義以其強烈的象徵寓意性吸引大批中國畫家,他們逐步摒棄寫實手法,脫離客觀敘事,以變形誇張的水墨語言表達主觀感受。語言上的自覺還體現在寫意性水墨人物畫的振興。

中國現代人物畫猶如一部生動的視覺文獻,形象地記錄了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亦反映了文化的轉型與思想的變革。關注現實,貼近人生是中國現代人物畫興盛的根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