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99|回覆: 0

[思維啟發] 那些關於秋天的書法名帖 張旭為何這般與眾不同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8-15 10: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立秋一過,意味着秋天悄然來臨。

秋天向來是歷代文人歌詠感慨最多的季節,多情傷感,悲緒戚戚,或者義薄雲天、豪情萬丈,以前者偏多。蘇軾就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雖未言秋字,但心境蒼涼,感覺身處秋的季節裏。

在不計其數的古代經典墨跡中,有些與秋相關的法帖傳世,讓今人得以一飽眼福,讀出不一樣的秋的況味。

那些關於秋天的書法名帖 張旭為何這般與眾不同

那些關於秋天的書法名帖 張旭為何這般與眾不同

東漢 張芝【秋涼帖】

【秋涼帖】刻帖,亦稱【八月帖】。章草。筆跡高古,冠絕古今。用筆古樸含蓄,圓潤健勁,結體隨行氣的趨勢而變,自然流暢,少有誇張形式的燕尾,收筆含蓄,大多作點或捺點,或者回鈎下連,具有今草氣息,是張芝代表作。

張芝(?-192),字伯英,善章草,後脫去舊習,減省章草點畫、波磔,成為今草,上下牽連,氣勢連貫,一筆呵成,開後世狂草之先河,被稱為草聖。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後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

釋文: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為秋涼平善廣閒。彌邁想思無違前。比得書不逐西行。望遠懸想。何日不勤。捐棄漂沒。不當行李。又去春送舉喪到美陽。須待伴比。故遂簡絕。有緣復相聞。餐食自愛。張芝幸甚幸甚。

東漢張芝【秋涼帖】為章草,字字獨立,不相連屬,卻又顧盼生姿,呈現出高古意態。開篇點明八月九日,其實和現在公曆所標註的立秋時間不一樣。過去用的是陰曆。按照現在的時間推算,大致接近白露,當是深秋時節。開篇四字秋涼平善點明主題,平善就是平安、安康之意。合起來就是說,深秋到了,要平安、安康啊。對朋友一聲不經意的問候,很是感人。

那些關於秋天的書法名帖 張旭為何這般與眾不同

那些關於秋天的書法名帖 張旭為何這般與眾不同

西晉 王衍【麥秋帖】

【麥秋帖】刻帖,和很多琅琊王氏書家類似,王衍行書書風妍麗,用筆流利,結體險峻,雖為刻帖,風格奇逸,前人評價所作行、草尤妙,初非經意,而酣然痛快見於筆下其自得於規矩之外。

王衍(256-311),字夷甫,出身琅琊望族,喜談老莊,倡導玄學,著名清談家,在當時有較大影響。

釋文:王衍。大將軍十六日復。至項。麥秋得小遲之遠近以為佳。知足不來,度不能已吾,亦無如之何?時事故□□耶。

那些關於秋天的書法名帖 張旭為何這般與眾不同

那些關於秋天的書法名帖 張旭為何這般與眾不同

東晉 王羲之【麥秋帖】

【麥秋帖】刻帖,王羲之精通諸體,嫻熟各家筆法,並在此基礎上大膽對傳統性的程式筆法進行改革,以不斷變化書勢和表現不同手法,使其愈加絢麗、豐富多彩,避免千篇一律。雖為刻帖,仍風姿綽約。

王羲之(303-379),字逸少,有書聖之稱。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釋文:大都夏冬自可足,麥秋輒有違,此亦人之常。期等平安,藪在此羸小差。知諸賢佳,數見范生,亦得玄近書為慰。又得孔郗王書,亦云不能數,何爾須江生,可耳斷絕也。尚未見傅女,足下言極是。有懷甚佳。

王衍和王羲之都有【麥秋帖】傳世。兩人有很多巧合。首先,帖的名稱相同。關鍵在麥秋二字,意思是大麥成熟的季節。夏可以分成孟夏、仲夏、季夏三個階段,如果按公曆算,孟夏大概在五月,仲夏在六月,季夏在七月。大麥成熟一般在六月份左右,不過,各地稍有不同,像青藏高原裸大麥區則要到七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才能成熟。秋天是穀物成熟的季節,古人引申稱仲夏前後為麥秋。看來,夏和秋在表述上是可以轉換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文化名詞存在極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其次,王衍和王羲之分屬西晉和東晉,其實來自同一個家族山東琅琊王氏,曾經顯赫一時。八王之亂歷時十六年。在這場變亂中,很多王室子弟丟了性命,更多的名士文人成了隨葬品。不過王氏中很多人的官職不降反升。最重要的是,在變亂中,新的一批王氏子弟在長者的庇蔭下和鬥爭的鍛煉下成長起來。這其中就有王衍的弟弟王澄和王覽的孫子王敦、王導等。最終王澄被任命為荊州刺史,王敦被任命為青州刺史。王衍當時很是得意: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為三窟矣。 後人對王衍的狡兔三窟非常看不上。此間,王衍還對王羲之的父親王曠和叔父王導做了安置。再次,王衍是前輩,王羲之居後,兩人書風還有些近似,見證了時代的烙印。

那些關於秋天的書法名帖 張旭為何這般與眾不同

那些關於秋天的書法名帖 張旭為何這般與眾不同

唐 張旭【殘秋帖】

【殘秋帖】刻帖,草書。【絳帖】乃宋太宗淳化年間,尚書郎潘師旦於絳州摹刻,為宋朝四大名帖之一,因刻於絳州,故名。另三種分別為【淳化閣帖】、【大觀帖】和【汝帖】。現存於山西,見【絳帖】第十卷。

張旭喜飲酒,往往大醉後揮毫作書,或以頭髮濡墨,如醉如痴,世人稱之為張顛。用筆如駿馬奔馳,倏忽千裏,連筆如雲煙繚繞,變幻多姿,貌似怪而不怪,關鍵在於點畫用筆完全符合傳統規矩,最終把書法藝術升華到用抽象的點線去表現思想情感。可以說,張旭是用傳統技法表現自身個性,無愧於身處的時代,博大清新、縱逸豪放之處,展現出強烈的盛唐氣象。

張旭(658-744),字伯高,號季明。官至金吾長史,曾任常熟尉。善書法,以草書為最,時人稱為草聖。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與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李璡、崔宗之、蘇晉、焦遂,並列飲中八仙;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

釋文:殘秋入洛謁明君,身事成來愧黍□。若說此生勤苦甚,心閒之走是何人?此迥重入洛陽城,又蒙皇恩陽一名。又(仍)白□師□清住,如斯誰將來情。

從東漢張芝到西晉王衍,再到東晉王羲之,可以看出書風尤其是草書的發展變化,到了唐代張旭,狂草出現了。從【殘秋帖】可以看出天馬行空、先聲奪人的力量。標題中的一個殘字,點明了主題。殘秋從字面上來說,指秋天將盡的時節,臨近冬天了。唐權德輿【舟行夜泊】詩中曾寫道:蕭蕭落葉送殘秋,寂寂寒波急暝流。幾乎也能感受到民國秋瑾所寫的秋風秋雨愁煞人句子同樣的況味。古今同理,面對離別和感傷,總是難免會有一些心緒起伏。但【殘秋帖】整個書風並沒有給人以肅穆蕭殺之感,畢竟是大唐氣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