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饮鸩止渴》相关人物
霍谞,字叔智,后汉魏郡邺县人。少年时就是通达经术的儒生。十五岁时曾上书把在狱里的舅舅宋光解救出来。
梁商(?-141年),字伯夏,东汉时期外戚、将领,东汉九江太守梁统曾孙,跋扈将军梁冀的父亲,官至大将军。
《饮鸩止渴》涵义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饮鸩止渴》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饮鸩止渴》辨析
《饮鸩止渴》读音:yǐn zhèn zhǐ kě
《饮鸩止渴》近义词:急功近利、漏脯充饥、杀鸡取卵、牵萝补屋
《饮鸩止渴》反义词:从长计议、高瞻远瞩
《饮鸩止渴》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饮鸩止渴》造句
1、用高利贷解决公司的经济困难,无疑饮鸩止渴。
2、他不顾一切地把老本都拼上了,这实际上是漏脯充饥,饮鸩止渴。
3、事实证明,那种靠毁林扩大耕地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4、饮鸩止渴的反义词有从长计议。
5、饮鸩止渴指人的方法不对。
6、美国人正在饮鸩止渴!带着全世界一起慢性自杀。饮鸩止渴,说的是喝毒酒解渴,虽然能解一时之口渴,但是却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7、饮鸩止渴的押韵词有笼山络野、穷里空舍、攀藤附葛、弥山遍野。
8、饮鸩止渴的近义词有饥不择食等。
9、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
10、但一味的低价策略占领市场无异于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对品牌后期的发展甚至是致命性的。
《饮鸩止渴》成语典故:
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
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一些权贵的眼中钉。后来,权贵们联合起来诬告宋光篡改诏书,皇帝信以为真,就把宋光逮捕,押到京都洛阳,关进了监狱。这时,霍谞才十五岁。
霍谞不相信舅舅会篡改诏书。宋光入狱以后,霍谞十分着急,日夜思考解救舅舅的方法。最后,他决定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申冤。
他在信中说: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他为人正直、秉公守法,从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这样的行为好比是一个人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 (“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这样的话,食物还没进到肠胃里,刚到咽喉人就已经断气了,怎么可能会有人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霍谞说得很有道理,又听说他只有十五岁,对他的胆识颇为赞赏。后来,梁商不仅重审此案,还亲自到皇帝那里替宋光辩白。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宋光也被无罪释放。从此以后,霍谞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饮鸩止渴》成语接龙:
饮鸩止渴→渴者易饮→饮河鼹鼠→鼠啮虫穿→穿云裂石→石心木肠→肠肥脑满→满脸春色→色胆如天→天夺之年→年深月久→久束湿薪→薪尽火传→传诵一时→时无再来→来者居上→上雨旁风→风吹草动→动荡不定→定倾扶危→危言核论→论长说短→短叹长吁→吁地呼天→天缘凑合→合而为一→一点一滴→滴水穿石→石火光阴→阴谋诡计→计行虑义→义不取容→容光焕发→发奸擿伏→伏法受诛→诛暴讨逆→逆耳之言→言听计用→用尽心机→机变如神→神领意造→造谣生非→非愚则诬→诬良为盗→盗嫂受金→金淘沙拣→拣精择肥→肥猪拱门→门阶户席→席地而坐→坐无虚席→席卷八荒→荒淫无道→道存目击→击楫中流→流连忘反→反求诸己→己溺己饥→饥冻交切→切齿腐心→心如止水→水枯石烂→烂额焦头→头痛额热→热肠古道→道寡称孤→孤文只义→义形于色→色丝虀臼→臼灶生蛙→蛙鸣狗吠→吠形吠声→声气相通→通文调武→武艺超群→群鸿戏海→海涯天角→角立杰出→出门如宾→宾至如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