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氣】相關人物
崔瀣、崔沆
【沆瀣一氣】涵義
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後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
【沆瀣一氣】出處
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沆瀣一氣】辨析
【沆瀣一氣】讀音:hàng xiè yī qì
【沆瀣一氣】近義詞:同流合污、狼狽為奸、一丘之貉、蛇鼠一窩
【沆瀣一氣】反義詞:肝膽相照、志同道合、同仇敵愾
【沆瀣一氣】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沆瀣一氣】造句
1、這三個沆瀣一氣的貪官,不知污了多少民脂民膏,人們一提起他們來就咬牙切齒。
2、這件弊案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這兩人沆瀣一氣,暗中勾結,挪用了公款。
3、一月,智利公平競爭委員會發現,國內三大製藥企業掌控着90%的市場份額,他們沆瀣一氣使得全國200餘種藥價漲價近五成。
4、父子兩人是先後任的縣官,卻沆瀣一氣地搜刮民財,貪贓枉法。
5、他們兩人相見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氣。
6、皓東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氣。
7、有時候警察和強硬分子沆瀣一氣。
8、他們互相勾結,沆瀣一氣,正是一丘之貉。
9、你是英雄,他是好漢,沆瀣一氣,令人佩服。
10、當然,大多數歐洲人將危機歸咎於不受約束的英美資本主義,不料卻發現,歐洲本土機構也統統沆瀣一氣。
【沆瀣一氣】成語典故:
隋唐時,讀書人要做官,都要經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着發榜了。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地錄取了。發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
按照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榜後,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澀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於是,愛湊趣的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沆瀣一氣】成語接龍:
沆瀣一氣→氣誼相投→投桃報李→李代桃僵→僵李代桃→桃園三義→義憤填胸→胸無宿物→物稀為貴→貴人善忘→忘恩背義→義正辭約→約法三章→章台楊柳→柳夭桃艷→艷如桃李→李廣不侯→侯服玉食→食辨勞薪→薪桂米珠→珠翠之珍→珍禽奇獸→獸聚鳥散→散言碎語→語重心沉→沉吟不決→決命爭首→首身份離→離鸞別鵠→鵠峙鸞翔→翔鸞舞鳳→鳳儀獸舞→舞裙歌扇→扇枕溫席→席捲而逃→逃之夭夭→夭桃穠李→李白斗酒→酒後失言→言歸於好→好逸惡勞→勞筋苦骨→骨鯁之臣→臣心如水→水米無干→乾脆利索→索隱行怪→怪聲怪氣→氣吞湖海→海涸石爛→爛額焦頭→頭高頭低→低聲啞氣→氣沖霄漢→漢官威儀→儀表不凡→凡夫肉眼→眼光如豆→豆蔻年華→華屋山丘→丘山之功→功名富貴→貴不召驕→驕佚奢淫→淫朋密友→友風子雨→雨泣雲愁→愁眉蹙額→額手稱慶→慶弔不行→行不逾方→方驂並路→路絕人稀→稀世之寶→寶刀未老→老羆當道→道盡途窮→窮年盡氣→氣忍聲吞→吞雲吐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