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55|回覆: 0

[醫藥臨床] 【本經】:吳茱萸 - 溫中止痛 降逆止嘔 助陽止瀉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26 22: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吳茱萸『味辛溫。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根,殺三蟲。』(【本經】)

吳茱萸味辛、苦,氣溫,主入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辛溫能暖脾胃,苦能降逆止嘔、咳,即『溫中、下氣』,故可治療脾胃虛寒、運化失常之嘔吐、泄瀉、腹痛,也可治療胞宮虛寒之月經病;而且,吳茱萸的『止痛』作用很強,凡脾胃虛寒或肝胃虛寒導致的痛症,如胃痛、脅痛、厥陰頭痛、婦女痛經、寒疝等,表現為喜溫喜按,噁心嘔吐,納呆腹脹,畏寒肢涼,便溏泄瀉,舌淡苔白,脈沉弦或遲者,尤宜於用吳茱萸,如吳茱萸湯、導氣湯、溫經湯、四神丸等。

慢性腎衰竭之屬脾腎陽虛、水濕濁邪內盛,症見尿少,水腫,嘔吐,泄瀉,納呆,腹脹者,可予以吳茱萸湯與真武湯合方溫腎健脾、利水降濁,藥用吳茱萸6克,黨參15克,生薑10克,大棗5枚,熟附片10克,茯苓30克,焦白朮10克,益母草30克,車前子15克,其中,加益母草、車前子是為了加強利水作用。

慢性腹瀉久治不愈者,乃因脾陽虛弱,日久傷及腎,致命門火衰,強調溫腎固澀二法,用吳茱萸15克溫中散寒入脾,五味子100克收斂固澀入腎,此方雖簡,卻有良效。

左金丸乃黃連為君,佐少量吳茱萸為臣,用量為6:1,治療肝火犯胃證之脅痛口苦、嘔吐吞酸。余受此啟發,認為吳茱萸為君,佐少量黃連為臣,用量仍為6:1,可治療心腹積冷、心下結氣之胃寒證,凡見脘腹冷痛、脹氣,嘔吐吞酸,冷食不消,畏寒喜暖,舌淡苔潤,脈沉弦緊者,予以吳茱萸9克,黃連1.5克,山梔子3克。因腹內久郁寒濕,必蘊濕火,梔子入六經,泄三焦火,又能行結氣,故宜加之。

女性月經不調,少腹冷痛脹滯,經水色紫成塊,淋漓不盡者,為沖任虛寒、瘀血阻絡,經水不能循經而行,妄行於經絡之外而淋漓不盡,擬溫經湯去生薑加炮姜、烏賊骨化瘀止血,藥用當歸6克,白芍6克,吳茱萸6克,川芎6克,炮姜6克,法半夏6克,丹皮6克,麥冬10克,黨參10克,桂枝6克,阿膠6克(烊化),炙甘草6克,烏賊骨15克。婦女經行腹冷痛,嘔吐,經水紫黯有塊者,余常用少腹逐瘀湯加吳茱萸、生薑溫經散寒,止痛止嘔,療效顯著。

陰疽如流注、痰核、瘰癧、乳岩、橫痃、脫疽、貼骨疽、鶴膝風等,屬營血本虛、寒凝痰滯痹阻肌肉筋骨血脈關節所致者,症見患處漫腫無頭,酸痛無熱,皮色不變,破潰膿液如血水不稠,口不渴,舌淡脈沉細等,可以吳茱萸300克,蓽茇100克,細辛100克研末,用醋調敷於局部,紗布固定,每日更換,同時內服陽和湯。

吳茱萸依靠其辛溫走散之性,通過開發腠理,達到逐風寒濕邪而止痹痛之功。

吳茱萸辛溫燥烈,容易耗氣動火,故陰虛有熱者忌用。吳茱萸有小毒,臨床不宜用量過大、服用時間過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