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46|回覆: 0

[醫藥臨床] 立足臨床實踐是研讀經典的最高境界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28 15: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學習研究【內經】,不僅要領會其提供的理論精華,更應深刻領悟先人們認識世界和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思維方式,而結合臨床實踐是研讀經典的最高境界。『經典需要臨床,臨床需要經典』,這是筆者的深刻體會。

•治經典之學,若實實在在運用於臨床,才能把經典理論真正化為自己的知識,並有所感悟;先哲之理法,若能靈活應用於今病,方見生命。若不着邊際,高談闊論,虛無縹緲,除了把經典之學引向空玄之外,則與中醫學術發展無寸補。

中醫學經典是先人們臨床醫療經驗的結晶,離開臨床實踐就無法解析經典的隱奧,立足臨床實踐是研讀中醫學經典的最高境界。

1911年梁啓超在【學與術】中說:『學也者,觀察事物而發明其真理者也;術也者,取所發明之真理,而致諸用者也。』嚴復在【原富】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蓋學與術異。學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術者據已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學主知,術主行。』古人倡導『知行合一』,行是知之基,亦是知之成;知原於行而成於行。中醫學屬於應用學科,離開臨床應用談醫學,難免空泛。

內經】是一部中醫學理論的經典,這已經是中醫界的共識。經過多年的學習、研究、實踐發現,【內經】不僅僅是一部討論中醫學理論的書,【內經】本身的內容還匯集了漢以前豐富的臨床醫療實踐經驗。筆者在學習研究中發現,【內經】162篇涉及的病證有五百餘個,全書直接以病證名篇的篇章有40餘篇,加之其他篇章中涉及的臨床醫學內容,約占整個【內經】的二分之一以上。

內經】是後世中醫學發展的根源】

內經】中關於病證的內容,其學術原理和醫療經驗,對今天的臨床仍然具有很大的實踐價值。例如,【素問·咳論】不僅對咳嗽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證候分類、傳變規律、治療原則作了系統的闡述,難能可貴的是還提出了『外內合邪』『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的著名論點,對後世解析咳嗽病機、辨治咳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論中對咳嗽採取五臟六腑分證的方法,實為後世臟腑辨證之雛形。再如,【素問·舉痛論】開卷即提出『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的觀點,這不僅揭示了研究世界萬物的重要思維方法,而且提示理論研究必須聯繫臨床實踐;經文對『五藏卒痛』的病機作了高度的概括,立痛證虛實辨證之綱要;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對十四種痛證的鑑別診斷問題,這也許是中醫學中最早的證候鑑別診斷。還如,【內經】曾經採用『人與天地相應』及『陰陽消長』理論對睡眠的生理、失眠等睡眠障礙病證作了較為詳細的闡述,認為人體陰陽之氣的消長出入是形成正常睡眠—覺醒節律的生理基礎。【靈樞·口問】說:『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同樣的記載還可見於【靈樞·大惑論】:『夫衛氣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在『人與天地相應』理論指導下,【內經】認為人體衛氣的運行存在着晝夜循環往復的變化節律,白晝衛氣運行於陽氣,人體陽氣盛於外,人處於醒寤狀態;夜間衛氣運行於陰經與五臟,陽氣潛降,陰氣主事,人入寐。如果陰陽之氣運行失調可以導致睡眠障礙。【靈樞·大惑論】說:『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臨床採取調節陰陽升降治療睡眠障礙,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療效。現代睡眠學認為,人的腦部存在着兩個系統,一個促進睡眠,一個促進覺醒,稱為睡眠與覺醒系統。如果把前者稱為陰,後者稱為陽,那麼陰陽協調則睡眠—覺醒循環正常,陰陽失調則產生睡眠障礙,可見,中西醫關於睡眠—覺醒節律的理解,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述舉例說明,【內經】中豐富的臨床醫學經驗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對現代臨床有很好的實踐價值,【內經】中的臨床醫學是後世中醫臨床醫學發展的根和源。

經典需要臨床,臨床需要經典】

張子和認為,【內經】是一部治病的法書。其中的意義應該有二,一是說【內經】所奠定的理論體系是指導中醫臨床實踐的圭臬,二是說【內經】本身就是古代醫學家臨床經驗的結晶。千百年來中醫的學術發展史足以證明【內經】的臨床價值。學習研究【內經】,不僅要領會其提供的理論精華,更應深刻領悟先人們認識世界和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思維方式,而結合臨床實踐是研讀經典的最高境界。『經典需要臨床,臨床需要經典』,這是筆者在教學研究、實踐經典的深刻體會。

有些人的中醫藥臨床療效不盡如人意,其中的原因很多。筆者認為這與臨床中醫師沒有很好地學習研究繼承中醫經典有一定關係。陳竺院士說:『當前要特別強調對中醫的尊重,如果不知道中醫的內涵、優點、精華是什麼,需要改進和改善的部分是什麼,就草率對它下結論,不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家應該有的態度。』他說:『中醫強調陰陽平衡,與現代系統生物學的基本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中醫強調天人合一,與現代西方科學講的健康環境因素十分相似;中醫強調辨證施治,與近年來西方醫學中強調為每一個病人找到最適合藥物的藥物遺傳學不謀而合;中醫的複方理論,實際上也是對應着西醫近年來高度重視的各種療法的綜合協同。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中醫藥理論與實踐對當代醫學發展的啟示作用和獨特貢獻,並使之發揚光大。』

從臨床角度研究【內經】】

如果說【內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明珠,那麼其中的基礎理論體系和臨床醫學體系是中醫學的兩朵奇葩。那麼,如何從臨床角度研究【內經】?

用【內經】基本理論指導臨床辨證論治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有『陽化氣,陰成形』之說,【內經】用此理論詮釋自然現象和人體生理病理。關於陰陽理論在醫學中的應用,闡述最為深刻者,當首推明代醫家張介賓。『陰不可以無陽,非氣無以生形也;陽不可以無陰,非形無以載氣也』,『陰陽二氣,最不宜偏,不偏則氣和而生物,偏則氣乖而殺物。』著有【大寶論】和【真陰論】專題討論陰陽理論及其臨床運用。提出了關於治療陰陽、精氣虛損的精闢見解:『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氣;善治氣者,能使氣中生精』。這些論述可以認為是對【內經】『陽化氣,陰成形』理論的演繹和發展,對於今天臨床實踐具有深刻的啟迪。

筆者曾經治療一功能性消化不良案,患者自幼懦弱,身體頎長,皮膚白皙,未診時訴食欲不振,噯氣,腹脹,雖知飢餓,得食早飽,大便不暢,形體消瘦,體質甚差,不耐寒溫,平素多易感冒,經常因病輟學,恙起近兩年,久治罔效。苔薄白膩,脈來細濡。西醫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診斷為胃痞。投健脾和胃,理氣寬中藥,如黃芪、黨參、白朮、薏苡仁、茯苓、甘草、制半夏、蘇梗、炙雞內金、枳殼、焦楂曲、制大黃、大棗等。數診之後,證情有所緩解,但稍不慎進食油膩後,證復如故。思【內經】有『陽化氣』之明訓,考慮患者久病中陽不足,『無火無以熟谷』,乃取上法佐以溫暖胃陽之品,補火以生土,化氣促健運。藥用上方加熟附子、肉桂、蓽澄茄等,數劑後早飽、脘脹、噯氣、隱痛等明顯緩解。繼以前法化裁加減,調治善後,證情基本康復,形體漸豐,神色轉佳,可以勝任學業。

又如,【靈樞·本神】說:『心藏脈,脈舍神』『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素問·調經論】說:『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心火亢盛,邪火擾心而可出現神昏譫語;心血不足,可表現為健忘、失眠、多夢等神志症狀。【王琦臨床醫學叢書】一書中記載張海峰曾治一患者,因家庭事故引起精神失常,狂亂不識人,終日打罵,力大無窮,發作近半月,大便數日一行,狀如羊屎,尿味臊臭,目赤直視,面色紅赤,舌苔黃褐厚膩而干,唇焦紫,脈滑數有力。此陽明燥實化火,上擾心神,治以瀉陽明腑實,清心安神。藥用大黃、芒硝、枳實、甘草、石菖蒲、鬱金,服2劑得瀉大便七八次,臭穢異常,狂志大減,神志稍清。用前方略減量繼服,證情進一步好轉,繼以育陰清心安神善後15劑,悉如常人。

再如【素問·舉痛論】提出『百病生於氣』的觀點,即用『氣』的異常變化概括所有病理現象。誠如張介賓所云:『氣之在人,和則為正氣,不和則為邪氣。凡表里虛實、逆順緩急,無不因氣而至,故百病皆生於氣。』【熊繼柏醫論集】中記熊繼柏曾治一情志致病患者,其因患胃痛去某醫院診治,一位年輕醫生在其病歷上寫着『肝癌待查』的意見,患者見後,當即癱倒,不能行走,用車接回家後,脘脅疼痛加劇,不進飲食,心悸自汗,四肢顫抖,大小便頻數,如此一周未起。熊繼柏診之,詢其素無肝病史,捫其脘脅部並無腫塊,且見噯氣等胃病症狀,細審病史,知乃『恐癌』之證。遂以心理撫慰,佐以柴胡疏肝湯合孔聖枕中丹調理,數劑諸症釋然。誠如【素問·疏五過論】所指出:『凡診者,必知終始,有知餘緒,切脈問名,當合男女,離絕菀結,憂恐喜怒,五臟空虛,血氣離守,工不能知,何術之語。』【內經】的這些理論正是後世心理療法的理論導源。

中醫治療疑難病130例紀實】中凌耀星運用【素問·湯液醪醴論】 『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的經義,提出治癌四原則之一『導』,即思想勸導。強調醫生既要治病,也要治人。人一旦得了癌症,容易憂愁抑鬱,消沉悲觀,這種情緒對疾病的康復非常有害。所以醫生必須進行細緻勸導,從醫理上分析他的有利條件,舉些至今存活的有效案例,證明癌是可治之症。以鼓勵其信心,增強其意志,使其在希望中主動配合醫療,充分發揮其意志的作用,從而調動機體內部積極因素,提高治療效果。

大宗病例回顧性研究驗證【內經】理論

通過大宗病例的臨床觀察,驗證、探討【內經】理論的實質或病證診治規律,也是臨床研究的良好途徑。

例如,中華全國內經專業委員會【內經新論】中記載,田勇等從185例咳嗽治療經驗探討【素問】『五藏六府皆令人咳』的臨床意義。分析發現,其中屬於肺咳者32例,脾咳者59例,腎咳者75例。肺咳者用二陳湯加減,脾咳者用保和湯加減,腎咳者用六味地黃湯、金匱腎氣湯加減,心咳者用三子養親湯、二陳湯、生脈散合方加減,肝咳者用龍膽瀉肝湯、瀉白散加減,一般服藥3~15劑,均獲得較好的療效。陳春明根據【內經】脾胃理論治療127例肝內膽管結石,病機主要責之於肝、膽、脾、胃,治療分設和解少陽、清熱排石,健脾和胃、利濕排石,健脾益陰、澄清膽汁,隨症加減。20~60天為一療程,結果112例排出結石。【素問·奇病論】有『有病口甘者……治之以蘭,除陳氣也』的記載,明確指出以蘭草湯治療消渴病。劉宜云、郭新華以蘭草湯加味(佩蘭、茯苓、山藥、厚朴、蒼朮、地骨皮、玉竹)治療濕熱蘊脾型糖尿病27例,45劑一療程。結果:顯效率48.1%,好轉40.7%。楊志偉運用【素問·痹論】關於『筋痹』的理論,自擬『舒筋蠲痹飲』(白芍、木瓜、甘草、當歸、雞血藤、桂枝、地龍、香附、蜈蚣、牛膝)加減,治療坐骨神經痛63例,結果:痊癒24例,顯效22例,好轉15例,無效2例。病例統計表明,一年四季均可以見筋痹,僅以春季發病率稍高,故認為不必拘於【素問】春季之說。

以上舉例說明【內經】理論在臨床上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每一個臨床醫生必須具備紮實的經典理論基礎,才能提高臨床水平。

流行病調查方法探討【內經】學術觀點

採用流行病調查方法也是臨床研究的很好形式,其特點是組成研究題目的三個因素——受試對象、處理因素、實驗效應,都是自然界中既有的,不需要人為地另外施加新的處理因素。對於【內經】臨床研究同樣適合。

例如,中華全國內經專業委員會【內經新論】中,葉慶蓮等通過調查廣西南寧30年疫情資料,分析五運六氣與發病的關係。依照南寧市1951~1980年法定傳染病發病率,繪出發病曲線圖,根據圖表找出發病高峰年,據發病高峰年的干支,確定中運、司天、在泉、四間氣及運氣相合情況,製成簡表。根據【內經】運氣學說中五運太過不及、司天在泉淫勝及運氣同化異化理論進行比較,結果:南寧市30年法定傳染病7個發病高峰年,基本符合者6年,不符合者1年,符合率約為86%。可見應用流行病調查方法來驗證運氣理論很有學術價值。又如,李時朴運用【內經】『腎主骨』的理論,調查了101例頸椎病。結果表明,其中99例X線椎體唇樣改變,占98%,按【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的記載,不論男女均以40歲為限,其中40歲以上91例全部有椎體唇樣改變。說明40歲以上患頸椎病均與腎氣虛有關,【靈樞·海論】『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此與頸椎病壓迫椎基動脈,造成腦內供血不足,產生眩暈相吻合。

從古代醫案考察【內經】理論學術價值

古今醫案是醫家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通過醫案的辨證用藥分析來驗證、探討【內經】理論的學術價值,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例如,【王洪圖內經臨證發揮】中,王洪圖統計了【名醫類案】【續名醫類案】【二續名醫類案】以及【中國現代名醫醫案精華】中涉及睡眠失常的115例醫案為基礎,分析各類症狀用藥規律和治療中五行五臟系統出現的頻率統計,探討五臟與睡眠的關係。統計結果表示,對不寐類治療中脾胃系統出現的頻率最高,心系統次之,肝系統再次之,最後是肺腎。說明睡眠與脾胃、心、肝關係最密切,治療不寐必須主要從調節脾胃、心、肝着手。

總之,中醫經典理論來自臨床經驗的總結與升華,但歸根結底,學習經典的目的是運用於臨床,通過臨床實踐的檢驗方能體現其學術價值。筆者認為,治經典之學,若實實在在運用於臨床,才能把經典理論真正化為自己的知識,並有所感悟;先哲之理法,若能靈活應用於今病,方見生命。若不着邊際,高談闊論,虛無縹緲,除了把經典之學引向空玄之外,則與中醫學術發展無寸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