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功行賞】相關人物
鄂千秋(?-前190),西漢初人。
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曹參,西漢開國功臣,名將,是繼蕭何後的漢代第二位相國。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
【論功行賞】涵義
論:按照。按功勞的大小給於獎賞。
【論功行賞】出處
【韓非子·八說】:“計功而行賞,程能而授事。”
【論功行賞】辨析
【論功行賞】讀音:lùn gōng xíng shǎng
【論功行賞】近義詞:照功行賞、賞罰分明、按勞計酬、計功行賞
【論功行賞】反義詞:無功受祿、坐享其成、賞罰不明
【論功行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論功行賞】造句
1、他的功勞最大,論功行賞,也該他是先進。
2、這次行動他表現得最為出色,可是論功行賞卻沒有他的份,這真叫人納悶。
3、中央政府將在新的徵聘條例中,實施以提升效率和論功行賞的專業制度。
4、天堂是以偏愛行事的;如果論功行賞,則君將不得其門而入,而君家之狗將登堂入室矣。
5、幾年徒勞無益的服務,在論功行賞時就大有關係。
6、如果他們達成目標,就要論功行賞,光是講好話是不夠的。
7、正因劉備出色表現,界橋之戰後,公孫瓚論功行賞,表奏劉備出任平原相,獨掌一郡。
8、元封七年,太初曆製成並頒行天下,皇帝論功行賞,鄧平受封太史丞。
9、這件事雖說是大家一起做,但還是要根據各人的努力情況論功行賞。
10、為了把國家治理得更好,國家應該廣開門路,選賢與能,而不應該把天下權柄論功行賞。
【論功行賞】成語典故:
劉邦消滅項羽後,平定天下,當上了皇帝,史稱漢高祖。接着,要對功臣們評定功績的大小,給予封賞。
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贊侯,給予的封戶也最多。群臣們對此不滿,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奪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千秋把劉邦要講而未講的話講了出來:“眾位大臣的主張是不對時。曹參雖然有轉戰各處、奪取地盤的功勞,但這是一時的事情。大王與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掉軍隊,隻身逃走也有好幾次。然而,蕭何常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讓他做的。漢軍與楚軍在滎陽時對壘數年,軍中沒有口糧,蕭何又用車船運來糧食。如今即使沒有上百個曹參,對漢室也不會有損失,怎麼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在萬世的功勳之上呢?應該是蕭何排在第一位,曹參居第二位。”劉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話,於是確定蕭何為第一位,特許地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論功行賞】成語接龍:
論功行賞→賞信罰明→明教不變→變危為安→安邦治國→國富民強→強而後可→可想而知→知無不盡→盡如人意→意合情投→投桃報李→李郭同舟→舟車勞頓→頓足失色→色如死灰→灰身泯智→智藏瘝在→在劫難逃→逃之夭夭→夭桃襛李→李廣未封→封豨修蛇→蛇口蜂針→針頭線腦→腦滿腸肥→肥頭大耳→耳鬢廝磨→磨鉛策蹇→蹇之匪躬→躬耕樂道→道長論短→短嘆長吁→籲天呼地→地大物博→博聞強志→志大才疏→疏而不漏→漏泄春光→光前絕後→後悔不及→及笄年華→華屋山丘→丘山之功→功蓋天下→下車作威→威風八面→面紅面綠→綠林好漢→漢官威儀→儀表不凡→凡夫俗子→子子孫孫→孫康映雪→雪月風花→花好月圓→圓頂方趾→趾踵相錯→錯落高下→下筆有神→神搖意奪→奪其談經→經緯萬端→端倪可察→察言觀行→行間字裡→里出外進→進退裕如→如是我聞→聞所未聞→聞風響應→應對如響→響徹雲際→際遇風雲→雲布雨施→施命發號→號寒啼飢→飢不遑食→食不重肉→肉眼惠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