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植山教授認爲仲景提出的『六經欲解時』理論,實際上是基於【黃帝內經】『三陰三陽』『開闔樞』有序的動態變化的時空方位概念,是對人體氣化六種狀態的表述,六經『三陰三陽』於天地相應各有氣旺主時,三陰三陽各藉其主氣隨其旺時而解。
『六經欲解時』出自張仲景【傷寒論】,筆者通過跟師龍砂醫學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教授學習實踐,對其應用價值感觸頗深,在此結合案例談談心得體會。
【案1】:支氣管哮喘(從『厥陰欲解時』『陽明欲解時』論治)
龔某,女,30歲,於2014年12月2日初診。自幼患哮喘,2014年10月以來哮喘頻發,在當地服用中藥2月未見好轉來診。刻診:夜間2點哮吼痰鳴,胸悶憋氣,呼吸困難,夜間發作哮喘時伴口渴,煩熱,咯痰色白清,有清鼻涕,咳嗽不甚,胃納可,大便正常,舌苔薄黃,舌質偏紅,脈細。考慮其證丑時(夜間2點)發病,符合『厥陰欲解時』,遂予烏梅丸方加減:烏梅30克,細辛3克,肉桂4克(後下),川連6克,黃柏10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川椒4克,乾薑6克,制附片6克,瓜蔞皮10克,薤白10克,法半夏10克,生炙甘草各15克,葶藶子15克,大棗10克。7劑,水煎服,囑晚飯後及睡前各服1次,每次150毫升。
二診(2014年12月24日):訴服用上方2劑後夜間哮喘即獲緩解,因訴項背部怕冷,舌苔薄幹舌質暗紅,脈細。又擬原方復入鹿角片10克,熟地10克,麻黃5克,桂枝10克。7劑,水煎服,改早晚各服1次。
三診(2015年1月27日):服上藥病情得控。因天氣變化,不慎受涼導致哮喘又發,哮吼喘憋,背涼怕冷,在當地運用小青龍湯、陽和湯效不顯又來求診,追尋發作加重時間告知下午5~6點以及凌晨3~6點發作明顯,表現氣喘喉鳴,咳嗽則覺氣暢,咯吐少量透明泡沫痰,有鼻涕噴嚏,胃脘稍脹,大便不溏,苔薄質暗紅,脈細。據發病時間下午5~6點符合『陽明欲解時』,凌晨3~6點『丑至卯上』同時符合『厥陰欲解時』,於是選用烏梅丸合小承氣湯方加減,處方:烏梅30克,細辛3克,肉桂4克(後下),川連4克,黃柏6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川椒3克,乾薑6克,制附片5克,枳殼10克,厚朴15克,制軍5克,炙甘草9克,葶藶子15克,麻黃5克,杏仁10克,大棗10克。14劑,水煎服,中飯及晚飯後40分鐘各服1次,每次150毫升。
四診(2015年2月12日):訴服用上方1次(半劑)即感松適,氣喘緩解,3劑服完胸悶即除,7劑服完諸症消失,又服藥1周鞏固。因昨日又有受涼感冒稍咳,此次沒有發作哮喘,患者甚喜,痰少,無鼻塞,納谷欠香,苔薄質暗紅,脈細。原方增乾薑爲9克,加入炒白朮10克,六曲10克以健運脾胃、開胃增食。14劑,上藥服完,哮喘完全得控,後予以上方2倍爲料熬製膏方善後鞏固。
【案2】:胸悶變異性哮喘(從『厥陰欲解時』『少陽欲解時』論治)
張某,女,36歲,於2014年10月20日初診。喘憋咳嗽,凌晨1~3點爲甚,納可,大便不實,舌苔薄黃,舌質暗紅,脈細弦。氣道激發試驗陽性。因發病時間凌晨1~3點符合『厥陰欲解時』,故予烏梅丸方加減,處方:烏梅35克,細辛3克,肉桂(後下)4克,川連3克,黃柏10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川椒4克,乾薑6克,制附片6克。7劑,水煎服,晚飯後、睡前各服1次,每次150毫升。
二診(2014年10月28日):訴服用上方後凌晨1~3點喘憋已除,但早晨5~6點及上午7~9點還會受涼易咳,咳吐黃痰,口乾口苦,咳甚作嘔,咽干,面顯紅疹發癢,舌苔黃邊紅,脈細弦。因發病時間爲上午5~9點,橫跨『厥陰』與『少陽欲解時』(從寅至辰上),遂擬原方復入小柴胡湯意,加柴胡6克,黨參15克,黃芩1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5克,大棗10克,生薑3片。7劑,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每次150毫升。
三診(2014年11月5日):訴服完上方咳嗽即獲完全消除。
【案3】:脅痛(從『厥陰欲解時』論治)
陸某,女,56歲,於2014年6月6日初診,患者右脅部疼痛不適10餘年,病史:患者10餘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右脅部疼痛,先後服疏肝理氣藥,未見明顯緩解。就診時患者右脅部疼痛,喜右臥位,疼痛遊走,夜2~3點痛甚,伴噯氣,泛酸水,受涼後易出現咳嗽、咽痛,口乾,消谷善飢,食納尚可,大便偏干,夜寐安,舌苔薄黃,質暗,脈弦澀。B超未發現肝膽異常。初從常法疏肝理氣和絡法,方選香附旋覆花湯、四逆散、金鈴子散、失笑散等均無效,考慮其發病時間夜2~3點,符合『厥陰欲解時』,治以烏梅丸方加減:烏梅30克,細辛3克,桂枝10克,制附片5克,黃連4克,黃柏10克,當歸10克,黨參12克,川椒4克,乾薑5克。7劑,日1劑,濃煎300ml,日服2次。
二診(2014年6月13日):患者訴右脅疼痛大減,口乾,消谷善飢減輕,現自覺右脅部火灼感,舌苔薄黃,質暗,脈弦澀。效不更法,原方烏梅加至50克,增入全瓜蔞10克,紅花5克,炙甘草5克。7劑,常法煎服。
三診(2014年6月20日):患者訴脅痛已除,咽稍干,右脅火灼感顯好,舌苔薄白,質暗,脈細。效不更方,原方續服7劑。
【案4】:脅痛(從『陽明欲解時』論治)
陳某,男,65歲,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經治療咳喘諸症緩解。第三天查房時患者訴左脅疼痛,時脹,且於下午3~4點疼痛爲劇,口乾口苦,余無特殊不適,舌苔薄黃。因思及患者脅痛於下午3時後疼甚,符合『陽明欲解時』(從申至戌上),即處以小承氣湯加減:生大黃10克(後下),枳殼10克,厚朴10克,炙甘草5克。2劑,服用1劑,脅痛即除。
按:『六經欲解時』首見於仲景【傷寒論】,『六經病』各有『欲解時』,如『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顧植山教授認爲仲景提出的『六經欲解時』理論,實際上是基於【黃帝內經】『三陰三陽』『開闔樞』有序的動態變化的時空方位概念,是對人體氣化六種狀態的表述,六經『三陰三陽』於天地相應各有氣旺主時,三陰三陽各藉其主氣隨其旺時而解。當然『欲解』,並非一定就是病解向愈,而是六經在各自所屬的時間區域內,得天時之助,有可能正勝邪卻,使病易解,也有可能出現正邪鬥爭激烈而表現症狀加重者。
案1,初診時喘憋發於丑時(夜間2點),符合『厥陰欲解時』,遂予厥陰病代表方烏梅丸燮理陰陽、平調寒熱、消陰闔陽,俾氣機調暢,故藥服2劑喘憋即得緩解。三診時,因常法無效,據發作加重時間下午5~6點符合『陽明欲解時』,凌晨3~6點『丑至卯上』同時符合『厥陰欲解時』,選用烏梅丸合小承氣湯(通下陽明、利於陽氣藏合),不料服藥1次(半劑)即感松適,可謂『效如桴鼓』是也。案2,初診時,因喘憋咳嗽以凌晨1~3點爲甚,發病時間符合『厥陰欲解時』,予烏梅丸治療後該時段症情得控,但二診時告知於『早晨5~6點及上午7~9點還會受涼易咳』,考慮其病發時間變爲上午5~9點,橫跨『厥陰』與『少陽欲解時』,結合患者有少陽轉樞不利表現如『口乾口苦,咳甚作嘔,咽干,脈細弦』等,遂予烏梅丸方復入小柴胡湯,意在轉樞陽氣,促使陰盡陽生,氣機條暢,果獲捷效。案3、案4,雖均爲脅痛,案3始從常法疏肝理氣和絡法無效,因脅痛時間於夜2~3點加劇,符合『厥陰欲解時』,故治以烏梅丸獲效;而案4患者左脅脹痛以下午3~4點痛甚,符合『陽明欲解時』,給予小承氣湯以通下陽明,俾益陽氣藏合,氣機得暢,藥服1劑,脅痛即除矣。
因此,『六經欲解時』是仲景六經辨證的抓手,甚合『審察病機,無失氣宜』(【素問·至真要大論】)之旨,臨證果能重視運用,並『隨機達變,因時識宜』,就能藉助自然與人體固有的陰陽變化之力來調理病體之陰陽,以達借力使力,庶得古人未發之旨,而能盡其不言之妙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