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4|回复: 0

[思想启蒙] 《易经》告诉你如何敲开幸福婚姻之门

[复制链接]
大成之道 发表于 2016-11-19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喜今日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
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
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此证。

每个人都想婚姻幸福,则长久持续,固如泰山,这就是《易经》中泰卦的境界。所谓“泰”,在汉语中有平安、舒适、稳固、长久、佳美、宏大、通达之意。《易经》中的泰,主要就是阐明事物要达到通达,所经历的过程,以及实现这个境界的路径和方法。

婚姻也是一样。如果你的婚姻要达到泰的境界,那就必须按照泰卦指示的方法行事;否则,婚姻幸福长久就是一句空话。那么《易经》中的泰卦告诉我们什么是婚姻之道呢?

1、男女相处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天地之间,阴阳之间,男女之间的交往,最长久、可靠的方式,就阴阳交泰。怎样实现阴阳交泰?首要的一点就是阴阳之间、天地之间、男女之间要摆正位置。从泰卦的卦象可以得出结论。

这个卦是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坤当然代表婚恋中的女人;而干当然是婚恋中的男人。这个卦说明家庭中男女相处的模式,应该是:女的生性沉稳,静柔,需要高高在上;因为即使捧得在高,她还是会一心向着地下,男的。男的生性轻扬、刚强,需要脚踏实地;即使沉寂地下,也能轻扬向上。这样才能阴阳交泰,天地和合。

也就是说,男女之间,男的需要脚踏实地,家庭中需要尊重妻子,从内心要宠着她、爱护她,捧着她。女的要懂得自尊,自爱,自强,知道自己的位置在上面,不要跑在下面去;同时,也不要失去自己的本性,即使处在高位,也要一心向着男子,不能骄纵。这样婚姻之道,才符合阴阳之道、天地之道,才会幸福。

2、男女追求爱情的方式有别;

从泰卦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卦每一爻,都有自己适宜的对象。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都是阴阳相求。但是阴爻高高在上,主静;阳爻屈居下位,主动。也就是说,在婚恋中,女性要遵从坤德,安静自守,不可轻贱、积极响应。男的要遵从乾德,需要积极主动,大胆追求。如果女性主动,恐怕婚姻则往往遭遇不幸。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大部分女性主动的婚姻,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为男的往往会看轻自己,婚后往往女性则付出很多,难有甜蜜幸福可言。

3、要把握爱情的过程;

泰卦的每一爻,都代表实现泰之境界的步骤与过程,相应地也存在不同的人生策略。

初爻说明男女交往之初的人生策略。其爻辞为: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意思是说,男女之间,初始交往,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阻碍、烦恼、忧愁;但是无论怎样,只要你们有感情,就应该消除这些阻碍,心理有什么话,赶紧说给对方听。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要埋在心理。因为这个阶段,三阳同体,利于做事,不要胆怯。

二爻说明男女交往的发展阶段。其爻辞为: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意思是说,既然男女开始交往了,男人就应该比女人更具有包容之心,要用真心对真情。如果斤斤计较,针锋相对,这样缘分就走到了尽头。如果在朋友与爱人之间必须有取舍时,应该以感情为重,爱人为重,这样的话,真正的朋友也能理解。

三爻为爱情发展的蓬勃阶段。其爻辞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无恤其浮,于食有福。意思是说,爱情到了这个阶段,两个人之间肯定有不少的磕磕碰碰,意见常常不能统一。但是只有艰贞的意志,才能无往不复,才会没有过错。不要动摇,不然则会自食其果。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用语言激怒对方,这样于事无补,只会愈来愈糟。

四爻是爱情需要提高层次的阶段。其爻辞为: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浮。意思是说,爱情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也会面临着一些外界的诱惑,自己有处于不富不戒的阶段。所以不要与旁人、别人攀比富裕,也不要因为钱财而争吵。只要两人同心,很快也可以改变现状。即使是现在就有钱的人,也不要得意而忘形,因为比你有钱的人还多。

五爻是爱情成熟,可以进入婚姻阶段。其爻辞为: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意思是说,经过了痛苦而耐心的等待,终于瓜落谛熟,爱情有了美好的结果,会有喜庆降临,你千万不要错过。像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最终有了美好的结果,你的心愿得以实现;但是还是要祈求福祉,以保吉祥长久,行事需守中正,不要有所逾越。

上爻主指家庭生活。其爻辞为:城复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咎。泰之以终,承平已久,需要注意泰极否来。泰极否来,人心惶惶,有离散之象。说明爱情进入疲累期,相互之间有离心离德倾向。面对婚姻中的问题,千万不要动用武力,也不要去打官司。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检讨自己的错误,各自多做自我批评;如果一味坚持错误,这样婚姻就会有分离的迹象,所谓贞咎,就是指这种情况。

本文根据喜马拉雅电台特约易经、内经主讲专家张成老师《易经智慧》专辑整理而成,发布于《泰山张成》,转载已获授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