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02|回覆: 0

[思維啟發] 人間草木·當站在山頂時 詩人們都在想些什麼?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2-13 11: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間草木,原本生長在遙遠而清冷的山上。

人間草木·當站在山頂時 詩人們都在想些什麼?

人間草木·當站在山頂時 詩人們都在想些什麼?

詩經】中的山,有崔嵬、高岡、南山、首陽等等,質樸而厚實。【楚辭】中的山,有椒丘、空桑、靈丘、九疑等等,柔和、朦朧而神秘,富有濃重的神話色彩。

文人們寫山,不僅在於寫景,更多的在直抒胸臆,借山寓情,借山明志。

南朝謝朓傍晚登上三山,遙望京師,看到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唐代王維描寫終南山,也說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可見終南山的巍峨壯麗的氣象。

南北朝的庾信,登山賞景,看澗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游山】),滿心都是愉悅。

峴山,是襄陽的一處名勝,晉代羊祜在鎮守襄陽的時候,常常與友人登峴山,有一次,他對友人感慨道: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羊祜逝世之後,襄陽百姓便在峴山羊祜生前遊憩的地方建碑立廟。因爲這一典故,後代文人寫峴山,難免會想到羊祜,也難免有歷史興亡之感。唐代的張九齡,曾兩次登上襄陽的峴山,心情也是截然不同,於是感慨同心不同賞,留嘆此岩阿(【登襄陽峴山】)。張九齡如此,孟浩然亦如此。唐代的孟浩然就在登臨峴山、見到羊公碑後,憑弔羊祜,懷古傷今,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巾。(【與諸子登峴山】)

李白獨游敬亭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鳥盡天空,孤雲獨去,青峰歷歷,兀坐怡然,有遺世獨立之感。

人間草木·當站在山頂時 詩人們都在想些什麼?

人間草木·當站在山頂時 詩人們都在想些什麼?

文人們游山登山,往往還有更爲深刻的人生感悟。王安石曾經在辭職回家途中遊覽了褒禪山,深有所感: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他想到,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都有所得,爲什麼?因爲他們對事物觀察思索得深切,並且沒有探索不到的地方。另外,天下奇異雄偉、異乎尋常的景物,又常常在險遠之處,人們卻又很少能夠到達,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光有志也不行,力不足者也是不能到達的。有志與力,還需要藉助外物,這樣才能到達理想的境地。當然了,如果氣力可以達到而又未能達到,這就可笑且可悔了,但如果竭儘自己之志,那即使沒有達到,也沒有什麼可悔恨的。這種心得和體會,正是王安石從遊覽褒禪山的經歷,而想到的。

人間草木·當站在山頂時 詩人們都在想些什麼?

人間草木·當站在山頂時 詩人們都在想些什麼?

古代文人的登山詩文中,有對建功立業的渴望,也有對自身胸襟的開闊,有對時間變化的感慨,也有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讀這些登山的詩文,你悟到了什麼?

原標題:【人間草木】讀山之詩文 悟人生之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