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25|回覆: 0

[思維啟發] 古代冬至位列『三大節』 皇帝祭天為何要選這一日?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2-23 12: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代冬至位列『三大節』 皇帝祭天為何要選這一日?

古代冬至位列『三大節』 皇帝祭天為何要選這一日?

今天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意味着冬天真正來臨,民諺有言: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進九。中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萬事萬物均有陰陽兩面,一天之中的陰陽為白晝和黑夜,一年之中的陰陽以夏至、冬至為期。夏至日至冬至日為陰,冬至日至夏至日為陽。夏至開始夜漸長,晝漸短,象徵陰期開始,冬至過後白晝漸長,寒夜漸短,天氣間的陽氣開始上升。在傳統的農耕社會中太陽意味着生機,冬至則寓意着陰極陽升、萬物生長,因此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對冬至十分重視,從漢代開始,冬至成為國家的重大節日之一,【清嘉錄】中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漢代時期冬至又稱冬節,官府舉行要賀冬儀式,社會上流行拜冬之禮。【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一天官方例行放假,商旅停業,舉國休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百廢待舉,政務繁冗,規定一年只有三天假期,分別為元旦,皇帝的生日(萬壽節),還有冬至,並稱三大節,冬至日的意義可見一斑。

進入工業文明後,節氣的意義日漸淡薄,但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節氣日形成了眾多慶賀禮俗,而其中最高的祈禱儀式則是天子舉行的祭天禮,於每年冬至日舉行,由皇帝代表萬民蒼生向上天祈求天下安泰、萬物豐收。

冬至祭天之前,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涉及到封建王朝的各個部門,內容主要包括擇日、齋戒、習儀、省牲器、告廟、有司陳設等。【左傳】記載:禮,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古代祭祀日期的選擇一般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明代則由欽天監選定,並製作成冊,交由太常寺卿於上一年十二月朔日上奏皇帝,再由皇帝遍告有司及天下百姓。【禮記】有言: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即是指祭祀之前的齋戒活動。齋戒主要包括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飲酒、不食葷腥、不弔喪、不聽樂、不理刑名等。習儀是正式舉行祭禮前的排練,一般於正祭前三日或二日舉行。有司陳設是指郊祀前的祭祀用品準備及陳設等,如籩、豆、簠、簋、爵、祝版、犧牲等。省牲器是由皇帝或相關部門官員在祭祀前檢查祭祀犧牲及器物準備情況的儀式。明初規定,大祀前一月朔日,由皇帝親自到犧牲所省牲,而後每天都派大臣前往視察,中小祀則由禮部或太常寺等官員代為行禮。祭天作為封建朝廷最為重要的祭祀活動,還增加了告廟這一程序。古代皇帝祭天,要去祖廟請祖宗牌位配祀。如洪武時期,奉朱元璋之父仁祖淳皇帝配,建文帝即位後,將仁祖換為太祖,宣宗在位時,以太祖、文宗並配,祖宗配天除了表達對祭天禮的重視外,還體現了封建王朝家國一體的觀念,也宣示了本朝的正統性。

作為國家大祀之首,祭天禮複雜而完整,主要過程包括迎神、行禮、進俎、初獻、亞獻、終獻等。冬至日清晨,太常寺官員率領眾執事官準備好祭品,將祭祀所用之玉、帛、尊、罍、祝版等擺放齊整,樂舞生、執事官、陪祀官、分獻官就位。日出前七刻,齋宮鳴太和鍾,導引官引導皇帝至圜丘壇御位,鼓樂聲起,祭天大典正式開始。

儀式的第一項是迎神,燔柴爐內升煙火,表達了將人間敬天之意傳於上天的寓意。皇帝至昊天上帝牌主位前行跪拜之禮,後至祖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後,對諸神行三跪九拜禮。

迎神後為奠玉帛,即向天神、祖宗進獻玉、帛。行禮時由太常卿導引皇帝盥洗後至神位前行三上香禮,執事官向皇帝呈進玉帛。皇帝至上帝及祖宗牌位前行敬獻禮儀,鞠躬拜興後回拜位。第三個步驟是進俎,內贊奏升壇後,皇帝在導駕官陪同下到主位、配位前進俎,進俎畢皇帝復位。接下來行初獻禮。皇帝先至爵洗位受爵、滌爵、拭爵、進爵,而後升壇至酒尊所,執爵官以爵進皇帝,皇帝到主位前跪獻爵,行三上香禮,同時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初獻之後行亞獻和終獻禮,除了不宣讀祝文外,程序與初獻基本相同。終獻以後,行飲福受胙禮,光祿寺官員奏飲福酒,奏受胙,皇帝行禮後拜興回位。祭天為大祀之首,按祖制一般為皇帝親祭,但王朝後期,天子多怠政,連祭天禮亦遣官代祀。官員行禮時,儀式大為精簡,其中飲福受胙禮擱置不行,寓意只有天子能接受上天所賜之福。飲福受胙後徹撰送神。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掌祭官捧撰,皆送到燎爐焚燒,皇帝至望燎位觀看焚燒祭品,內贊奏禮畢,祭天大典正式結束。

冬至祭天盛於唐宋,明清間更為隆重尊崇,並且逐漸流傳至民間,演變為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稱為祭冬或拜冬。無論是官方祭天還是民間祭祖都表達了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的樸素願望。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