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理湘:【參同契•二炁感化章】新注
『陽燧①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諸②非星月,安能得水漿?二炁玄且遠,感化尚相通③,何況近在身,切在於心胸。陰陽配日月,水火為效證④。』
①陽燧,為燧鏡,即銅鏡,可以向日取火,如現在之凹鏡,將陽光會聚在焦點,可以生火。
②方諸,為陰燧,用大蛤蟆(銅製)作成,在晚上可以承接露水。【淮南子•覽冥訓】云:『方諸取露於月。』漢武帝曾作承露盤,以接露水。實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水,因大蛤用銅鑄成,傳熱快,溫度較低。
③真人觀陽燧生火,方諸承露,認為天地雖相隔很遠,但能互相感化而相通,天為陽炁,地為陰炁,陰陽二炁交感,以生萬物。
④在丹道中,以天地為鼎爐,相距八寸四分,以坎離為日月,喻為藥物,稱為水火。
【入藥鏡】云:『水能流,火能焰,在身中,自可驗。』水為元精所化之甘露,在身中流動,督升任降,歸於中宮。火為後天陰炁,後天炁可在全身氣脈流動,如火之焰。
意譯:陽燧(銅鏡,如今之凹鏡)反射太陽之光,會聚在焦點,溫度升高,可以取火。方諸(大蛤,又稱陰燧)在晚上,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露水。
天地二炁相隔遙遠,尚且能夠感化相通,何況人體之陰陽二炁相距僅八寸四分,上性下命之處。
丹道以坎離配日月,以後天真陰之炁為火,先天陽精所化之甘露為水,水火相合,為水火既濟,丹道成就。
自然界之天地,陰陽二炁能互相交感,化生萬物,人身之天地,真陰真陽二炁能互相交感而成丹,丹家稱為兩重天地。二炁感化,為同類相親,同氣相求,同聲相應。
〔載於【茅山道迅】2016年第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