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社會實踐與醫學實踐的接軌、社會文化與醫學文化的磨合,便是中醫臨床思維模式的源頭。
•之所以未能形成認知人體的主流手段,除了與中國傳統觀念中敬畏生命、敬畏機體的思想存在密切關係外,以東方文化認識事物着眼整體、看重本質的思維模式為關鍵所在。
•六道題,旗幟鮮明、點中要害;六步路,環環相扣、邏輯分明;六步棋,有謀有勇、出入有序,一場有把握的戰役就在指揮員的運籌帷幄之中展開了,勝利在握已是事前的謀算而不是事後的僥倖,中醫治病安能不效耶!
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的大作【中醫臨床思維模式——中醫辨治六步程式】(見【中國中醫藥報】2017年5月10日第4版)發表後,在業內外都引起了積極的反響,多家網絡都做了轉載,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新華社客戶端的瀏覽量近50萬人次。前不久我倆在一次會議中相遇談及此事,他依然興致不減,侃侃而談。他徵求我對此事的意見,我洗心淨耳,趕緊把他的大作細細咀嚼了一番。文章出自大師之手,自然是高屋建瓴,深感佩服之外幾乎難以置詞了。但我認為,他的這篇大論,看起來說的是看病的學問,實質上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支撐,看不透這一點,就很難跳出文章的圈子,很難理會作者對中醫傳承、中醫發展大計那份殫精竭慮的拳拳之心。
【中醫臨床思維模式源於長期實踐文化】
中醫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號,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處自然、處社會、處災難、處疾患中反覆實踐的產物,實踐文化的烙印無處不在。『道法自然』與『天人合一』、『形氣俱立』與『形神合一』、『中庸之道』與『執中致和』、『防患未然』與『未病先防』、『和而不同』與『三因制宜』等,只是文字表述上的不同、針對的側面有異,而具有完全相通的文化內涵。中醫學的諸多特點無一不能在中國大文化的寶庫中找到比照物。『民以食為天』(【漢書·酈生陸賈列傳】),與中醫重視脾胃的思想一脈相承;『心之官則思』(【孟子·告子上】),與中醫心主神明的理念完全相合;『察言觀色』(【論語·顏淵】),是孔子教導學生子張的話,用於中醫就是四診的方法了;『不寒而慄』(源出【史記·酷吏列傳】),包含着受到寒冷侵襲時的表現,反映到中醫臨床就是寒傷機體的病理狀態了。
如此,複雜的生活過程創造了豐富的社會文化,長期的實踐造就了厚重的社會大文化圈,其中也包含着人們同疾病做鬥爭、求健康的醫學在內。中醫的先賢們在學習社會經驗、觀察生活的同時,通過醫學家特有的思維將其中與健康相關的內容上升到理性的醫學高度,又通過超出普通生活的醫學領域的反覆實踐將其提煉、改良、補充、完善,最終使其成為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特定思維模式。這種社會實踐與醫學實踐的接軌、社會文化與醫學文化的磨合,便是中醫臨床思維模式的源頭。誠如孫光榮大師文中所論,中醫學臨床思維模式源於廣袤的社會生活,『中醫學理論知識構建的根基來自臨床,臨床需求是推動其內涵外延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中醫臨床思維模式植根東方哲學文化】
中醫臨床思維模式,是根植於東方哲學文化基礎的。陰陽五行學說代表了這一思想的核心,成為世界上最原始的『黑箱理論』的模板。司外揣內、取象比類是中醫認識人體的基石,是中醫最基本的臨床思維特點。雖然中國古代解剖學相對有限,但中國的先民們並不缺乏解剖技術,對事物的觀察也用過清晰的『白箱』方法:莊子的時代已有『庖丁解牛』的記載,庖丁對牛解剖部位觀察之精密、解牛技術之精湛、解牛過程之熟練程度等一系列與解剖相關的學問如神話一般擺在人們面前。在成書於春秋時期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也可以找到類似庖丁解牛式的動物解剖經歷。中醫的祖本【黃帝內經】,則明確寫有『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的話。
可見,中國人的解剖實踐從動物到人都是有過的,之所以未能形成認知人體的主流手段,除了與中國傳統觀念中敬畏生命、敬畏機體的思想存在密切關係外,以東方文化認識事物着眼整體、看重本質的思維模式為關鍵所在。說穿了,在生命的『黑箱』面前,中醫人所看重的不是人體內固定的結構和成分,而是更深層次的氣息和靈魂。即孫光榮大師文中所說:『中醫臨床觀察和辨析的維度主要是功能的、動態的、宏觀的、整體的,而不是結構的、靜止的、微觀的、局部的;不是「病」這一生命現象,而是「人」這一生命主體。』
中醫的這種認識論,是以東方哲學文化為起始點的,這也正是中醫臨床思維的超人之處。長期的臨床實踐,使中醫從本源上認識了生命要害,認識了基因、細胞、器官、組織本身所不能顯示的帶有動態的生命信息,成為人類生命科學的精髓。
【中醫臨床思維模式引領未來醫學文化】
世界衛生組織在【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報告中指出,21世紀的醫學,將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發展;從重治療向重預防發展;從對病源的對抗治療向整體治療發展;從對病灶的改善向重視生態環境的改善發展;從群體治療向個體治療發展;從生物治療向心身綜合治療發展;從強調醫生的作用向重視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發展;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發展。這一思想,與中醫的整體論高度契合,中醫的臨床思維模式成為未來世界醫學瞄準和追逐的目標,成為引領未來世界醫學文化前進的羅盤。
醫學要發展,中西醫要結合,不能也無法脫離中醫的這一超前的思維和堅實的根基。如何認識和理解中醫的這一模式,孫光榮大師把它詮釋為『中醫辨治六步程式』,使之更加具體化和可操作化。四診審證,是打開病鎖之鑰,調查研究的開始;審證求因,是尋求病門之樞,分析敵情的要策;求因明機,是探究療病之徑,確定進退的戰略;明機立法,是確立治療之圭,明確作戰的方向;立法組方,是部署療疾之陣,着手戰局的籌劃;組方用藥,是派遣攻守之兵,吹響戰鬥的號角。六道題,旗幟鮮明、點中要害;六步路,環環相扣、邏輯分明;六步棋,有謀有勇、出入有序,一場有把握的戰役就在指揮員的運籌帷幄之中展開了,勝利在握已是事前的謀算而不是事後的僥倖,中醫治病安能不效耶!
中醫的這套本事來自何處?一句話,實踐!通過學經典、做臨床、跟名師、長悟性,掌握中醫臨床思維的要領,學會臨床應用的技巧,承不朽之大道,學無限之新知,薪火相傳,代有發展,中醫必興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這些思想和理念,既隨着時間推移和時代變遷而不斷與時俱進,又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醫藥要實現全面振興和快速發展,需要更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需要更多的像孫光榮大師這樣的對中醫基本規律和重大命題的深度思考和深入研究。他的這篇大作對中醫學的傳承、發展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值得認真學習。
點擊標題閱讀——【中醫臨床思維模式——中醫辨治六步程式】
(責任編輯:高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