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56|回覆: 0

[醫藥臨床] 劉持年·甘麥大棗湯方證發微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7-7-30 18: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老中醫工作室指導老師、山東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劉持年教授投身中醫臨床、教學、科研事業50餘年,學驗俱豐。筆者有幸跟師學習,受益匪淺,現將其對甘麥大棗湯臨證運用經驗總結如下,以饗讀者。

髒躁病機】

甘麥大棗湯首見於【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篇:『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泣,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亦補脾氣。』方由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組成。歷代醫家多將甘麥大棗湯作為治療髒躁基礎方。關於髒躁病機,歷代醫家註解不一:

心氣不足,神擾不寧論

醫宗金鑒】訂正金匱要略注指出:『髒,心臟也。若為七情所傷,則心不得靜,則神燥擾不寧也。』另外【金匱要略】明確提出:『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於心,心氣虛者,其人則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

肝肺同病論

明代趙以德等認為:『此證乃因肝虛肺並,傷其魂而言也。肝木發生之氣,不勝肅殺之邪擊並之,屈而不申,生化之火被郁,擾亂於下,故發為髒躁,變為悲哭。』

心腎陰虛論

金匱要略淺注】提出:『髒屬陰,陰虛而火乘之,則為燥,不必拘於何髒,而既已成燥,則病症皆同。但其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現出心病;又見其數欠伸,現出腎病;所以然者,五志生火,動必關心,陰髒既傷,窮必及腎也。』

子髒虧虛論

尤在涇在【金匱要略心典】指出:『沈氏所謂子宮血虛,受風化熱者是也。血虛髒躁,則內火擾而神不寧,悲傷欲哭,如有神靈,而實為虛病。前五臟風寒積聚篇,所謂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而屬於心也。』

由上可見,歷代醫家對於髒躁的病機認知不一,但均認為髒躁屬於情志之病,其發生與五臟關係密切。心為君主,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肝主魂、調暢情致,若肝氣鬱滯,氣鬱化火,耗傷陰液;脾為後天之源,主統血,若患者思慮過度,暗耗心脾陰血。故燥火上擾心神,則會心肝失養,髒陰不足,虛熱燥擾,則會神魂不安。臨床可見精神恍惚,時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安,心中不安等症狀。因此髒躁與心肝最為密切,臨床可參『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方劑學】『心陰不足,肝氣失和,心神失寧』之論述。

【證治方解】

甘麥大棗湯方用小麥,味甘性涼,歸心肝二經,【名醫別錄】謂其可『養肝氣』,【本草從新】載其能『養心,補腎,和血,健脾』。【本草經疏】論小麥,認為除養心之外,『肝心為子母之髒,子能令母實,故主養肝氣。』方中重用為君,以養心補肝,髒陰得養,安神除煩,虛熱得清,躁煩可除。臣藥甘草,味甘性平,【日華子本草】謂其:『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通九竅,利百脈。』甘草與小麥配伍,可補養心氣,和中緩急,以助氣血化生。大棗甘平性潤,補益脾氣,寧心養神,補血調中,助小麥柔肝緩急,助甘草補益中氣。

素問·髒氣法時論】記載:『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靈樞·五味篇】記載:『心病者,宜食麥。』故髒躁之證,治宜甘潤平補之品,以養心陰,安心神,緩肝急為法。

劉持年在繼承前賢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承古取今,融匯新知,在名方經方應用方面精於辨證,熟於用藥,有獨到見解。

識方辨證,方對量當

劉持年認為,經方名方,世代沿用,屢用效驗,名方應用貴在一個『活』字,名方必須以識方為前提,即為掌握方子的組成,用法,功能,主治,熟諳制方之理,領悟配伍精妙。名方活用,是在識方基礎上,明其理,師其法,活其用,使名方寓有新的內涵。對於甘麥大棗湯臨床應用,劉持年教導學生溯本求源,梳理名方的發展脈絡,領會歷代名家觀點,凝練用方思路,這是識方關鍵,也是活法的基礎。

劉持年臨床對於髒躁病證,認為髒陰不足,心肝失調為主要病機,用藥時遵循【金匱要略】原旨,重用小麥,甘潤補益,可補益髒陰,柔肝緩急。多汗患者,選擇浮小麥,重劑大量,增強斂陰止汗功效。【神農本草經】謂大棗能『補少氣,少津液』,對於大棗,見到患者沒有明顯傷陰表現時,一般用至5枚,若有心悸、出汗、脈細等象,用至10枚,旨在潤燥補血,甘緩和中。伴有肌肉緊張,多配伍白芍、野葛根,柔肝舒筋緩急。失眠患者,多配伍生、炒棗仁各半,雙向調節興奮與抑制,使得陰陽調和。

數方相合,理明法活

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同一疾病,病機證候類似,因天時、地域、個人體質、病情階段、情志等因素影響,立法處方應該有所差異,即所謂『同病同證異治』。劉持年臨床推崇數方合用,制方思路與合方中藥物,配伍方法,功效特點類似或是一致,是數方合用的基礎。

臨床見氣陰兩虛,津液外泄者,劉持年合【醫學啟源】之生脈散,益氣養陰,斂津止汗。再如多汗一證,有自汗、盜汗之分,氣虛、陰虛之別。以自汗為例,患者衛氣虛弱,腠理不夠,臨床表現出汗較多,容易外感風寒等衛氣不足,或是神疲乏力,或是食少納呆,舌體胖大等脾虛徵象者,多以甘麥大棗湯合用玉屏風散,加強益氣固表,補虛止汗之功。若患者陣發汗出,晝夜汗出不調等見營衛不和,陰陽失調者,劉持年以甘麥大棗湯合桂枝湯,用以調和營衛,燮理陰陽。

【驗案舉隅】

患者女,20歲,於2013年11月15日初診。患者情緒不穩定,急躁易怒,心悸驚惕,時欲哭不能自已,舌質紫黯,脈弦細。處方:小麥30克,大棗5枚,炙甘草6克,白芍15克,合歡皮12克,石菖蒲9克,鬱金9克,玫瑰花9克,黃連6克。6劑,水煎服,日1劑。

按:患者女性,20歲,在校女大學生,因面臨考研精神壓力過大,平時思慮勞累,導致氣血耗傷,心陰虧耗,燥擾心神;且肝血不足,疏泄失職,故見情緒不穩,急躁易怒,心悸驚惕,欲哭不能自已。舌質紫黯,脈弦細,為氣血失調,髒陰不足之徵。劉持年提出養心安神、疏肝解郁之法。方用甘麥大棗湯,養心柔肝,除煩安神,配合白芍、合歡皮、石菖蒲、鬱金、玫瑰花、黃連。白芍酸斂肝陰養肝血,合歡皮為悅心安神要藥,【神農本草經】謂之『主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與玫瑰花配伍,以達解郁安神之效。另外,【神農本草經】記載石菖蒲『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配合鬱金『行氣,解郁,泄血,破瘀,涼心熱,散肝鬱』(【本草備要】),加黃連清泄心火。諸藥配伍,共奏疏肝解郁,養心安神之功。

(責任編輯:高繼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