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42|回覆: 0

[醫藥臨床] 李士懋·拓展應用辛溫發汗法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7-8-4 2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主張用汗吐下三法攻邪已病,邪去則正安。國醫大師李士懋教授發揚了張從正的學術思想,拓展了辛溫發汗法的治療範圍,將辛溫發汗法既應用於實證的治療,又應用於虛證的治療。他不僅用辛溫發汗法治療外感風寒或寒濕表實證,也用於治療里寒或里寒濕凝滯之里實寒證;不僅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也用於治療陽虛寒凝或陽虛寒濕凝滯的里虛寒證。其機理就是辛溫發汗解表法,不僅能發散肌表之寒邪或寒濕之邪,也同樣能將內在的寒邪或寒濕之邪由肌表透發而出。現將其運用辛溫發汗法的心得體會介紹如下:

【辛溫發汗法治療寒凝或寒濕凝滯證的三個應用指征】

三個應用指征分別是:一是脈沉弦拘緊,李士懋稱之爲痙脈;二是疼痛,疼痛可見頭痛、牙痛、胸痛、胃痛、腹痛、身痛、關節痛、痛經等疼痛;三是惡寒,惡寒可見患處怕冷、怕風、不溫或冰涼、遇冷或陰天病情加重等。依據其在辨證中的比重劃分,痙脈可占80%,疼痛占10%,惡寒占5%,其他體徵,可占5%。

【擅長應用辛溫散寒的經典名方化裁治療各種寒證】

外感風寒侵襲肌表和頭部,症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舌淡苔白、脈浮緊或沉緊者,治以辛溫發汗解表,方用麻黃湯和川芎茶調散加減,藥物如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羌活、獨活、川芎、荊芥、防風、細辛、白芷、薄荷等;外感風寒侵襲肺衛,症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痛、咳嗽、舌淡苔白、脈浮緊或沉緊者,治以辛溫發汗、宣肺止咳,方用小青龍湯加減,藥物如麻黃、桂枝、白芍、半夏、乾薑、細辛、五味子、炙甘草、紫菀、前胡、白前、百部等;外感風寒濕侵襲關節,症見惡寒發熱、頭重如裹、關節疼痛或僵硬變形、舌淡苔白厚膩、脈浮緊或沉緊者,治以辛溫發汗、化痰活血通絡,方用烏頭湯和九味羌活湯加減,藥物如制川烏、制草烏、生麻黃、羌活、獨活、防風、細辛、蒼朮、白芷、川芎、木瓜、生薏米、白附子、天南星、石菖蒲、穿山龍、海風藤、絡石藤、僵蠶、地龍、土元、生水蛭、蜈蚣、全蠍、烏梢蛇、露蜂房、穿山甲等藥物;心陽虛寒或寒濕凝滯,症見心悸怔忡、胸痛、胸悶憋氣或窒息感、舌淡苔白潤、脈沉緊遲無力者,治以溫陽散寒除濕、通絡止痛,方用桂甘姜棗麻辛附子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加減,藥物如麻黃、桂枝、細辛、炮附子、炙甘草、乾薑、生薑、大棗、炙川烏、炙草烏、山萸肉、五味子、茯苓、豬苓、澤瀉、防己、桃仁、紅花、川芎、當歸等;肺陽虛寒或寒濕凝滯,症見咳嗽或哮喘、胸悶憋氣或窒息感、舌淡苔白潤、脈沉緊遲無力者,治以溫陽散寒除濕、化痰止咳定喘,方用乾薑甘草湯、蘇子降氣湯、定喘湯等加減,藥物如乾薑、炙甘草、蘇子、清半夏、白果、桑白皮、前胡、款冬花、烏梅、五味子、炮附子、肉桂、生黃芪、當歸、黨參、麻黃、細辛等;脾陽虛寒或寒濕凝滯者,治以溫陽散寒除濕、理氣止痛止瀉,方用理中丸、吳茱萸湯、四神丸等加減,藥物有生白朮、乾薑、炙甘草、吳茱萸、高良姜、香附、丁香、小茴香、艾葉、蘇葉、補骨脂、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烏藥、蒼朮、麻黃、羌活、獨活、防風等;腎陽虛寒或寒濕凝滯,治以溫陽散寒除濕、壯腰補腎,方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加減,藥物如生山藥、生地、山萸肉、杜仲、菟絲子、枸杞子、茯苓、澤瀉、丹皮、肉桂、炮附子、麻黃、羌活、獨活、防風等;肝陽虛寒或寒濕凝滯,治以溫陽散寒除濕、通補厥陰,方用烏梅丸、吳茱萸湯等加減,藥物如烏梅、山萸肉、五味子、白芍、黨參、白朮、生黃芪、當歸、川椒、乾薑、吳茱萸、細辛、麻黃、羌活、獨活、防風、海風藤、絡石藤、僵蠶、地龍、土元、三七等。

【服用辛溫發汗藥物後,患者未必就一定汗出】

這與邪氣的深淺輕重、正氣的強弱、氣機的通暢、藥力的強弱等有密切的關係。張仲景【傷寒論】桂枝湯證下有:『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以助藥力。溫服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期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黏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李士懋深受張仲景連續服藥取汗法、啜熱稀粥助汗兩法的影響,如果確需患者出汗幫助治療,就在服用辛溫發汗藥物的基礎上採用輔助療法以求得汗:一是啜熱稀粥,或多飲暖水;二是連續服藥,不能早晚各服一次,而是每隔二三小時服一次,直至遍身微微汗出爲止,若未見此汗,則繼續服,直至服二三劑;三是加衣蓋被給予溫覆。李士懋將上述三法稱爲輔汗三法。

【辛溫發汗後並非所有疾病減輕或痊癒】

有的患者症狀減輕,或疾病痊癒;有的患者病情未減,甚至加重。因爲同樣是汗出,有的是正汗,有的是邪汗。若出正汗,說明病情向好或痊癒;若出邪汗,則說明病情不愈或惡化。李士懋將其稱之爲『測汗法』。正汗的臨床特點:遍身皆見,頭、軀幹、四肢、皆見汗;持續不斷,汗出可持續半夜或整夜;微微汗出;隨汗出熱衰脈靜。邪汗的臨床特點:局部汗出,往往是頭部或頭胸部汗出;陣陣汗出,往往是上部陣陣汗出;大汗或汗出不徹;汗後熱不衰、脈不靜。爲什么正汗後病情會向愈呢?【內經】云:『陽加於陰謂之汗。』正汗出標誌著陽氣充足、津液充沛和氣機調暢。

【創製了辛溫發汗、溫陽解痙的基本方劑】

李士懋創製了寒痙湯(麻黃6~9克,桂枝9~12克,生薑9~15克,炙甘草6~9克,大棗6~10枚,細辛6~9克,炮附子10~30克,蜈蚣5~15條,全蠍6~10克)。此方實由桂枝去芍藥湯、麻黃細辛附子湯、桂甘姜棗麻辛附子湯、止痙散四方相合而成。李士懋用該方化裁,治療各種寒凝證。現代醫學的發燒、各種疼痛性疾病(如血管性頭痛、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帶狀疱疹疼痛、頸肩腰腿疼、咽痛、胸痛、痛風)、頸椎疾病、腰椎疾病、胸椎疾病、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雷諾氏症候群、紅斑狼瘡、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各種腎病、乾燥症候群、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五官科疾病等現代疾病均可參照中醫辨證應用該方化裁加以治療。

李士懋拓展了辛溫發汗法的應用範圍,提出了辛溫發汗法的三個應用指征,發揚了仲景輔汗法,揭示了【內經】汗的本質並上升爲測汗法,創製了辛溫發汗的基本方劑,對繼承發揚中醫汗法做出了新的貢獻,爲臨床應用汗法治療現代疑難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徑。

(責任編輯:高繼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