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2|回復: 0

[大禹文化研究] 汤夺先 张莉曼·『大禹治水』文化内涵解析

[複製鏈接]
听松客 發表於 2017-7-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汤夺先  张莉曼

大禹治水是我国广泛流传的有关治水的上古神 话传说。学术界对大禹治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但是从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视角探讨大禹治水神话传说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多。
一、『大禹治水』的大致内容
大禹治水在我国民间的流传主要有神话与传说 两种形式。据笔者了解,大禹治水在〖尚书〗、〖山海经〗、〖论语〗、〖淮南子〗、〖墨子〗、〖史记〗等古代典籍中都有描述。作为神话的大禹治水,大致内容如下:
大约5000年前,中华大地发生了水 灾。滔滔洪水吞噬了农田、 庄家,淹没了人们生存的家园,甚至夺取了成千上万人的 生命。部落首领尧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家推荐鲧担任治水工作。鲧用修坝堵截方法治水,但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后来,鲧听说天上有一种息壤,只要一点儿,就可以长成堤坝。于是,鲧在乌龟的帮助下飞到天上盗回息壤。他扔一点儿息壤到洪水中马上就长成为堤坝。正当洪水即将治理成功时,天帝发现鲧偷盗了息壤,盛怒 之下派火神祝融夺回息壤, 并杀死了鲧。鲧死不瞑目,尸体3年不腐,后来腹生大 禹。大禹子承父业,广泛选拔人才,进行实地考察,确定采用疏导的方式治理水患,即导小水于川,导大水于海,最终成功治理了洪水。
作为民间传说的大禹治水基本内容为:
传说尧在位期间洪水肆虐,在洪水威 胁面前,当时部落首领召开了一次议事会 议, 最初决定由鲧负责治水。鲧接受任务之后,率领群众努力工作。他治水仍然沿用以往修筑堤埂的传统方法。因而虽经九年的努力,但是洪水还是没有被制服,鲧也因工程失败而被放逐而死。后来,部落联盟会议又推举鲧的儿子禹来主持治水工作。据说禹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他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虚心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努力探索新的治水方法。终于找到了一个变通的办法,以疏通河道为主,把河水顺着西高东低的地形导流到东面的大海里 去。治水期间, 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努力,洪水终于被大禹制服, 天下开始变得安定下来。
显然,神话是原始历史留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大禹治水神话属于典型的洪水灾难神话,反映了在人类遭遇洪水、大旱等大灾难时,作为神或者氏族英雄的大禹是如何战胜灾难、拯救人类的故事。而作为传说,大禹治水则属于典型的氏族英雄人物传说。大禹治水无论是作为神话还是传说,其核心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涉及的母题、主题都是大致相同的:大禹作为英雄成为原始初民们最敬仰的人物,其既是『王』又是『神』,是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或者后来『天人合一』、『神人合一』。作为神话或传说两种文本并存着的大禹治水在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中,结合地方性的文化,会出现某些情节有出入的情况,即神话传说在地方化的过程中会有异文的出现,比如水患产生因为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的战争导致天柱不周山被撞倒而引发;大禹娶妻涂山氏之女娇为妻,其 妻整天为大禹守望而变成石头;禹妻为大禹送饭遇到为了开山而变成熊的大禹,因为害怕熊而变成了石头,进而生启等。
传说是建立在历史现实的基础之上,而神话则以虚构性为主要特点。传说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民众的历史感情,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基础之上的艺 术的真实性, 是人们认识历史的参考和佐证,具有某种确定的历史性因素。目前我国学术界有一种观点 认为大禹治水可以作为信史,并且曾经在禹城召开了学术研讨会肯定了大禹治水对于上古史的贡献[1] 。当然,神话也可以转化为传说,某些神话经过历史的演变而成为民间传说,负载着人们的历史 情感。大禹治水就是其中的显例。在〖山海经〗、〖淮南子〗等较早的古籍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大禹治 水的神话记载,鲧、禹是以神的身份出现的,而到了后来的 〖孟子〗、〖吕氏春秋〗、〖汉书〗、〖吴越春秋〗等文献中,大禹治水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且更多具有了民间的生活气息,鲧与禹由神变成了超人的半 神英雄或者氏族英雄。当然, 我们在此并非要刻意区分大禹治水究竟是神话还是传说, 而是要解读其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大禹治水』的文化内涵
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之所以能够流传经世长久不衰,与其自身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与其能够表达民间社会老百姓的情感诉求有着重要的关系。学术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透过文化表象来找出其所包含的实质性内容。正像格 尔茨所讲的那样 :『我以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 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具体到大禹治水神话传说而言,就是要借鉴相关学术理论,洞察该神话传说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与符号内涵,找出其深厚的文化价值。
1.大禹治水神话传说包含多元宗教思想。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中包含着很多宗教内容,尤其是作为神话的大禹治水更是与宗教密切相关。关于洪水爆发的说法之一就是因为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斗争吃亏后撞倒天柱不周山导致天歪地斜进而引发了大洪水。虽然这是人们在认知条件有限情况下的一种创作,但却实实在在是人们原始思维的一种必然反映。至于神话中的鲧偷息壤而被天帝派遣火神祝融处死、鲧死后腹生大禹、大禹在治水中得到神灵帮助战胜水神共工与各种妖怪等情节更是表明该神话所包 含的宗教元素。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研究原始宗 教时提出了『万物有灵论』思想,认为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够继续存在;相信各种 神灵可以影响和控制物质世界和人的今生来世,同时神灵和人是相通的,人的行为会引起神的高兴或 不悦38 。显然,鲧在乌龟帮助下偷息壤以及鲧腹生大禹均反映了万物有灵的思想。乌龟与息壤作为 具有神力的东西也属于宗教信仰的范畴,前者属于精灵崇拜,后者属于无生物崇拜。而鲧死后精灵不散而孕育了大禹则属于典型的精灵崇拜。具体而言,『鲧精魄三年不死』体现出两个方面:一是承认 精魄,二是认为精魄是有生命力的。『精魄』主要有精神魂魄和精神气魄两种解释。无论哪一种解释都 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人在死亡之后还是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的 。
精魄作为一种永恒的再生力量就被赋予在了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当中。显然, 这都属于典型的万物有灵信仰。 神话中还有诸如水神、火神等存在,他们分别属 于自然神灵崇拜的范畴。鲧、 大禹等作为当时的氏族英雄, 一度被作为神来看待的,他们亦属于神灵崇拜的对象。尤其是大禹,学术界曾一度对大禹的身份归属于图腾说(认为大禹是虫、熊、蛇、龙之类氏族图腾)以及神话说(认为大禹是一个神话人物,它是先民面对滔天洪水无计可施而幻想出来的一位可以驱走洪水让人平安生息的神明)以及历史人物说(认为大禹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无论大禹是被作为图腾崇拜对象,还是作为神话人物,均可以大致看出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中所包含的图腾崇拜以及神灵崇拜的文化因子。
人们在创造与传承大禹治水神话传说的时候,难免会加入自己的情感以及对人世间的认知。比如神话中的鲧犯了天界的罪,结果就要由天帝派遣神灵处死他。在这里,天界中的天帝以及执行天帝命令的天神祝融实际上是老百姓对人世间皇帝、大臣等统治力量在自己头脑中的一种转换,其实际上是人世间统治秩序通过人们头脑的加工而在天界的一种反映,天帝就是皇帝的化身,天神就是大臣们的化身,而犯罪的鲧受到天帝惩罚也是人世间犯罪者受到统治者处罚的一种体现,体现了等级森严、序列明晰、尊卑明显的统治秩序。人们对现实社会统治秩序的认知与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们对于天界的印象与判断,神话传说中的天帝与天神就是人世间帝王统治经由人们头脑转换而形成的, 用以表明人们的世界观。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应和了著名人类学家杜尔干之观点即宗教观念产生的唯一和真正的渊源就是社会,图腾崇拜的对象或神圣事物只不过是社会力量的象征。天界天帝与神灵信仰作为广义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是人世间统治秩序的再现,天界的天帝就像人世间的皇帝一样,是为天界最高的神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无与伦比的权威。
在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中,对于鲧的受罚而死去的情节还可以从献祭层面上进行理解。『献祭是一种宗教行动,当有德之人完成了圣华牺牲的行动或与他相关的某些目标的行动时,他的状况会因此得到改变。鲧因为在治水过程中偷盗息壤而被天帝派天神处死,天帝处死鲧不仅仅是因为鲧触犯了天条,更是因为其挑战了作为天界最高统治者天帝的权威。『对原始人来说,平息神的怒气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出犯事的人将他献给神灵。鲧于是成了人们向天帝谢罪的牺牲品。』
鲧作为神明的献祭被当作牺牲品献给了天帝以平息其怒气。当然,献祭最初是原始人献给他必须讨好的超自然存在的礼物。在人类早期阶段,人们在『极限生存困境』下,凡是有生命或象征生命的东西都可作为祭品奉献给神,而且人们往往把最珍贵的东西奉献给『神』,以取悦神。一切物件无不在一定场合下被当作祭品。显然,鲧成为了当时人们向天帝献媚的牺牲品。『祭献是为了建立、维持或恢复人与神的良好关系而将物品献给神的宗教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原始初民们成为了献祭仪式的主角,他们为了讨好天帝,把鲧当成了向天帝谢罪的牺牲品而送上了祭坛,原始初民的媚神心理可见一般。   
2.大禹治水神话传说反映出族群起源的神圣性。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中还有一些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族群起源认知的某些情节单元或文化元素。对此,学界一般将其归为族群起源神话或人类起源神话,它是对人类与族群神圣性来源与存在的一种论证。族群起源神话对于维护族群向心力、凝聚力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在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中,涉及到族群与人类起源的情节主要是关于禹与启的出生。由于他们分别是夏人的首领与夏朝的建立者,通过神话传说,把他们的来源进行神化,他们的神圣来源使得其后世子孙均有一个神圣性的出身。
较为典型的是鲧腹生大禹的情节:鲧被杀但是精魂不死,尸体3年不腐。天帝怕他复活,就令一位神人把他的肚子剖开。从鲧的肚子里跳出一条长着双角的虬龙,盘曲腾跃,升上天空,此即为鲧的儿子
大禹。大禹出生后,鲧的尸体化为一条黄龙,永远沉入了幽深的羽渊。有意思的是,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存在一种独特的习俗产翁制,即女人生孩子,男人坐月子,其多为父权制氏族社会男人乔装生子之遗俗。显然,对于鲧腹生大禹,我们可以借鉴人类发展史上存在过的产翁习俗来进行类比。毫无疑问,『女人是生育孩子的主要承担者。在氏族社会,生育孩子、繁衍后代是人类生存、族群发展的头等大事,谁在生育上起作用,谁就理所当然地掌权。在母系氏族阶段,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只当生儿育女是妇女的特有功能,所以母权显赫。随着历史的推移,人类社会进入父系氏族阶段,生育行为成为母权抗击父权的手段之一,而男人则采取「产翁」来化解她们的这种对抗。』在此,鲧作为男性、父亲可以生育孩子,这使得母亲生育的专属能力受到了质疑,女性的权威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这从侧面反映出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以及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足以表明大禹作为夏人始祖来源的神圣性与特殊性。实际上,关于大禹的出生还有另外的说法。鲧的妻子为有莘氏的女儿名女嬉,其因意念而怀孕,一说为『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县涂山』、『禹母修己,吞神珠如薏苡,胸坼生禹。』另一说为『女狄暮汲石纽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无论是吞(神)珠生子还是吞月精如鸡子生子,上述说法均属于典型的感生神话,均可以表明大禹及其所属的夏人族群起源与存在的神圣性。当然,这些感生神话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即当时人们只能够确认母亲而不知道父亲,属于原始的母系氏族阶段,在婚姻形式上属于原始群婚制。
不仅如此,在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中还有大禹之妻女娇氏生育启的情节。大致情节是这样的:在打通河南的辕山时,大禹每天化身为一头巨熊来开凿山。他不愿妻子看见自己变成巨熊的样子,就和妻子约好听到鼓声再送饭。然而,有一天工作中因为一块小石头击中了鼓,大禹妻听到鼓声就来送饭,见到化身为熊的大禹。她因为羞怕而一直跑到河南登封县的嵩山脚下。大禹向已怀孕的妻子索要儿子,已经化为石人的大禹妻听到大禹的呼声,石人裂开生出了大禹的儿子启。这里的大禹之妻生育儿子启的方式属于典型的自然生人与妇女生育的合体,启作为我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显然要有一个特殊的出身与来源,这样才能与其特殊的身份与地位相吻合,而由石人所生显然能够为启的来源蒙上一层神秘而又神圣的面纱。今天河南省登封县崇福宫东面的『启母石』以及黄河和淮水之滨都有一些『望夫石』、『遮夫滩』之类的传说,都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大禹之妻的生育与盼夫。而实际上,『禹取于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娇氏,产启。』这在某种层面表明大禹之子的出生符合人们对人类来源的习惯性认知,即孩子都是由女性的母亲生育的。
3.大禹治水神话传说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学术界多把其归结为大禹精神,即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风貌,这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认为,在每一种文化内部具有多样性的同时,也都具有使得每种文化具有一定模式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特点的主旋律,也就是所谓的民族精神。大禹治水神话传说所体现出来的大禹治水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核心要义之所在,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旨要所在,这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扬光大的重要因缘之一。正像著名学者乐黛云教授所说的那样:『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世世代代铸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许多古老民族都说远古曾有一次洪水,是不可抵抗的大天灾。独在黄炎族神话里说是洪水被禹治得「地平天成」了。这种克服自然、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是禹治洪水神话的真实意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反映出来的是大禹带领四方民众与洪水作斗争、变水害为水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积极进取、敢于斗争、不畏艰险、因势利导的精神;关心民生、体恤民众、以民为本、重民利民的精神;大公无私、舍己从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同心协力、互相配合的团队精神等。这些已经外化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集体性格,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写照。大禹治水精神世代弘扬,培育了中国自省、自律,从集体本位主义出发的礼治思想和重义轻利的文化观,形成了中国人谦和、礼让、重社会责任的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
当然,大禹治水神话传说所体现出来的大禹精神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并得到人们的认可,是因为大禹精神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义儒家思想等是高度吻合的,其符合儒家思想观念与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大禹在洪水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以民为先、同甘共苦、公而忘私的高尚人格精神,以及其妻涂山氏女娇在家默默奉献、忠贞恭顺、无怨无悔等完全符合儒家与社会对男女的社会角色定位以及当时『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都是儒家所提倡和推崇的。大禹治水神话传说能够创造并历经数代不断传承下来估计与此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统治阶层以及社会各界对这种精神表示了高度认可,并加以发挥使之不断光大,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代代相传。而在关于西方洪水神话传说中,人们则是消极地躲避在诺亚方舟上,等待神的拯救。中西洪水神话传说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核、道德观念、世界观、生命观等不同。


801552e6a631cc44fd081d47b3ba0341.jpg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