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名中醫盧永兵主任醫師臨證經驗豐富,治癒許多重證、難證,下舉二則治發熱昏睡醫案。
病案一
黃某,女,58歲。1991年7月16日來診,患者在一個半月前常於夜間低熱。一個月前突然高熱昏迷,在某醫院內科治療,進行各方面檢查,組織會診兩次,均未查得發病原因,用過大量消炎藥、激素藥未有效,患者一直處於高熱昏睡中。當時病人昏睡,呼叫未應,但能慢慢睜開眼睛一下,又旋即閉眼。全身灼熱,體溫38.7℃,尚在敷冰。面部、唇舌紅赤,無舌苔,舌尖有許多瘀點。小便短赤,大便1周未排。脈細數。處方:①每天溫開水研化安宮牛黃丸1粒,慢慢餵飼。②羚羊角5克(另燉),石膏80克,知母10克,黃連10克,滑石20克,甘草5克,生地12克,玄參12克,麥冬12克,西洋參10克(用羚羊角另燉)。當晚煎服1劑,次日上下午各1劑。
第2天上午二診。述服藥當天,體溫均在38℃左右。呼患者名字,能睜開眼睛1~2秒鐘,上方再治療2天。
三診時,病者能睜開眼睛,問是否頭暈、胸悶熱、口乾、口苦,能輕輕點頭。面部、唇舌紅赤稍退。上方改為每天煎服1劑,服2劑。
四診時,病者清醒,能小聲交談,訴頭暈,全身乏力,口乾、咽干,胸悶熱。面部、唇舌紅赤已退,體溫在37.5℃左右。去安宮牛黃丸,服上方3劑。
五診時,病者能起坐,對答正常,聲低,頭暈,乏力,口乾,胸悶熱消失。進食少量菜湯、稀粥,脈細緩。處方:西洋參12克(另燉),麥冬12克,石斛12克,熟地10克,丹參10克,丹皮10克,黃芪10克,五味子5克,日煎服1劑。
六診時,病者能到室外散步,睡眠、飲食、二便基本正常。舌苔薄白,脈細緩。上方服5劑。
第10天後病人家屬電告病人身體康復。
本例高熱昏睡,是實熱與虛熱夾雜,擾亂神明,首要應退熱醒神。方中用安宮牛黃丸,能清熱開竅化痰。此藥高熱神志不清時用,熱退神清停用。湯劑中用白虎湯、六一散化裁加羚羊角,清退暑熱之實熱。本病未入院前有夜間低熱,入院後又長時間高熱傷陰,舌紅無苔,脈細而數,可知有虛熱,因而方中用西洋參、生地、玄參、石斛、知母等養陰退虛熱。病有氣陰兩虛,用西洋參甘涼益氣養陰甚宜,熱退以後,以益氣養陰、涼血活血善後。
病案二
黃某,女,53歲,於1996年8月10日來診。有高血壓病史8年。29天前在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入住某醫院內科,診斷為出血性腦中風,入院後一直昏睡。當天上午病人轉中醫院治療。現在面部紅赤,唇紅燥裂,舌質紅,舌尖邊有許多瘀點、瘀斑,苔黃厚膩,口臭。
病人神昏,呼叫其姓名不應,但能慢慢睜開眼睛3~4秒。全身發熱,體溫38.2℃,左側肢體偏癱,腹脹,大便1周未排,導尿,小便短赤,脈弦滑數。處方:①每天溫開水研化安宮牛黃丸1粒,餵飼。②石膏80克,知母10克,羚羊角5克(另燉),黃芩10克,黃連10克,膽南星10克,生地12克,玄參12克,赤芍15克,水蛭10克,地龍12克,秦艽15克。日煎服2劑,餵飼。③大黃20克,芒硝10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每天1劑,煎後微溫灌腸。
二診時,病者熱稍退,體溫37.9℃,面部紅赤稍退,神志清醒片刻。灌腸排出大便污臭,腹脹稍減。仍每天溫開水研化安宮牛黃丸1粒,餵飼。同時服用處方②,日煎服2劑,餵飼。
三診時,病人清醒,低聲說話斷續。訴頭暈、頭痛、胸悶、口苦、口乾、全身乏力、喉間有痰。上方再用2天。
四診可見病者神清,熱退,面部紅赤、唇舌干亦退,苔薄黃,脈弦滑。上方去安宮牛黃丸。湯劑日煎服1劑。請針灸醫師針灸。
五診可見病者神清,正常交談,訴頭痛頭暈明顯減輕,口苦口乾消失,納差,全身尚乏力,左側肢體酸痛、麻痹。處方:秦艽15克,生地12克,水蛭10克,地龍15克,全蠍10克,蜈蚣10克,赤芍15克,丹參12克,桑枝30克,山楂15克,丹參12克,田七15克。日煎服1劑。
六診時,病者能在家人攙扶下站立,左手能抬高至胸,頭不暈不痛,納差增加,二便正常。處方:黃芪50克,仙鶴草50克,桂枝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丹參12克,田七15克,水蛭10克,地龍10克,秦艽15克,熟地15克,懷牛膝15克,絡石藤30克,路路通15克,黨參12克,日煎服1劑。
七診可見病者左手能端碗,睡眠、胃納二便正常,要求出院。上方帶30劑回家,每天煎服1劑。
30天後家人電告病人身體康復。
本例為風、火、痰、瘀互結,擾亂神明,致昏睡29天。該證首要醒神,是安宮牛黃丸適應證。湯劑以祛風、清熱、化痰、涼血、化瘀為主。一診立即用大黃、芒硝等煎後保留灌腸,意在引風、火、痰、瘀下行,上病下取。熱退神清後,以大劑量黃芪、仙鶴草配活血、化瘀、養血、通絡之藥,起肢體萎廢,使活動自如。(盧燦輝 鄭婷 盧友祥 盧鋒)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