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05|回覆: 0

[樂器] 關於學琴方法----【秋籟居琴話】

[複製連結]
成公亮 發表於 2017-8-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關於學琴方法

在琴曲具體的表達上(指法、音色、速度),可以通過聽、看老師的彈奏學習到,這是比較容易教和學習的東西。而整個樂曲內涵的駕馭和表達,則需要學生自己的領會、思考,當然老師也要作啟發。但是,這種精神上的東西,常常不是老師用語言能教會的,也不僅僅是在上琴課時的任務。它常常涉及個人的情性,對於古人生活的理解,文學、歷史、哲理……(這是學琴者在彈琴之外必須努力學習和自身修養的地方,歷代琴譜上也一再告誡彈琴人『更有一般難說,其人須要讀書』。除了上課,我們在日常生活的談話、聊天中,都會起到這個作用。當然,這不必對所有的師生都這麼要求,我只是說,學習彈琴,只學指法技術是不夠的,而且這樣學習的結果彈奏出來的琴樂不會有豐富深刻的內涵,不會感人。說穿了,琴的彈奏技術比起西方的小提琴、鋼琴容易多了,人家在十五、六歲之前就必須用『童子功』把高難度的演奏技術掌握,每天練習六七小時,他們沒有一個從成年人開始學琴而成為一個演奏家的,因為演奏技術太難,成年人已來不及了。

57053518aa5c759a37d9f3dcf19c884f.jpg

掌握古琴熟練的彈奏技術並不是一件難事,方法得當,練上幾年,高難度的彈奏技巧不難掌握,【廣陵散】、【瀟湘水雲】可以彈下來。比起西方的鋼琴小提琴,古琴的彈奏技巧難度並不大,演奏家曲目量的掌握也少許多,而一個古琴家應該學習更多的演奏技術以外的知識來豐富自己的心靈內涵,這是歷來彈琴人的共識,這也是歷代琴譜上一再告誡彈琴人『更有一般難說,其人須要讀書』的原因。但必須要說的是彈琴人豐富的精神內涵、思想情感是用雙手彈出來的,彈奏技巧一定要掌握,這一關是繞不過去,企圖繞過這一關成為能夠彈奏『深刻內涵』,且『有韻味』的人其實不存在。想想看,基本彈奏方法不對,沒有琴曲音樂的音準,沒有琴曲音樂邏輯規律的節拍節奏,琴曲的一個個樂句是什麼樣子你彈不成個,你那些深刻的哲學思想能夠表達出來嗎?裝模作樣罷了。

剛學的時候最好是完全模仿老師,傳統的教學方法就要求這樣,教學方式是師生對坐彈琴。這樣會把老師的東西儘可能地模仿準確,指法、速度、流派風格……。這種方法自有其相當的道理。

9def518ea7020a5e7e219da5ecf55ee0.jpg

我學【洞庭秋思】時,查阜西先生早已去世了,我就聽他的錄音,把弦調得和錄音一樣高,一遍一遍模仿,漸漸模仿得差不多了,接近了,再彈它一兩年,這個時候自然而然地揉進了自己的東西,這個過程是無意識的,這時你的東西進去會比較『保險』,因為是你在跟他比較貼近的時候,加進了自己的東西,這樣的結合比較自然,查老的精采的部分也會大體上保存下來。完全不加自己的東西好不好?當然好,這樣你和查老彈得一樣,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機械地成為查老的錄音機,因為這是彈琴,是藝術,是表達情感,是表達你自己的情感,是以你的思想去理解古人。你不可能客觀地替代另一個人的情感,這些在我的,【打譜是什麼】、【桃源春曉打譜隨記】中,說得很詳細。

d34a774aa6d8ee9b32102c70dd55dc72.jpg

你們現在學的時候最好是模仿,通過我的錄音和我講的東西,彈得儘量和我一樣。彈我的東西應該先把我的東西拿到,拿到八、九成,你再彈,彈了幾年以後你慢慢會變,那個時候你再加入自己的東西,就非常自然,有自己的邏輯、道理;而不是剛學不久,就按照你自己的愛好和習慣彈。變化是以後的事,過程長短在於個人的種種狀況。掌握到相當程度以後的變化和沒有掌握老師的東西的變化,性質是不一樣,後果也不同。

彈琴者自己的變化,變成符合自己情性的彈法,也就是用自己的內心說話,這也是必然的後果。如果不用自己的心說話,那麼彈出來的音樂沒有個性,不感人。有成就的彈琴家,都是用自己的心說話,自己的言語說話。張子謙和劉少椿都是孫紹陶的學生,他們兩個人的琴都精彩,但太不一樣了,因為他們兩個人性格差別很大,兩人的琴風個性極強,都是高水平的。他們最後都因自己的個性和愛好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們來自孫紹陶,但與孫紹陶不會一模一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