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40|回覆: 0

[樂器] 半日閒譚·琵琶流淌中華味

[複製鏈接]
文紫嘯 發表於 2017-9-21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久前上映的電影【閃光少女】,講述了一所音樂附中民樂系學生『大戰』西洋樂同學,為民樂『正名』的勵志故事。青春勵志題材並不新奇,中外影史中已然甚多。倒是民樂和西洋樂比拼的故事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民樂,成了罕見的電影主角,頗讓人有些驚喜。影片中,揚琴、嗩吶、古箏、二胡甚至編鐘等多種民樂紛紛登台,算得上一次民樂家族的大合照。而當我聽到『民樂』二字時,首先映入腦海的,便是琵琶。

民樂類型眾多,為何首先想到琵琶?思來想去,或許是源於讀書時的記憶。高中時,我的一位同桌是音樂特長生,專業便是琵琶。作為對民樂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和她同桌的那段時間是我難得了解一項民樂的經歷。常聽她說琵琶、聊琵琶,校內、班級的聯歡會上聽到她彈琵琶,耳濡目染久了,也就對琵琶藝術印象尤深。這四弦撥弄中形成的千變萬化之聲,接連着聽得的關於琵琶的知識和故事,潛移默化地在我心中紮下了根,以至於光影銀幕前看到有關民樂的故事,心中不自然就浮現出琵琶的輪廓。

琵琶在中國可謂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又稱『批把』。漢代【釋名·釋樂器】中記載:『批把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可見,琵琶原是古代胡人馬上彈奏的樂器,批(琵)和把(琶)本是兩種彈奏的技法。大漠荒原、碧草藍天,馬上彈着琵琶,曠野響徹弦聲,那份蒼茫遼闊的氣韻也合了古代胡人豪邁放達的天性。

歷史上琵琶分直項琵琶和曲項琵琶兩種。直項琵琶又稱『秦漢子』,『蓋弦鞀之遺制』,秦漢時期已有,我們熟知的『阮』便是其中的一種。而曲項琵琶,於南北朝時期,由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四弦、四相、梨形,橫抱於前,用撥子彈奏。在唐代,無論是宮廷禮樂還是民間娛樂,琵琶都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敦煌壁畫,雲岡石刻,皆有琵琶的身影。唐中後期對琵琶的演奏技法進行大幅改革,將橫抱改為豎抱,用指彈代替撥子演奏,音位由四個增至十六個,演繹的豐富性和指法的多樣性極大提升。琵琶遇唐,可謂邂逅天時,迎得了發展的風口。

這一點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可見一斑。古典文學中與琵琶相關的詩文浩如煙海,但於唐代尤甚。『琵琶師在九重城,忽得書來喜且驚。』『琵琶淚濕行聲小,斷得人腸不在多。』【全唐詩】中與琵琶相關的詩篇多達百餘篇,足見琵琶於唐的影響。最經典的,莫過於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未聽其聲,不見其人,單看這字句,琵琶女演奏技藝高超至怎樣已清晰顯現。『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從京城到潯陽城,從富貴繁華淪落到淒涼境地,琵琶女半生流離起伏的人生遭遇,引得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鳴感慨。聲聲琵琶,奏出人生的悲喜冷暖,也在幫助『天涯淪落』之人找到惺惺相惜的情感慰藉。

琵琶曲類型多樣,風格多變,氣象萬千。明清時期,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為代表的琵琶武曲和【陽春白雪】【月兒高】為代表的琵琶文曲便廣泛流傳,至今仍是琵琶曲中的經典。尤其是【十面埋伏】,幾近算是了解琵琶演奏的入門曲目。記得第一次聽得這曲子時內心的波瀾起伏,快而不亂、宏闊大氣的節奏感,讓每一個音符都渲染出垓下之戰殺機四伏、緊張激昂的氛圍,情緒直抵人心。而聽到【陽春白雪】,那種優美輕快、清新流暢的曲調讓你很難想象,這是出自【十面埋伏】的同一樂器。這亦剛亦柔、亦靜亦動的藝術美感,千變萬化、廣泛多元的曲調類型,讓一眾樂器望洋興嘆,中華『彈撥樂器之王』的美稱無愧於前。

然而世殊時異,近代以後,琵琶樂的影響力大不如前。西洋樂逐步傳入國內,鋼琴、小提琴漸漸顯現於舞台,中國古典民樂不復往日光彩,日益式微。及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子琴、小提琴、鋼琴音樂班蔚然成風,西洋樂器以其高雅別致的氣質,引領一時風尚。琵琶,甚至民樂,在彼時的受眾市場,顯得有些默默無聲。

電影【百鳥朝鳳】中,焦三爺嗩吶傳承的焦慮猶如一個縮影,映襯着民樂發展的尷尬境地。許多人覺得民樂有些老派甚至落伍,受眾影響力也遠不如鋼琴、小提琴。西洋樂洋氣又時髦,還能隱隱襯出某種『貴族』氣質,自然擁躉愈多。

西洋樂自有其風韻,但歷經千年流傳的中國民樂,有着西洋樂器無法比擬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國味道。一曲【霸王卸甲】,快慢交織、沉鬱悲壯的旋律,將霸王項羽垓下之戰的情緒流轉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楚漢決戰的歷史圖景也隨之鋪展開來。在極富張力和故事性的曲調中,我們能聽到項羽心中的悲憤與淒涼,猶如落寞英雄的夕陽輓歌。對比【十面埋伏】中以劉邦為視角的高昂激越、大氣磅礴的節奏,同一歷史事件,不同曲風,演繹出截然不同的心境情緒,成王敗寇的殘酷也更深地映入心間。兩首琵琶曲,不僅是樂曲的欣賞,也是一段歷史故事的回味,一種人心的反思。這份味道,西洋樂很難給得了。

風水輪流轉,如今電子琴、鋼琴已不復當年光彩,熱度漸散,不少同事朋友的孩子在學琵琶、學古箏。理由雖然多樣,但是能感受到,做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早地接觸國樂文化,感受些傳統的韻律之美。這其中或許隱含着一種文化自信,相信老祖宗傳下來的精品,值得下一輩去傳承和玩味。因此,儘管諸多音樂廳依舊迴蕩着西洋交響樂,但也漸漸有些琵琶聲、古琴聲在家中、教室中響起。這是民樂在人心中賡續的聲音,流淌着中華的味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