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显学是儒学、墨学及道学。而如今,让人奇怪的一件事,墨家学派居然没有传人!而且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墨学真是就一点踪影也没有了,在近二百年间战国时期轰轰烈烈的学派为何消失得无影无踪? 甚至连司马迁写《史记》时都一直感叹墨家的资料太少,连墨子这个人的生卒年月都无法确定。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中实属蹊跷,在一个社会中如此轰轰烈烈存在过的一群人物和一段历史居然被消灭地干干净净。 墨子 这就令我们怀疑:除了历史被人为地做了手脚,很难找出其他原因。 大家可以翻开《史记》看一看,关于墨子的叙述只有24个字,只是在“孟子荀卿列传”最后提了一下墨子:“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这与其他诸子百家连篇累牍的记载比起来,司马迁的做法真是厚此薄彼。 是司马迁有意冷落墨子,还是手头确实没有墨子的记述材料?我想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从观点上讲,司马迁倾向儒家,可能从心里反感墨家思想,因此,在写《史记》时特意将其省略。要么就是碍于当时的政治气氛,不敢记录封建专制统治者不喜欢的学说。从《史记》的撰写已经可以看出当时独尊儒术造成的社会思想“白色恐怖”。汉武帝的专制比秦始皇差不了多少。 墨子一生著述甚多,战国时期墨学兴盛时,据说有书籍三车。《墨子》“天志”篇里说:“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 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起源时说:“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 从这些话中可以猜想出墨家著作在当年的数量,但如此多的墨家著作到了今天,只留存了《墨子》53篇。这种局面不能说不是封建专制文化绞杀的结果。 墨学类似中国先秦时期的平民共产主义,是封建帝王深恶痛绝的学说。 墨家为什么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主要原因是:墨家是横亘在封建集权专制统治道路上的一座巨大障碍。不除掉墨家这一障碍,秦始皇就不能统一中国,中央集权专制的大帝国就难以建立。因此,消灭墨家,便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墨家与秦兵搏斗的经过只能靠后人想象得知。有一部《墨攻》电影问世,这部历史片以真实的虚构向人们展示了墨家的命运。在“非攻”思想的主导下,墨家成了当时社会反对战争的中坚力量。开始是阻止关东六国之间的相互征伐,后来便成了主要是反对秦国对六国的兼并。 在一场对抗秦国入侵和兼并的过程中,墨家耗竭了元气,人员死伤大半。随着秦王朝的胜利和围剿,墨家的有形力量已经在中国难以隐藏,不少墨家残余逃亡海外,东渡日本。可以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墨家学派是最早被彻底打跨和消灭的思想武装集团,继之而来的是儒家和方士集团。 对于这段历史,流传下来的只有“焚书坑儒”,为什么没有“焚书坑墨”的事情发生呢?主要是当时墨家已经不存在了,墨家集团的成员大多已经战死了,或者已经不能公开存在了。这就是墨家神秘消失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焚书的过程中,墨家之书肯定是主要销毁的对象。秦王朝的统一对墨家来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墨家集团从此一蹶不振。随着封建专制和中央集权政治牢固地建立,墨家再也没有复兴的气候和土壤了。 墨学与封建集权专制是个有我没他、有他没我的关系,两者形同水火,势不相容。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秦始皇的封建专制是墨家的最大克星,只要有墨家存在,就不会有秦始皇的存在,只要有秦始皇,就不会有墨家的存在。 如果当年墨家力量战胜了秦国的兼并统一,中国历史就会改写,就不会是后来的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中国就会发展成另外一副样子。或许像欧洲,诸国并立,倡导民权,主张民主,文化科技繁荣发展。 秦始皇(注:图片来源于《秦时明月》) 秦王朝和汉王朝是塑造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制度的重要朝代,自此以后,中国走上一条王权愈发强大的封建君主专制道路。蓬蓬勃勃的先秦诸子百家的自由思想时代从此宣告结束。 选天子——封建帝王最忌讳的墨家主张。今天研究墨家的学者在介绍起墨学时,大多将《墨子》一书中的几个章节题目复述一遍,什么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等。 从这些题目表面上看,也不一定完全为帝王所不容,譬如说节用和节葬,有些帝王和君主还是比较节省的,并不一定非要主张铺张浪费。至于尚贤、兼爱、非攻,有些观点甚至是深获帝王所赞许的。 那么什么主张使中国历代的统治者行动一致地摈弃了墨家学说?什么思想使帝王统治者感到了最大的威胁?那就是墨家的“选天子”思想。在“尚同”篇里,墨子反复强调了“选天子”及地方长官的思想。 墨子说:“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可以说民主政治思想在中国早已有之,墨家学派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 《墨子》一书中不仅提出了“选天子”主张,也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选拔各级政府官员的思想。 “尚同下”篇里这样说到:“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国建诸侯,诸侯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其四境之内也,是以选择其次立为卿之宰,卿之宰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其君也,是以选择其次立而为乡长家君。是故古者天子之立三公、诸侯、卿之宰、乡长家君,非特富贵游佚而择之也,将使助治乱刑政也。故古者建国设都,乃立后王君公,奉以卿士师长,此非欲用悦也,惟辩而使助治天明也。” 在这里,墨子选天子及各级官员的思想彻底打破了封建帝王家族世袭的体制,与当时的封建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如果听任墨家这种思想在社会上传播普及,那么一旦被社会大众所掌握,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地位便岌岌可危,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便可能在中国产生。 在这种致命的威胁之下,封建君主怎能容忍墨家的昌盛呢!选举国家领导人是动摇帝王权力的事情,私家王权怎能轻易让与他人!因此,墨家成为独裁专制集大成者秦始皇的眼中钉是理所当然的,加上墨家反对战争的坚决态度,墨家集团便成为秦王统一过程中首先要消灭的对象。 不仅秦始皇厌恶墨家,汉武帝也肯定痛恨墨家,否则司马迁不会在《史记》里对墨家的事迹只字不提。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同时代出版的《淮南子》,对墨家事迹倒记载了不少。 封建统治最忌讳的还有墨家的平等思想和平民思想。正是这一思想强烈冲击着封建特权等级制度。如果允许墨家存在,封建等级制度便难以维持,因此,王权专制的力量一旦强大到一定时候必然对墨家集团进行彻底围剿。 墨家退出历史舞台的后果 两千三四百年前中国的一场民主政治运动由于墨家被残酷镇压和消灭,终于销声匿迹了。 历史实际上是非常相似的,当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在雅典等地展开之时,中国黄河流域这一地区也发生着具有民主倾向的平民运动。如果墨家这一群体和这一思想不遭遇来自外部的野蛮力量,汉民族可能会选择一种相对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中国的历史也可能会是另一种样子。 墨家在战国是一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家的创始者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前376年。他是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藏书家。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曾习儒学,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由于每一个朝代封建统治者们围剿和篡改,许多真实记事已无法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汉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