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52|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譯解】12.10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 ...

[複製連結]
安魯東 發表於 2017-9-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2.10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成)不以富,亦祗以異。'』

注釋:

1、惑:心疑無常,迷亂不定。

2、徙義:徙,遷移。意爲:見義思爲,主動向義靠攏。何晏【論語集解】引包咸註:『徙義,見義則徙意而從之。』

3、誠不以富,亦祗以異:這是【詩經·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後兩句。

白話試譯:

子張問如何崇德?怎樣辨惑?孔子說:『以忠信爲原則,見義思爲,這就是崇德。愛他時,希望他永生不死;厭惡他時,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永遠活著,又要他立即去死,這就是迷惑。正如【詩】所言:「以其他女人代妻即便成功,也終對你沒有好處;這樣做只會顯示你異於人之常道,失心喪性。」』

疏解:

一、

子張問孔子如何崇德?怎樣辨惑?

孔子告訴他,崇德,可遵循兩條原則:平日以『忠信』爲本,處事待人;見了『合道宜爲』之事,不計私利積極思爲。

孔子又告訴他,辨惑,可通過看一個人是否失心而去辨別。

人皆有心,心皆能循理,循理則能知是非、明利害。可是,在現實中,人心則容易被物慾及情緒之霧霾籠蔽,陷於迷亂而不自知。

譬如,愛一個人時,希望他永遠不死;等某日厭惡他時,則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永遠活著,又要他立即去死,就是心惑。

欲與情,人皆有之,但對於心而言,它們只是客。假如讓欲與情反客爲主,俘虜了心,那麼人就會變得衝動、極端、褊狹、不可理喻。

朱子從另一個角度註解說:『愛惡,人之常情也。然人之生死有命,非可得而欲也。以愛惡而欲其生死,則惑矣。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則惑之甚也。』(【論語集注】)

二、

『誠(成)不以富,亦祗以異』一句,用於此處,頗爲費解。程頤甚至疑此爲錯簡,朱子【論語集注】云:『程子曰:『此錯簡,當在第十六篇齊景公有馬千駟之上。』

可實際上,這一句並不是錯簡。

該詩句出自【詩經·小雅·我行其野】,原詩云: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畜,復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爾宿。爾不我畜,言歸斯復。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舊姻,求爾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異。

該詩描述了一夫婦人,遭夫嫌棄,獨自行在點綴著幾棵樗樹的原野上,一邊採摘羊蹄菜(蓫)與葍草(葍),一邊怨恨丈夫朝三暮四、荒淫厭舊。【毛詩正義】云:『【我行其野】,刺宣王也。刺其不正嫁取之數而有荒政,多淫昏之俗。』

『誠不以富,亦祗以異』一句,在原詩中的意思爲:你不以禮待妻,讓其他女人取代我,即便成功了,也得不到好處;你這樣做,只會顯示你異於人之常道,失心喪性。

【毛詩正義】云:『祗,適也。箋云:「汝不以禮爲室家,成事不足以得富也;汝亦適以此自異於人道。言可惡也。』

孔子引用於此,是以正妻喻德,以其他不軌的女人喻情和欲。人被情和欲迷惑,失心喪性,自認爲很爽,可終沒有好處。

劉寶楠【論語正義】云:『自異人道即是惑,故取其義,以非此之惑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