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子耶穌的誕生
[耶穌(前4年-30年或前5年-29年)全名Jeshua ben Joseph,是基督教的中心創始人物,他也常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聖子,或耶穌基督。
基督教大多數教派認為:耶穌是【舊約聖經】中所預言的救世主(彌賽亞),是上帝耶和華的兒子。(彌賽亞,在漢傳佛教中轉型為彌勒佛。)
傳統基督教神學觀點認為耶穌生於巴勒斯坦的伯利恆,而近代史學觀點則認為耶穌生於加利利的拿撒勒。
按照【新約】說法,猶太人耶穌在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猶太省地區傳道。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為真理作見證(約18:37)、教導人『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利19:18,民15:37-41,申6:4-9,11:13-21)、先求天父的國和他的義(太6:33)等道理。
根據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他的教訓和所行的神跡,在民眾中得到極大的響應。]
耶穌的門徒在耶路撒冷建立了最早的基督教教會,史稱『使徒教會』。大約在一世紀中葉;以彼得為首的12門徒領導着基督教會。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會照猶太人會堂的組織形式,選舉7位長老負責管理錢物、分配日常事物。長老又稱監督(bishop),以後演變為基督教主教。
基督教教會建立固定的宗教會所——教堂,有專職主持宗教事務的人員,建立金字塔式的傳教體系;而且各地區教會間聯繫密切,從而逐漸形成了信仰統一,信徒團結的社會組織,因之教會取得了管理人類的力量。通過信仰,建立了治權。
基督教的傳布使得猶太教祭司團感到巨大的威脅。猶太教認為教義已經被耶穌篡改,猶太教失去信眾,猶太公會的權力與地位有可能不保(當時大祭司的任免由羅馬帝國政府掌控),所以要把耶穌除之而後快(約11:48-50)。由於耶穌的門徒和弟兄猶大的告密,羅馬帝國駐猶太的總督彼拉多將耶穌逮捕。被捕後耶穌受盡打罵侮辱,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聖經新約】對此的解釋是:猶太教【舊約】所預言的神所差遣的救世主耶穌為了要替世人贖罪,甘願以自身為代罪羔羊,流出自己的血,讓全世界的罪人得到赦免。
但是,根據【新約】的記載,耶穌死後第三天從石窟墳墓中復活了。他的墳墓空了,他多次向門徒們顯現真身。門徒們逐漸確信耶穌真地復活了。在耶穌升天超離這世界的時空後,他的門徒們起來熱心傳揚耶穌的教訓,並且宣告耶穌是復活戰勝死亡的主。信徒們組成彼此相愛、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團體,就是教會。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為群眾運動產生的。相對於傳統猶太教強調遵循律法,基督教強調耶穌救贖的恩典,並認為只要信奉耶穌就是【舊約】所預言的救世主,願意接受他為主,並決意以上帝的心意為生活的準則,讓耶穌基督為自己承擔所犯的過錯,就被認為是已悔改,可以借着洗禮,被接納成為教會的一分子。
據【使徒行傳】中記載:早期基督教教會階段,許多歸鄉猶僑不再回歸僑居地,留在耶路撒冷城聚集聽道和修行生活,故曾實行財產共有,外界視其為一種秘密宗教組織。當時基督教教徒不分種族及社會階層,就連奴隸在信主以後亦可實時被接納為弟兄,得到救助。這也是基督教中秘密兄弟會的起源。(這一基督教的秘密兄弟會後來也與共濟會合流。)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共產主義的天國福音是與原始基督教的教義有關的。
但是,猶太教則視耶穌的基督教為外道,為離經叛道的異端。猶太人向羅馬當局舉報基督徒,要求禁止。羅馬起初認為基督教只是猶太教的分支,並未禁止其傳播。到尼祿皇帝(公元54年-68年)在位時,基督教教會的人數已增長到不可忽視的程度。從公元60年代中期,羅馬帝國政府下令禁止基督教,開始大規模迫害基督徒。
隨着基督教的傳播,社會各階層愈來愈多人加入教會。公元2世紀、3世紀的羅馬帝國政府對基督教進行多次大規模的恐怖鎮壓,許多主教和信徒被火刑燒死,被釘上十字架,在角斗場中被野獸吃掉。
但基督教依然在下層民眾中傳播,教會制度依然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