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盤古開天闢地、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衛填海……這些,都是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中國古代的神話,是遠古歷史的回音,記錄了遠古人民瑰麗的幻想,表現了他們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認識以及願望,主人公常常是神或者神化了的人物。 神,【說文解字】言『天神,引出萬物者也』。神字從示從申,從示的字,一般都與祭祀、鬼神有關,申,甲骨文字象閃電之形,代表天神,神的本義,即爲天神、神靈。 人類思維認識的能力,是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當人類思維發展到能夠將自身與自然界明確區分開來的時候,人們就開始探究自然界的奧秘,試圖認識自然,並利用自然,而這種探究和認識,是不斷深化的。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認識自然的能力十分弱小,因此在自然面前顯得無能爲力,在他們眼裡,自然界是神秘且難以捉摸、控制的,於是自然而然產生一種敬畏的情感,認爲自然界是具有思想、情感和意志的存在,並幻想出了種種超自然的神靈,並對之加以膜拜,日月星辰、天地山川、風雷雨火……也就被人格化了乃至於神化了,於是就有了山川之神、日月之神、風神、雨神……這也就是神字最初的含義。 神的不同尋常,帶來了神字神奇、神異等其他含義,而人的靈魂、意識、心思、思維等等不可捉摸之處也可以神字來表示。庖丁解牛,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用心神去領會而不是用眼睛去看,器官在這一刻停止,而心神則運轉自如,隨心所欲。人的精神、心神就是這樣,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不受形骸的束縛,超越時空的約束。文學創作的藝術想像更是如此,可以達到更高更遠的地方。『文之思也,其神遠矣。』中國文化里有神思一詞,指的就是文學藝術創作過程中作家的思維活動。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將這種思維活動做了非常深刻的概括:『神與物游』。神與物融合,作家、藝術家的心神與萬物相統一,心神觸及萬物,作家、藝術家也就擁有了描摹萬物的能力。 神總是飄忽、不可捉摸的,但有時候又是具體的。我們將意志、思維、以及某種心理狀態稱之爲精神,精神是相對於形體而言的,如果將精理解爲精微,神則是人心中的內在力量,那麼精神就是一種精微的內在動力。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都是如此。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延續發展的精神動力,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 中華文化是以人文本的文化,以人爲本的中華人文精神是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是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靈魂。無論是文明之初的創造精神,還是窮本探原的辯證精神,無論是天人關係的艱苦探索精神,還是人格養成的道德人文精神,無論是博採眾家之長的文化會通精神,還是以天下爲己任的責任精神……如此種種,一起構成了中華人文精神,在歷史長河中閃耀著不曾磨滅的光芒,鑄就著中華民族,也推動著中華文化不斷向前進。 植根於悠久的民族歷史,我們有著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貫穿於民族崛起與偉大復興,我們有著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鞭策中華民族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 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傳承著中華人文精神,秉持著民族精神,跟進著時代精神,以新的精神狀態,不斷向前邁進。(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