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34|回覆: 0

[何新西方偽史考] 董並生·『古羅馬帝國』不存在(下)

[複製連結]
董並生 發表於 2017-1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董並生:『古羅馬帝國』不存在(下)

  老何讀此書後評論:

  此書資料豐富,考據翔實,堪稱力作,可比擬清代閻若璩之【尚書古文疏證】[閻氏考證確證【古文尚書】乃是後世之偽作]。此書基本論據顛撲不破——基本可以確證西方近代史學所描繪之古希臘歷史皆爲偽史。特予鄭重推薦。

29545947b96b3c662c17075e78fc0694.jpg

  一、『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的故事

  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不是從『羅馬城』遷來的

  話說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定都『尼科美地亞』(東都)後,將自己的朋友瑪克西米亞努斯封爲[愷撒](副皇帝),不久又提升爲[奧古斯都](皇帝)。而這位新皇帝瑪克西米亞努斯選擇『米蘭』爲自己的首都(西都)。

  隨後,兩個元首分別再選擇兩名助手,形成『四位皇帝』共治的局面。(中國古語云:『天無二日』,古羅馬居然會有『四帝共治』體制,正所謂『無奇不有』)

  戴克里先選擇了蓋烏斯?伽列里烏斯作爲自己的副手,稱之爲愷撒(副皇帝),定都夕米南(今貝爾格勒附近);而馬克西米亞努斯則選擇了君士坦提烏斯?克羅路斯作爲自己的愷撒(副皇帝),定都特里爾(德國)。

  這四位皇帝實際上將國家分爲了四個部分:戴克里先:直接統治色雷斯、亞細亞和埃及,伽列里烏斯:治理巴爾幹,馬克西米努斯:治理義大利、非洲和西班牙,君士坦提烏斯:治理高盧和布列塔尼亞。

  戴克里先和馬克西米亞努斯於305年同時退位,這樣一來,伽列里烏斯和君士坦提烏斯同時成爲東部和西部的主宰,四帝共治制到此結束,隨後帝國陷入了東西之間的爭鬥中。四帝之一君士坦提烏斯的兒子君士坦丁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位君士坦丁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他在312年擊敗了西部的政敵馬克辛迪烏斯,又在324年擊敗了帝國東部皇帝李錫尼,再度統一羅馬帝國。

  君士坦丁大帝統一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

  羅馬帝國的新首都並不是從『羅馬城』遷往『君士坦丁堡』的,當時羅馬帝國的西部首都早已經不是『羅馬城』,當時西部首都是『米蘭』和『特里爾』。君士坦丁大帝發出的著名飭令稱爲『米蘭飭令』,而不是『羅馬敕令』。

  君士坦丁堡在信仰上處於孤立,在歷史舞台上始終無足輕重

  『君士坦丁是東正教的聖人,是他建立了基督教帝國。但是,大家知道的東西未必都是真的。我們知道,君士坦丁和他的繼任者們(其中的絕大多數)都皈依了基督教,我們也看到他們在治理帝國的時候會優先照顧他們所支持的教義。……

  他們也忘記了他們的都城本身就是個不正常的地方。……

  君士坦丁堡在信仰問題上處於孤立之中,只能自己唱獨角戲,後來被人們稱爲拜占庭。它一直屬於支持正統教義的查爾希頓派,但不管它延續多久,在歷史的舞台上始終都是孤立無援和無足輕重的。』[ [美]詹姆斯·奧唐奈【新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譯本第203-204頁,中信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軍隊在不列顛島推擁『君士坦丁』爲羅馬皇帝——奧古斯都

  『306年夏天,君士坦提烏斯?克羅路斯在布列塔尼亞對蘇格蘭的部落披克特人作戰時死去了。軍隊立刻便宣布他和他的第一個妻子埃列娜所生的兒子弗拉維優斯?君士坦丁爲奧古斯都。』[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242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布列塔尼亞』是羅馬時期對『不列顛』(英國)的稱呼。英國皇家海軍戰歌【Rule,Britannia!】中文譯名:【統治吧,布列塔尼亞!】

  『在君士坦提烏斯去世後,其子君士坦丁在不列顛被推選爲帝。』[ [古羅馬]尤特羅庇烏斯【羅馬國史大綱】中譯本第110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原來君士坦丁大帝是在英倫三島即皇帝位的。

  『君士坦丁』,何許人也?

  『君士坦丁大帝』的父親君士坦提烏斯是西部羅馬的副皇帝凱撒,一次在不列顛地界對蘇格蘭部落作戰時戰死在島國『布列塔尼亞』(不列顛),於是,君士坦提烏斯的軍隊在不列顛島擁戴他的兒子君士坦丁登上羅馬皇帝的寶座,就是後來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大帝』在英國(布列塔尼亞)登基,做起了『羅馬皇帝』,又從德國(特里爾)起兵,馳騁法蘭西(高盧),橫掃義大利(羅馬城),最後跑到土耳其建立了『古羅馬新首都』——君士坦丁堡。

  後世稱之爲第一位『基督教皇帝』,被視爲歐洲的 『大聖人』,說是『沒有君士坦丁就沒有基督教』,相比之下,亞歷山大大帝、拿破崙、希特勒等都不在話下。

  美國學者馬恩評論道:『就我們現今所知的基督教而言,創立者已不再是公元1世紀的耶穌基督,而是公元4世紀的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的名次比亞歷山大大帝、拿破崙和希特勒更高。[ 百度百科: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見到上帝顯靈

  故事大王十八世紀英國作家愛德華?吉本向我們講述了據說是古羅馬基督教作家優西比烏斯所講述的神話:

  『在君士坦丁多次行軍中,有一次他親眼看到在正午的太陽上方立著一個閃光的十字架的飾物,上面鐫刻著:「以此克敵」幾個字。這天上的景象使全軍爲之震驚,也震驚了當時在選擇宗教信仰問題上還沒有拿定主意的皇帝本人……

  當天晚上他所見到的景象卻決定了他的宗教信仰。耶穌基督親自在他的眼前出現了;他向他展示了與天空所見相同十字架的形象,告訴君士坦丁製作出同樣的旗幟,抱著必勝的信心,舉著它向馬克穆斯和他的敵人前進。』[ [英]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譯本上冊第449頁,商務印書館1997年2月第1版2011年4月10刷]

  古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照耶穌基督的指引做了,結果將羅馬城的另一位羅馬皇帝馬克穆斯打了個落花流水。

  這則故事是從哪裡來的呢?

  據故事大王愛德華?吉本說,是根據古羅馬作家優西比烏斯講述而來,吉本說優西比烏斯說自己所講述的故事是聽當事者君士坦丁本人在該故事發生很久之後親自告訴他的。

  優西比烏斯『說是他(君士坦丁)在事情發生許多年後,在一次無拘無束的談話中,曾對他(優西比烏斯)講述過他(君士坦丁)本人親身經歷的這一段離奇的意外事件,他(不知是君士坦丁還是優西比烏斯?)同時還鄭重發誓,保證他所講的情況絕無虛假。』[ [英]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譯本上冊第449頁,商務印書館1997年2月第1版2011年4月10刷。其中上文括號中的內容爲引者所加,最後部分是誰向誰在發誓呢?]

  故事大王愛德華?吉本講的故事大多是這樣來的,聽別人說的,而別人又是從另外的別人那裡聽來的;聽來的東西是真是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需要繼續進行下去。

  在英國登基、從德國起兵的『羅馬皇帝』

  ——君士坦丁橫掃義大利、蕩平羅馬城

  當時,在羅馬城的『羅馬皇帝』名叫「馬克森狄」,據說「馬克森狄」擁有龐大重裝步兵以及不計其數的羅馬軍團,然而,君士坦丁憑藉上帝的幫助,不費吹灰之力橫掃義大利、蕩平羅馬城……

  羅馬皇帝「馬克森狄」人多勢眾,『數量龐大的重裝步兵和不計其數的軍團,被他部署在羅馬周邊的各個區域或城鎮以及義大利境內被他奴役的地區。仰賴於上帝的幫助,君士坦丁皇帝接連進攻暴君的第一支、第二支和第三支軍隊,輕而易舉地擊敗它們,揮師橫掃義大利境內的大片土地,直逼羅馬城。』[ [古羅馬]優西比烏【教會史】中譯本第417頁,三聯書店2009年9月第1版2012年4月2刷]

  古羅馬城號稱『永恆之都』,拿下羅馬城想來一定會有一場惡仗……

  不然!君士坦丁憑藉與上帝的同盟,根本用不著打仗,上帝自己就將羅馬城的羅馬皇帝搞定了。

  君士坦丁『他根本不必和羅馬人打仗,因爲暴君被上帝自己用鎖鏈拖出城門好遠……藉著實際行動,君士坦丁向上帝——萬物之主和勝利的締造者——獻上類似讚頌。他在一片凱旋聲中進入羅馬,所有的元老院成員、上層貴族、女士、孩童和羅馬全城的人們,把他讚頌爲解放者、拯救者和恩人,喜笑顏開地迎接他的到來……』[ [古羅馬]優西比烏【教會史】中譯本第417-419頁,三聯書店2009年9月第1版2012年4月2刷]

  君士坦丁『師出有名』:爲了恢復羅馬人的自由!

  『君士坦丁,這位皇帝階位的最高者,最先對羅馬暴政的受害者表示同情。他向天上的上帝和他的聖道——萬有的救主耶穌基督——獻上禱告,請求與上帝自己同盟,然後揮師遠征,爲的是給羅馬人重新帶來先祖曾經享有的自由。』[ [古羅馬]優西比烏【教會史】中譯本第416頁,三聯書店2009年9月第1版2012年4月2刷]

  十八世紀伏爾泰所見君士坦丁時代歷史紀錄只有以下內容:

  『君士坦丁的時代是基督教的光榮時代,因爲他使基督教取得勝利。人們並不需要在這光榮之上再添加一些奇蹟,諸如雲端出現羅馬帝旗……羅馬帝旗的守護者從來不會受傷,什麼從天上落到古羅馬的盾牌,什麼由天使帶給聖德尼的教幡,所有這些模仿特洛伊的帕拉斯神像的東西……』[ [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338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1版2008年5月6刷]

  伏爾泰寫道:『也許我們只有等待像尤西比烏這樣一個智者的啟迪,他是第一個撰寫教會史的文學家、政治家,他是阿塔那修的敵人、君士坦丁的密友、開塞利的主教。但是,當我們想要通過這位政治家、教會史之父的著作來獲得知識時,我們感到多麼驚訝!

  我們發現,在他的著作中,當談到君士坦丁皇帝時,有這樣一段話:

  上帝把數字用於他的統一體中:以數字2美化世界,以3組成物質與形狀,然後以2的倍數創造4元素;通過1加2加3加4得出美輪美奐的數字10,這是統一體的終端,統一體的終端,統一體的極限和完善;這個極其完美的數字10乘以更完善的、代表上帝之可感知形象的數字3,便得出1月30天之數。』[ 尤西比烏【君士坦丁頌】第4、5章,見[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339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1版2008年5月6刷]

  實際上,當時西方只有這樣的『歷史』,除此之外別無『歷史』。

  『在這個由於宗教信仰的改變而使羅馬帝國面目一新的時代,人們就是這樣撰寫歷史的。圖爾的格雷戈里絲毫沒有背離這種方法,而且我們可以說,直至圭契阿迪尼[ (註:圭契阿迪尼(1483-1540),義大利佛羅倫斯歷史學家,著有【義大利史】,這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典籍。---譯者)]和馬基雅維里之前,我們還沒有一部寫得好的歷史。』[ [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340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1版2008年5月6刷]

  文藝復興之前西方哪裡會有歷史學!只有層出不窮的故事……因而,西方人無奈、只有拿故事來當成歷史。

  君士坦丁『臨終洗禮』

  『洗禮儀式一般認爲包括全面、徹底地消除一切罪孽,受洗後的靈魂將立即恢復原來的純真,並從此可以永恆得救。』[ [英]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譯本上冊第454頁,商務印書館1997年2月第1版2011年4月10刷]

  『洗禮儀式一般都是在幾個教士的協助下,在莊嚴的復活節和聖靈降臨節之間的50天裡,由主教親自主持,在本教區大教堂里舉行。』[ 同上第453頁]

  君士坦丁的洗禮儀式一再延遲,『一直到死亡已臨近,他不可能再試圖翻悔,也不再存在翻悔危險的時候。在他最後一次病中,他在尼科米底亞宮中召見的幾位主教,看到他那樣熱情地請求並接受爲他進行洗禮,聽到他鄭重宣稱,在他的餘生中他一定要做到不愧爲基督的門徒以及他在受過洗禮,穿上新入教者的白袍以後謙恭地拒絕再換上皇帝的紫袍的做法……』[ 同上第455頁]

  爲什麼要一再推遲洗禮的時間呢?

  『在那些改信基督教的人中有許多人都認爲,匆忙地履行完一種不可能重複第二次的可喜的儀式,輕易拋棄掉一種一去不復返的無價特權是很不明智的。而推遲洗禮卻使他們可以放縱自己的情慾來享受現實世界中的一切,而同時又能把確保自己得以贖罪的簡便辦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上第454頁]

  好一個『臨終洗禮』,好似淨土宗的『臨終一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了舉不動屠刀『立地成佛』!

  西方列強的『基督教基因』——羅馬教廷

  基督教偽造文獻:【聖彼得從天上寫給丕平和他的兩個兒子的信】(丕平爲法蘭克王國的國王,丕平之子查里曼被稱爲『歐洲之父』)

  『教皇斯提芬偽造了一封聖彼得從天上寫給丕平和他的兩個兒子的信,值得抄錄如下:

  由永生的上帝之子耶穌基督稱爲使徒的彼得,……鑑於其他一切教會之母——羅馬教廷的整個天主教會乃是由我彼得建立於世上,而斯提芬乃是這個寬厚的羅馬教會之主教,我,使徒彼得和將施恩於你們的聖母馬利亞,以及第三級天使、第二級天使,爲廣布天主的恩寵和善德,以使天主的教會擺脫迫害者之手,特向你們三位國王:傑出的丕平、查理和卡洛曼,並向全體聖潔的主教、修道院長、神父和修士,乃至公爵、伯爵及各國人民宣諭,要求你們、警告你們和命令你們,如果你們不爲我而戰,我將以三位一體的名義,以我使徒的名義,宣布你們將永遠不得進入天堂。』[ 轉引自[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363-364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第1版2008年5月6刷]

  君士坦丁代表基督教帝國的形象廣泛流傳,他的皈依使『羅馬城』化爲『上帝之城』,此種觀念成了文學的陳規,不論其是否符合歷史事實……

  『基督徒總是傾向於把君士坦丁的皈依看成是基督教遭受迫害的教會時代與得勝的被定爲國教時代的分水嶺。不論此種觀點是否符合歷史事實……

  君士坦丁代表基督教帝國的形象廣泛流傳,教會與羅馬帝國均爲天國的映像,君士坦丁的君主政體將天國帶給人類,他的皈依化世俗之城爲上帝之城。古希臘思想與聖經觀念共同作用,創造出這樣一個皇帝的形象,它被賦予權力,在人間代表上帝。皇帝作爲基督教的表達中介體現了上帝爲了拯救人類而作的特意安排。此觀念成爲文學陳規,在基督教布道壇上常被聽到。至此,基督教與羅馬帝國合二爲一:基督教是羅馬帝國的國教,而羅馬帝國是基督教神意中最合適的地方。』[ [英]J.H.伯恩斯主編【劍橋中世紀政治思想史:350年至1450年】中譯本上冊第124-125頁,三聯書店2009年10月第1版]

  『東羅馬帝國』被篡改爲『拜占庭帝國』

  一直到17世紀,『東羅馬帝國』都是西方歷史學家對這個帝國的正式稱呼。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Hieronymus Wolf)在其整理編纂的【歷代拜占庭歷史學家手稿】(Corpus Historiae Byzantinae)中,爲了區分羅馬時代以前的古典希臘文獻與中世紀東羅馬帝國的希臘文獻,引入了『拜占庭帝國』(Imperium Byzantinum)這個叫法。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占庭城。17世紀之後,經過孟德斯鳩等人的使用,這個稱呼逐漸被西歐歷史學家廣泛應用,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羅馬帝國東半部與中世紀的、希臘化的東羅馬帝國。

  二、『羅馬帝國』的歷史編造而成

  18世紀歐洲大旅行開始『視義大利爲同一民族』

  『讓我們回顧一下一個史學家處在於我們類似背景下故意說出的一句贅言吧:「假定概念」(或「概念的概念」,notional concept)——哈斯克爾正是這樣來形容在大旅行中初露端倪、不受政體約束的「義大利」含義的;此外,尤其對於18世紀來講,大旅行的又一貢獻,表現在它「弘揚了視義大利爲同一民族的思想——整個歐洲大陸極富創意、卻又有別於塞萬提斯「義大利」的產物」。』[ [希臘]娜希亞·雅克瓦基【歐洲由希臘走來】中譯本第263頁,花城出版社2012年3月]

  1.十九世紀以前『古羅馬』的概念

  中世紀的羅馬對歷史寫作漠不關心

  『中世紀的羅馬對歷史寫作漠不關心這件事十分離奇。在文藝復興時代的羅馬,情況幾乎是依然如故。「義大利最早期的天才們創作的民族作品曾賦予十四世紀以不朽的光輝,但這個世紀爲撰寫羅馬文化的歷史家們提供的素材只是勉強夠寫幾頁書用。羅馬城在學術上的貧瘠空前少有,這種情況使但丁和佩托拉克感到震驚」。十四世紀最重要的史料只不過是從1327年到1355年羅馬歷史的一些片段,其主要部分記述的是里恩濟的事業。除了一些貧乏的年代記以外,當時通行的歷史編纂方式是十五世紀教廷遷回羅馬以後以日記形式撰寫的東西。1415年馬丁五世剛剛回來以前,羅馬史僅僅是在聖彼得教堂一位牧師安敦尼奧?彼得所撰【羅馬日記】中間略地記述了一些1404-17年間的情況。較爲重要的是曾一度擔任羅馬元老院秘書的史梯發諾?英斐蘇拉所撰【羅馬日記】。他從1295年寫起,一下子跳到了1403年,用一些繁雜而不連貫的摘錄記述了十五世紀前半葉的歷史;從息克斯塔四世以後直到1492年才是他自己寫的。』[ [美]J.W·湯普森【歷史著作史】上卷第2冊第807頁,商務印書館1988年5月第1版2013年11月3刷]

  按照十九世紀以前的傳說,古羅馬原來不過是由一群強盜構成的,從鄰近部族村落的女人、到糧食、牲畜,到各種奇珍異寶,無所不是其搶劫的對象。古語云『盜亦有道』,然而『羅馬無道』,古羅馬不僅無道,連正常的經濟生活也沒有,如果說歷史上有哪個城市完全靠搶劫爲生,那就是『古羅馬』,古羅馬只有暴力、只有娛樂、只有消費,根本沒有營生的手段,通行的完全是強盜邏輯。

  古羅馬早期歷史,都是杜撰;從羅馬共和到羅馬帝國,都是文學故事。從古羅馬神話、古羅馬史詩,到十二銅表法,到國王法典(Leges regiae)以及流傳的所謂國際條約,都是後世人所編,重重虛構,沒有任何原始文獻依據。

  說是古羅馬帝國靠羅馬「方陣軍團」武力,征服當時所知世界,將地中海變爲內湖,成就地跨亞非歐大陸的龐大帝國。而其「方陣軍團」,實際上不過是故事大王紙上談兵,根本就是虛構。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布匿戰爭」,不過是又一個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世界故事的翻版。

  「拜占庭」是當時所知世界唯一的大國,是真正的所謂「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的名稱是後世人的稱謂,爲了虛構『西羅馬帝國』的需要,後來的史學家將真正的『羅馬帝國』改稱爲:『拜占庭帝國』。

  在所謂古羅馬建城時期,羅馬只是一個小村落,一直發展到中世紀晚期,羅馬也不過是一個小鎮。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古都羅馬』爲梵蒂岡爲了與所謂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者爭奪古代傳說資源,於十六世紀之後經過長期規劃、投巨資新建的假古董。

  古羅馬以『崇尚武力』著稱

  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開篇第一章講羅馬的起源時,起筆就講『它的戰爭』。

  『羅馬這個城市沒有商業,又幾乎沒有工業。每個人要是想發財致富,除了打劫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 [法]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中譯本第4頁,商務印書館1962年5月1版1984年11月2刷]

  『爲了爭奪公民、婦女和土地,羅慕露斯和他的繼承者幾乎永遠是和他們的鄰人作戰的。他們每次回城都要帶著從被征服的民族那裡得來的戰利品;這就是捆成一束束的麥子和畜群,這些戰利品會給城市居民帶來巨大的歡樂。這就是凱旋的起源:凱旋在後來也正是這座城市所以變得偉大的主要原因。』[ [法]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中譯本第1頁,商務印書館1962年5月1版1984年11月2刷]

  『只有在征服了什麼地方或是取得勝利的時候,執政官才能得到凱旋的榮譽,因此,他們把戰爭進行得極其猛烈;他們作戰時是一直衝向敵人,而決定戰爭勝負的首先是實力。羅馬因此永遠是處於戰爭狀態,而且這些戰爭又永遠是激烈的戰爭:原來,一個永遠在進行戰爭的民族,必然會或是自己毀滅,或是戰勝所有其他民族。』[ [法]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中譯本第5頁,商務印書館1962年5月1版1984年11月2刷]

  一夥強盜不停地搶劫就建成一個統治世界的大帝國

  『在王政時期和執政官出現初期,羅馬人的領土還沒有拉古薩大。……羅馬初期的國王就是一些強盜頭目。照羅馬歷史學家的說法,這個小民族一開始就搶奪鄰族女子和財物。它本應被消滅的;但驅使它從事掠奪的兇殘本性和生活需要,卻使它的不道德的行爲得心應手。它征戰不休以維持生存;經歷5個世紀後,羅馬人由於比所有其他民族經受過更多的戰爭鍛鍊,相繼征服了從亞得里亞海灣到幼發拉底河的各個民族。……

  在400多年中,這種對祖國之愛表現爲將從其他民族掠奪來的東西帶回分給所有的人,這便是強盜的道德。愛祖國就是殘殺和擄掠其他人。……

  羅馬人拿著幾束乾草作爲旗幟,從他們的巢穴「七丘」中走出來,就只是爲了掠奪四鄰的村莊。……

  羅馬人在方圓四五里之內劫掠埃克斯人、沃斯克人、安提亞人……』[ [法]伏爾泰【風俗論】中譯本上冊第212-213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1版2008年5月6刷]

  『羅馬人在羅慕洛時期,人口不過3000的只擁有一個方圓千步的小鎮,爲什麼後來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征服者?……

  爲什麼羅馬人在450多年中只能征服面積大約25古法里的地方?難道不是因爲他們人數極少,而與他們相繼交戰的又只是一些跟他們一樣的小民族?

  ……

  爲什麼羅馬人用了700年才終於建立起一個跟亞歷山大在七八年間征服下來的地盤面積大約相當的帝國呢?……

  爲什麼這個帝國後來又被蠻族摧毀?難道不是因爲這些蠻族比羅馬人更粗壯,更勇猛?……』[ 同上第215-216頁]

  這些『歷史學家』所表述的『歷史規律』不過就是西方人崇拜的兩個字:『蠻力』!

  2.故事大王愛德華?吉本的六卷本【羅馬帝國衰亡史】

  故事大王十八世紀愛德華·吉本遊歷羅馬,忽發思古之幽情,皇皇巨著——六卷本【羅馬帝國衰亡史】於是誕生。

  『1763年,他去到巴黎,在這裡會晤了許多社會名流,其中有狄德羅、達蘭貝爾、愛爾維修、霍爾巴赫等著名學者。然後重訪洛桑,拜謁老師帕維亞爾。以後的兩年都在義大利度過。他遍訪義大利名城,到處探求古蹟,尋訪名勝,懷千年之往事,發思古之幽情。對羅馬這座永恆之城,更是流連忘返。』[ [英]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戚國淦中譯本序第5頁,商務印書館1997年2月第1版2011年4月10刷]

  1764年10月初,在愛德華·吉本遊歷歐洲的旅程中終於到達了羅馬。一到羅馬,就被『古羅馬』的歷史氣息感染了……

  『我的脾氣不是很容易感染熱情的,而我又不屑於假裝出我自己沒有感覺到的熱情。可是我在經過了二十五年這麼長的時間之後,卻忘不了當年首次走近並且進入這座「永恆的城市」時激動我內心的強烈情緒,也難以用語言將它表達出來。一夜不能入眠,第二天我舉起高傲的腳步,踏上古羅馬廣場的遺址。每一個值得紀念的地點,當年羅慕路站立過的,或者塔利演說過的,或者凱撒被刺倒下的地方,一下子全都呈現在我眼前了……』[ [英] 愛德華·吉本【吉本自傳】中譯本第111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一七六四年十月十五日,在羅馬,當我坐在朱庇特神堂遺址上默想的時候,天神殿裡赤腳的修道士們正在歌唱晚禱曲,我心裡開始萌發撰寫這個城市衰落和敗亡的念頭。但我的原始計劃只限於寫羅馬城的衰敗,而不是整個帝國。』[ 同上第113頁]

  打那以後,愛德華·吉本花了約20餘年時間,完成了關於古羅馬歷史的六卷本皇皇巨著。1776年出版第1卷,1781年出版第2、第3卷,1788年出版第4、第5、第6卷。

  愛德華·吉本早年所讀『羅馬史』基礎著作

  吉本說:『在鄉下,我將賀拉斯、維吉爾、玉外納和奧維德諸人的書帶在身邊,隨時閱讀。但到了鎮上,爲了通過阿爾卑斯山南遊時應用,我訂立了一項閱讀計劃:讀古羅馬地誌,古代義大利地理,以及關於勳章獎章的書籍。

  ⑴我用心讀了格雷費斯【羅馬古代著作選】第四卷所載納蒂尼、多納塔斯等人的精詳文章,差不多經常執筆在手隨時摘記。

  ⑵然後我又細閱並讀完克魯維琉斯的【古代義大利】。這位作家是個很有學問的普魯士人,他曾徒步考察每一處重要地方,彙編和摘編了古代作家的全部著作。他的書有對開本兩大卷,上述這些希臘和羅馬作家的片斷著作,就是從他的書本上讀到的。不過另外我也讀了斯特拉波、普林尼,還有龐波尼阿斯·梅拉描述義大利風物的文章,史詩詩人生平匯錄,韋塞林出版的【安東尼那斯交通路線彙編】,以及盧提略·紐馬提阿那斯的沿海【航行記】。我又從昂維爾的【旅遊方略】和貝爾吉埃的大本著作【羅馬帝國大道歷史】中讀到了兩篇有關交通的專著。根據這些資料,我繪製了一幅道路圖,並將距離一律化爲英國長度;我又將我收集到的有關義大利地理的材料和我的注語寫在一本對開本普通簿子上;又在我的日記里插入有關羅馬的街區住宅和稠密人口、聯盟、戰爭、漢尼拔進軍所經阿爾卑斯山通道等等許多史地事項的長條摘記。

  ⑶在略讀一下艾迪生的輕鬆對話之後,我較認真地讀了斯班海姆的偉大著作【紀念章的好處和用處】,並且按照他的記述,利用國王和皇帝、家族和殖民地的勳章徽章紀念章,以印證古代歷史……』[ [英] 愛德華·吉本【吉本自傳】中譯本第108-109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以上愛德華·吉本在其自傳中集中推介的相關著作有以下主要內容:

  格雷費斯【羅馬古代著作選】:納蒂尼、多納塔斯等人的文章

  德國人的作品:克魯維琉斯【古代義大利】

  所謂『古代作家』著作的彙編、摘編

  斯特拉波、普林尼,還有龐波尼阿斯·梅拉描述義大利風物的文章

  交通路線彙編

  斯班海姆的偉大著作【紀念章的好處和用處】

  這些作品,部分屬於十五世紀以後出現的所謂『古典文獻』;部分是當時人的遊記作品以及實用交通指南之類的印刷品;【紀念章的好處和用處】屬於古物學範疇,層次很低,卻稱『偉大』;還有一部德國人的著作【古代義大利】,德國是近代構造『古典學』的大本營。從上述書目上看,基本上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史料價值。

  吉本就是以這樣的作品爲基礎,閉門造車、編寫出了千餘年古羅馬歷史的『皇皇巨著』。

  故事大王吉本的自白

  愛德華·吉本對於自己的著作【羅馬帝國衰亡史】得以暢銷喜形於色,不經意間說出了這樣的事實: 『我選擇了一個富有光彩的題目。羅馬對於學童和政治家都很熟悉;而我的敘事文章,又是從最近時期古典著作的閱讀中推演出來的。』[ [英] 愛德華·吉本【吉本自傳】中譯本第132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這回該明白了吧,連故事大王自己也供認不諱:他的這部皇皇巨著不過是根據以德國爲大本營的近代重構古典學運動(造偽運動)的最新成果『推演出來的』。

  『初版在幾天之內就售完了;二版、三版也滿足不了讀者的需求;都柏林的盜印者兩次侵犯了出版社的所有權。我的書出現在每一張書桌上,而且幾乎還出現在每一個梳妝檯上。作者被人們按照當日的愛好或者時風加上了最高的讚譽……』[ [英] 愛德華·吉本【吉本自傳】中譯本第132頁,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3.歐洲的『學術界之王』、西方近代歷史學奠基人喬治·尼布爾

  『近代史學史上第一位有權威的人物是尼布爾;他把屬於從屬地位的史學提高爲一門尊嚴的獨立科學;他的崇高人格成爲後一代偉大歷史學家的典範或鼓舞力量。』[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上冊第90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他的晚年,也就是他一生中最多產的時期,就同萊茵地區的大學聯繫在一起了。在那裡【羅馬史】最後定稿;在那裡,他講授的古代史與近代史給聽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在那裡,他成爲歐洲公認的學術界之王。』[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上冊第100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歐洲學術界之王』尼布爾在西方學術界的影響

  『歌德在【羅馬史】第一版刊行後,即曾表示他希望所有的歷史都要以該書的方式來評述,而在讀過他的新版後,他重複了他的賀詞。新版在英國受到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擬的熱烈歡迎。麥考萊宣稱,它在歐洲知識史上開創了一個新時代……他成了英國大學裡的課本……

  歌德宣稱,尼布爾的徹底性和深入研究的作風鼓舞了他,使他以同樣認真的精神來履行自己的責任。尼布爾在極不相同的人們——如施泰因和施萊爾馬赫(施萊爾馬赫,F.E.[1768-1834],德意志哲學家、神學家。——譯註)、腓特列·威廉四世、達爾曼和雅各比(雅各比,F.H.[1734-1819],德意志哲學家、信仰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譯註),阿恩特和舍恩(阿恩特,E.M.[1769-1860],普魯士愛國詩人,在反拿破崙戰爭與德意志統一運動中做出了貢獻。舍恩, H.T.[1773-1856],普魯士政治家,曾協助施泰因進行改革。——譯註),薩維尼和科內利烏斯(科內利烏斯,K.A.[1819-1903],德意志歷史學家,蘭克的弟子。——譯註),利貝爾和本生(利貝爾,F.[1800-1872],德意志法學家、政治學家。本生,C.K.J.[1791-1861],普魯士外交家,政治家,曾起草1844年普魯士憲法。——譯註)的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與善良的印象。

  薩維尼宣稱,【羅馬史】鼓舞了他,使他寫作羅馬法律史;蘭克則說,修昔底德、費希特和尼布爾都是他的老師;格羅特聲稱,他每次提到他的名字就油然興起景仰與感激之情;魏茨則說,他所得益於【羅馬史】的比任何其他著作爲多。按照蒙森的說法,所有的歷史家,只要他們不辜負這個稱號的,都是尼布爾的學生。』[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上冊第102-104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這位歐洲的學術界之王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1.重新解釋被其他學者否定了的羅馬早期歷史;

  2.用自己在英國與丹麥從政的經驗來解釋羅馬史;

  3.發現了羅馬法的手稿,注重研究古羅馬的制度史;

  4.將階級鬥爭的概念引進歷史研究;

  5.將語言學伸展到許多科目內;

  6.開始將古羅馬當作一個大國來講述。

  第一條,與偽造【荷馬史詩】運動相呼應,對被揭穿的偽古羅馬史曲爲回護。

  尼布爾批判地查核了早期羅馬史的資料及其可信程度。他確信,爲一般人所接受的記敘,既不可能完全真實,也不可能全是虛構。一個新時代的序幕早已由【荷馬詩篇緒論】的出版所揭開。他完全吸取了沃爾夫這篇著作里的方法和成果;並在很大程度上從他那裡獲得了這個信念:早期羅馬的歷史曾被保留而記入詩篇里。他寫道,『在放下筆時,我們必須能夠在上帝面前說,「我沒有故意地或未經認真查核而寫了任何不真實的事情。」』

  他的自信心幾乎是無限量的。他說,他具有一種『正確而又迅速的判斷力,幾乎不可能被虛偽的和謬誤的東西所蒙蔽』。他意識到自己所實行的革命。『在較早時期,沒有人能堅持這些主張而不冒失去生命和自由的危險。語言學家會說這是不忠;神學家會稱之爲叛逆;輿論會群起而攻之。』

  就像紐曼毫不懷疑自己的推論力那樣,他深知自己的猜測能力。他在寫給一個朋友的信里說,『我是一個歷史家,因爲我能把不相連貫的片斷拼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我知道哪裡遺失了材料,也知道怎樣來填補它們。誰都不會相信竟能有這麼多似乎已經遺失的東西能夠得到恢復。』他還比喻說,『我解剖詞句,就像一個解剖學家解剖軀體那樣。』在另一次,他把歷史家比作一個居於暗室的人,他的眼睛會逐漸地習慣於黑暗,以致他能看出那些爲新進來的人所不能看出而認爲是不可見的東西。

  尼布爾的方法,很像本特利、柯貝特和芒羅的推測訂正法。早期羅馬的事實與情況,通過什麼途徑傳遞給我們最早的編年史家呢?他採用佩里左尼的提示,回答說,『這些情況是通過歌謠、輓歌以及由祭司長保管的紀年史傳遞下來的。有些歌謠是互不關聯的,而有些歌謠則形成完整的一組——即所謂史詩,它在深刻與豐富多采的想像力方面,遠遠勝過所有羅馬後期的作品。』他進而評述帝王時期,把某些事件列爲神話,另一些事件則列爲史料。[ 詳見[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上冊第96-98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第二條,借古諷今,古爲今用,指桑罵槐。

  『【羅馬史】更多是涉及國家的制度與機構,而那些組成國家的個人則涉及較少,因而沒有表達出尼布爾自己對過去時代的強烈看法。他的經歷,尤其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即對法國的鬥爭,影響了他的全部思想,使得民族主義和對革命的恐懼成爲他政治哲學的主要原則。在他的講稿中,最充分表現出他的個性的莫過於論述希臘爲馬其頓強權所壓倒的那一部分,其中狄摩西尼是指施泰因或費希特;腓力是指拿破崙;喀羅尼亞是指耶拿,但他最爲痛恨的卻是那些歡迎征服者的叛徒;而我們在他對福希安的痛罵中,可以感覺出他對達爾貝格和約翰內斯·繆勒的看法。法國革命的課程並不比他關於二千年前世界的多次講課,表現出更多的個人情感。』[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上冊第101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第三條,發現了據說是有關羅馬法知識的唯一來源,即後世極力推崇的羅馬法系的來源。

  以此作爲編造古羅馬制度史的根據。『特別是在弄清羅馬制度方面,他是第一個理解羅馬制度的人。』『【羅馬史】更多是涉及國家的制度與機構,而那些組成國家的個人則涉及較少。』[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上冊第99、101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第四條,階級鬥爭歷史觀的始作俑者。

  『羅馬的發展史,是圍繞著貴族與平民的鬥爭而形成;這些鬥爭則起源於征服者與被征服者之間的種族分歧。』[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上冊第96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第五條,語言學是西方歷史學晉身『科學』的主要依據,實際上『比較語言學』是一個造偽歷史的黑洞。

  『尼布爾的活動還伸展到語言學的很多科目內。他從事搜集拜占庭歷史家的著作,並親自出版了阿加提亞斯的作品。他同布蘭迪斯一道創辦了【萊茵蘭博物館】雜誌,並爲它撰寫了很多稿子。他的想像力使他預見到未來的情況。在1829 年,他預言:尼尼微將是中亞的龐貝;世間將出現一個像埃及學家商博良那樣的亞述學家。』[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上冊第101-102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第六條,開始將羅馬當作一個大國來講述,說明羅馬本來並不是一個大國。

  『在尼布爾之前,沒有人曾把羅馬首先作爲一個大國來研究。它的制度,無論政治的、法律的和經濟的,都必須探本溯源,弄清其沿革和變化。尼布爾的行政經驗使他能夠以過去的歷史家所未有的觀察力來研究問題。他宣稱,只有政治家才能編寫羅馬史。他抓住了這樣的真理:每個國家的早期歷史必然是關於制度而非事件,關於階級而非個人,關於風俗而非法律的歷史。』[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上冊第96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尼布爾認爲:古代羅馬的那些知識是偽造的

  號稱十九世紀歐洲學術界之王、歐洲歷史上第一位科學的歷史學家——尼布爾(羅馬史的奠基人)自己也承認:古代羅馬的那些知識是偽造的。

  尼布爾以長於考證著稱,他『說自己的著作是「……一本科學地而不是藝術性的著作」。但是實現這一寫作目標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尼布爾自己也很清楚「古代的這些知識是模糊不清的、令人困惑的,甚至事件自身也是偽造的、虛假的」。』[ 張廣智主編【西方史學通史】第5卷下冊第253-254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從對尼布爾的評論側面說明,在十九世紀之前西方並沒有獨立的歷史學。

  巴托爾德·喬治·尼布爾何以得此殊榮呢?因爲正是由於他的羅馬史研究,第一次將羅馬史納入了『歷史學』的範疇,在他之前的羅馬史研究,包括著名的愛德華·吉本都不過是將故事當成了歷史。

  劍橋大學對尼布爾的崇拜

  『正是通過劍橋,新的德國學術和古代學被引進英國。在二者傳播過程中有兩位關鍵人物,他們是朱利葉斯?黑爾(Julius Hare)和康諾普?瑟爾沃爾,……有人士宣稱:「尼布爾是他們的上帝。」』[ [美]馬丁?貝爾納【黑色雅典娜】中譯本第1版第291-292頁,吉林出版集團2011年7月]

  尼布爾的地位源於他是一名『體質種族主義者』

  他說:『我堅持認爲,將語言差異應用到種族理論時我們必須很謹慎,必須更多地尊重體質形態……「種族是」歷史中仍然有待檢討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實際上,它是所有歷史建構的首要基礎,也是歷史運動的首要原則。』[ [美]馬丁?貝爾納【黑色雅典娜】中譯本第1版第275頁,吉林出版集團2011年7月]

  19世紀所謂「種族真理」取代了其它所有概念

  『尼布爾綜合了1790年代的浪漫主義與種族主義。這一聯盟水到渠成。在許多方面,種族(Rasse)或種類(Geschlecht)不過是浪漫主義所謂人民、民族(Volk)或團體(Gemeinschaft)的「科學」術語。赫爾德1774年出版的【也是一種歷史科學】一書是他關於歷史主義和進步的相對主義的經典陳述,書中他堅持說人民、民族是所有真理的源泉。』[ (參見 Iggers[1968,p.30];Shaffer[1975,p.85])這一概念在19世紀成爲所謂「種族真理」,它取代了其它所有概念。(參見迪斯累里的【坦克雷德】中聰明的西多尼婭的引文,第三卷,第一章:「一切都是種族,沒有其它真理。」「因爲它包括了所有其它的,」亨利勳爵說。「你說的對。」)轉引自[美]馬丁?貝爾納【黑色雅典娜】中譯本第1版第275-276頁,吉林出版集團2011年7月]

  4.諾貝爾獎獲得者、十九世紀西方史學大師蒙森及其【羅馬史】

  十九世紀,在尼布爾之後,出了一個蒙森,於是所謂的『羅馬史』就由『故事』脫胎換骨,終於成了『歷史』。蒙森寫了【羅馬史】三卷,明明是『歷史著作』,卻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蒙森【羅馬史】第四卷寫不出來,卻寫了第五卷。今天學術界的羅馬史學就是建立在蒙森的基礎之上。

  西方本無歷史,那麼『羅馬史』是怎樣從『故事』變身爲『歷史』的呢?

  蒙森主要成績之一:【羅馬史】3卷本(獲諾貝爾『文學獎』)

  『【羅馬史】……給近代世界第一次提供了一部關於羅馬共和國的全面概述。』[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65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其後,該作品獲諾貝爾『文學獎』。[ 『譯者註:【羅馬史】共三卷 1854—1856 年。1885 年出版第五卷。此書無第四卷,作者認爲塔西陀的【羅馬編年史】對這一時期已有記述。』同上第764頁]

  蒙森在語言學方面的貢獻

  『在搜尋銘文時,他已注意古代世界的其他方面。他遊歷義大利的主要成果,除銘文集外是掌握了古代方言。他的【奧斯坎語(Oscan)研究】及跟著出版的【下義大利方言】,是對歷史和人種學同樣也是對羅馬時代義大利語言的劃時代的貢獻。』[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63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蒙森建立年代學大廈

  『蒙森還寫了一系列專著,其中的每一部都標誌著這一部門的一個時代。第一部,是共和時期的【年代學】,他在其中解決了已往幾乎未曾涉及過的一個棘手問題。這部著作是屬於開路先鋒的性質;在他的作品中它最不經久但它所激起的爭論卻是富有成效的;佐爾陶正是根據二十五年的討論結果,建造了一座大廈大部分取代了他老師的建築。』[ (佐爾陶[J.Soltau]著有【古羅馬人民大會的形成和它的組織結構】一書。---譯者注)見[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69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蒙森的【羅馬史】提出新的假設,大受歡迎,引起前輩學者的不滿

  『【羅馬史】很快被譯成好幾國文字。它給近代世界第一次提供了一部關於羅馬共和國的全面概述。它那準確的筆法,它那蓬勃的活力,以及人物形象的鮮明色彩給每個讀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普通讀者歡欣地迎接這部著作,學者們也證明它的無懈可擊的博學,可是有些專家卻因看到老的假設已被拋棄而提出新的假設又似乎是無可爭辯的事實而大爲惱火。其他專家還埋怨它缺少沉著性與嚴肅態度。的確,它是屬於政論家兼學者的作品類型。』[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65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蒙森提出:羅馬城不是帝國

  『蒙森的成就是確定羅馬城不是帝國;羅馬君主的殘暴與癖性,對廣闊無際的整個羅馬世界所產生的影響,只是微乎其微的。』[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71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蒙森認爲,過去的歷史是寓言、是胡編亂造

  據說,十九世紀的偉大的羅馬史學家特奧多爾·蒙森(Theodor Mommsen)曾寫道:『歷史首先必須徹底清除所有這些寓言,它們儘管聲稱是歷史,卻只不過是胡編亂造。』[ (轉引自Pallotino[1978,p.37])見[美]馬丁·貝爾納【黑色雅典娜】中譯本第1版第301頁,吉林出版集團2011年7月]

  蒙森史學方法:摒除神話傳說,馳騁想像假說,證以語言比較。是爲近現代西方古典學方法的定勢。表面上貌似科學,實際上游談無根。不過以新的故事形式,取代舊的故事形式;講故事依舊,因獲文學獎。

  蒙森主要成績之二:編輯【古羅馬銘文集】

  特點:

  成本低廉(柏林科學院投資蒙森的六年薪俸)

  時間倉促(短短幾年間)

  地域廣闊(包括:山南高盧、南義大利、多瑙河區及東方各地)

  人手奇少(蒙森與亨岑二人)

  數量巨大(原估計八萬張銘文,該數字已翻倍,新資料還在增加)

  『1853年柏林科學院給蒙森六年薪俸來編輯銘文集。……這項工作範圍極其龐大。遠遠超過博克的同樣的工作;他需要一個能敏捷而又正確地工作並能鼓舞和管理同僚的人去承當。那大型對開本的第一卷於1863 年出版,包括蒙森自編的共和時期的銘文和亨岑所編的執政官年表。兩位學者各自對於銘文的責任是:在可能範圍內查閱原文,檢視刊印本,解釋地方與人物的引證,確定日期,並提示恢復斷篇殘簡的方法。在他生前出版的二十冊著作中,蒙森所編輯的約有半數,包括山南高盧、南義大利、多瑙河區和東方的銘文,每一部分都經過他的修訂並帶有他的特點。……他原來估計銘文集包括八萬張銘文,但這個數字已經加倍,而新資料還在不斷積累。……它闡明羅馬公私生活的各部門——行政、城市、軍隊、賦稅、宗教、藝術、社會狀況與交通運輸。哈弗菲爾德很適當地把它比作科學上的一個最重要的發現;卡米耶·朱利昂還宣稱,它是一個學者對有關過去的知識所作出的最大貢獻。』[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67-768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古羅馬銘文資料來源舉例:「奧古斯都遺囑銘文」

  將在16世紀小亞細亞某地『發現』的抄本製成一個石膏模型,再將該石膏模型銘文刊印於新版【銘文集】內。

  『這個歷史家在晚年主要是從事古文獻原本的研究。他最著名的出版物,是關於奧古斯都遺囑的版本。遺囑原文在羅馬城已經遺失,但一份幾乎完善的抄本在小亞細亞的安西拉,於16 世紀由布斯貝克發現。直到1861年法國佩羅考查隊進行探索後,考訂版才成爲可能。根據抄本,蒙森把銘文刊印於【銘文集】內;並於1865 年作爲單行本重印。但仍然缺少希臘譯文的一部分。

  1882年,休曼被推選來揭開那些隱蔽的部分;他把全部銘文製成一個石膏模型。

  依靠這個新資料,蒙森刊印新版,並附有修訂過的注釋。關於這個在羅馬銘文中最著名銘文之起源問題,發生過激烈爭論。編輯者堅決主張碑文是在奧古斯都生前建立的,而別人認爲,它是由奧古斯都起草而由他的繼承人刻碑並附以必要的增補。』[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72-773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古羅馬銘文』的來歷

  『在1800 年以前,已有十餘部銘文彙編;但它們都包括一些偽造品。拉丁銘文學的基礎是馬里尼奠定的;他關於古羅馬十二祭司團(Fratres Arvales)的著作(1795年出版)包括千件尚未爲人所知的銘文。他的榜樣爲其門生博吉西所仿效;後者重建了羅馬執政官的年表(Fasti)。在同博吉西通過幾次信後,蒙森前往他在聖馬利諾的家中訪問,並討論拉丁銘文集的前途。柏林科學院聘請奧托·雅恩擔任這項工作,而雅恩請他的舊門生幫忙。但法國科學院當時尚未放棄編輯銘文集的想法,博吉西又曾允許給予幫助。由於這一競爭,蒙森決定獨自進行收集薩謨奈銘文的工作,於是按照博吉西的勸告,移居到那不勒斯王國。在南意長期漫遊後,他重遊聖馬利諾,而後越過阿爾卑斯山返國。1852年,他出版【那不勒斯王國銘文集】並題詞獻給「導師、恩人與朋友博吉西」。』[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63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從以上內容可知,當時致力於收集、編輯古羅馬的銘文的有:德國柏林科學院、法國科學院以及民間學者,如蒙森等。

  蒙森的主要成績之三:編著【羅馬公法】(篇幅倍於【羅馬史】)

  『在他從事【銘文集】的時期,他所寫的最重要的著作是關於【羅馬公法】的專著。【公法】的篇幅,倍於【羅馬史】;它被作者認爲是他最大的成績。象這樣龐大而又詳盡的著作是決不會受到普遍歡迎的,但它盡善盡美的學術成就卻使歷史學們又欽佩又望塵莫及。它也許是所有關於政治制度的歷史專論中最大的一部。他宣稱,「只要法理學忽視國家與人民,歷史與語言學又忽視法律,它們想要敲開羅馬世界的大門就是徒勞」。他成功的秘訣之一,是他既是法學家,又是史學家,他早已刊行【法律彙編】的最早的批判版,從那時起這個版本就成了每個法學家的指南。

  【公法】共有三千多頁,每論述羅馬政府和行政的整個過程與體系。每一句話都有論點與權威作爲依據,幾乎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注釋。它是一系列專題著作而不是一部法制史。各種制度雖然是分別地研究的,但又是作爲公法的有機體系的肢體來對待的。這部著作最有創見的部分,在於論述元首制方面。歷史家們已在奧古斯都的統治中已看出與舊秩序的劇烈決裂和一種新制度的創立,這個制度實際上是毫無變動地繼續了三百年之久。』[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69-770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蒙森希望建立一種雙頭政治,把大部分權力給元老院

  『他表明:這個制度既不是帝國也不是君主政體;它是放入舊框框內的一個新首長制;是基於元首與元老院之間的均勢;是舊寡頭政治與愷撒的專制主義之間的妥協;絕對的獨裁要到戴克里先時代才出現。這樣看來,羅馬是逐步從元首制演變到帝國的。在關於元老院的一卷里,他從另一方面敘述同一個故事。都有些人抱怨說:因爲蒙森是一個法學家,他誇大了法律形式的重要性,而且這整個畫面過分整齊和系統化。特別是他的雙頭政治理論受到批評。加德豪森認爲他誇大了元老院的權力,過低估計了元首制有發展成爲世界君主政體的傾向:羅馬人相信他們是生活在個人統治下,這是比共和制度的若干殘餘更爲有力的證明。

  十年後還有一篇附錄,刊入一卷長達千頁的著作【刑法】內。在羅馬法的廣大領域內,再也沒有象這一部分如此密切地與歷史接近的了。這部著作概述從羅馬歷史開始到查士丁尼時代爲止的官吏、禮儀、罪行的種類和刑罰;在他敘述的冗長過程中,他還闡明了羅馬文明許多方面——道德、婚姻與宗教。』[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70-771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這是偽造文獻的常套,既沒有歷史、也沒有年代,有的只是故事。

  同時期丹麥學者馬德維格對蒙森學說的批評

  『蒙森是以近代理論來說明古代政治形式,而且他的有些假說是牽強附會和憑空想出的。』[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86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三、所謂的『羅馬法』實際上並不存在

  『羅馬法』是什麼東西?

  從『羅馬法』對近代世界的影響來看,羅馬法律的基本精神,羅馬法的絕大部分內容,逾千古而猶存,對後世尤其是近代文明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804年【法國民法典】,有關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爲能力以及物權和債權部分,以『羅馬法』爲基礎而制定。

  1900年生效的【德國民法典】,從概念、術語到與物權、債權有關的法律關係,不少地方沿襲了『羅馬法』的傳統。

  歐洲大陸上其他許多國家的民法,乃至歐洲以外一些國家的民法,如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民法,清末開始的民律草案以及中華民國時期的民法五編,也都深受『羅馬法』的影響。

  西方法律中陪審制度、律師制度、訴訟制度都是繼承自『羅馬法』。

  近代歐洲發展的英國法律和英美法系,都是根據『羅馬法』的自然法思想來制定,在私法方面參照了『羅馬法』的某些規定。

  如英國的【權利法案】、

  美國的【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

  法國的【人權宣言】都是以『羅馬法』爲基礎。

  從中發展出反映資產階級要求的『天賦人權』、『權利平等』的口號。

  以上內容來自中國某學校的羅馬法律史教案。

  『羅馬法』來源唯一,孤證不立

  德國歷史學家、歐洲『學術界之王』巴托爾德·喬治·尼布爾(Barthold Georg Niebuhr)發現了羅馬法著作。

  『尼布爾本人從事的工作是編定詳細的目錄,記述古代城市的遺蹟,並且他的信件現在也表明他對當代義大利事務的興趣源於他渴望從他研究的古代世界中得出一些有益於當代義大利的事物。他在各個圖書館的研究有著相同的目的:著名的一個事例是,他一到達維羅納[Verona]就發現了蓋烏斯的著作。

  註:蓋烏斯(Gaius,約110-180AD),羅馬法學家,其主要著作【法學階梯】(lnstitutes)是羅馬法所依據的主要信息來源。作者在這裡所指的是尼布爾於1816年在維羅納發掘到蓋烏斯的【法學教典】一書的手稿。這是學術史上最著名的發現之一:因爲這篇論文不僅是我們對於古代羅馬法律甚至是我們對於雅利安法律一些最有啟發性的方面的惟一知識來源,並且是四百年之後不朽巨著查士丁尼(Justinian)【法學階梯】(lnstitutes)的編纂範本。』[ [德]維拉莫威茲【古典學的歷史】中譯本第1版第156頁,三聯書店2008年6月]

  相同的內容,又見於喀萊頓·墾卜·亞倫(Carleton Kemp Allen)1931年爲英國梅因(1822-1888)的名著【古代法】所寫的導言。[ 見[英]梅因【古代法】中譯本第6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2月第1版1984年11月3刷]

  『惟一知識來源』就是孤證,孤證不立,且此孤證出現甚爲晚近。『偉大的羅馬帝國』以『羅馬法』揚名天下,怎麼可能建立在一個孤證基礎之上呢?

  其實根本不存在什麼『羅馬法』

  後世所謂的『羅馬法』實際上不過是所謂的『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組織編纂的一部【民法大全】。

  我們知道,真正在歷史上存在的法律一定有何時公布、適用範圍怎樣,何時做過修訂,何時廢止,何時被新的法律所取代的演變過程。而這部【民法大全】平面展開,只有系統,沒有歷史時間的概念。

  近現代西方法律以『羅馬法』爲基礎,這部【民法大全】包括:

  ◎【查士丁尼法典】(Codex Justinianus,528-529年)

  ◎【學說彙纂】(Digestae,533年)

  ◎【法理匯要】(Institutiones)

  ◎【新律】(Novelles,514-565年)

  『【民法大全】並不是按照古羅馬法仿造的,法學家根據新社會的需要把過去的法令加以修訂改編,而這個新社會是由基督教的倫理、習慣法和有別於原羅馬帝國的思想造就成的。……查士丁尼的業績卻經久留存,並且成爲未來若干世紀中西方法律的基礎,例如對拿破崙的民法以及各種類似的法律的影響。』[ [法]德尼茲?加亞爾等14位歐洲作者1993年合著、歐洲歷史教科書【歐洲史】中譯本第140頁,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其中【查士丁尼法典】據說是自哈德良皇帝至2世紀以來所有的詔令輯錄,編輯這部法典據說依據的是狄奧多西法典(5世紀)、格列高利法典(6世紀)和赫爾莫熱尼法典。【學說彙纂】據說是羅馬法學家著作與判斷摘錄彙編。而【法理匯要】則爲學習法律的學生的教材。【新律】是涉及社會和私人生活方面的168項法令的彙編。實際上【民法大全】不過是由許多偽書攢湊起來的一個大雜燴,而且是一部對當時沒有任何影響的偽書。

  所謂羅馬法並不是來源於司法實踐,而是來源於學者的想像。羅馬法『實質上就是法學家法(jurist-law),……直到公元3世紀,法律進步的最大動力來自於法學家們的著作,而不管這些法學家是否是帝國法庭的成員。』[ [英]J.H.伯恩斯主編【劍橋中世紀政治思想史:350年至1450年】中譯本上冊第53頁,三聯書店2009年10月第1版]

  優士丁尼(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最雄心勃勃的部分當數【學說彙纂】(Digest,或【法學彙編】[Pandects]),也就是從39個古典法學家的著作摘要的匯集,而其中三分之一選自烏爾比安的著作,六分之一選自保羅的著作。……只有到了19世紀,人們才發現那些編纂者必定分成了三個下屬委員會,每個委員會負責編纂一組(或一宗)古典著作。……編纂者要保證【學說彙纂】不要收進過時的東西,不要前後矛盾,不要重複。爲了達到這些目的,他們也得到了必要時作出如此這般變更的權力。這些變更,以前叫做「特立波尼安的標誌」(emblemata Triboniani),現在叫做「篡改」。』[ [英]J.H.伯恩斯主編【劍橋中世紀政治思想史:350年至1450年】中譯本上冊第57頁,三聯書店2009年10月第1版]

  蒙森【羅馬公法】三千多頁,是一系列專題著作而不是一部法制史,分別研究各種制度,又作爲羅馬公法的有機體系。作爲著名的歷史學家,能寫出【羅馬史】,卻寫不出【羅馬法制史】。

  這部著作最有創見的部分,在於論述元首制方面:『蒙森指出,他希望建立一種雙頭政治,並審慎地把大部分權力給元老院。元首職位不是世襲的。這個統治者只是第一公民,憑藉享有終身權力和沒有平起平坐的同僚而高於其他官吏之上。除了海陸軍的指揮權與對特選省區的控制權外,新的權力逐漸加到元首身上,直到出現一個真正的帝國。』[ [英]喬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中譯本下冊第770頁,商務印書館2011年7月第1版1刷]

  原來【羅馬公法】旨在托古建制!

  真有所謂『古羅馬法律』流傳到後世嗎?

  蒙森說:

  ◎這方面我們對羅馬人、埃特魯斯坎人的情況所知甚少。

  ◎羅馬人原始狀態的遺蹟比其他任何印度、日耳曼民族少得多。

  ◎當我們了解義大利的時候,這些原始狀態的遺蹟已蕩然無存。

  ◎義大利氏族的法律大半已經淪亡,只有拉丁國家的少許法律材料尚存於羅馬法律中。

  『古義大利在法律交往中的人民的實際生活究竟如何形成,在宗教方面人民的理想生活究竟如何形成,他們如何耕田,如何經商;各民族從何處得來文字和其他文化要素。在這方面,我們所知不多,對羅馬人,特別對薩貝爾人和埃特魯斯坎人更是所知很少,……義大利人,尤其是羅馬人的原始狀態所留下的遺蹟比其他任何印度日耳曼民族所留下的少得多。弓箭、戰車、婦女的產權、鬻買妻室、原始葬式、殺人報仇、氏族體制與民社權力的衝突、活生生的自然象徵主義——所有這些無數類似現象必定被假設爲義大利文明的基礎,與他處無異;可是義大利文明對我們大白於世的時候,這些現象的陳跡即已蕩然無存;我們只能以相近的民族比較,才領略到這類事件的昔日存在。……義大利氏族的法律大半已經淪亡。只有拉丁國家的少許法律材料尚存於羅馬法律中而流傳到我們這個時代。』[ [德]特奧多爾·蒙森【羅馬史】第1卷中譯本第134-135頁,商務印書館1994年10月]

  這裡蒙森所憑藉的所謂『羅馬法律』就是上述查士丁尼編纂的【民法大全】。今日所見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哪裡來的呢?據說在公元12世紀(1135年)發現於義大利北部。

  【學說彙纂】來歷蹊蹺

  『羅馬法的復興源於【學說彙纂】的一個手抄本於1135年在阿瑪爾菲的發現,比薩人從那裡將該抄本帶走,一直保存到1406年,隨後它又被帶到佛羅倫斯,並在那裡找到自己的最終歸宿。』[ [美]查爾斯·霍默·哈斯金斯【十二世紀文藝復興】中譯本第139頁,上海三聯書店2012年6月第2版]

  在此之前,【學說彙纂】有470餘年不見蹤影

  『從公元603年起,【學說彙纂】一度消失於人們的視線之外,直到1076年它在托斯卡尼(Tuscany)的一個法庭上被再度引用。……這部法律文獻當時可謂命懸一線,如果沒有它的重新問世,就不可能有法學的復興。』[ [美]查爾斯·霍默·哈斯金斯【十二世紀文藝復興】中譯本第139頁,上海三聯書店2012年6月第2版]

  【學說彙纂】的出現導致了『羅馬法復興運動』

  發現【學說彙纂】的結果是:近代歐洲大陸國家紛紛仿效所謂的『羅馬法』,從而形成了歐陸法系的雛形。

  公元12世紀(相傳爲1135年),在義大利北部發現了因戰亂而佚失數百年的【民法大全】抄本,學者們在義大利的波倫亞大學(博洛尼亞大學)對【民法大全】進行考訂和注釋,形成了歐陸法系法學中最早的『注釋法學派』。

  『羅馬法復興』,與『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並稱爲『歐洲三大思想運動』由於【民法大全】內容比當時歐洲大陸許多法律更加先進,因此很快在歐洲大陸掀起了研究羅馬法、適用羅馬法的高潮,史稱『羅馬法復興』,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並稱爲『歐洲三大思想運動』(由於這三個詞的開頭字母都是R,因此又簡稱『3R運動』)。[ 百度百科:「羅馬法系」]

  古羅馬核心權力機構「元老院」怎麼來的?

  話說吃狼奶長大的羅慕路斯不僅創建了羅馬城,而且建立了由一百名「父老」組成的「元老院」。『人們認爲帕拉丁的鞏固和羅馬公社的組織是羅慕路斯的事業。他建立了由一百名「父老」組成的「元老院」。』[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51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作爲千餘年來歐洲政治理想的「元老院」就這樣在公元前700年代,爲一個吃狼奶長大的羅慕路斯隨心所欲地發明出來了。

  不知道一個小村落有多少政事,需要100名老人家來忙活、做什麼?

  古羅馬「元老院」有多少位元老?

  『根據傳統,羅慕路斯曾任命最初的一百名元老。圖路斯·荷斯提理烏斯又從被征服的阿爾巴·隆迦的長老中附加地任命了一百名元老。最後,老塔爾克維紐斯又把元老的數目增加到三百名。無論如何,在王政時期和在很後的時期,直到蘇拉的時期,元老的數目一直是停留在三百名上。』[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64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其後,據說一度曾達到900名。

  古羅馬「元老院」的存在,有什麼依據嗎?

  『必須指出,羅馬軍事民主制的各個機構的性質和職權是大有爭論的。在這裡只能提出最一般的、主要是以較有歷史性的材料(荷馬時代的希臘人、塔西佗時代的日耳曼人)爲依據的假設,因爲古典傳統在這個問題上是非常不清楚的。』[ [俄]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中譯本上冊第65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原來西方歷史學家堅稱的古羅馬歷史上優越的政治制度,都沒有確鑿依據、都是參照偽『古希臘史料』及日耳曼人的資料(後世偽造)推論出來的假設……

  (見董並生【虛構的古希臘文明——西方歐洲『古典歷史』辨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謝謝閱讀

☆ 文章轉載加:zhouwen56789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